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江寧區旅游

江寧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石刻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在南京東郊麒麟門江寧縣的麒麟鋪村。劉裕,字德輿,彭城綏輿里人,出身于破落士族。東晉初年,劉裕家從彭城(徐州)避難遷居京口(今鎮江)。永初元年(420),奪取東晉司馬德文帝位,在位三年。永初三年五月死,時年60歲。七月,葬丹陽郡建康縣蔣山(今南京鐘山)初寧陵。劉裕陵前現存石獸二,東天祿,西麒麟,1956年9月曾加整修。天祿原來倒在水塘邊,胸、腹部剝蝕嚴重,缺四肢,股殘尾斷。麒麟原立于民房墻角,頂顎殘缺,腰四肢均有裂紋,部分陷在土中。整修時,將天祿向左前方遷23.4米,因其四肢均殘,添做四個石墩,將天祿放置在上面。整修后的天祿高3米(連石墩子),身長3米,寬1.2米,西邊的麒麟向西動2.63米,再向后移2.23米。因它的體形太大(重約12.5噸),僅一條腿完整,三條腿斷裂,為減……[詳細]
洪保墓
  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由南京市博物館在南京祖堂山社會福利院搶救性考古發掘了明代太監洪保墓,這位太監曾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副使。洪保墓地處祖堂山南麓三階臺地的最上層,空間較為局促。因此,在最初的規劃方案中,整個墓園保護區的面積只有1300平方米。根據專家論證會的建議,新方案中墓園的規劃面積有所“擴容”,同時保留了墓穴原有中軸作為墓園的空間軸線,盡可能維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間感。洪保墓園利用所處臺地的高低落差,設計出三層“觀光臺”——從下至上依次是入口廣場、墓道入口平臺和觀覽平臺,形成不同空間層次的游覽空間。底層的入口廣場采用下沉式設計,觀眾可沿臺階登上二層的墓道入口平臺,在此可以欣賞到墓道入口和墓葬前室的券頂結構;再往上就來到一個環形的觀覽平臺,觀眾可以圍著墓葬走上一圈,居高臨下地將整個墓葬……[詳細]
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
  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南朝(548年)南京江寧區淳化鎮劉家邊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江寧縣淳化鎮劉家邊村南。蕭正立,蕭宏之子,梁武帝蕭衍之侄。初封羅平侯,改封建安侯,任丹陽尹,梁天監十年(511)卒于任,謚“敏”。蕭正立墓東向偏南,已平,墓前石刻現存2種4件,南北相向。石辟邪2,南雌北雄,相距16米。南辟邪長2.20米,高1.95米,右翼及胸部有裂紋,頭后部殘。北辟邪長2.15米,高2米,頭部剝蝕嚴重,舌、尾殘。二獸造型頭小身長,體態豐腴矯駿,翼、脊及前胸均刻有一道凹溝,顯得線條突出,體勢雄渾。二獸腹以下部分原埋入土中,1964年整修時清出并升高。神道石柱二,相距17米……[詳細]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南朝(559年)南京江寧區上方鎮石馬沖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江寧縣上坊鎮西北石馬沖。  陳霸先(503—559),字興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初仕梁,官至交州刺史,后佐王僧辯討侯景,移鎮京口(今鎮江),僧辯行廢立,霸先殺之,迎梁敬帝蕭方智復位,自為相國,封陳王,旋廢梁稱帝,國號陳。在位3年,永定三年(559)六月崩,八月葬萬安陵,謚“武帝”。皇后章氏亦葬此陵。  陵西南向。據《北史?孝行傳》載:陳亡后,僧辯子王頒,集父之舊部,夜掘武帝陵,剖棺焚尸,以報父仇,陵早毀。陵前現僅存右獸2。  二獸造型奇特,均雄獸。北石獸似天祿,長2.50米……[詳細]
定林寺塔
