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宜賓市旅游

宜賓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賓江安縣夕佳山境內,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萬歷40年,清代擴建竣工,建筑面積10056平方米。整個建筑布局嚴謹,主次分明,開合有序,富麗堂皇。古民居深院高墻,飛檐黛瓦,古木參天,景色秀麗,屬保存完整、國內罕見的川南古民居。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楨楠,并群居著上萬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鷺鷥鳥,形成我國罕見的“天然鷺鳥公園”。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起免費對外開放。民居座南向北,平面為組合“四合院”式,中軸線上呈三進四合院。大門、書庫、前廳組織成第一四合院,其后前廳、中客廳、下客廳、后廳(家族居室)組合成第二四合院。穿過中客廳往西,是觀戲廳(即工字廳)和……[詳細]
  大觀摟,又名譙樓(古時筑于城門上用以燎望的樓),位于宜賓市中區西街口,是宜賓市的標志性建筑,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觀樓高28米,長31.6米,寬20,4米,量長方形。登樓眺望,遠山如畫,雙江若帶,令人心曠神怡,由此得“大觀”二字名之。整個樓分四層。底層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車馬通行。樓西,有兩道各29級的石梯,直通樓廳。上面三層,全系斗拱木質結構,四角飛檐,凌空翹首,窗欞檐楯,皆出能工巧匠精心雕鏤而成。四周欞窗,高敞明麗。整個樓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壯,保持了我國傳統的建筑風格,因為形似北京的天安門,在當地有“小天安門”之稱。在二樓東檐端,掛有“大觀樓”三字匾額,每字見方1.5米,酣暢……[詳細]
  龍氏山莊位于宜賓屏山縣大乘鎮巖門村,小地名“騎龍埂”,橫臥金沙江和岷江流域三角地帶。距今已有180余年歷史的龍氏山莊,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750平方米,座西向東,呈品字形結構,由六個四合院組成,依山勢而建,呈階梯式分布。大門高聳雄壯,風火墻高低錯落,碉樓猶存,別有風韻,屬典型徽派建筑,其規模堪稱南方徽派建筑之典范。龍氏山莊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建成年代在清光緒初年。1982年7月,屏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屏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宜賓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宜賓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龍氏山莊的大門為品字型連門墻,大門有石刻對聯一……[詳細]
  宜賓真武山,鄰近翠屏山,因山上有真武大帝廟而得名,真武山古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山宋名仙侶山,明代已有真武山、師來山等名稱。明萬歷元年(1573)四川巡撫曾省吾征討都掌人時,托詞真武祖師助其師,乃在山上增建真武祠,后又續建不少廟宇,至清代共有建筑20余處,號稱“川南道教名山”。今尚存古建筑有斗姆宮、文昌宮等8處,占地面積共3.33公頃。古建筑依山取勢,錯落有勢,且屹立岷江岸畔,四周古木參天,詩情畫意,宛若仙境。古建筑中,玄祖殿建于明萬歷二年(1574),建筑面積156平方米,殿前有清建木石結構如意斗拱牌坊;祖師殿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建筑面積64平方米,殿前架石橋曰“謁仙橋……[詳細]
  宜賓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橫亙之際。山下,一巨石中開,形成天然峽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緩緩流出,繞谷底沒入石中,為一天然奇觀。公元1098年,大詩人黃庭堅,因獲罪朝廷被貶為培州別架,安置在今天重慶市的黔江地區。黃庭堅到宜賓后常到天柱山下游樂,留連這里的山水泉林,便仿王羲之蘭亭故事,在怪石峽中鑿石造勢,引泉水以通,又在石上刻“曲水流觴”四個大字。尋常便邀約宜賓文化名士一同到此流杯賦詩。“流杯池”的開鑿,為宜賓增添了一大文化遺跡。自宋以來,后人為紀念黃庭堅,相繼在流杯池周圍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樓”、“山谷祠”、“吊黃樓”等建筑。涪翁樓是昔曰黃庭堅讀書會友、揮毫潑墨之地,在此留下……[詳細]
