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安濟橋1766年建成,橋身全長116米,兩側各有望柱58根,每根柱頂有形態各異的石獅;望柱之間有石頭攔板。橋東西兩頭,南北兩側各有一只較大石獅。衡水桃城區文管所所長白如廷介紹,該橋是滏陽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石橋,1993年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大石橋是人們今天對安濟橋的一種通俗的叫法。由安濟橋,或許能發現衡水城中心的秘密———沒有這座橋,我們追尋衡水這座城的根脈,很可能會失去方向感。衡水城西門外,“為齊晉及畿南諸郡四達要道”,東至山東,西至山西,漳滏合流是道必須跨越的天然屏障,而幫助跨越這道屏障的則是橋。天順元年即公元1457年,衡水縣令楊儼奏請深、冀二州,棗強、武邑二縣,“協濟創建木橋”,這是一座不太牢固的木橋,在隨后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間,屢圮屢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