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阡萬壽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石阡縣城長征路北端,在縣城以內可徒步到達景點,是貴州著名的古代建筑群和旅游景點。始建于明萬歷十六年(1588),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重修,始建萬壽宮時稱“豫章闔省會館”。清雍正十三年,知府趙之垣重修,乾隆三年,知府杜理復加修葺。當時的萬壽宮沒有現在這樣的規模,格局是坐北朝南。后來經郡人左成憲等籌款,對萬壽宮進行改修,其格局改為坐東向西,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就是今天的規模,但山門的位置一直未動,山門不在中軸線上,這是石阡萬壽宮與其它地方的萬壽宮所不同的最大特點之一。萬壽宮的三個山門巧妙地將牌坊、大門、山墻結為一體,以青磚仿木雕刻壘砌,既美觀實用,又節……[詳細] |
![]() | 石阡府文廟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始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由時任知府李鑒修建,因在石阡設府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明永樂十一年石阡設府,結束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為流宮制度,“改土歸流”意味著文明和進步,它使漢文化在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郡縣宮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廟,傳播儒家思想。文廟亦稱學宮,是古代培養封建科舉人才的場所,自漢武帝尊孔崇儒,歷代相承,推孔子為萬世之表,重儒術以治理天下,令郡縣皆建學宮,以為宮紳人士奉祀瞻仰之地,因此歷代宮吏都把營建和培修學宮作為重視文教的標志。石阡府文廟歷經戰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詳細] |
![]() | 樓上古建筑群位于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始建于明代初期。該建筑群以梓潼宮為核心,由民宅、街巷、屯卡、古井等組成,集建筑群村落建筑、田園景觀和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構成了良好的、和諧的人居環境。梓潼宮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順治十年(1654)建梓潼閣,康熙、嘉慶、道光均有擴建,咸同年間兩次毀損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修復正殿及兩廂,光緒六年(1882)重修后殿,1916年建戲樓。現存戲樓、正殿、兩廂及后殿,均為木結構穿斗式懸山小青瓦頂,其中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帶廊,民宅多為庭院式,有四合院、三合院共20余座,均為木結構懸山小青瓦頂建筑,多為面闊三間。民宅布局構思巧妙、道路暢達而機巧,建筑組合實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