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旅游

西藏自治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聶塘寺(聶塘卓瑪拉康)
  卓瑪拉康在拉薩市西南25公里由水縣聶當鄉。該寺坐北朝南,前后兩進,11世紀中葉,古印度高僧阿底峽前來西藏傳教,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在拉薩西約30公里的聶塘地方去世。翌年,由其弟子仲敦巴主持,龐頓出資修建的。寺廟規模不大,但建筑別致,林木蔥郁。現寺內有河底峽的塑像、壁畫和埋葬阿底峽衣冠的佛塔等。主供阿底峽由印度帶來的度姆佛像,稱為卓瑪拉康,意為“度姆佛堂”。由于該寺地處拉薩至貢噶間之要沖,交通便利,往來禮佛參觀者甚眾。阿底峽系扎護羅(今孟加拉國)國王的次子,精通佛學。1033年,西藏阿里古格王繹曲沃聞其盛名,派使者前往迎請,1038年抵達阿里,在托里寺進行傳教活動。1042年,學者仲敦巴至阿里迎請至西藏傳教,并以他為師。1640年抵聶當,1054年在聶當逝世。他旅居西藏17年,對中孟文化……[詳細]
42、艾旺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艾旺寺
  艾旺寺是吐蕃時期寺廟。位于康馬縣薩瑪達鄉沖堆村西北900米,沖巴涌曲河北岸。始建于8~9世紀。坐西朝東。面積925平方米。圍墻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米,南北寬25米,高3米,墻上砌石塔108座,北面圍墻正中開有9米寬大門。圍墻內殿堂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南為正殿,東西為配殿,中間為長17米、寬12米的庭院。殿堂與圍墻之間為回廊。殿堂外墻體均涂飾紅色顏料。正殿殿堂東西長11米,南北寬5.5米,墻周砌有一周石臺座。艾旺寺原信寧瑪派,后改奉格魯派。正殿塑像文雅清秀、廣袖寬袍、輕盈質樸,受漢地文化的影響十分明顯,具有云岡、龍門石窟中唐代佛教造像的風格;東配殿泥塑與中亞寺廟中塑像十分相似;西配殿神龕、浮雕的印度風格也十分明顯,可以說艾旺寺的雕塑匯集了漢地、印度、于闐三咱不同的藝術風格。2019年10……[詳細]
43、沖賽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沖賽康
  沖賽康市場坐落在拉薩的鬧市區,是目前拉薩市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沖賽康就是這樣一個市場,豐富、鮮活、人聲鼎沸,但這里對于整個拉薩,似乎又不僅僅只是菜市場那么簡單。一斤筍尖和一顆真正天珠的交易,可能真的僅僅相隔半尺。我說這話的意思是,沖賽康市場出售的商品豐富到不可想象,而且對于游客很多也的確非常新鮮——酥油、糌粑、奶渣、風干肉等等。集市上還有很多來自印度的香料、小食品、化妝品等等。市場經營的上萬種商品,90%以上來自義烏市場。沖賽康市場年成交額達1.5億元,市場輻射整個西藏自治區。冬季休農休牧時分,這里還有很多藏族人售賣真正的天珠、松石、蜜蠟、紅珊瑚,不過當然不會和八廓街一樣的賣法,通常賣東西的藏族人會用一個細繩子將這些貴重物品串起來,掛在脖子里,再塞進袍子里擋住,不顯山露水。看到像真正買家的……[詳細]
松卡石塔
  位于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松卡村,距離西-史上第一座寺廟桑耶寺9公里的雅魯藏布江邊,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均為整塊巨石雕刻而成的。據說這五座石塔是印度密宗高僧寂護主持雕刻的。這五座石塔自西向東第一座最大,為多邊形底座方塔,其他四座大小形狀均相同,在5座石塔附近有許多摩崖造像,其中以無量壽佛為主題。自西向東在第一座石塔下處有一無量壽佛像有橢圓形背光,在第二座石塔東面有一蓮花生造像,有橢圓形背光,在第四座塔東面有一處三尊相并的釋迦佛造像,都有圓形背光,三尊像服飾均為相同。松卡石塔位于西藏山南地區扎囊縣桑耶寺以西15公里的雅隆藏布江邊一座巖石山腳下,海拔3650米。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雕刻而成,通體白色,均為整塊巨石雕刻而成,高度均為2米左右,建筑年代不詳。據說這五座石塔是藏傳佛教最早的教派寧……[詳細]
