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清代自來水廠位于東城區東直門外香河園3號,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名“京師自來水公司”,1908年建造,為官督商辦。現存大門、汽機房、水廠煙囪、清水池、來水亭、給水亭、更樓及辦公用房等,建筑保存完好。該廠是北京最早的自來水廠,也是近代完全自主投資籌建的公用設施,在北京市政工程建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筑均為歐式風格,為近代建筑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詳細]
  歐美同學會位于東城區南河沿大街111號,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13年成立,旨在團結留學歐美人士歸國效力祖國建設。歐美同學會原址為明代東苑崇質宮,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為普勝寺,俗名十達子廟,為蒙古高僧惱木汗在京駐錫處。1915年歐美同學會集資購得此寺,翻修改建為其會所。原寺占地約2700平方米,主體部分為二門三間,大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各殿間以圍廊連通。臨街大門為近代新建。此建筑對于明代皇城東苑具有地標性價值,對于清初宗教民族政策和近代科學民主及--都具有較高的紀念價值。……[詳細]
  全聚德烤鴨店門面位于東城區前門大街30號,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全聚德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為中華著名的老字號飯莊。此門面建于民國年間,三開間,青磚砌筑,中間設券門,兩側設券窗,門窗磚刻匾額。店堂改建后,原狀遷建于餐廳內。全聚德烤鴨店門面是清末民初商業鋪面代表性的實物資料。……[詳細]
  黑芝麻胡同13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區黑芝麻胡同13號,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院為四川總督奎俊和外交總長顧孟余所居。門內有倒座房十一間,二進院過道房八間半,垂花門將二、三進院分割,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四進院東西廂房各三間。五進院后罩房七間。大門西側有一路三進院。倒座房五間,過垂花門為二進院,正房三間,左右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抄手游廊連接。三進院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一間。院落形制保存完好,尤其是磚、石和木雕雕鏤精細,獨具特色。……[詳細]
  順義無梁閣位于順義區大孫各莊鎮顧莊子村東,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名玉皇閣,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外觀三層,內部為兩層,整個建筑沒有一根梁柱。閣內繪有壁畫,壁畫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是研究古代民間繪畫不可多得的材料。……[詳細]
  大清郵政總局舊址位于東城區崇內大街小報房胡同7號,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清郵政局成立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原設于總稅務司署內,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遷到此處,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遷至東長安街。宣統三年(1911年)清郵傳部接管郵政事務,成立大清郵政總局。舊址坐東朝西,平房五間,后曾改建,1996年進行修復。舊址建筑為研究近代郵政事業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詳細]
  團河行宮遺址位于大興區西紅門鎮團河村,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為清代帝王到南海子游幸狩獵或到晾鷹臺閱兵駐蹕之所。占地26公頃,以大小兩個湖泊為中心,建有宮墻。現存建筑有御碑亭、翠潤軒等,其余只有殘基。南、北側土山尚保留有古柏126棵。……[詳細]
208、岔道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岔道城位于延慶區八達嶺鎮岔道村,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筑城,隆慶五年(1571年)重新加固并在墻外包磚。城為不規則長方形,依山勢而建,東西長449米,南北寬185米,城墻高8.5米。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軍事據點和驛站。岔道城緊鄰八達嶺長城,現保存尚好。……[詳細]
  帽兒胡同5號四合院位于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東城區帽兒胡同5號四合院。所在地區:東城區……[詳細]
  美術館東街25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5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門一間,倒座房五間,合瓦清水脊頂,過廳后為垂花門。二進院正房明間有一硬木雕花落地罩,中為月亮門,四周刻有梅竹,十分精美。是一座保存較好的三進院落的四合院。……[詳細]
  東棉花胡同15號院及拱門磚雕位于東城區東棉花胡同15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大門已拆除。二門為磚雕拱門,金剛墻以上均為磚雕,上刻花卉走獸,頂部欄板雕有暗八仙圖案。整個拱門上的磚雕,布局嚴謹,凹凸得當,其做工之細,刀法之精,實屬罕見。……[詳細]
  鼓樓東大街255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區鼓樓東大街255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垂花門兩側看面墻上有形態各異、雕刻精美的磚雕什錦窗。二進院中有一雙層六邊形漢白玉水池,池中有一華表式噴泉。院北部為一面闊七間正房,室內有硬木雕花落地罩、博古架、隔扇門。后山墻外側有一磚雕影壁。后院墻上鑲有五座長卷式石雕。該四合院內磚雕、石刻、室內裝飾均十分精美,做工考究。……[詳細]
  寧郡王府位于東城區北極閣三條,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雍正八年(1730年),皇帝封怡親王允祥第四子弘皎為寧郡王,即建府于此。現府邸大門、翼樓、正殿、后寢、后樓基本保存完整。自建府以來,未經大的修繕和更改,保存了乾隆以前的建筑風貌。是北京現存建筑年代早、建筑規制較高的一座王府。……[詳細]
  北京大學女生宿舍位于東城區沙灘北街乙2號,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棟建筑是由中國建筑師設計的體現現代主義建筑風格的早期作品之一,設計人梁思成。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形式已成為內部功能的自然反映。是研究國際現代主義建筑理論對中國近代建筑發展影響的重要實例。……[詳細]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位于西城區小石虎胡同33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分設左右兩翼宗學,培養宗室弟子,右翼宗學即設于此。1913年蒙藏院在此開辦蒙藏專門學校。1923年秋,李大釗、鄧中夏等來校開展革命工作,1924年--、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學生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批蒙古族黨員,并在此組建了蒙古族的第一個黨支部。……[詳細]
  鹽業銀行舊址位于宣武區前門西河沿7號,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地上三層,立面兩層,愛奧尼克柱式,紅磚墻面,作工精細,現保存完好。……[詳細]
  陳獨秀舊居位于東城區北池子大街箭桿胡同20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院坐北朝南,如意大門,正房三間,南房三間,硬山合瓦過垅脊。1917至1919年,陳獨秀在此居住,具有重要歷史價值。……[詳細]
  陸徵祥家族墓位于西城區百萬莊路8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陸徵祥(1871-1949年)曾任駐荷、俄公使和外交總長。該墓座東南朝西北,立面仿古希臘神廟,墓室四壁鑲嵌著北洋政府首要、各界名流如袁世凱、段祺瑞、黎元洪、溥儀、康有為等五十余人的題詞石刻,彌足珍貴。……[詳細]
  民國財政部印刷廠舊址位于宣武區白紙坊街南側,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清朝度支部印刷局,后成為國民政府的財政部印刷廠。現保存較好的有二號門及鐘樓,主工房大樓,三座西式小樓及水塔。……[詳細]
  糧食店街第十旅館位于宣武區糧食店街73號,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兩層,面闊七間,平面呈日字型。其中有兩個內天井,房間沿天井四周布置,四組樓梯設于廂樓山墻一側,各樓前廊之間又加平頂圍廊連接,形成跑馬廊。該建筑做工精細、樸實規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鲁鲁久久五月天 | 日本一区动图视频 | 看a在线先锋影音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另类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