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州天寧禪寺AAAA ![]() 天寧禪寺坐落在常州延陵東路,素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1982年3月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4月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天寧禪寺始建於唐代貞觀,永徽年間(公元627-652-655年),禪宗牛頭禪初祖法融禪師,因山中僧人無食,來家鄉常州募化齋糧時“筑室十余楹”為開山之始;天復年間(公元901-904年)維亢禪師途經常州,聽說法融禪師的舊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為“廣福寺”,不久淮南節度史楊行密改名為“齊云寺”,并稱維亢禪師為齊云長老;至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下詔書,命令全國各州郡都要建崇寧寺,于是改名為“萬壽崇寧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詳細] |
![]() |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AAAA ![]() ![]() ![]()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即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位于溧陽市前馬鎮水西村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西距寧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陽市區20公里,是一個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新四軍江南部隊的指揮機構。1939年8月,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已赴延安,新四軍軍部決定第1、第2支隊由陳毅統一指揮,并增設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建制,統一領導第1、第2支隊。11月7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水西村公開宣布成立,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劉炎、副主任鐘期光。指揮部轄第2團、新6團、第4團、挺進縱隊和地方武裝,共1.4萬余人。11月14日,第4團團部及2營組成為蘇皖支隊,渡江北……[詳細] |
![]() | 三星村遺址位于金壇市西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并被確認為新石器時代一處較重要的遺址。1993—1998年5月,南京博物院聯合金壇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金壇三星村遺址連續六年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揭露面積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個,房址4處,出土各類文物4000余件。據碳十四測定和考古學研究,三星村遺址的年代為距今6500—5500年左右。它對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和文明起源等課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區域研究、體質人類學研究增添了新資料。三星村遺址現存總面積10萬平方米。是蘇南地區保存好、面積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現呈低矮的……[詳細] |
![]() | 淹城遺址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南門外約7公里武進縣湖塘橋西。淹城水陸面積約67公頃,其中耕地約占47公頃。城有三重,分別為外城、內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圍。外城為一不規則圓形,周長2580米,東西對徑800余米,南北直徑750米左右;城墻殘高10米左右,寬25~50米不等,城外護城河一般寬40~50米,深3米多。內城呈方形,處于外城內部的東北面,周長半于外城,達1252米,高10.5米、寬20米左右,高于外城。子城即王城,又稱為“紫羅城”,在內城中部偏北,也呈方形,周長457米,高約11米,寬約7~10米。三城各有一門出入,外城的出口在西部偏北,俗稱“城門口”;內城出入口在西部偏南處,俗稱“搖鈴城”;……[詳細] |
![]() | 大運河常州段西至武進與丹陽交界的荷園里,東至武進和無錫交界的直湖港,全長45.8公里,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開鑿于春秋時期,也是最早開鑿的江南運河段落。2006年京杭大運河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將浙東運河、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合并公布為“大運河”。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江南運河常州城區段,西起連江橋、東至東方大橋,長約23公里,被列為世界遺產大運河的27段河道之一。江南乃“水鄉澤國”,也是運河起源之地。相傳早在商朝末年,吳泰伯在無錫梅里一帶開鑿運河以灌溉、排洪。春秋末年,為滿足西征北伐軍運之需,胥浦、胥溪等多條運河相繼開……[詳細] |
![]() | 瞿秋白紀念館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號。瞿秋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常州三杰之首。在他短短36年的生命里,曾寫下500多萬字的著作和譯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瞿秋白紀念館由故居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紀念館是仿明清建筑物,面積2282.19平方米,設展覽大廳、學術廳、影視廳、資料室、貴賓廳等,陳列、收藏反映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圖片、影視、實物、文獻和研究資料等。瞿秋白故居原為瞿氏家族侍祭奉祖宗的祠堂。1912年至1916年瞿秋白一家落魄之后借居于清光緒年間秋白叔祖父瞿庚甫捐資修建的城西瞿氏宗祠。住進祠堂之后,瞿秋白一家就完全靠借債典當度日,由于支付不起學費,秋白中學沒有……[詳細] |
