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馬鞍山市旅游

馬鞍山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安徽當涂山青水秀,物華地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翠峰嵌崎的青山腳下,長眠著唐代偉大詩人李白(701—762)。李白一生傾情當涂,鐘愛青山,他在六十二年的顛沛流離的生命旅程中,熱情謳歌當涂,為這方山水留下五十多篇詩文。李白墓園枕著郁郁蔥蔥的大青山,面對奔流不息的青山河,位于馬鞍山市和蕪湖市之間,距離205國道7公里,距馬蕪高速100米,與南京市相距40公里,與采石磯、天門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線路。李白墓園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白墓為主題而開發的文化旅游景點,現占地100畝,分前、中、后三個景區,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盆景園等景點,太白碑林和李白墓……[詳細]
  太白樓位于古鎮采石磯西南一公里處,面臨長江,背依翠螺山,濃蔭蔟擁是一座金壁輝煌,宏偉壯麗的古建筑。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騰王閣并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原名謫仙樓。舊志載,始建于唐元和年間,因記載過簡,不得其詳。目前能夠確認興建較早的時間為明正統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周枕命廣濟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風亭的同時,在寺前建謫仙樓,肖太白像祭祀于樓上。清康熙元年,太平知府胡季瀛重建,易名為“太白樓”,又將神霄宮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樓閣和璧的格局。咸豐年間,毀于戰火。現存太白樓系光緒三年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捐資重建。新中國成立后,幾經周折修葺,面貌一新。1956……[詳細]
  淮樓,又稱鼓角樓、鼓樓、譙樓,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境內。始建于南宋寧宗年間(1195-1224年);元末明初,朱元璋駐師和州期間與將領登鎮淮樓飲酒賦詩,留下《登鎮淮樓》一詩;明朝弘治、嘉靖年間,知州陳憲、宋繼先均予修建;清朝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知州徐元修、李煜、羅錫疇先后主持重修。鎮淮樓坐北朝南,呈長方形。樓基內部夯土,外部砌磚。東西長55米,南北寬21米,高11米。樓基下中央有拱門,樓基平臺上建造兩層樓閣,均為四檐斗拱支撐飛出,下層三間,四周為18柱回廊,上層飛樓,四壁為木板,皆雕梁畫棟、通花窗格。“鎮淮樓”隸書碑額鑲嵌于朝南門樓之上,“櫓門”楷書碑額鑲嵌于朝北門楣上。整體氣勢雄偉……[詳細]
  洞陽東吳墓(天子墳)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姑孰鎮洞陽村東1公里當博公路北側約100米處,西距縣城12公里。1988年4月被馬鞍山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4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局當涂縣文物管理所對該墓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65平方米。發掘表明,該墓為前、后室四隅券進式,穹窿頂結構磚室墓。雖經多次盜掘,該墓仍出土各類精美隨葬品181件/套,包括漆木器裝飾件女性飾品、車馬器構件,兵器、日用品、佛像、俑、神獸構件、錢幣九大類,涵蓋金、銀、銅、鐵、陶、瓷、石、琉璃、玻璃、漆器等……[詳細]
  馬鞍山鋼鐵廠是我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安徽省最大的工業企業。現有在職職工6.7萬人。在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中,馬鋼為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60年代,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車輪輪箍廠,與“大慶油田”、“萬噸水壓機”、“-”并稱我國工業戰線四大成就;創造了“三清、四無、-漏、規格化、一條線”的文明生產經驗,“江南一枝花”享譽全國。80年代,建成了我國第一套高速線材軋機,成為我國線材高速軋制技術的搖籃。90年代,作為我國首批9家規范化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成功地進行了股份制改制,成為我國最大的國際上市公司之一,享有“中國鋼鐵第一股”的美譽;1998年建成了我國第一條H型鋼生產線,填補了國內大H型鋼……[詳細]
  龍潭洞遺址又名和縣猿人遺址,或龍潭洞和縣猿人遺址.在安徽巢湖市和縣境內。在縣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鄉汪家山北坡。地居長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間中間地帶。構成洞穴的地層系寒武系白云巖,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鄉農民興修水利時,發現龍潭洞內埋藏著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省、縣考古工作者聯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頭蓋骨,一塊左下側下頜骨碎片和三個零星的牙齒。這個頭蓋骨,中等大小,腦殼厚,額骨低平,眉骨粗隆,從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尚未愈合推測,和縣猿人頭蓋骨為20歲左右的青年個體。并發現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燒的骨片、灰燼……[詳細]
  和縣猿人遺址位于安徽省和縣陶店鎮江家山的北坡。和縣猿人遺址是寒武紀的石灰巖洞穴堆積。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曾對該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獲得人類化石頭蓋骨1個,下頜骨1段,頂骨1塊,額骨眶上部1塊,上下臼齒11枚,上內側門齒1枚。這些化石材料至少代表了三個以上的個體,其中頭蓋骨屬于一個青年男性的個體,除顱底缺失較多外,腦顱的絕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它在形態上具有直立人的許多典型特征,如頭顱的穹隆低矮,額骨明顯后傾,顱骨骨壁較厚,腦量較小(約1025毫升),顱骨的最大寬位置較低,有發達的眉嵴和枕嵴,枕骨的枕平面與項平面之間成明顯的角狀過渡等等。和縣人頭骨在總的形態特征上和北京人的較為相似……[詳細]
  凌家灘遺址1985年發現于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自1987年以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發掘發現,聚落遺址內,包括居址、墓地、祭壇、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紅陶塊建筑遺跡。同時,發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時期其他遺址中所罕見的精美程度和工藝水平。由此推斷,遠古時期的凌家灘是一座繁華的城市。凌家灘遺址因其各類遺存齊全,文化內涵豐富,被列為上世紀中國100處考古遺址大發現之一。專家評價,凌家灘遺址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唯一一處新石器……[詳細]
  朱然墓園,位于市區南部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發掘于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墓園內有文物陳列館。陳列館為一座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筑。館以墓體為基礎,古樸凝重。館內大廳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陳列有墓0土的文物和有關朱然墓研究的圖片、中外文獻資料等。游客在參觀中,可以領略到1700多年前三國時代的社會風貌。墓道位于墓坑正南,為階梯式,共26級,坡度19度。墓道長9.10米,土色與封土相同。墓坑在封土下,上口距地面深35厘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加勒比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色婷婷精品青草 | 久久中文亚洲资源站 | 尤物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