桑珠頗章
  桑珠頗章位于八廓南街吉堆巷口,坐北朝南,是1642年專門給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建造的豪宅。1642年,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率領和碩特部攻進西藏,建立了在西藏統治長達約80 年之久的蒙古和碩特部汗王統治的政權,史稱甘丹頗章王朝。1653年固始汗接受清朝順治皇帝冊封,次年病逝于拉薩哲蚌寺。固始汗死后,和碩特部在西藏的統治逐漸遭到削弱。桑珠頗章為七世0的父親索朗達吉擁有。 1729年,雍正皇帝在北京接見了他,并封其為公爵。不久,西藏山南地區的大片土地和桑珠頗章豪宅也歸其名下。索朗達吉過世后,七世0之弟公格旦增由乾隆皇帝冊封為公爵。桑珠頗章家族是西藏四大家族之一,在西-史上地位顯赫。 相傳公元十七世紀蒙古和碩特部頭領固始汗曾經住在這里。公元十八世紀成為七世0喇嘛家眷的住宿。……[詳細]
達律王府
  達律王府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莫洛鎮登卡村內。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達律王府藏語為宗嘎(白色宮殿),相傳宗嘎是當時康區一帶第一座宮殿。達律封王后,統治了當時貢覺十二片區域,擁有奴隸幾千余人,先后在其領地境內修建三座寺廟,逐漸成為當時貢覺的政教領袖,得名達律杰布(虎身王)。該建筑建于吐蕃時期(約公元九世紀)。后在八思巴前往元大都時進行了重建,系當時貢覺首領達律•阿尼森培的城堡。該府佛堂內還繪有五方佛壁畫,根據《貢覺通志》記載,該壁畫系元代所繪。特別是屋頂佛堂望板上繪有大面積彩繪,其年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貢覺縣達律王府于2009年12月被評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達律王府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47、拉隆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拉隆寺
  拉隆寺拉隆寺建成于公元12世紀。著名的歷史著作《智者喜筵》就在此寺寫成。拉隆寺位于洛扎雄曲河北岸的扎日鄉拉隆村,海拔4222米,距洛扎縣城18公里。該寺建筑風格獨特,具有藏、漢結合的建筑造型。是民族團結的象征,在西-史上有較大的影響,且保存的珍貴文物眾多。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七世紀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在藏地興建許多藏傳佛教寺廟.據說文成公主當年望著南方,潛心禱告,望能在南方形成永遠的寺廟。后來南方興建了寺廟,主供佛像如七世佛等從天竺境內自然飛來,直至今日人們還把該地稱為“丹恰”(永遠或永恒的意思)。后來拉隆白多于公元836年一846年間進行擴建。由于拉隆白多刺殺吐蕃贊普朗達瑪,使得拉隆寺一度處于衰落狀態。在帕竹政權時期,巴俄·祖拉陳哇……[詳細]
查杰瑪大殿
  查杰瑪大殿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類烏齊鎮,距縣城30公里。查杰瑪大殿是昌都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屬楊貢寺管理。楊貢寺是由高僧桑吉溫于公元1277年創建的,是達垅噶舉派的主寺之一。公元1285年,由桑吉溫奠基修建查杰瑪大殿,并于1328年竣工。該殿一向以雄偉壯觀的氣勢、珍藏眾多的佛像經典而聞名于世。大殿面積為3334平方米,大殿分為花殿、紅殿和白殿,共三層,另加大金頂,高度為48.5米,豎立大小柱子180根,其中64根大柱高約9米,需2人合抱。大殿坐西朝東,總建筑面積3334.64平方米。建筑主體呈四方形,邊長53米,殿內柱子林立,共聳立180根柱子,其中64根柱子高約15米。殿堂為三層,高48.15米。下層樓見方長53米,中層每面長度為40.30米,上層每面長度為12米。這些……[詳細]
