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邯鄲市旅游

邯鄲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永年弘濟橋
  弘濟橋也稱府東橋,在廣府城正東2.5公里處的東橋村,東西橫跨于滏陽河之上。滏陽河是我們華北地區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發源于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太行山東麓,流至天津附近與海河交匯。在古代它就是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線。據《廣平府志》上記載:“又賴滏水,上達磁邯,下通津衛。”行旅通商極為方便。弘濟橋建于何時已無從考證,目前僅有碑刻記載為明萬歷十年重修。由于修橋時動用四面八方人力眾多,因此名為“弘濟橋”。弘濟橋古代是冀魯兩省交通要塞,橋側石柱上深達寸許的纖痕至今清晰可見,不難想象當時這里的水運十分繁忙。弘濟橋的形制和趙州橋極為相似,關于這一點當地還有一個傳說呢。說是這座橋是魯班的妹妹和魯班比賽修橋,魯班修造了趙州橋,而他妹妹則修造了弘濟橋,所以這兩座橋極為相似,被稱為姊妹橋。它們都是我國現存的古代大型石拱橋,……[詳細]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西北的索堡鎮彈音村。距邯鄲市區104公里。為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于1941年7月18日成立,1942年2月,從涉縣靳家會村遷此,1945年遷往涉縣下溫村,同年12月遷至武安縣下柏樹龍泉村。管理全邊區的政務,對邊區施政、頒發命令綱領,制定實施方法、規程及特別地區之單行法規。楊秀峰、薄一波、戎伍勝任正副主席,下設秘書處、財政廳、交通廳、教育廳、稅務總局、軍區司令部、高等法院等。1945年下設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4個行署,22個專署,154個縣,東起津浦路,西至同浦路,南抵隴海路;北接石德、正太線,包括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的部分地區。全區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551萬。1948年9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銷。在抗日……[詳細]
朱山石刻
  朱山石刻位于河北邯鄲市北面的永年縣合會鎮吳莊村村北約1公里處,又稱婁山石刻,是河北最早的西漢石刻之一。石刻內容記載了漢高祖劉邦之孫趙王遂與群臣在朱山飲酒應對的情景。“漢朱山群臣上酬石刻”簡稱“朱山石刻”,鐫刻于永年縣吳莊村北朱山頂上的一塊天然石面上,和山體相連,是西漢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候國趙國大臣為趙王祝壽時所刻。石刻長1.5米,寬0.52米,為長條狀摩崖石刻,刻字崖面依山傾斜,石刻石面向西,上鐫刻“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1行15個小篆體大字,文字長1.2米,寬0.08米。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于朱山石刻的年代問題,爭議很大,曾有人主張其年代為后趙。按近年出版的《中國書法大辭典》,其書法已由秦篆之長方形演為方行,隸書筆意甚濃,書寫草率不若《泰山刻石》工整。清劉位……[詳細]
大名天主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也叫大名縣天主教寵愛之母大堂。位于河北大名縣城內東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中國第二大天主教堂,河北省現存最雄偉壯麗的圣堂之一。教堂遠遠看去象個“山”字,穩重、挺拔、壯觀。大堂模仿西方國家教堂建筑,規模宏大,式樣新穎,堂內設施富麗堂皇,此教堂為法國天主教會所建,至解放前夕,這里一直作為大名教區的中心和主教府所在地。自1990年修繕后,保存基本完好。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名天主教堂建筑面積約1440平方米,為鐘樓和禮拜堂一體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為磚、石、木。鐘樓位于整個建筑的北端,鐘樓高42米,頂端矗立著一個象征天主教教會的十字架,鐘樓上,東、西、北三面均有直徑為一點四二米的小鐘表,鐘樓的左右兩側分別建有對稱性的兩個高二十多米的小陪樓,別……[詳細]
滏陽河西八閘
  滏陽河西八閘滏陽河西八閘位于永年城西大慈村至田堡村之間的滏陽河北岸,是明代修建的8初水利設施,因在永年城關以西,故俗稱“西八閘”。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八閘均為磚石結構,長方形閘體,現存5閘及民國年間修建的1閘。其中廣仁閘長6.2米,寬9.95米,地面以上高2.15米,為明萬歷四十二年創建,能澆地3000畝;濟民閘長18.8、寬14、高6.8米,為明嘉靖八年七月修建;阜民閘長20.6、寬7.74、高6.69米,為明萬歷七年修建;殖民閘,長12.6、寬8.9、高6.1米,為1934年修建。西八閘中的普惠、便民、廣濟3閘已不復存在。據載,西八閘原能澆地19000余畝,滏陽河北岸數十里農田受益很大,現在八閘中的4座及民國年建的殖民閘仍在發揮作用。西八閘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水利建設上的杰出創……[詳細]
