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陳山遺址
  宣城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向陽鎮陳山舊石器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證明,早在60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宣城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陳山位于宣城市區南15公里,向陽鎮夏村行政村趙邊村民組,東經118o2,北緯30o53。遺址東距水陽江約1000米,西南群山起伏,北為平原綠地。陳山遺址處于一條西南東北走向隴崗的東北端,是黃山山脈的余脈,頂端海拔45米,相對高度25米,當地人稱之為陳山,亦稱老龍山。其上沉積了水陽江的沖積物和其他堆積物。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地層年齡為81.7-12.6萬年,文化時代是舊石器早期至舊石器中晚期。陳山遺址坐落在向陽磚瓦廠一廠所在地,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含石器的堆積物面積約14萬平方米,窯廠的多年取土,使石器地點受到較大破壞,但仍保存了較大……[詳細]
王稼祥故居
  地處安徽涇縣西南桃花潭鎮厚岸村,距縣城48公里。故居徽派風格,館名由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題寫。紀念館由序廳、展廳、游客中心三部分組成。故居1986年被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批準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紅色旅游景點。景區由王稼祥故居紀念館、故居、東臺書院等景點組成。王稼祥故居紀念館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積1130㎡,徽派風格,館名由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題寫。紀念館由序廳、展廳、游客中心三部分組成。走進紀念館大廳,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時期的漢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靜、目光有神凝望著遠方,眉宇之間微蹙,左手拿著《申報》,右手握著拳頭,表現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氣、決心和對未來前途的思索與展望。《王稼祥生平陳列展》的主題是“永遠的稼祥”。展廳共由六部分組成:……[詳細]
江村孝子祠
  孝子祠位于江村村中,全稱“明孝子江文昌公祠”,坐北朝南,始建于1535年。清代光緒辛丑(1901)年,后人在原江文昌住宅舊址上擴大改建成祠,所以該詞為面闊三開間,前、中、后三進的民宅格局,總建筑面積503.76平方米。此祠原是族人第四十九代老祖江添宗(文昌)于明代所建,又稱“孝友堂”,意在重文孝友,故此得名。他曾經有機會進入仕途,但因他父親遠在開封任淆川縣教諭,時感身體不適,他的母親又常年臥病在床。所以他決定舍棄功名而留在家中伺候年老多病的父母,一直未曾出外做官。他的孝行深得世人敬佩,被載入縣志。孝子祠是后人了解、剖析我國古代生活理念的重要實物資料。2016年進行了全面維修,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村江氏宗祠
  江氏宗祠位于江村北部,該宗祠坐西北朝東南,屬磚木結構,總建筑面積1236.05平方米,前、中、后三進二天井,面闊七間,由于它是--的總祠,所以在體量、用材方面都比其他家祠略勝一籌。門樓面闊七間進二間,重檐歇山式屋頂,花磚筑脊,小瓦覆蓋,雀替等木構件均有雕刻畫面,門樓前設有通道及東西兩側各設一池。該祠體量大,用料大,做工精,匯集了磚、木、石三雕工藝,是典型的徽派古祠堂之一。不僅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而且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2020年進行過全面維修,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黯然別墅
  黯然別墅位于江村村中心,是民國安徽省代理省長江紹杰故居,建于1927年,俗稱“老旦新屋”。坐東朝西,系磚木結構,占地面積817.6平方米,主體建筑占地294平方米,呈方形。門頂內外兩側各有青磚磚雕獅子一對,形態逼真;木雕斜撐,工藝精湛、十分精致,圓形門額上提有“黯然別墅”四字,正屋大門有“吾愛吾廬”磚刻。該別墅是江村古名居中獨具一格的無天井之建筑,風格與其他建筑迥然不同。整個結構保存完好,屬中西合璧,別具特色,2006年5月被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茂承堂(江朝宗故居)
  茂承堂位于江村東北部,磚木結構。是民國初期黎元洪政府代理總理江朝宗的祖居,始建于明代。該建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筑。正屋高12米、四進16間、邊房12間、大小天井14個,立柱124根。結構碩大嚴謹,典雅古樸。該堂后進、東邊馬房、雜房、花園、對面官廳,西廂學堂、前院東側牌坊均已被毀。茂盛堂是江村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名居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保護價值。2006年5月被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進修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進修堂
