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導游楊時,號龜山,曾受學于理學家程頤,在無錫講學達18年之久。他當年講學的場所,稱為“東林書院”,又稱“龜山書院”。楊時離錫后,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直到明萬歷年間,無錫人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等捐資,在舊址上重建東林書院。此后,東林書院名聲極大,一度成為左右全國輿論的中心。當時無錫的顧憲城、高攀龍、顧允成、安希范、劉元珍、葉茂才和武進的錢一本、薛敷教,人稱“東林八君子”。抗日戰爭勝利后,無錫著名人士因東林書院歲入失修,集議恢復舊觀,發起重修。院內現存石碑坊、儀門、麗澤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書院里有一幅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表達了顧憲成為學治世的……[詳細]
  徐霞客故居位于徐霞客鎮南陽岐村,始建于明代,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現有房屋三進兩側廂。花廳布展介紹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對巖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廳名“崇禮堂”;天井有徐霞客手植羅漢松一株。故居東南有始建于明代的勝水橋,相傳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會在此送行。故居西南的晴山堂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壁間嵌砌石刻76塊,其中有倪瓚、宋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黃道周等大家手跡。晴山堂后園有徐霞客墓。晴山堂在馬鎮南腸歧村。初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崇幀十七年(1644)毀于兵燹。石刻幸存,后移于徐氏宗祠壁間。1978年,在村南璜溪河畔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東……[詳細]
  寄暢園坐落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內。寄暢園又名“秦園”,園址在元朝時曾為二間僧舍,名“南隱”、“漚寓”。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進行擴建,壘山鑿池,移種花木,營建別墅,辟為園,取名為“鳳谷行窩”。秦金死后,園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繼承。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秦瀚加以修葺,并改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后,園改屬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秦耀所有。秦耀系東林黨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秦耀因其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歸鄉,回無錫后,因朝政失意,罷官回鄉,心情郁悶,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間,改園名為“寄暢……[詳細]
  惠山祠堂群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區的西部,東臨京杭大運河,西依惠山寺,祠堂群核心分布區面積0.3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03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著祠堂建筑4.7萬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118處祠堂建筑及一些明確的祠堂遺址。祠堂群中有欽定官設的祠堂、民間聯宗立廟所建之祠兩大類別,共分有神祠、先賢祠、墓祠、寺院祠、貞節祠、宗祠、專祠、書院祠、園林祠、行會祠等十大類共二十二種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個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數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類型之齊全,為國內外所罕見。祠堂群依托太湖風景名勝,自古以來就是江南重要的名山勝地,惠山祠堂群內有江南名剎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和古典園林寄暢園。清代康……[詳細]
  無錫梅村泰伯廟無錫梅村泰伯廟坐落在無錫市東南15公里的無錫縣梅村鄉鎮伯瀆河邊,又名泰伯祠,至德祠,讓王廟。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因讓王位從陜西岐山奔吳至此建勾吳國時的都城。東漢永興二年(154),桓帝下令在此立祠,歷代整修擴建,清初成為一組建筑群體,占地80余畝,極其精工華麗。咸豐十年(1860),清軍在無錫鎮壓太平軍時,燒毀了泰伯廟的愛芝堂、大樹堂、德治堂、大夏堂、慈儉堂等建筑。1937年,又遭日軍破壞,僅泰伯廟主殿、兩廡、戟門、頭山門及廟內古柏數十株留存。……[詳細]