狄仁杰祠堂碑
  狄仁杰(607-700),山西太原人,輔佐武則天政績顯赫,深得民心,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名相。狄仁杰祠堂碑位于大名縣孔莊村北,初立于大周圣歷元年(698年),后祠堂及碑因戰亂而毀。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十一月,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在原址為狄公重建祠堂及碑。現祠堂已不存在,僅殘留此碑于原址。該碑青石質地,由首、身、座三部分組成,碑體(除座)高4.46、寬1.46、厚0.46米。碑首為六龍戲珠圓首,碑額陽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3行3字排列。碑體陽面楷書碑文,由馮宿撰文,胡澄書丹。碑文記述了狄公任魏州刺使時的政績和重修此碑的經過。現碑身淤地之半,上部稍風化,有輕微裂痕,碑座淤埋地下完好。此碑為研究武則天時唐史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狄仁杰祠堂碑入選……[詳細]
常樂龍王廟正殿
  龍王廟,又名常樂寺,位于涉縣城西北25公里常樂村南邊,坐西向東。龍王廟正殿面闊三間10.10米,進深兩間12.15米,高6.55米,占地面積97.49平方米。單檐懸山布瓦頂,琉璃瓦剪邊,梁架大木徹上露明造,六椽栿用四柱,施隔架科斗栱,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鋪作單昂斗栱,補間斗栱耍頭后尾挑于金槫下,檐下施木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礎。明間后金柱上施彩繪蟠龍,中開板門,兩次間為直欞窗。在廟的廊墻和山墻上各嵌題記碑一個,簡述了乾隆四十六年重修及捐助人等,為河北省較早的古建筑之一。龍王廟正殿是河北省為數不多的元代木構建筑之一,代表了該地區的建筑工藝與水平,對于研究當時的工藝技術、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歷史意義。彌補了該地區這一階段建筑史上的歷史空白,對研究當地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建筑特色提供了……[詳細]
九江圣母廟
  九江圣母廟位于河北省武安縣城區西北33.5公里管陶鄉管陶村東北200米,是一處保存較好、年代較早的古建筑群,建于元代。該廟坐北面南,為回字形建筑布局,共有殿宇14座45間,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建筑,據碑文記載和多次考證,是專為祭河神鎮水患而建,屬于元代早期建筑。九江圣母廟為主體建筑,坐落于中心部位,木結構,單檐懸山琉璃剪邊頂,面闊3間(東西長9.81米)進深2間(南北寬9.35米),平面基本上呈方形,建筑面積91.7平方米,建筑高度8.6米。前檐下施青石臺明,高0.2米,方磚鋪面。柱網形式為前檐柱4根,后檐柱4根,共用柱12根,均為自然材(未加工)。墻體形式:前檐柱裝修情況不詳,墻為坎墻直楞窗,東西山墻為磚石混砌結構,五花墻,外墻上包砌青磚。鋪作:(斗栱)前檐共用鋪作8朵……[詳細]
林村墓群
  時代:戰國至漢林村墓群,位于中國河北省邯鄲市林村、戶村、澗溝、酒務樓一帶,為戰國、漢朝年代。是邯鄲市邯鄲縣的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墓葬,公布時間為2013年5月。林村墓群共核定發掘面積20000平方米,已全部完成野外發掘,共計完成發掘面積20125平方米。考古人員共清理發掘墓葬262座、溝渠18條、水井15眼、灰坑238座,龜鎮1座,灶1座,出土成型文物1300多件。墓葬時代為漢代、隋代、唐代、宋代、金元及清代,出土遺物為罐、壺、碗、盤、勺、耳杯、樽、蓋弓帽等銅、陶、瓷器等。遺址時代推測為夏商之際,灰坑0土有陶、骨、石器等類器物,可辨器型有鬲、鼎、甗、罐、盆、甕、器蓋及鏟、鐮、斧、鑿、錐、匕等。戰國時代大型墓葬的特殊結構、趙國墓地兆域溝、戰國前期豎向土洞墓的發現,均填補了河北考古……[詳細]
紙坊玉皇閣
  峰峰玉皇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臨水鎮紙坊村西南。在古太行八陘之一的“滏口陘”要道上,依山傍水,形勢險要。玉皇閣是磚瓦結構的無梁拱頂建筑。始建于明隆慶、萬歷年間(1567——1575年),為祭玉帝而建,原名玉帝四明無梁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閣下部為石砌平臺,東西各設券門磨磚錯縫平砌,拱券為東西要道,跨度為4.64米,券沿有四龍二鳳、花卉石浮雕。臺上三面設磚欄。閣建于平臺上,通高18.6米,平面方形。寬深各五間,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外觀呈二層樓閣式,琉璃瓦頂,上置寶剎。閣身通體仿木用磚砌筑而成,四面正中設拱券門,四周加設木結構回廊。外觀二層處,四面明間設半圓拱形假門,墻壁面隱作圓形柱分出間位,并砌闌額、普柏枋,交角出頭。檐下作五踩雙昂仿木斗拱,斗拱上方置仿……[詳細]
涉縣玉泉寺大殿