  進修堂位于江村村中,建筑面積538.86平方米。該建筑坐東朝西,系磚木結構。是江氏族長江旦仁為時任蕪湖道尹的本家江紹杰所建。“進修堂”,其意進德修業的地方,是典型的徽派古民居。前后進有兩方大天井,天井四周及過道處均以條石鋪地,余者為方磚斜鋪。進修堂的內裝修雕飾精美,隔扇、掛落、駝峰等都賦予深刻的文化內涵。進修堂不僅展示了徽派古民居的建筑藝術水平,而且有著很好的人文韻味。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冬秀故居
  江冬秀故居為清代建筑,與江澤涵故居相鄰,該建筑占地459平方米,現存僅有108平方米,主體原貌依舊。屋內設天井,上有小姐繡樓,繡樓上的圓柱與檐口間的斗拱,刀工精細,造型美觀,如同自然生長一般。特別是堂前橫梁與木柱的銜接處,都以木雕花托相襯,上面的麒麟和牡丹圖案栩栩如生,美觀大方,堪稱一絕。堂前地面上還有一朵碩大的牡丹,象征著榮華富貴。外呈雙重圓形圖案,直徑約為一米,兩圓之間是精美的菱花和荷花的圖案。……[詳細]
江村老街
  江村老街位于江村村中,北起江氏宗祠、南至溥公祠,全長500米,寬2米。歷史上老街有數十家商肆店鋪,十分繁華,是江村人主要的公共活動場所之一。老街的存在,對于構筑江村歷史風貌具有直觀、形象、真實的優勢,是江村人文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老街上的古牌坊、古民居、古水圳、古巷道以及斑剝凹凸的石板路等,均能給人帶來歷史的回味,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染。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奕世尚書坊和胡炳衡宅
  時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瀛洲鄉龍川村奕世尚書坊和胡炳衡宅位于績溪縣瀛洲鄉龍川村,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歷代多次維修。奕世尚書坊為仿木石構牌坊,三間四柱五樓,高10米,寬9米,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為紀念明代戶部尚書胡富(1454~1522年)和兵部尚書胡宗憲(1512~1565年)而立。主體結構由四根主柱、四根定盤枋和七根額枋組成,南北兩向各有抱鼓石護之。坊樓為歇山式,用茶園石雕鑿而成,斗縅承挑屋檐,正脊兩端安置鰲魚。主樓正中置恩榮匾,其下方花板南北兩面,分別鐫書“奕世尚書”和“奕世宮保”,為明代文征明手書。整座牌坊保存完好,雕刻技藝精湛。徽商胡炳衡宅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占地面積180平方米,建于清。前后兩進,前廳后室,磚木結構,硬山屋頂,四周封砌馬……[詳細]
31、聚秀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聚秀湖
  位于村口的聚秀湖,是江村先人開挖的人工湖,也是江村的水口。在古代徽州的傳統觀念中,聚族而居的村莊水口不僅被視為村落風水的咽喉,更是村莊外部空間的重要標志,還涉及到家族人丁、財富的興衰聚散。江村形似太師椅,村后金鰲山似椅背,村口獅山、象山護衛,如太師椅左右扶手。村中雙溪環繞,匯于聚秀湖,秀水青山、風水財富統統鎖在村里。……[詳細]
江澤涵故居
  江澤涵故居為清代徽派建筑,前后兩進,上下堂間、廂房、邊屋共計14間,保存完好。至今板壁上仍然依稀可見江澤涵畢業南開大學,出國留學所貼的捷報。江澤涵1902年出生于這里,并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1922年考取了南開大學數學系,1926年又考取了美國哈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31年回國后擔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詳細]
涇縣廣教寺塔
  廣教寺塔位于敬亭山下,俗稱雙塔。建于北宋紹興三年(1096年),是一對比肩而立的方形古塔,也即馳名全國的宋代雙塔。雙塔是唐代遺風的宋代磚塔,反映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和風格。塔高約20多米,各有七層,平面皆四方形,中間設有塔心柱,外觀為仿木結構式。整個塔身大部用佛像砌成,每層每面用圓柱磚條分成三間,中間是圓拱門,有闌額,轉角圓形,角柱有“巷殺”、“側角”,檐為華拱出跳。墻面飾有寶相花,呈現著佛教特有的莊嚴靜穆的氣氛。塔內面積較小,原有樓板,可援梯而上。雙塔對峙,直線距離26.90米。東塔稍大,每邊2.65米,西塔每邊2.35米。因建造年代久遠,雙塔頂已毀,殘存七層。為保存古建筑和我國佛教文化,廣教寺雙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乘4路車。距離市總心大概6公里左右,也可打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第一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视频 |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 午夜男女爽爽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AⅤ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