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鶴壁市旅游

鶴壁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圣母廟,俗稱奶奶廟。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巔,座北向南,前后三進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樓閣87間,是一處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的古代建筑群。宮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縣知縣蔣虹泉主持興建,歷時21年落成。后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漸具現今規模,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霞宮座北向南,87間殿宇、樓閣以南北軸線為中心,對稱分布,組成三個院落,中軸線上有戲樓、萬物資始坊、硬山頂山門、四阿頂二門、卷棚歇山與懸山頂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頂的寢樓。碧霞宮正殿是碧霞宮主體建筑,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殿建在2米高的月臺上,兩邊各有垂帶式十蹬踏步,供上……[詳細]
  劉莊遺址,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大賚店鎮劉應村,是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為夏商周斷代提供了可靠的資料。遺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級階地之上,南水北調中線干渠662公里處。東距京廣鐵路300余米,緊鄰鐵路以東的鶴壁市新城區。遺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級階地之上,地理坐標東經114°15′,北緯35°44′,海拔高程在104~108米左右,淇河自西向東從遺址西部、南部環繞而行,屬衛河流域。遺址面積30余萬平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干渠計劃占壓遺址面積約7萬平方米,發掘面積7700平方米,發現仰韶時代大司空類型文化遺存及大規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336座墓葬分布于東西110米、南北55米的范圍之內,布局清楚……[詳細]
  浚縣古城墻及文治閣浚縣城西的衛河岸邊,有一段建于明代的古城墻,它歷經600多年風雨依然保存下來,見證了浚縣這些年的滄桑巨變。如今衛河沿岸的古城墻兩邊,隨處可見的是磚石瓦礫,這是浚縣啟動古城墻保護開發工作后,對城墻兩邊的違章建筑和與古城墻整體環境不協調的建筑進行了拆除。“浚縣古城墻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明清兩代,古城墻多次重修擴建,日趨完整。”陪同記者采訪的浚縣文物旅游局局長裴順昌向記者講述了古城墻的歷史。裴順昌說,古城墻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原城門、城樓及大部分城池也于新中國成立后逐漸拆除,現僅存沿衛河的一段古城墻、姑山南側古城墻遺跡和浚縣縣城中心的文治閣。沿衛河的……[詳細]
  田邁造像田邁(馬都洛)造像,俗稱石佛,位于淇縣城東8公里石佛寺村,因田邁(馬都洛)造像,故名。石佛寺為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創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現存座北朝南大一座為清光緒十六年又重修的,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造像巍立殿中,通高3.34米,碑身高2.75米,厚0.14——0.20米,座高0.64米。石刻整體呈蓮花瓣形,頂部略殘,為北魏太和十八年至正光五年(公元494——524年)的作品。造型生動,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在全國也會罕見,河南省政府曾在1936、1976年兩次撥款維修大殿。造像內容簡介如下:碑陽:碑頂上部雖殘,碑身和基座完好、碑中有浮雕方塔,塔身上刻有兩龕門,其……[詳細]
  衛國故城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縣城四周,是第二道朝歌城(紂王城)的城垣上段。衛國故城的時代為西周、春秋、戰國和漢代,故城實系文獻記載中確指的“朝歌故城”。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紂王子)、管叔,放蔡叔。將邶、鄘、衛三監之地及殷余發劃為衛國,封康叔為衛君,建都朝歌,宮殿建在城內定昌(今東倉)、傳至仔懿公,因其玩鶴喪志,不恤朝政,終于在公元前660年被北方人狄人所殺,在朝歌歷時403年,故名衛國故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250米,東西寬1650米。城墻寬70米,城內面積約420萬平方米。地面現存城墻有四段.即西城墻三段,北城墻一段,殘高1.5~3.6米,板筑而成,板眼明顯……[詳細]
  云夢山摩崖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南北陽鄉南窯15千米的云夢山,摩崖主要分布在云夢盆地的崖壁、水簾洞口、孫臏洞兩側、毛遂洞、舍身臺、上圣廟、小峰門、五里井方圓10華里之內,有元、明、清各代的摩崖題記和摩崖碑刻大小共計220品,碑刻33塊,另有孫臏洞、毛遂洞、道教石塔、玉帝廟石牌坊、倒坐觀音、將軍廟、五里井石窟等。云夢山摩崖相對比較集中,僅水簾洞口就保留了元代以來摩崖碑刻29方,有元代大文學家王惲撰寫的《重修道院記》摩崖碑,明代御史孫征蘭的狂草碑和通判竇文的行草碑。孫臏洞中淺浮雕線刻的41副八仙、戲曲人物故事,造型生動,布局合理,可謂上乘之作。舍身臺摩崖題記,高6.9米,寬3.77米,是河南省迄今……[詳細]