49、門孜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孜康
  門孜康是藏醫醫療機構名。在拉薩古城中心,有一家引人注目的醫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這所醫院的前身是拉薩市藏醫院,市藏醫院的前身是舊西藏的“門孜康”。這所醫院的成長,是藏醫事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在藏語中,門指醫藥,孜表示歷算。因此門孜康意譯為醫學歷算院。屬于噶廈政府(1959年以前,西藏地方政府又稱噶廈政府)的一個機構。西藏地區素來重視醫學教育,五世0喇嘛阿旺羅桑嘉措時期就興辦了藥王山醫學利眾寺。十三世0喇嘛土登嘉措時,醫學教育再度興盛,1916創建門孜康,并任命欽繞諾布為該院院長,主持工作。欽繞諾布(1883-1962)出生在山南地區恰薩拉康寺附近。因其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努力,終于成為當時最出類拔萃的名醫,受到十三世0喇嘛的重用,聘為私人保健醫生。在欽繞諾布主持下,門孜康建立了一套較為嚴格……[詳細]
杰頓珠宗遺址
  杰頓珠宗遺址坐落于邊巴鄉杰麥村西南側懸崖上,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海拔3300米,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東、南兩面為懸崖峽谷,西面為陡坡,北面山勢較為平緩,宗大門位于北面。杰頓珠宗建筑略呈橢圓形,大門向外凸出,形成狹長通道,穿過通道可進入一間圓形的碉樓,碉樓的西側有3間住房,再往西依圍墻建有1間長弧形住房。主體建筑位于宗南部,臨懸崖。遺址底層為4間長方形房間。主體建筑前有一長石階,石階西側有房2間。主體建筑后有取水暗道,暗道沿懸崖絕壁垂直下降長達60米。宗周圍建有石墻,墻厚1米。杰頓珠宗于2007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杰頓珠宗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仁達摩崖造像
  仁達摩崖造像位于察雅縣旺布鄉境內丹瑪山崖,造于公元804年。造像的主要部分位于仁達殿內,正中是近2米高的大日如來佛,左右分別有8個隨行弟子和2個飛天神女。在佛像左邊和下部共有31行吐蕃時期古藏文,在佛像左下方約有60多個漢字,其內容涉及吐蕃時期的歷史、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文字等諸多方面,還有線刻的護貝龍王。整組造像依山雕鑿、比例均勻、布局合理、造型大方,是極為珍貴的吐蕃時期石刻藝術品。察雅仁達摩崖造像是目前康區一帶發現的最早、最為完整的吐蕃時期的摩崖造像。2019年10月7日,仁達摩崖造像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52、噶丹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噶丹寺
  噶丹寺:在拉薩達孜縣境內的旺古爾山上。始建于明永樂七年(1409年),由西藏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興建,是格魯派第一座寺廟。寺建在山頂及山坳處,殿宇高低錯落,樓群重疊,外觀巍峨,其規模相當于三個布達拉宮。拉基大殿規模宏大,可同時容納3000余-誦經,殿中有彌勒像與宗喀巴等銅造像,高大精美。另陳列有宗喀巴生前法座椅子,后堅錦緞傘蓋。左側0神殿藏有珍貴文物多件,有清乾隆所贈嵌有金銀寶珠的盔甲一套。寺內原有壁畫中,有《釋迦牟尼講經圖》,是黃教早期壁畫的代表作,十分著名。寺中有靈塔90余座,內藏宗喀巴和甘丹赤巴等的遺體。……[詳細]
小恩達遺址
  小恩達遺址是今考古界近年發現的西藏地方新石器時期的重要遺址之一,因位于昌都鎮的小恩達村附近而得名。小恩達遺址海拔3200米,面積為10000余平方米。經1986年調查并部分考古試掘,發現有大型打制石器、細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和木炭渣等遺存。據推測,年代與卡若遺址相近,文化特征與卡若遺址的文化特征基本一致,距今約4000多年。景點位置西藏自治區昌都縣縣城北小恩達村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曲西碉樓群