  大窯路窯群遺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為明朝至清朝的磚瓦窯遺址,原有108家磚瓦窯,分布在大運河東岸大窯路沿線和伯瀆港南岸,長約1.5公里,是中國古代磚瓦的重要原產地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窯路窯群在南長街的盡頭,緊貼運河。這里燒磚的歷史從明洪武年間開始,一直持續到上世紀50年代,窯火綿延了近600年。當年在運河沿岸有108家磚瓦窯,“下塘十里盡燒窯”,火光映天,裊裊不絕,盛況空前。無錫南門外的土質好,外加柴薪易得、河道運輸方便,興盛了燒磚這個古老的行當。窯群燒制的磚瓦質量堪優,或民用或官用,南京古城墻所青磚,肥厚堅硬,其中一部分即為無錫造。時光流……[詳細]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天下第二泉指的惠山腳下的二泉。該泉相傳為唐大歷年間無錫令敬澄開鑿,因僧人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龍十三泉,二泉最負盛名。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為泉源所在,水質最好。中池為方形,緊靠上池。據《惠山記》載:“活水細流,澄澈可愛。”兩池都是石底,青石圍欄,上池四周石欄磨得十分光滑,特別是提腳踩的位置,石欄深陷成幾個缺口,是近千年以來,人們取泉煮茶的紀錄。下池最大,為長方形,鑿于北宋明道年間,池縱約7米,橫10米,深約0.33米,位于漪瀾堂下。每年秋季陰歷七月半的晚上,皓月就會倒映在池中,形成天然的“二泉映月”。池壁有明弘治年間所鑿石螭首……[詳細]
  洑溪徐氏宗祠又稱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輔徐溥的家族祠堂,位于宜興宜城街道溪隱路200號。徐溥,字時用,號謙齋,宜興溪隱村人,8歲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試一甲第2名,授翰林院編修,天順、成化、弘治年間,歷任國史總裁、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輔,弘治十一年(1498)進華蓋殿大學士,后以目疾乞歸,卒后贈太師,謚文靖。在徐大宗祠的第三進正廳,存放著徐溥的畫像,據了解這幅畫像的年份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以前。這幅畫像是我們整個徐大宗祠的鎮館之寶,它是由徐氏的嫡系子孫捐贈給我們宜興文管會,在去年。首先它是明代的朝服的畫像,穿著大裝朝服,這個朝服就是我們所說的蟒袍,……[詳細]
  位于江陰黃山風景區,又稱江陰要塞。黃山炮臺享有“江河門戶”,“鎮航要塞”之稱,自古為軍事要地。如今,這里成了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每當中秋時節,江潮洶涌,甚為壯觀,這就是江陰著名的八景之一“黃山秋濤”。長江上最大的公路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也屹立于此,可在這里俯瞰觀賞。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黃山炮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鴻山墓群是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東部,北依太伯瀆,南靠九曲河,東接漕湖與蘇州相望。鴻山墓群為春秋戰國時期吳越貴族的墓葬群。墓群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貴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規律,并將墓葬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國貴族的5個等級。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隨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長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國貴族墓葬,是僅次于紹興印山越王墓的越國第二大墓,分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還用木板隔成南北側室。該墓共隨葬各類器物1100余件,大多為精美絕倫的成組成套的青瓷禮器、樂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為止江浙一帶所發現的最高等級的越國隨葬品的風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樂器堪稱龐……[詳細]
  國山碑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國山碑三國?吳宜興縣祝陵鎮2001年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山碑位于江蘇省宜興市善卷鎮國山頂上,立于三國東吳天璽元年(276年)。國山,原名離墨山,相傳仙人鍾離墨于此-得道,故名。國山碑是三國時,吳天璽元年(276年),因在離墨山中發現石洞,即現在的善卷洞,當地官僚和朝臣們知道后,當作大瑞,向皇帝上表獻媚,皇帝孫皓立即派遣司徒董朝等前往封禪,改離墨山為國山,刻國山碑,或稱禪國碑。碑呈圓鼓形,碑形像“國”字,碑高2.35米,圍長3.30米,四周環刻通連文字,計43行,每行25字,共計約1000字。碑文篆書,為吳國中書東觀令史立……[詳細]
  周王廟,又稱“英烈廟”、“周孝侯廟”位于宜興市東廟巷東端,門外廣場寬三十余米長六十余米,中間有立坊,南端是廟門,北端有周處事跡的浮雕照墻。立坊上“千秋風范”是宜興籍著名書畫家吳冠中所寫,廟門上“周孝侯廟”四個大字則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的墨寶。周王廟198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王廟是祭祀西晉平西將軍周處的祠廟,也是宜興目前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祠廟,有宜興第一廟之稱。相傳周王廟始建于東晉初年,但有據可考的有官方色彩的正式建廟應該是在北宋建隆三年(962),周王廟初稱周孝侯廟。當時主政我們江南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大殿里有碑文記載是議禮徐鍇奉詔而建。南宋紹興七年(1137)因朝廷賜廟額英烈稱英……[詳細]
  時代:清地址:位于江蘇省江陰市區南街該園占地七畝有余,為邑人陳式金于清咸豐四年(1854)就宅旁隙地所建,本名適園,俗稱“陳家花園”。江陰陳氏系江陰望族,陳式金本為山水畫師,巧于園林構思,謂無意為園而適成之,故名適園。部分毀于庚申兵燹。其子陳曦唐(字燮卿),光緒丙戌進士、工部主事,亦善山水花卉翎毛。倦歸故里后,以10年時間補廊培屋,移樹浚池,為園增色。日軍侵占江陰,適園曾遭破壞。解放后,迭經人民政府撥款整修,漸復舊觀。園內鑿湖壘山,湖北雙峰疊翠,其上有超然臺,已廢。湖南有水流云在之軒,東連過香廊、曲橋,至秋聲舫。舫前為響秋軒,舫后為易畫軒,凡求畫者須以詩相交換故名。再過斜廊達得爽亭,中嵌巨鏡,……[詳細]
