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臺州市旅游

臺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臺州府城墻平面呈方形,城墻周長6287米。西、南二面沿江城墻長2370米,現存高度一般為7米,下寬9米,上寬4米。保存有四座城門、甕城及八座馬面。城墻內芯為宋代原構,按城磚規格可明確區分宋代以后的歷代加修層面。由于城區地面不斷淤積,宋代城墻已有2.5米沉于地表以下。東墻1615米于1956年被拆除。北墻長2300米,系20世紀90年代在原墻基上重修。因靈江經城外西南兩面東流入海,而海潮汛位亦達城西6公里,故在城墻修筑中極其注重防洪措施。如城門在大木門外側設有防洪閘槽;城墻馬面的迎水面做成圓弧形或斜形,以減少江水沖阻力;西南城墻外側固以捍城、內側加筑護城,以增強防洪能力。城墻夯土做法亦極為講究。……[詳細]
  國清寺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關鎮北4公里處,是我國創立的第一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源地,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國清寺曾毀于武宗滅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復,名列“五山十剎”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詔重建,至清末、民國時期又有增建。寺院占地2公頃余,按四條南北軸線布列六百多間古建筑,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國清寺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現存建筑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總面積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正中軸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還有放生池、鐘鼓樓、聚賢堂、方丈樓、三圣殿、妙法堂(上為藏……[詳細]
  新河閘橋群位于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新河閘橋初建于宋代,后歷代都有修建。新河閘橋群由中閘、糍閘、北閘、下盧閘等四座閘橋組成。其它如中閘、北閘、下盧閘等,均為兩孔閘梁橋,建筑年代略晚,細部做法也較粗放。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麻糍閘位于新河鎮原高橋鄉駐地東約500米的河上,傳為朱文公建。傳說橋石將斷,仙人以麻糍粘之,故名。閘計兩孔,東西走向長11.1米,寬3.7米,兩孔跨度均為4.75米,閘正中開兩閘槽。兩孔梁式閘橋,制度精良,橋墩中間兩側做出兩道豎向閘槽,以安放木閘板;與此對應,橋面中心不施梁板,留出空隙開啟閘門,其做法古拙。橋墩兩端均做出分水尖,其上部做成類似普柏枋的線腳,之上的橋墩部位隱出柱……[詳細]
  戚繼光紀念館位于椒江城區東山西南麓。占地面積2010平方米,陳列面積640平方米,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號南塘,山東蓬萊人。出身將門,自幼讀書練武,十七歲襲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曾專任山東海上防御倭寇之職,后調任浙江臺(州)金(華)嚴(州)參將等職。屯駐海門衛。在臺州四年,轉戰臺州各地,歷經桃渚、海門、新河、太平等戰,取得了九戰九捷的勝利,大創倭寇。又四年,在討平福建、廣東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戰爭的勝利,掃清了持續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門人民為紀念戚繼光的抗倭功績,明代即于城隍廟戚家軍駐兵處建立戚公祠,奉以香火。解放以后,黨和人……[詳細]
  江廈潮汐電站位于樂清灣內,這里海潮漲落的落差大,平均潮差5.08米,最大潮差超過8米,適宜開發潮汐能。為了給大規模開發利用潮汐能探路,1970年國家水利電力部決定在樂清灣選址建設潮汐電站。電站不大,由大壩、發電渠道、廠房、泄水閘、開關站組成。這是第一座由我國自行研制的潮汐能國家級試驗基地,屬于單庫雙向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副站長王浩平介紹,30多年來,電站機組各項科學試驗課題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86年電站被國家科委等有關部門授于國家“六五”科技攻關先進單位。2005年,龍源電力集團公司承擔國家“863”新型潮汐項目的研制工作。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潮汐發電的同時,庫區農、漁業經濟綜合開發逐……[詳細]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臨海市東南41公里東海之濱的桃渚鎮城里村。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桃渚千戶所,筑土城,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后內遷至中舊城;1442年再次內遷;1443年新建桃渚所城,保存至今;1559年抗倭后增建東西敵臺兩座;1564年修桃渚城。桃渚城平面基本呈方形,城池前有護城河,西南兩面為一片曠野。根據《臺州府志》和《臨海縣志》的記載,“城高二丈一尺,周圍二里七十步”。城的平均高度一般在4.6米左右,平均寬度5米左右,城基寬10米。城上原建有敵臺十四個,敵臺的城墻外壁均做成“馬面”。現尚存十二個,東面城墻三個、南面城墻二個、西面城墻二個、北面城墻一個,以及四角各一個。桃……[詳細]