![]() | 寺墩遺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三皇廟村,為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遺址。1978年以來,南京博物院先后六次對寺墩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確認中心為一高出地面約20米的橢圓形人工堆筑土墩,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80米,分布有迄今為止發現的良渚文化最高級的貴族墓葬。2016年至今的最新考古勘探確認,寺墩遺址面積約7.640平方公里,圍繞中心土墩共發現遺存70余處。寺墩遺址周圍還有象墩、青城墩、高城墩、邱城墩等重要聚落環繞,基本可以確認其為良渚文化的又一個政治經濟中心,可能是與良渚古城相類似的文明中心區域,對研究良渚文化的總體格局和中國文明起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地層堆積及清理的兩座墓葬,寺墩遺址分……[詳細] |
![]() | 近園位于長生巷常州賓館內,系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進士楊兆魯(官參議、江西提學)所建。康熙六年(1667年)因病還鄉,于其舊居注經堂后買廢地0.43公頃,掘地堆山建造園林,歷時5年建成。自認“近乎園”,故名近園。園中西野草堂,可宴請賓客。園南建“見一亭”,亭前疊石作假山,后作小臺,種植牡丹數種。折向西,可達竹林深處,題名為“藥欄乘興”,左有“天香閣”,右有“安樂窩”書齋,臨池有“得月軒”,是讀書吟詩和垂釣之處。折向北,見“秋爽亭”,回廊匝繞,再向北,是“鑒湖一曲”。迤邐向東,過“虛舟”,入“容膝居”,過小橋到“三梧亭”,亭下有“垂綸洞”,石磴參差,古木蓊郁,構成山林小憩之所。西南則……[詳細] |
![]() | 時代:舊石器時代1985年,古人類學家林一璞在江蘇溧陽縣(現在的溧陽市)上黃鎮水母山采石場的裂隙堆積中發現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齊陶鑒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齒與發現于內蒙古的古鼷鹿牙齒相類似,從而判斷擁有這些牙齒的動物生活的時代應該是早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至2400萬年之間)。從1992年開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瑪麗·道森女士(和古靈長類學家和克里斯托弗·畢爾德與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齊陶、王伴月、李傳夔、郭建崴組成了聯合研究小組,對上黃地區及相關地區開展了進一步的野外考察,對富含靈長類的上黃動物群及相關動物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隨后的工作發現了至少4個種的高等靈長類……[詳細] |
![]() | 闔閭城在武進市雪堰鄉和錫山市胡場鄉境內、閭江附近。此城為春秋時期,吳、楚、越三國爭霸時,吳王闔間為防御楚國和越國的進攻,于周敬王六年(前514年)令大臣伍子胥所筑。為古代軍事要地。據勘察,此城四周皆河圍繞,城墻僅遺存西南半個城。城為長方形,周約2420米,東西長約910米,南北寬約600米。城墻底部寬約20余米,現高2—4米不等。在城的斷面并未發現磚石之類,說明此城純用土筑。城的南面略偏東處有一寬約36米的洞口,可能是當時的門洞。此城形勢險要,城后有胥山、濮射山、龍山作屏障;前方遠處是南山山脈,左邊是大湖。山上烽燧墩,山下土城,進可攻,退可守。城內發現新石器時代紅陶釜、鼎、黑陶豆等遺物,春秋時……[詳細] |
![]() | 金壇土墩墓群2005年寧常、鎮溧高速公路土墩墓大搶救,是江南土墩墓發掘歷史規模最大一次。共發掘土墩40座,清理墓葬233座、祭祀器物群229組、墓葬建筑遺存14座,出土以幾何印紋陶、原始青瓷器為主的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各類文物達3800多件。極大豐富了江南土墩墓的文化內涵,特別在土墩墓的形制、結構、埋葬、祭祀習俗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確定江南土墩墓不僅存在一墩一墓,而且存在一墩多墓,一墩多墓的現象明顯較一墩一墓普遍;確認堆土掩埋與豎穴土坑共存;首次發現一墩多墓的向心結構布局,具有濃郁的江南土著特色;發現形式多樣的墓葬建筑遺存;首次發現土墩墓的墓地界域;確認土墩墓存在著以器物組進行祭祀等復雜多……[詳細] |
![]() | 常州唐氏民宅位于常州市天寧區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其中以貞和堂明代楠木廳最具價值,保存了明代木構梁架主體,木結構月梁體系是常州地區為數不多的代表。楠木廳東側回廊壁間嵌有明代書法家孫慎行撰書的《保合堂記》碑刻。常州唐氏民宅建筑群在后期不斷營建,反映了自明清至民國時期江南民居木構建造技藝的演變,同時也與孫慎行、張太雷、劉國鈞、周有光等多位名人有交集之處,是重要的歷史見證。2019年10月7日,常州唐氏民宅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 | 仙姑村廟西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鎮仙姑村委北側,土墩墓是商周時期江南地區最為獨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蘇南、皖南和浙江、上海等長江下游一帶。這種墓葬利用丘陵地帶的山岡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者和隨葬器物,然后堆積起饅頭狀土墩。土墩墓里祭祀器物主要有罐、瓿、壇、鼎、豆、碗、盅、蓋等。2010年5月4日,金壇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