  原國民黨要塞司令部舊址,原為江陰市近代實業家吳汀鷺先生的宅地,建于1923年,占地面積382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8平方米。1937年12月日本軍隊侵占江陰,吳汀鷺避居鄉間,被日軍挾持來澄,威逼他出任“維持會長”,他凜然拒絕,設計出避上海。此宅被日軍侵占作為駐澄警備司令部,抗戰勝利后,又被國民黨軍隊接收。1947年成為國民黨要塞司令部。司令先后為孔慶桂、戴戎光。江陰要塞以唐秉琳為首的中共地下黨曾在此從事巧妙而艱苦的斗爭,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戰役中成功策動了國民黨江陰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義。4月22日江陰縣城解放,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接管。4月28日,奉中央軍委之命,……[詳細]
  宜興窯址位于江蘇省宜興市湯渡村附近的均山,屬于吳晉時期南方青瓷窯址群。遺址分布范圍約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藝術學院首次發現兩晉時期的窯址3處。1975年宜興陶瓷公司又發現吳至兩晉時期的窯址3處。1982年又有新的發現。在均山窯址中發現有殘留的窯墩,直徑約20米,高4米。有的殘窯用磚筑成,窯壁上架有石條。出土的窯具有窯墊、墊餅、窯托以及筒形、缽形、齒形和釘形窯具等,窯托中有的帶“……年廿二只制”等銘文。出土日用器皿的碎片,有盆、洗、缽、盤口壺、雙系罐等。裝飾花紋有弦紋、網紋、羽毛狀紋、連珠紋、鋪首等。釉色淺綠微黃,或稱蟹青色,胎色黃白,根據釉色分析,是采用還原焰氣氛燒成。這種青瓷胎質細膩……[詳細]
  惠山寺經幢,在無錫惠山寺古華山門內兩側,南側為唐陀羅尼經幢,北側為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兩幢中間相距10米。唐陀羅尼經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徑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基為三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為束腰形須彌山;中間一組底座上滿刻海水紋,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獅子四個,姿態各異,上乘覆蓮瓣托座;上面一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壺門式龕八個,內雕佛像,結跏趺坐,其上為仰蓮瓣,仰蓮之上為八角形座,每面刻欄桿,轉角處為蓮瓣首望柱。幢身立于欄桿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系白鹿山人李端符書。幢身上部為八角形寶蓋裝飾,角隅處均飾獅首,口銜連珠狀瓔絡帶。寶蓋……[詳細]
  茂新面粉廠是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于1900年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得最早的企業,原名保興面粉廠,后改稱茂新面粉廠,又更名為茂新第一面粉廠。生產的“兵船牌”面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抗戰期間廠房被炸,設備受損。1945年重建,并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先生出任廠長。至1932年,榮氏兄弟已擁有面粉廠12家,紗廠9家,成為當時國內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茂新面粉廠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發源地之縮影,其影響之大、保存之完整,不僅在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十分罕見,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無錫市政府和文物單位為了讓舊址更好的發揮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業博物館。2……[詳細]
  始建于1905年的無錫縣商會舊址,坐落在前、后太平巷和漢昌路的三角地帶。主體建筑為兩幢清水磚外墻、青紅色相間的仿西式大樓,正面有磚雕羅馬柱,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外觀式樣呈典型的民國早年建筑風格。無錫縣商會舊址自建成至1949年,始終作為無錫工商業的智慧聯絡中心,與附近街巷組成近代街市的剪影,是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的重要遺產。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錫金商會最早是由著名實業家周舜卿等人發起建立的。因當時無錫城鄉分為無錫、金匱兩縣,故兩縣合一的商會便以“錫金”命名。周舜卿(1852—1923),無錫東人,名廷弼、字舜卿,以字行。十六歲時即去上海當學徒,學做煤鐵生意,后自營(震昌五金……[詳細]
  蜀山窯群,它位于宜興市丁蜀鎮蜀山的東南至西北方向山麓。蜀山窯燒制的陶瓷品種繁多,幾乎涵蓋了明清時宜興窯的所有品種。蜀山窯在宜興各窯中連續燒造時間最長,從明代中期一直到1966年,有近500年之久。許多器物的釉色、造型和紋飾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比利時皇家博物院以及南海沉船上的出水紫砂、均釉陶器物風格一致,紋飾相同。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福蠶種場位于長涇鎮北街。1928年,由宋楚英、宋楚材兄弟倆創辦。前身是大福蠶種場,1956年公私合營后改稱江陰蠶種場,以磚木結構為主,占地面積4898平方米。前為平房院落,后為二進二層樓房,另有地下室,育蠶用具、溫度調節、通風保暖設施、器具升降裝置等均保存完整,是無錫地區最早的國營蠶種場,至今仍擔負著江浙地區蠶種的供應。2019年10月7日,江陰蠶種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亚洲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香蕉伊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