  玄天洞石塔 鶴壁市玄天洞石塔位于盤石頭水庫庫區內的淇河岸邊,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間,1986年11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玄天洞石塔原名玲瓏塔,是我省現存最大的一座樓閣式石塔,也是中原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青石塔,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天洞石塔坐東朝西,為九級重檐平面四角樓閣式建筑,塔身自下而上逐層收斂,高約12米。從二層到九層,每層每壁都砌有橫向排列的小佛龕,轉角處均刻有姿態各異的力士像。據《湯陰縣志》記載,此塔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時稱天塔,因該塔屹立于淇河北岸玄天洞東南,又得名玄天洞石塔。登上石塔,上可觀高峰絕壁,下可覽淇水波濤,隔岸還可遠眺雞冠山的秀美風光。在該塔地宮還發……[詳細]
  大賚店遺址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九州路辦事處的大賚店村村南,是新石器時代至商代的古遺址。它文化內涵豐富,地層堆積有仰韶、龍山、商朝、周朝、漢朝的文化層,是我國考古史上為數不多的較早進行科學發掘的重要遺址之一,曾在探討仰韶、龍山和商朝文化三者關系的考古學研究中起過重要作用,是一處重要的史前遺址。1932年、2013年先后兩次進行了發掘,清理出西周中晚期墓葬、西周中期灰坑和房址等遺跡。出土的遺物有各種石器、陶器、骨器、角器和蚌器。出土的陶器中,有仰韶文化的彩陶,還有龍山文化的黑陶和商代的灰陶。考古學者認為大賚店遺址在龍山文化時期就是這一地區的中心性大型聚落。大賚店遺址是淇河流域文明發展的重要見證,……[詳細]
  淇縣宋莊東周貴族墓地考古發掘開始于2008年。墓地位于淇縣宋莊和方寨兩村之間,南距商紂王墓1000米,經初步發掘和分析,認定為衛國貴族的墓地。在已發掘的10余座古墓葬中,先后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和陪葬器物等文物共3000余件,許多編鐘、甑(音zèng,古代炊具)、匜(音yí,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等器皿紋路清晰、制作精美,刻有銘文,經專家推測判斷為國家一級文物。宋莊墓地對研究我國東周的歷史和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貴族階層的葬喪習俗都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詳細]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縣城內大丕山東部的天寧寺院內及其附近。摩崖大佛開鑿于十六國后趙時期,距今1600余年。摩崖大佛依山而鑿,面向黃河,通高21.33米。大佛為坐式彌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的意思)。摩崖大佛附近,現存歷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塊,包括北魏石獸,唐代“大山銘”、千佛洞石窟、王陽明的《大任山詩》等。摩崖大佛及石刻大體保存了南北朝時期原樣的大佛像,同時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貴的石刻、碑銘和石窟,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2001年6月,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黎陽城遺址位于浚縣黎陽街道辦事處河道村。年代為西漢至北宋。考古工作者對與黎陽倉關系密切的黎陽城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調查面積100余萬平方米,發現了黎陽城城墻、排水設施等相關遺跡,并采集到大量漢代至隋唐時期的陶瓷器物標本,尤其是隋唐時期的瓷器標本較為豐富,器形有碗、盤、豆、杯、執壺、罐等重要遺物。2012年5月,又對涉及黎陽城的相關調查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在距黎陽倉遺址東約600米處,首次確定了黎陽故城的范圍和位置,明確了黎陽倉與黎陽城的相對位置關系。現已查明與黎陽城有關的遺跡有城墻、護城河、夯土臺基、排水設施和道路等。初步探明黎陽城城池南北長2250米,東西寬800米,面積近200萬平方……[詳細]
  辛村遺址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辛村村中及村東,毗鄰淇河,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位于河南省浚縣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跡研究會先后進行4次發掘,發掘工作由郭寶鈞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學專刊《浚縣辛村》。墓地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約300米。共發掘墓葬82座。年代從康叔受封到衛國滅亡,約當公元前11世紀到前8世紀。這批墓葬的發掘為研究西周時期衛國的歷史、葬制、車制及西周時代戈戟的演變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2019年,辛村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国产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中文一卡二卡三卡免费 | 日韩激情视频久久 | 午夜福利国产观看视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