  玉泉寺大殿玉泉寺大殿位于涉縣溫村。玉泉寺為涉縣大寺之一,現僅存大殿(水陸殿)1座,其他無存,原布局已不詳。水陸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瓦頂現存有琉璃花脊、吻、獸等,五彩釉色,紅陶胎體。檐下施有五鋪作雙昂斗拱,足材22厘米×12厘米,柱形為卷剎柱,柱子側腳可見,升起不明顯,闌額、普柏枋素面無飾呈“T”形,普柏枋接頭為勾頭搭掌。梁架進深六檐,前后用二柱及內中柱支頂,歇山大木以二丁栿承托,梁栿以自然材略修整而成,梁架結點使用斗拱連接。寺內原有金代碑一通,另據《涉縣縣志載》“玉泉寺在溫村,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大殿始建于金、元,現存建筑應為重修后的遺物。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涉縣玉泉寺大殿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青寺大殿
  天青寺大殿天青寺大殿位于武安市崔爐村,建于明天順三年(1459年),現僅存的大殿為寺內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綠琉璃剪邊。柱全為石質,截面為小八角形,柱下分別為圓形、方形、八角形須彌座式柱礎。金柱采用移柱和減柱的做法。檐下施七踩三下昂斗拱,昂頭呈如意式,耍頭后尾通過吊柱挑于下金檁下。梁架結構用雙層大額枋,額上托五架梁,前后出雙步廊,檁、梁、穿構件布置也不拘常規,繁復有序,俗稱“亂梁殿”,這種在明代建筑中罕見的梁架結構形式,是研究明代建筑的極好實例。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天青寺大殿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安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武安舍利塔位于武安市東門里,舍利塔為原妙覺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毀,惟塔存。塔與寺均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磚制,樓閣式,高38.7米,是河北省南部現存最高的宋塔。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級,一至二層較高,以上逐層遞減,外觀挺拔秀麗。各層東、南、西、北辟券門,二、三層設平座,平座及各層檐下均施仿木斗拱,出斜拱,華麗而具特色。塔心結構為塔心柱式,使塔分為內外兩層,兩層之間為甬道,內設塔梯可環繞登塔。塔基之下有地宮,方形、穹隆頂,內壁有10尊石佛,并有“宋祐六年重修十方佛記”的題銘,可由此推斷塔之建造年代。2019年10月7日,武安舍利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曲里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位于涉縣曲里村西八里,為明代石窟,坐西北朝東南,依峭壁而開鑿。窟呈長方形,寬9.7米,深3.77米,高4.41米。石窟一門兩窟,門前辟一平地。門窗之間刻許多小佛像,門上部刻二龍戲珠,兩側浮雕四身力士像。窟室以兩根高大石柱分為三間,之間佛壇上雕3米高釋迦牟尼像,結跏趺坐于蓮座上。兩側雕立佛像6尊。四壁雕鑿小佛像約計3500余尊,佛像多而不亂,井然有序,千姿百態,無一雷同。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曲里千佛洞石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35、趙王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陵
  趙王陵位于邯鄲縣西北丘陵地帶,距邯鄲市區20公里,屬三陵鄉。是我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趙國的帝王陵寢。趙王陵在邯鄲縣境內共三大墓丘,其從東至西編號為1、2、3號。另兩座在永年縣,編號為4、5號,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河北省乃至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王陵。此陵墓依山而建,氣勢恢宏,雖經23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社會人為損壞,地面建筑只存遺址和碎磚爛瓦,但其整個陵臺、陵墓封土、墓臺、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一號墓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00米,頂部一個神道,長260米,寬60米。二號墓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90米,頂部兩個墓丘,墓臺西北有完好的散水和鋪地云磚,神道是土、石鋪成。三號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85米,頂部一個墓丘,墓地四周殘存用夯土筑成的陵園墻。邯鄲縣志對趙王陵的記載是:趙王墓三王:惠文、孝……[詳細]
永年石北口遺址
