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黔西南州旅游

黔西南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
  24道拐抗戰公路世界公路奇觀,抗戰史上最偉大的彎道——24道拐抗戰公路關隘在晴隆縣城西南1公里,是史迪威公路的標識路段,起點于大水溝,盤旋于晴隆山脈和磨盤山之間的斜坡上。24道拐公路設計精巧,從晴隆山山腳的大水溝至鴉關關口,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66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4公里,有24道拐,因此,稱24道拐,堪稱險峻公路建設史上的杰出典范。從關下仰望,如巨龍欲飛;在飛上俯瞰,似蛟龍逍游下山。在晴隆山觀景臺看24道拐,若是有霧,一層薄霧在山腰飄浮,24道拐像巨龍在霧中舞動,奇妙無窮,給人驚嘆之感。24道拐關隘古代叫鴉關,是古代入滇的必經之地,昔日鴉關:“滿目青磷夜聚,元猿晝啼失所,哀鴻盡瘁招徠,于是漸獲寧宇。”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戰略位……[詳細]
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位于貴州安龍城西天榜山麗,是埋葬為南明永歷小王朝而死節的18位朝內官員的古墓。永歷八年(1654年)三月,孫可望派心腹鄭國招大學士吳貞毓等18人,誣以“欺君誤國,盜寶矯詔”罪,全部處死。遺骸叢葬于北關馬場。史稱“十八人之獄”。朱由榔移駐昆明后,對安龍死難諸人分別予以贈恤,并建廟勒碑,表曰“十八先生成仁處”。明十八先生墓的墓區約4000余平方米,由墓區、祠堂、摩崖三個部分組成,依次漸高,四面高墻圍護。墓園依山勢逐級向上。墓前是一座4米高,6米寬的大石坊四柱三門,坊上刻有“巋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義”8個大字,系貴州省著名書法家陳恒安先生補書,坊上鐫刻松、梅、竹、蘭花卉浮雕。墓前有小石坊一座樹于大石坊之后,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7字,坊柱、坊幅上刻云龍、獅子,刻工精細,形態……[詳細]
興義劉氏莊園
  劉氏莊園坐落在興義城南4里的下五屯,為原貴州省省長劉顯世,滇黔邊務督辦劉顯潛的故里,莊園由中西合壁的大小13座四合院組成,忠義祠、花廳、宗祠、書齋等各一棟,宏偉壯觀。至今主體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原宗祠現為貴州少數民族婚俗博物館。劉氏莊園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咸、同時期初具規模。隨著劉氏家族的不斷壯大發跡,建筑也不斷擴大。到民國期間,又大興土木,使之成為全省最大的私家莊園。現存忠義祠、花廳、書齋、劉顯潛居室、家廟、校場壩,部分城垣、炮樓及法式建筑各一棟。劉氏莊園宏偉壯觀,至今主體建筑基本保持原貌。1983年6月,興義縣人民政府將劉氏莊園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家撥款35萬元維修劉氏宗祠,1989年10月在莊園內建成“貴州民族婚俗博物……[詳細]
交樂墓群
  交樂墓群位于興仁縣縣城西南雨樟鎮交樂村。1987年初,公安機關破獲交樂鄉龍樹腳漢墓被盜案,文物管理部門對10號、14號等4座墓進行清理發掘,發現此墓為夫婦葬墓,被-的為男室,女室完好,發掘出文物45種近百件。其中14號多室墓,是目前貴州所發掘的漢墓中最大的一座。被有關人士稱之為“全國少見,貴州僅有的漢墓葬”。貴州省博物館對其中5座墓進行發掘,為磚室墓、石室墓及磚室和石室同冢三類。2號墓為磚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1、4號為磚室“凸”字形墓。3號墓為方框形石室墓,5號墓為磚室與石室同冢。被盜的5座墓,發掘出土文物有:銅盤、銅碗、銅帶釣魚臺、環首銅刀、殘銅刀、銅雞及搖錢樹座等。另還有五銖錢、貨泉、添盤、銀器、琥珀、獅飾、燒料耳當、小骨銅串珠、玉牌等。墓葬大約在東漢和帝(8……[詳細]
魯屯牌坊群
  魯屯牌坊群魯屯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們是魯屯經濟文化發展鼎盛時期的標志性建筑。魯屯石牌坊群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地區的典型代表。聳立于南門口的那一尊“李汝蘭之母百歲坊”建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聳立于下排街的那一尊“李錦章百歲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座落在鐵匠街口的“黃健勛之母李氏節孝坊”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三座牌坊均系四柱三門五樓式。鉚榫結合構造。坊座堅固,坊體樓高各7米,坊底為束腰須彌座;兩根中柱高4.5米,寬0.8米,如此石料難于找到。石柱下邊有頑獅護鼓,鼓面分別浮雕著各種古代的神話故事,“有嫦蛾奔月”、“鐘鳴逐鹿”、“麒麟戲鶴”、“吳剛伐桂”,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石牌坊一樓中間有長2.5米的石匾,書有“貞壽之門”、“志……[詳細]