  定林寺塔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方山西北麓。又叫方山斜塔,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方山西北麓的定林寺塔,被人稱為方山斜塔。該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約14.50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底層和二層內部為方形,三層以上則為圓筒形。在第五層設木架以承剎桿。底層僅南面開門,中央有石雕須彌座,東、西、北三面有佛龕。其他各層均四面開門。塔身用磚砌成仿木結構的柱枋、斗拱。因年久失修,腰檐、塔頂及塔剎已毀,塔身向北傾斜7.59度,經過糾偏后保留斜度為5.3度,超過聞名于世的意大利比薩斜塔,至今仍堪稱“世界第一斜塔”。在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有一名外國高僧(克什米爾人)在鐘山建上定林寺,之后上定林寺毀于戰火。到了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另外一名高僧來到今天的江寧區方山之……[詳細]
鄧廷禎墓
  鄧廷禎墓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鄧廷禎墓清代南京麒麟門外靈山位于南京城東仙鶴門外靈山下鄧家山。鄧廷楨,是中英鴉片戰爭中力主禁煙抗英的民族英雄,與林則徐齊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西安任所,歸葬靈山。墓西南向,背倚靈山。墓前原有鄧廷楨夫婦兩塊墓碑,一刻“皇清誥封榮祿大夫振威將軍顯考解筠府君之墓”,一刻“皇清誥封一品夫人顯妣張夫人之墓”,皆篆體陰刻,下款均刻“男爾晉咸巽敬立”、“道光貳拾陸年”。兩碑于1958年興修水庫時湮沒。現墓碑由南京市文管會于1962年10月重立,碑座高0.28米、寬0.95米;碑身高1.34米、寬0.6米、厚0.19米,正面刻“清兩廣閩浙陜甘總督鄧廷楨之墓”,背面刻“重立碑記”,記述鄧廷楨的簡歷和功績以及原碑“被埋在大蒲塘水壩內,故……[詳細]
鄭和墓(鄭和文化園)
  鄭和墓(鄭和文化園)位于風景優美、著名佛教圣地的牛首山麓,現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周村境內,墓之小山,當地村民稱之“回回山”,稱墓為“馬回回墓”。1981年,南京市文管會與江寧縣文教局到“回回山”雜草叢生的地方進行實地勘查,發現該墓墓園宏偉,墳壙呈馬蹄形,土質墓包呈長方形。據當地群眾反映,這里原有鄭和墓碑,還有石刻等建筑,50年代時被毀。1985年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江寧文教局在江蘇省伊斯蘭教協會的指導下,將鄭和墓修繕一新。修繕后的鄭和墓,完全保持回族及穆斯林葬儀的習俗、規格和風貌,選用青質石料砌成墓園及墓蓋石,后墻上鐫刻“鄭和之墓”四個大字。從墓道入口有二十八級臺階,象征鄭和航海28年;臺階之間分為四個平臺,象征他訪問近40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平臺有7級,象征他七下西洋。此外,這里還建起……[詳細]
牛首山弘覺寺塔
  宏覺寺塔位于江寧開發區西南的牛首山上,塔建于唐代大歷九年(774),系代宗李豫感夢“修峰頂七級浮屠”。后遭兵燹,明正統年間重修。塔為明代風格,塔七級,磚木結構,從底層地平到塔頂復盆高為36.65米。若加上塔剎高約45米。塔的外壁轉角有倚柱,它是由特制的子母磚固定在轉角墻體內。各層的拱門四實四虛,為壹門形式,用面磚嵌在拱門的表面,磨縫拼制。塔身用青磚砌筑,灰縫用石灰加糯米汁,十分堅硬。宏覺寺塔塔基選定有巖石上,十分堅固,數百年來,塔的主體未見傾斜。木質結構雖多次維修更替,塔體結構仍十分完好。塔的風格為江南樓閣式磚木型。這種外八角、內四方、隔層錯角的空筒式結構,在江南地區頗為流行。它的存在,不僅是祖國的寶貴遺產,也為研究佛教文化和古建筑學等提供了第一手實物資料。1956年7月14日,祖堂山精神病……[詳細]
陸軍炮兵學校舊址
  陸軍炮兵學校舊址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作廠社區以南至高莊社區以北及湯山社區范圍內。1931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創辦“陸軍炮兵學校”,1933年4月批準在湯山修建校舍和炮兵射擊場。1933年6月湯山炮兵射擊場竣工,號稱“亞洲第一靶場”。陸軍炮兵學校為國民政府的第一所兵種學校,新中國成立以后也長期承擔軍事教育訓練任務,是中國軍校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校址,為國共兩軍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具有極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詳細]