  在仙居,有座牌坊在當地頗為有名——林應麒功德牌坊,是當朝為了表彰仙居斷橋人林應麒所建。2017年1月,這座牌坊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牌坊高10.5米,通面寬11.34米,進深2.7米,坐北朝南,用石料按四柱三間樓閣式歇山頂模式建造。由于牌坊所處地段五六百年來地勢在緩慢下沉,牌坊東側建筑裂縫逐漸加深,呈現倒塌危險。幾十年前已有過一次修復,現在我們正在對它進行第二次修復。透過鋼管搭起的腳手架仔細端詳,只見牌坊明間斗拱的兩面,均嵌有刻著“恩榮”二字的石匾,額枋中部兩面,各鐫“攀龍鱗”“附鳳翼”等正楷大字。據有關史料記載,林應麒,字必仁,號介山,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出生于仙……[詳細]
  時代:五代地址: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城關鎮九峰山下九峰公園。該塔建于五代吳越建隆四年(963年),七層八面仿樓閣式磚塔,高35.2米。石砌須彌座,束腰上刻佛像和瑞獸。各層平面逐層收分,塔檐及平座用磚砌菱角牙子疊澀出跳,檐下斗栱為補間鋪作一朵承挑檐枋。每二層以上各面設龕或壸門,龕內壁嵌制千佛磚。用方形柱,轉角為六角形倚柱。制度規整。塔剎呈葫蘆形,為后期改制。瑞隆感應塔為黃巖最早的塔,始建于北宋建隆四年,即公元963年(乾德元年)。法眼宗高僧、國師德韶建,清代重修。這是一座八面七級仿樓閣式磚塔,角柱六角形,底層面砌須彌座,各門鑲有10個佛像的千佛磚,頂層雕刻佛教故事,塔尖葫蘆形覆缽,塔內珍藏鐵函與貝……[詳細]
  全國大陸解放以后,國民黨軍隊仍盤踞于島上,妄圖把一江山島作為--大陸的跳板。1955年1月18日,我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內,一舉全殲島上的國民黨軍隊,獲得重大勝利,迫使盤踞在大陳、披山、漁山、南麂等島的國民黨守軍倉惶逃跑。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一江山島解放后,因大陳島國民黨軍隊很快撤離,一江山島已基本成為荒島,原島上國民黨軍隊的工事都基本以戰后原樣保存。現存碉堡、暗堡、炮位、塹壕、營房、埠頭等150多處。2004年底,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旅游總局公布浙江省臺州市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為紅色旅游景點,其中包括一江山島戰役遺址。2008年11月,一江山島戰……[詳細]
  三池窟大寨屋群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大溪鎮三池窟村。三池窟因村內有頭池、中池、飯籮頭池三個池及村后又有一窟,故名。大寨屋建于20世紀70年代,在三年內嚴格按規劃實施建成。村子中心開挖了一條長500米約人工河,屋以河建,河跟屋走,每一幢大寨屋整齊有序地座落在河的兩旁,坐北朝南。每幢大寨屋由九間房子組成,共有32幢。占地面積為35304.92㎡,每間房子由樓房、平頂及前道地與后通道組成,總長約23米。屋高為8米,寬3。3米。樓屋住人,平頂為生活用房,前道地為晾曬場。建時就地取材,選用長嶼石板、石柱及當地土燒制磚建成,體現了當時溫嶺民居的時代特征。如今30多年過去了,房子的房前房后始終保持原有的風格……[詳細]
  坎門驗潮所(又稱坎門驗潮站)系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驗潮站。歷經八十余年的風吹雨淋,坎門驗潮站如今依舊佇立在浙江玉環坎門前臺村平臺岙咀海岸邊,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1928年5月,由中國天文與測地界的宿老曹謨先生選址。1929年6月11日,由國民政府陸地測量總局始建,并于1933年在驗潮室附近基巖上設立一等水準點(即252號驗潮基準點)。根據該站1930年5月-1934年10月潮位資料計算所得平均海平面,被稱為“坎門高程”基準面。1959年我國首次向世界公布了“坎門高程”的精確數據。“坎門高程”在國內外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該站為國際潮位資料交換站,隸屬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并正式更名為坎門海洋……[詳細]
  時代:元地址: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巾子山西麓龍興寺內臨海城區有巾山,風光秀麗,風景怡人。巾山各處分布著四座古塔,為巾山平添了一份歷史底蘊。其中峰頂的大小文峰塔成了臨海城的地域標志,而群塔之中,最有特色、最為著名的當屬千佛塔。巾山西麓的龍興寺始建于唐神龍元年(705年),初名“神龍寺”;二年(706年),改名“中興”;景龍三年(709年),復改名“龍興”;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又改名“開元”。千佛塔則位于龍興寺內,相傳因塔內存有諸多瑰寶,又名多寶塔,始建年代不詳,傳為梁岳陽王建;至遲建于唐天寶三年(744年),初稱龍興寺塔,后毀。千佛塔現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據元僧淳具《捐建多……[詳細]