  宜賓五糧液酒廠現存明代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簡稱酒窖),分布在該廠城區車間“順字組”和“東風組”內。“順字組”工場,在宜賓市長春街70號,是原“利川永”糟坊舊址。現有窖27口,按西南——東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作列(西北面)順數第7、8、9三窖為明代酒窖,窖號21、22、23。據查此三窖原為“利川永”的前身,創自明初的“溫德豐”糟坊。其原型呈斗形,與明末清初的“張萬和”、“葉德盛”糟坊所開的長方形窖有異。結合歷代祖傳的口碑資料及“雜糧酒”(1929年更名為五糧液)秘方的嫡傳情況考證,這三口窖的年代上限當不晚于明初。1.“長發升”老窖池遺址保護范圍:長發升建筑南側外墻南延4.5米,至鼓樓街……[詳細]
  旋螺殿為明代所建形如旋螺的古建筑。又名文昌宮。坐落在四川省宜賓市李莊鎮南2.5公里石牛山下一巨石上,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建,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均有培修。三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5米,屋面鋪筒瓦兼小青瓦。殿平面呈八方形,面闊、進深均為8米。殿內結構與一般廟宇不同,用四井口柱直貫二層,井口柱間施抬梁、穿枋、角梁連接,形成梁架骨干。第一層抬梁承接殿內楞木樓板,東西兩梁下附梁枋,8根采步梁上立中層檐柱8根,上承掾枋,下附檐掾;檐枋上為中檐斗拱。第二層抬梁承接頂層檐柱8根,檐柱平板枋上置拱,坐斗外側為外檐斗拱,內側構成網目狀的藻井,殿的斗拱大致相同,層層而上,內承梁架,外挑檐枋。頂部藻井,八……[詳細]
  “僰人懸棺”位于四川省宜賓市境內,珙縣、興文、筠連等縣境內均有分布。我國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懸棺和福建的船形懸棺。《珙縣志》載“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歷代僰人等少數民族聚居于這一帶,故遺存的懸棺多,但現在最多和最集中處,當首推珙縣洛表鄉的麻塘壩和曹營鄉的蘇麻灣。珙縣麻塘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險拔峻峭的巖穴之間,許多棺木半懸山崖,在懸崖峭壁上現存懸棺160多具。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云南接……[詳細]
  七個洞崖墓群漢代崖墓葬位于長寧縣古河鎮保民村,岷溪河北岸的紅砂巖峭壁上,共28座。因有7座;集中建于高約3~8米的絕壁,遠望7個墓門若洞,故名“七個洞”。各墓早被破壞,無隨葬物,唯墓室結構和石刻畫像、題記保存完好。“七個洞”的7座崖墓從上至下排作四列,單室,拱頂或弧形頂,墓室平面呈長方形,長2.4~4.2米,寬1.7~2.6米,高1.3~2米,室內鑿雙石棺的3座,鑿1具石棺的2座;棺具與室壁相連。墓門呈方形,三層門楣由外到內逐層縮小。墓群的石刻圖像,分布在墓門周圍石壁上的多陰刻;分布在室壁及石棺上的均為浮雕。其內容有伏羲、女媧、衛士、舞女、侍女、車馬出行、宴飲、伎戲、闕、青龍、白虎、朱雀、錢范……[詳細]
  舊州塔在距宜賓城北約3公里的舊州大壩上,于北宋崇寧元年至大觀三年(1102-1109年)所建。為十三重密檐式方格磚塔,通高29.5米。塔身用磚在平地建砌,沒基腳,底層特別大,檐部用疊澀砌法,向外層挑出。自第二層開始,塔身逐漸收殺,愈上愈急,直至第十三層止,轉而收分成梯形的平臺兩重,形成優美流暢的輪廓。檐上塔身四周開中線窗,窗兩邊塑小塔,凹砌有破子欞窗。塔內有五層,每層皆有心室。室頂為藻井天花。四角砌斗拱,結構簡練樸實,室內小龕供佛像。塔壁有“大觀四年中元日設水陸大會齋......”、“進士廖鐸為亡父及口口施磚”等銘文多處。此塔特別之處為:塔身雖聳立岷江河岸,卻不施塔基,純用土磚直接從河卵石砌起……[詳細]
  南溪城墻(南溪縣)南溪城墻,為原南溪縣城城墻,位于中國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南溪城墻現存長度1000余米,尚存文明門、廣福門和望瀛門三座城門。1985年12月,列入南溪縣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列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碧水園居民小區,西至濱江首府,總長1109米。“文明門”、“廣福門”、“望瀛門”城樓城門前后外緣外延5米,“望瀛門”城樓城墻至濱江廣場段城墻,本體向北外延1米,向東、南外延20米,濱江廣場至“文明門”城樓段城墻本體向北外延2米,向南外延8米,“文明門”城樓至“廣福門”城樓段城墻,本體向北外延4米,向南外延20米,“廣福門”……[詳細]
  黃傘崖墓群漢代墓葬。在宜賓縣高場鎮擁護村,分布在岷江北岸的黃泥巴坡、印子坡和喳口崖坡,共計182座。墓分單室、雙室和多室幾種。其中以印子坡1號墓最典型,墓鑿建在臨岷江之巖壁上,距地面3米。為一堂三室的大型崖墓,由墓門、享堂、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組成。墓門寬12米,高4.3米,四柱三門。門兩側依崖處鑿雙闕,兩中柱上刻斗拱;門楣上刻仿木屋檐,上浮雕筒瓦、瓦當、檁格,檐下刻斗拱、欞窗、樓臺、人物和走獸等。享堂寬12~12.4米,高2.4~2.65米,進深4.5米,平頂。側壁均有柱、墻、檐口及瓦當等圖案。各墓室前有甬道,3個墓室大小大約相等,每室面積約12平方米,均鑿有壁龕和石灶。1號墓室還有石棺置于棺臺……[詳細]