將軍山明功臣墓地
  700多年前,明王朝的開國將軍沐英死后葬在南京之南,由三山環衛,背靠山脊,面向一片碧綠的湖水。他的歷代子孫多封王公,都葬在這里,此地就被叫做“將軍山”。將軍山原名觀音山,因明代歸葬開國大將朱沐英及其后代子孫靈柩,形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沐氏家族墓葬群,后更名為將軍山。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這里先后發現了沐英、沐晟、沐昌祚、沐睿四座墓葬,僅沐英墓被保存下來,于1982年公布為江寧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沐英墓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并更名為“將軍山明代功臣墓”。2002年10月22日,將軍山明功臣墓地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湯山溫泉別墅
  湯山溫泉別墅位于南京湯山風景區。原為江寧名人陶保晉于1919年建筑“陶廬”。1927年,民國建都南京。不久,“陶廬”作為“逆產”被沒收。1946年4月,國民政府將該廬改建為蔣介石、宋美齡的專用溫泉別墅。該建筑中西結合,莊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兩層。進門為二層,有會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蔣宋夫婦“鴛鴦浴池”、侍衛官浴池和隨員浴池。適逢假日,蔣氏夫婦在侍從人員陪同下驅車來廬沐洗小憩。溫泉別墅現一直保持著原建筑風貌。經過數次修葺整理,更新設備,更顯幽靜清麗。現已作為旅游點對外開放,供人們參觀、沐浴。……[詳細]
  位于牛首山東峰舍身崖(又名兜率崖)前,離弘覺寺塔百米處的感應泉旁。石刻分佛像和題刻。佛像分別雕刻在五個佛龕內,各龕內所雕刻數目不等,多則75尊,少則僅有1尊,共計129尊。在“幾”字形石壁正中一龕里,雕刻有釋迦牟尼像,像高約1.78米,袒右肩,趺坐于蓮花座上。在左龕的下部石壁上,另鑿一小龕,內鑿高約半米的彌勒佛像一尊。題刻多在佛像周圍。在釋迦牟尼龕房,刻有敕賜弘覺寺四至的全文。中間一段在鑿窟時即已毀去,其余文字已模糊不清,僅能看出上款為“永樂元年……”等字樣。在彌勒佛龕旁刻有“大明成化元年歲次乙酉五月五日真定成造彌勒佛一尊永遠供奉”的題記,壁上還刻有梵字四處,另有明景泰元年(1450)題《感應泉詩》一首。明代盛時泰《牛首山志》載:“壁上有地涌泉三個字,旁多梵書。又有元貞四年等字”,“燕僧有賦……[詳細]
  梁臺遺址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句容河北岸,195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調查時發現。該遺址呈臺型,傳舊有梁昭明太子蕭統的讀書樓,故名。現存遺址文化層較厚,遺物豐富。遺址東西長約50米,南北長約36米,高約10米,占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遺址下方,南、北為公路,東面10米處有一沙場碼頭,堆積著大量江沙。西、南兩側民房較多,遺址頂部西北側有電視插轉臺一座,占地面積約260平方米,另有一座40平方米民房,其余全建為水泥曬谷場,供當地農民晾曬稻谷使用。1951年發現并試掘,1982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本亚洲最大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亚洲国产色福利网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 日本青青青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