普安崧巋寺
  普安城北,山巒延宕,滇黔古驛道蜿蜒其中。城北15公里的譚家灣一帶,五條游龍似的山嶺,錯落有致地環繞著蔥蘢幽靜的崧巋山,歷來就有“五龍顧勝”之說。崧巋山上,青松林立,古木參天;山腳,溪水清澈,小橋橫臥。明朝中期,這里建了一座古剎,因其山形而稱“五龍觀”。傳說清朝順治年間,一位名叫善權的太監,出京四訪名山大川來到譚家灣,見這里奇松翠竹,山水旖旎,恍若仙家圣境,便在此住下,削發為僧。他捐金獻銀,維修古剎,并取山上青松高大挺拔之意,將“五龍觀”更名為“崧巋寺”。崧巋寺占地600多平方米,南向,由前、后殿,左、右兩廂組成四合院。寺門前有護門雙獅,用“銀花玉”大理石雕成,造型別致,工藝精湛。山門前,列有15級踏道,中部辟為魚池。進入古寺,殿宇宏闊。前殿為單檐硬山頂木結構,面闊5間,檐前懸掛“崧巋古剎”匾……[詳細]
花江摩崖石刻群
  橫跨于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之間北盤江花江段上的花江鐵索橋以及橋岸崖壁上的眾多珍貴石刻作為茶馬古道貴州段重要的歷史遺跡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近日,中心副主任婁清帶隊對花江鐵索橋摩崖石刻群開展專門調查工作。花江鐵索橋摩崖石刻近20處,鐫刻于巖體表面,巖體所處環境受自然風化、人為活動等因素影響,多數現存石刻字跡清晰、保存完整,但仍有碑刻風化、人為破壞的痕跡。各類石刻詳細地記錄了自清光緒年間以來,花江鐵索橋修建始末、資金籌措、名人題刻、相關歷史人物等豐富的信息。此外,崖壁內還保存有建橋匠人所鑿塑的“普陀真境”摩崖造像三尊,蔣炳堂摩崖造像一尊。通過對各類歷史遺跡的調查、識讀及影像記錄,對中心在茶馬古道貴州段各類文物的保護、利用及研究思路的拓展帶來了新的啟發。……[詳細]
普安銅鼓山遺址
  時代:商、春秋銅鼓山遺址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青山鎮營盤村陳家龍灘東約500米的銅鼓山山頂,遺址總面積4000平方米,保護范圍總面積41420平方米。在兩次中發掘共清理房址4座、窯址1座、灰坑11個和活動面、火塘、大量零散柱洞等遺跡,出土較完整陶器、石器、青銅器、鐵器、玉器和冶鑄青銅器的陶石范模500余件,陶器碎片1萬余片。尤其重要的是,冶鑄青銅用具除部分陶坩堝外,出土的范模包括戈范、劍范、鉞范、鏃范和魚鉤范等。發掘者認為:銅鼓山遺址是一個鑄造銅器(以兵器為主)的手工作坊遺址,其北半區主要是鑄造銅器的作坊區,南半區主要是生活區。遺址時代為戰國~西漢時期。它是貴州境內經過正式發掘的唯一一處戰國秦漢時期青銅冶鑄遺址,具有重大的學術科研和保護價值。……[詳細]
  打鐵關至罐子窯古道起點為打鐵關,經三間房、半坡塘至毛口小河邊光照電站水淹區一線古驛道。雍正六年(1728)云貴總督鄂爾泰倡修,東起坡貢驛,經郎岱廳城,西至毛口西林渡,關聯古道有:支路郎岱至巖腳古道,巖腳至梭戛鹽路,郎岱至灑志通沙營支路,巖腳東通龍場至沙家馬場、西通黑塘至水城廳支路,巖腳東南經六枝、營盤、大弄、落別至鎮寧支路,坡貢至落別支路;現存落別鄉九洞橋段(即長田驛道),下營古道,郎岱至巖腳古道,安水鹽道六枝段,郎岱鎮石龍關段、望城坡段、大灣子段、打鐵關段,牂牁鎮三間房經糖梨樹、半坡塘村至毛口小河邊段,沿線涉及的不可移動文物有:九洞橋、巖疆鎖鑰摩崖、半坡塘免夫馬碑、半坡塘德政碑、半坡塘接官廳遺址、惠超鄭相摩崖石刻等。……[詳細]
  龍光觀音洞位于貴州黔西南東峰林腹地,義龍新區東部的龍廣鎮,屬義龍新區城市次核心區,距興義市區32公里。觀音洞地處槽谷型盆地中的一個溶蝕殘存的小山上,洞口高12米,寬約20米,斜深約15米,南向,高出盆地約20米,西側有一穿洞,高8米,寬5米多,向里斜伸5米處有一天窗,20米處有地下水滲露,整個洞穴通風向陽,干濕適度,適宜遠古人類棲息生存。觀音洞地處槽谷型盆地中的一個溶蝕殘存的小山上,洞口高12米,寬約20米,斜深約15米,南向,高出盆地約20米,西側有一穿洞,高8米,寬5米多,向里斜伸5米處有一天窗,20米處有地下水滲露,整個洞穴通風向陽,干濕適度,適宜遠古人類棲息生存。遺址堆積平面略呈三角形,近棕色,面積約200M2,厚3米多。初分為9層:表層為石灰華鈣板覆蓋,第7、9層為灰燼,厚度分別為……[詳細]
  興義萬屯漢墓群,位于興義市萬屯鎮新橋村北,東漢時期墓葬。在新橋、張屯與賈家壩等三地2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17座,除2座墓葬封土不存,其余皆保存較好,墓呈圓形,高約1.5—2.5米,直徑6—15米。1975年—1991年發掘9座,有磚室、石室墓,其中,興義M8出土的銅車馬是我國漢代文物中的佳品。……[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欲臀 |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理论片第一页一区二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刚交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