  中國營造學社舊址位于四川省宜賓市李莊鎮上壩村月亮田,為兩個相連的小院,占地面積1480平方米,建筑面積349平方米。包括學社辦公室、梁思成先生辦公室、臥室及莫宗江、劉致平、羅哲文等人的居室。營造學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陳明達、劉致平、莫宗江、羅哲文等中國建筑史學界的前輩在1940~1946年期間,都曾在此工作、學習和生活,他們以先進的研究方法和嚴謹求真的治學精神,為中國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營造學社的李莊經歷,對我們研究中國建筑史和抗戰文化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2006年,中國營造學社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保護……[詳細]
  位于四川省屏山縣中都鎮鎮西的楞嚴寺,又名雷音寺,建于明成化年間。現存有大雄寶殿及后殿和東廂房。1993年修繕一新,是中都鎮目前保存、修繕得較好的一處歷史景觀。楞嚴寺的建筑結構具有獨特的防震功能,堪稱一絕,使楞嚴寺處于馬邊地震帶卻屹立五百多年而不倒。經過修繕后的楞嚴寺,新增了盤柱金龍、千手觀音等佛像和大型銅鐘、紅鼓。位于筒車村的五谷廟,經過民間集資修繕,與楞嚴寺一樣香火旺盛。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70米。……[詳細]
  南廣河民族巖墓群巖葬是古代棘族的一種葬俗,即鑿石成穴,置棺于內。縣境內南廣河流域保留了大量宋元以至明代的民族巖墓遺址,分布在羅場、陳村、可久、嘉樂等地,統稱“南廣河民族巖墓群”。這些巖墓、墓門及墓室內有多種浮雕,陰刻人物圖像及卷草圖案等,風格粗獷簡練,具有民族特色,內容十分豐富,形式多樣,有較高考古價值,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紅巖山墓群:東以紅巖山頂峰為界,南以中寨中心隊埂子為界,西、北以紅巖隊為界。東西距離約2,000米,南北距離約1,500米。犀牛沱墓群:北以羅場大橋為界,南以羅場鎮中學(小地名為大石板)1,000米范圍的沿河兩岸為界。其它分布點以墓群為基點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隘口石坊位于珙縣玉和苗族鄉,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節孝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占地八十平方米,高十七米,寬八米。米粉石構造,具有明代訪木建筑風格,四柱三門,層重式,三重檐,殿式頂,十二鱉角翹首凌空,訪上匾額楹聯眾多,字跡遒勁,酣暢淋漓;人物造像形神畢俏,古樸凝重;七絕詩詞流暢瀟灑,飄逸豪放;還有動人的建坊傳說,頻添了神奇的色彩。隘口石坊經歷了150個春秋,仍巍然屹立,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風格與結構,精湛的書法與繪畫。隘口石坊素有“川南第一坊”之美稱,造型古樸典雅,氣勢恢宏,集雕刻、書法、建筑、儒家文化于一體,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渾厚的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古代牌樓建筑和川南民居建……[詳細]
  石城山崖墓群(宜賓縣)1.天堂溝墓區保護范圍:以各墓墓門為起點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天堂溝分布點以2號墓為基點,從北向南50米,東以巖腳起,上至巖頂并向西30米。石盤上分布點以(肖席珍德政碑)24號墓為基點,西延80米,東延20米,南以巖腳起上至巖頂并向北外延20米。2.北斗巖墓區保護范圍:以各墓墓門為起點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整塊北斗巖壁。3.三十六壁山墓區保護范圍:以各墓墓門為起點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自老鷹嘴起,至犀牛石止,北面以各墓腳起上至墓頂并向南延16米。4.雷打石墓區保護范圍:以各墓墓門為起點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南自螃蟹石起,至西面雷打石止。巖壁頂向后、巖壁底……[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mⅴ在线 | 天天噜天天视频在线高清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va欧美va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