  沙埠青瓷窯址位于黃巖城西南約15千米的沙埠、高橋之間。以鳳凰山北麓仙村嶺為中心,柵溪兩岸呈半月形的山坡上,共分布有7處窯址保護點:竹家嶺窯址、鳳凰山窯址、下山頭窯址、窯坦窯址、金家岙堂窯址、下余窯址和瓦瓷窯窯址。其中堆積層面積最大的約1萬平方米,最小的也有3千平方米。每處窯點之間相隔500米左右。這些窯址大多依山而建,有朝南的,坐東朝西的,有建在平原及山坡地的。7處窯址保護點,其表面窯具產品種類大都相似,稍有不同的是每處花紋略有變化。沙埠窯址群遺物堆積豐富,窯場總面積約達7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一般厚1—2米,最厚處可達6米,窯床均設置在山坡上。多屬斜坡式龍窯,一般長50米左右,寬2.5米,煙囪……[詳細]
  城山古城遺址(含城山石刻造像、城山教寺、土城墻)時代:東漢古城遺址位于城山之巔,現保留有土筑的城墻、城門、-臺、擂鼓墩、點將臺、水池等。城平面略呈圜狀。分內外兩圈城墻,內圈僅存部分段落;外城圈基本保存完整,均用黃土夯筑,斷面處僅發現有印紋陶片等,未見其他晚期遺物。有城門一,位于城圈北端,現僅存豁口;城門內有水池一,可能原用來作防御用。據史載,烏程令嚴白虎為拒呂蒙,建筑此城堡,距今已近1800年,是省內所存不多的中古以前軍事城堡,具有重要價值。城山上另有后期文物遺跡多處,如城山寺明清墓塔、山道兩側之石刻造像等。……[詳細]
  金清大橋年代:清金清大橋位于新河鎮城南村。又稱“寺前橋”。建于清嘉慶初年。五孔石拱橋,跨金清港。長64米,寬4.6米,高12米,中孔凈跨為10.01米。拱券縱聯分節并列砌筑。每個拱頂的橋面是平臺,平臺之間有10級石階呈斜面相聯,縱觀整座橋身呈曲折狀。橋上兩側置望柱、欄板。望柱共108支,柱頭圓雕獅子、荷花、蓮蓬等。兩端有橋亭,四角攢尖頂。橋面鋪砌別具匠心,每個拱頂都是平臺,而平臺之間則有十道石階成斜面相連,橋兩旁石柱計一百零八根,柱頭雕石獅、荷花、蓮蓬,欄板上飾有花卉圖案浮雕,神態生動。三十年前,這里還是相當熱鬧的。今日的中年人還能津津樂道兒時寺前橋街的熱鬧:摩肩接踵的人群,琳瑯滿目的商品,船……[詳細]
  南山殿塔,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建,位于巾山西南坡南山殿前。因多次受雷擊,塔剎已毀,塔頂損毀嚴重,塔總體殘高16.3米,建筑風格與東大塔相仿。各層均有腰檐和平座,以菱角牙子疊澀出跳。二層以上每層中間辟壸門形佛龕,龕內設石佛像。塔體外今疊嵌明“萬歷四十六年”模印磚銘。2019年10月7日,南山殿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仙居古越族巖畫群 , 浙江省仙居縣 仙居古越族巖畫群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為春秋戰國時期古越族先民刻制。總面積1422.65平方米,巖畫上刻鑿有蛇形、鳥形、鳥頭魚身形、馬形、太陽形、人像形、柴刀形、鋤耙形、棋盤形等各類圖紋220多個,其中蛇形、鋤耙形圖紋普遍見于各巖畫點。巖畫線條流暢,筆劃粗獷,風格古樸,內容豐富,總體保存較好……[詳細]
  千佛塔位于臨海市巾子山西麓龍興寺內,又名多寶塔,始建于唐天寶三年(744年)。現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此塔為樓閣式磚木混合結構,六面七層,中空,每層一門,二層至七層除一門外,面面有龕,每面都是模壓燒制的佛像磚貼面,共有佛像1003軀,故名千佛塔。千佛塔至1976年時曾作維修,將因毀壞而呈不規則狀的塔頂改成攢尖頂,但未按照原狀復原。1999年,再次對塔進行維修,將塔頂恢復成原狀。如今的千佛塔共七級六面,磚木混砌樓閣式,其內中空,單壁筒狀結構。塔經修繕后高約30米,勒腳邊長3.66,對角徑7.12,塔內空徑1.8米。從第一級起,每層都設有一個壺門;從第二層開始,每級每面除虛門外,均……[詳細]
  時代:西漢大溪東甌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大溪鎮,是西漢時期的古城遺址,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臺州地區目前所知的時代最早的古代城址,也是東甌國地域內發現的唯一城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香嚴寺位于峰江鎮蓮花山旁。唐天寶四年(745年)鑒真第四次東渡率弟子20余人逗留寺內10余天,后由于官廳阻攔返回揚州。至今日本保存有《鑒真和尚渡日經路圖》,上繪唯一的寺院為禪林寺(即香嚴寺)。香嚴寺,始建于唐開元元年(713),當時賜額禪林寺,距今1200多年。禪林寺初建不久,天寶四年(745),唐高僧鑒真和尚開始第四次東渡,率弟子20多人逗留寺內,講經說法10余天,給香嚴寺添上光輝一筆。唐代開元二十年(732),日本僧人榮睿邀請我國揚州大明寺高僧鑒真赴日,鑒真欣然接受。但海上風濤險阻,前三次東渡均失敗。唐天寶四年(745)鑒真準備第四次東渡,這一次先在天臺國清寺住了3天,然后經臨海入黃巖住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思思久99在热线女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看 |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 亚洲午夜视频网站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五月丁香六月婷在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