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太原市 > 迎澤區旅游

迎澤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文廟(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澤區文廟巷3號太原府城之文廟,原在城西縣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帶,規模雖壯觀,但遠不及今文廟。清光緒七年(1881年),汾河決堤,文廟毀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撫張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廢墟(今文廟址)之上,大興土木,新建文廟,文廟巷之名稱亦得于此時。新建的文廟,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門、廡、祠,組成三進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毀的零星建筑,較之原廟更為恢宏、莊重、婉雅、俊逸。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原文廟的功用,由奉祀孔圣人逐漸發生了演變,到1920年,文廟改辟為“山西省圖書博物館”,新中國誕生后,于1951年,將一大批劫后余生的文物,收藏于此,……[詳細]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崗上。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五臺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續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續建了山門,完善了禪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規模的寺院。但在戰亂歲月,古寺飽經滄桑,到民國末期,已是滿目瘡痍、遍體鱗傷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曾多次維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廣植牡丹,使古剎面貌一新。永祚寺總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進院落。自北面山門而入,第一進院是20世紀80年代仿明代形制擴建而成,兩廂為配殿,辟為展室,稱陳列院。第二進院為“祗園勝景”,稱牡丹院,遍植……[詳細]
  白云寺俗稱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區東南8公里的紅土溝。它在我市諸多十方院中,以規模宏大、布局別致、環境幽雅而著稱,列為十方院第一。它是全太原市有名的景點之一。此寺利用土溝高低地勢鑿修磴道,拾級而上是山門殿,殿額高懸“白云寺”三個貼金大字,左右門的門楣上 書“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獅一對,給人一種幽深肅穆之感。殿內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彌勒佛端坐殿中央,彌勒佛背后是韋馱。韋馱身穿鎧甲,手執金剛杵。韋馱的塑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雙手合十,橫寶杵于兩腕上;另一種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韋馱手執金剛杵的姿勢很有講究,據佛門規定,凡是雙手合十,橫寶杵于兩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韋馱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詳細]
  崇善寺大悲殿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崇善寺大悲殿位于太原市迎澤區崇善寺街9號,原為隋煬帝行宮,唐初稱白馬寺,后改稱延壽寺、宗善寺,后來又叫新寺,明代時,更名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第三子朱棡為紀念其母,在原寺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被火焚毀,僅存主體建筑大悲殿。大悲殿是中國現存較完整的明初官式木構建筑。大悲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黃綠琉璃瓦剪邊,通高近20米。前檐明、次間設四抹方格隔扇門,梢、盡間設隔扇窗。后檐明間設板門,可前后通行。檐柱側腳明顯。斗栱布局疏朗,上檐斗栱七踩單翹重昂,下檐斗栱五踩重昂,除下檐盡間無平身科外,其他逐……[詳細]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園文瀛湖南岸,占地10畝,建筑面積5820平方米。這里原是明清時期山西的貢院,1906年創辦山西公立中學堂,1913年更名為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省立一中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太原市暨山西省中共黨團組織的誕生地,被稱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五四運動時,省立一中的進步學生與其他學校的進步學生一起,與當局進行堅決的斗爭,取得了勝利。高君宇、王振翼、賀昌、王瀛、張叔平、張友清、彭真等大批早期共產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就讀于省立一中,并從事革命活動。1921年5月,以“喚醒勞工,改造社會”為宗旨的太原社會主義青年……[詳細]
  山西大學堂舊址山西大學堂舊址(第三批省保)時代:1902年地址:太原市迎澤區侯家巷9號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設立的新型大學之一,創建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賠款”興建。山西大學堂舊址規模宏大,布局整齊,建筑風格為中西結合,是近代中西文化合璧的實物例證。現存主要建筑為山西大學堂大禮堂。大禮堂,為當時全省唯一的無大梁和內柱的新式建筑。禮堂由主樓與兩側翼樓組成。主樓寬三間,拱券式門洞,其上樓身兩層,頂部辟有平臺,上建方形鐘樓一座。兩側翼樓寬各10間,高二層,下辟拱券式門窗洞,上為方形窗洞,窗口上裝飾有西洋式倚柱,兩坡水屋頂,建筑外觀平衡對稱,具有韻律感。201……[詳細]
  王家峰墓群(第六批國保)時代:南北朝位于郝莊鄉王家峰村東“王墓坡”,據調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齊時期墓葬,徐顯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該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為穹隆頂磚券單室結構,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組成。隨葬品大部分發現于墓室,該墓墓室壁畫保存完整,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此外,東山一帶多次發現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級別。反映了太原地區在東魏北齊時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響和民族文化的交融。王家峰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鄉王家峰村東“王墓坡”,由徐顯秀墓、狄湛墓、庫狄業墓等組成,其中徐顯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徐顯秀墓有夯筑封……[詳細]
  大關帝廟大關帝廟(第四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36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正殿、春秋樓為明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占地面積3260余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崇寧殿、春秋樓,兩側為鐘鼓樓、東西廊房、廂房、配樓等共計十一座建筑。除主體建筑崇寧殿為明代遺存,余皆為清代所建。前院各建筑以甬道相連,后院春秋樓、東西配殿以凌空架設的木廊橋相貫,是一組布局完整的建筑群。太原大關帝廟應該是太原市區內唯一的一座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關帝廟(南肖墻口腔醫院后也有一座,但目前應是作為民居),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廟始建年代不詳,但據說為金元基址,現有建筑為明代修建。……[詳細]
  太原古清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原名清修寺。它位于解放路南段東側。木構牌樓臨街矗立,在周圍高大的現代建筑群中,耀眼奪目。門額正書“清真古寺”四個鍍金大字,筆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觀瞻,系清順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覺民的手跡。古清真寺,為唐代貞元年間創建,后又經宋代重修,F存寺宇,是明代重建后的遺物。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根據1876年的碑文記載:該寺最早創建于唐朝(618—907)年間公元8世紀末,公元11世紀以后又不斷重修。而現存的建筑基本上是明朝(1368—1644)時建造。寺內大殿為磚木混合結構,殿內為阿拉伯式古典裝飾。圓形立柱挖槽迭楞,施瀝粉貼金彩繪,極其富麗典雅。柱周木壁,刻……[詳細]
  純陽宮(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澤區五一廣場俗名呂祖廟。原為供奉唐代道士呂洞賓的廟宇。呂洞賓道號純陽子,故又稱純陽宮。宮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924平方米。宮內分為四進院落,門前有四柱三樓式木質牌坊。主要建筑有呂祖殿、方形單間回廊亭和巍閣,四周建有配房及磚券窯洞。建筑布局緊湊,高低錯落,曲折回旋,組合巧妙。雖為一座道觀,又具有園林建筑的特點。宮內現存大多建筑為明清遺構。純陽宮建筑群布局嚴謹,類型眾多,洞石亭閣,殿樓相間,為道教建筑文化中別具特色的優秀范例,F辟為山西省藝術博物館。2013年5月,太原純陽宮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大同市鼓樓西街純陽宮類型:古跡道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看片不卡 |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