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茶馬古道云南劍川段
  茶馬古道云南劍川段屬于滇藏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滇藏茶馬古道的主線為大理→洱源→劍川→麗江→石鼓。沙溪歷史悠久,早在2400年前,這里的經(jīng)濟很發(fā)達,不僅能冶鑄精美的青銅器,還開始冶煉鐵器。從沙溪鰲峰山出土的瑪瑙珠、綠松石、海貝等東南亞地區(qū)產(chǎn)物看,這里已經(jīng)是對外交流的通道。南詔、大理國時期,以寺登街為中心的沙溪地區(qū),已是滇西北交通要衢。茶馬古道云南劍川段始于沙溪鎮(zhèn)鰲鳳村南山腳,經(jīng)福壽長村村道后沿平甸公路折至鰲鳳古城隍廟后折至鰲鳳村后沿村內(nèi)小道上鰲峰山,從鰲峰山中間穿過到達沙溪中學前道路,沿路至南寨門,過南寨門達寺登街街場,折向北古宗巷結束。古道全長約4.2千米,是由古道、照壁、橋梁、寺廟、民居組成的一條文化線路。劍川段還涵蓋玉津橋、石鰲橋等重要古道遺跡。有古橋(含遺址)4座,古村落1處,古集市1處……[詳細]
南詔太和城遺址
  南詔太和城遺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橋鄉(xiāng)太和村西的鶴頂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古城西起佛頂峰,以南延伸至洱濱村,長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邊,長3225米,全城面積約3平方公里。太和城原為河蠻(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羅閣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為都城建立南詔政權,直到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詔王異牟尋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歷時42年,太和城是南詔前期的都城。山頂有金剛城,建有鶴頂寺,在洱海金梭島上建有南詔避暑宮,城內(nèi)立有著名的南詔德化碑,可供考察、游覽。太和城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漸荒廢,現(xiàn)在保留著一些斷壁殘垣。現(xiàn)存蒼山頂?shù)慕饎偝羌澳稀⒈眱傻莱菈Α3菈Χ嘁郎絼萦猛梁恢桑瑲埓妗?a href=/landscape/42/nantaihechengyizhi.html class=blue >[詳細]
佛圖寺塔
  佛圖寺塔,民間稱為蛇骨塔,位于下關以北3公里,市郊鄉(xiāng)羊坪村原佛圖寺前,因寺得名。佛圖寺塔始建年代約為南詔勸豐祐時期,其造型與千尋塔相同。塔身正中鑲嵌著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重修佛圖塔記》碑。塔通高30.07米,13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有兩層臺基,塔門東向。塔身方4.5米,四壁厚1.4米、中空1.3米。第一層至四層呈直砌,第五層開始逐層收分。雙層東西設佛龕,南、北設券洞,與塔心貫通,逐層交替上升。塔身內(nèi)空,為筒體結構,直通至十二級,塔門為方形洞門,洞門上用橫木作過梁,這是南詔時古塔的特點之一。1981年5月維修時,在塔剎基座內(nèi)出土觀音造像等52件文物,在塔門上部出土元代經(jīng)卷47年,為研究佛教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1983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羊村新石器遺址
  白羊村新石器遺址位于賓川縣城北4公里的金牛鎮(zhèn)白羊村西500米處,桑園河旁,遺址現(xiàn)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1973年至1974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隊對白羊村遺址進行了科學的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房屋建筑遺址、窖穴、墓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牙器和碳化谷等遺物。經(jīng)科學測定,白羊村遺址的年代為3770±50年。白羊村遺址上的先民早已過著定居生活,建造了原始的房屋,且形成了較小的村落。從事著原始的鋤耕農(nóng)業(yè),輔之以狩獵、采集與飼養(yǎng)。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由盛而衰,父系氏族社會已經(jīng)萌芽的變革階段。白羊村遺址是洱海區(qū)域典型的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白羊村遺址出土的古稻谷是云南省出土較早的稻谷之一,在亞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詳細]
天峰山古建筑群
  天峰山玉皇閣老君殿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普淜鎮(zhèn)天峰山。該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歷代曾多次修建,包含玉皇閣、老君殿、靈宮殿、土主廟、觀音殿、藥王殿、功德坊、三天門等八個主要建筑及附屬建筑,高大石墻環(huán)繞成院,占地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玉皇閣為三開間重檐琉璃瓦八角攢尖頂三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筑。老君殿、靈官殿、藥王殿、觀音閣、土主廟均為三開間抬梁式青瓦頂木結構建筑。三天門、功德坊為石結構牌坊式建筑。該建筑群極具彝族特色的石雕、木雕、彩繪藝術構建在建筑上熠熠生輝,建筑砂石構件鑲嵌大理石裝飾,營造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濃郁的地方彝族藝術氣息,構成了建筑本體的傳統(tǒng)地方特色,為滇西彝族地區(qū)道教建筑的優(yōu)秀代表。天峰山有“南來道教第一山”之譽,為滇西著名的道教正一道勝地。每逢農(nóng)歷二月十五……[詳細]
云南驛古建筑群