  石北口遺址位于河北省永年縣城臨洺關鎮北石北口村西南臺地上。臺地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為300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1986年至1987年,省、地、市文物部門對該遺址進行了規模較大的發掘,考古發掘房基1座、灰坑96個、墓葬8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在出土的生產工具中,有打制的石斧、石刀,有磨制的斧、鏟、錛、鑿、磨盤、磨棒等新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有大量的陶器、骨角器以及裝飾品器物。陶器有釜、灶、鼎、罐、缸、盆、碗,以及銼、紡輪、網墜等。其中以顏色呈上紅下灰的紅頂碗最為典型,反映了陶器燒制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陶鼎的出現是生活炊具的重大改進。石北口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是豫北冀中南地區最富有明顯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之一。該遺存的發現,不僅大大豐富了后崗一期文化的內涵,……[詳細]
禪果寺遺址
  禪果寺位于河北武安市西部活水鄉寺溝村的定晉巖下,距武安城35公里。始建于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致今已有1760多年歷史。定晉巖禪果寺初建時規模較小,直到唐莊宗同光元年(公元924年)才大興土木,后經多次擴建、重建,寺院規模逐漸擴大。禪院所處,山勢險峻,當時松柏青翠森蔚,梵王宮殿壯麗,高僧出沒,游人不絕,其勝景有碑刻記之。禪果寺的盛況一直延續到清末,到抗戰前夕,寺內尚有僧人20多名,1943年始散,寺隨之被毀。現僅存石碑碣19通,具有研究價值的有:五代后唐天成年間的重修定晉巖禪院千佛邑碑,俗稱“透影碑”;明代張鏡心草書碑二通,是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還有石佛五尊,其中有三世佛,三頭六臂佛等。此巖中部有一座明代嘉靖五年建造的三級四角方形石塔,每級中空,內外有淺雕,高達14米。定晉巖下……[詳細]
固鎮古城遺址
  固鎮古城固鎮古城是戰國、漢代城址,位于武安市固鎮,固鎮亦名故鎮,城址位于洺河北岸,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750米,東西寬1500米,殘存部分夯土城墻,高3米,城內出土有鼎、鬲、罐、盆、豆等陶器。《正義》說:“武安故城在潞州武安縣西南”五十里;《讀史方輿紀要》載:“武安故城在今縣西南五十里。”在縣西南五十里一帶,只有固鎮城址,因此,固鎮古城亦有武安故城之說。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9、永年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年城
  永年城位于永年縣政府所在地臨洺關偏南25公里處。永年城,也稱永年廣府城,為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謂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曾在此創建大夏國,獎勵農桑,擁兵坐鎮,并基于戰略考慮,對此城進行了修整,使它具備了城池的規模。原土城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為九里十三步,相當于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城高12米、寬8米,四門筑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并有垛墻876個,殊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固若金湯。廣府有很多歷史遺存,如清暉書院、文廟大殿(遺址)、毛遂墓、黑龍潭,武氏故居、狀元樓、太和堂等等。城內面積為1.5平方公里,歷史上官署棋布,廟宇半城,老街縱橫,商貿云集,有三十多條街道,分四大……[詳細]
法華洞石窟
  法華洞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青煙寺村東約1公里的華山上。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開鑿于北宋太平興國七年(西元982年)至雍熙二年(西元985年),歷時3年完成。現存洞窟3個,皆坐東朝西。除中間洞窟外,左右兩個洞窟均已毀壞,造像不存。中間洞窟寬5、進深7米。主尊像距東壁約1米,為一半跏趺坐佛,通高2.2米,身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體態豐滿,衣紋厚重,左右兩側各有一弟子立像。北、東、南三壁上雕鑿千佛、羅漢、供養人像等,其中南壁正中還雕有一尊千手觀音像,高1.2米,造型優美,雕刻精湛,為法華洞石窟中的精品。現佛像多殘,但仍不掩其刻工精細和造型生動。足見當年佛教之興盛,雕刻工藝之高妙。交通指南景區地址:河北省武安市石洞鄉青煙寺村東北乘車線路:武安乘開往石洞鄉的班車中……[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精品激情乱一区二区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乱码首页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亚洲国产99热最新在线 |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