  云南驛村有著20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我國古代西南絲綢之路上主要的驛站之一,也是云南省內(nèi)驛站使用村名保留下來的唯一村落,歷史文化積淀較深。其中,現(xiàn)存完好的古鎮(zhèn)古道和馬店驛站,如岑公祠、錢家大院、李氏宗祠等,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千年驛站風貌保存較完整的地方,保持著其獨有的古驛鎮(zhèn)風貌特色。2010年12月,云南驛村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云南驛村被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據(jù)悉,為推進云南驛村歷史文化風貌的恢復與保護,《祥云縣云南驛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州級評審。……[詳細]
大理天主教堂
  清光緒元年(1874年),法國傳教士羅尼設購得房產(chǎn)一處,改為教堂,1925年大地震毀圮。現(xiàn)在的天主教堂是1930年在原址修建的。1985年,教堂經(jīng)全面修繕后,被列為“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教堂再次進行了全面的修繕。云南這些最美教堂,隱在深山藏于街巷教堂正立面門廊構圖是白族傳統(tǒng)民居三疊水模式,屋頂一高二低,兩側屋頂側廊廈檐相交形成兩大串角。既有西方的浪漫格調(diào),又有白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格,飛檐斗拱,彩繪娟秀,是中外建筑及文化交融的藝術精品,是融各種建筑特色于一身的民族瑰寶,是中外宗教建筑中的一枝奇葩。2019年10月7日,大理天主教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海門口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海門口遺址在甸南鎮(zhèn)天馬村東北方,距劍湖湖尾閭250米處,1957年發(fā)現(xiàn)“銅石并用文化”遺址,在長140米,寬20米范圍內(nèi)小面積清理。遺址中發(fā)現(xiàn)住房樁柱224根,均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樁柱之間。樁柱排列不規(guī)則,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為房屋間隔。遺址發(fā)現(xiàn)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銅器14件。此外,遺址中有四處發(fā)現(xiàn)谷物,出土時均成黑色。經(jīng)有關部門鑒定,出土谷物屬于粳稻類型。還有大量獸骨出土。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德源古城遺址
  德源古城遺址,原名鄧川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鄧川鎮(zhèn)新州村德源山上,面積約52700平方米,是唐代時期古城址。德源古城遺址,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洱海流域保存唐代時期較完整的三大古城遺址(德源古城遺址、圖山城遺址和太和城遺址)之一。遺址東西窄,南北寬,地勢南高北低。東、南、北三面坡陡險峻,西面僅高出城外地面約3米而顯平緩。城墻依山頂?shù)貏萁ㄔ欤暄亚郏荛L約1.3千米,系夯土筑城墻。德源古城遺址是鄧賧詔所在地重要遺址,也是研究當時洱海流域部落林立、“六詔”紛爭到南詔統(tǒng)一的重要實物依據(jù)。2019年10月,德源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長春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春洞
  長春洞位于巍寶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紀、楊法蔭創(chuàng)建。清代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又增其規(guī)制,始成現(xiàn)今之規(guī)模,為國內(nèi)全真教純陽派著名宮觀。長春洞呈坐東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組合而成,依次由山門、前殿、大殿、廂房、道舍、花園等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須彌座上,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抬梁與穿斗式結構,上、下檐皆施斗拱。內(nèi)塑玉皇,兩側塑起、問二帝。大殿藻井為八卦圖,內(nèi)雕蟠龍,四周天棚板滿繪“天宮諸神”,四周裙板繪“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鳥等道教壁畫,是我國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長春洞為巍寶山勝景之一,被稱為“古洞藏春”。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境內(nèi)的巍寶……[詳細]
  大理銀梭島位于大理洱海東南,面積23300平方米,遺址分布于島的北部,現(xiàn)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300平方米。遺址中心區(qū)文化堆積保存較好,最厚處達6.8米。遺址的中、上層堆積中含有大量的螺殼和遺物,現(xiàn)場對螺殼的采樣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螺殼尾部被人敲打過,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遺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約有30噸,根據(jù)顏色和質(zhì)地,陶器可分為夾砂橙紅陶、黃陶、夾砂灰陶等。通過細篩篩選,獲取了大量的小動物骨骼和小件器物等,編號小件器物多達14000余件,可分為陶、石、骨、牙、蚌、玉、銅器七大類,以陶器、青銅器、石器等最引人注目。青銅器中,鍛打的青銅魚鉤制作精美。另外,還清理出石墻、柱洞、灰坑、火堆、水溝、墓葬等遺跡……[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三级午夜电影人在线观看 | 一级a爱片国产亚洲精品 | 曰本A∨久久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不卡二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欧洲欧美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