  從措美進入洛扎,在沿途的村莊、河谷兩岸、山頭,均可間或地看到一座座聳立的碉樓,特別是邊巴鄉麥秀和色鄉曲許保留的碉樓數量眾多且密集,游人稱之為“千碉之鄉”。洛扎縣的各鄉鎮均有各種碉樓,這些碉樓建筑結構獨特、雄壯。古雕樓比較有名的有門當羅覺溫波、仲溫波、嶺溫波和邊巴的杰頓珠宗古雕樓群及色鄉曲西的雕樓和縣城的朵宗遺址。2019年10月7日,曲西碉樓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拉讓寧巴
  “拉讓寧巴”古大院,歷史上稱為“吞巴”是現行藏文的創制者,松贊干布時期吐蕃最有名望的重臣吞米·桑布扎的府邸。十五世紀西藏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曾在此居住。到十七世紀,五世0喇嘛將此作為寢宮,之后在大昭寺頂樓新修寢宮搬出后,將原來的寢宮開始被稱為“拉讓寧巴”。(拉讓:-的寢宮,寧巴:舊)屬拉薩市最早的古建筑之一。……[詳細]
拉魯頗章
  拉魯頗章始建于公元十七世紀末,曾為六世0喇嘛行宮,后歸入拉魯莊園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辦公處于1964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建。整個建筑群落成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樓代表樓為張經武的住所,將軍樓為譚冠三將軍的住所,會議室和工委辦公院為工委領導開會和辦公的地方。……[詳細]
達杰林寺
  達杰林寺 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紀的達杰林寺是西藏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世0時期曾對寺院進行過改擴建,歷經幾次維修后形成現在的規模,寺院建筑風格獨特、寺藏文物珍貴、壁畫藝術精湛,對研究藏民族建筑史及繪畫藝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林恩摩崖石刻
  林恩摩崖石刻位于西藏自治區昂仁縣,年代為明。2019年10月7日,林恩摩崖石刻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59、扎塘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扎塘寺
  扎塘寺,在山南市扎囊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扎塘。扎塘寺于1081年創建,原規模較大,有內外三重院墻,現僅存主殿。主殿的形制、布局和風格與桑耶寺中心殿相似。外觀5層,實為3層,現僅存1層,由門廊、經堂、回廊和佛殿組成,本世紀上半葉進行過一次大修。佛殿內保存許多珍貴壁畫,分10組,以表現釋迦的不同手印為主題,周圍的人物為印度、中亞及漢地僧人,人物形象、服飾裝束、構圖技法、著色線條等方面看,當屬建寺時所繪。扎塘寺是西藏較早的建筑之一。別具風格的壁畫,除在同期的夏魯寺殘存外,其他地區還沒有發現。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對研究西藏早期的壁畫、外來影響、服飾等有極高的價值。……[詳細]
吉如拉康寺
  吉如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結巴鄉。始建于西藏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德祖丹時期(704—755年)。寺院建筑坐西朝東,占地0.0982公頃,分南北兩部分。南側是寺院的主體部分,由釋迦佛殿、-堂及轉經回廊組成,并沿中軸線對稱布置;北側有那姆拉康、嘎登曲工拉康。吉如拉康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如拉康在吐蕃早期建那姆拉康,11世紀初,建嘎登曲工拉康,16世紀時,建造釋迦佛殿前的-堂和兩側的轉經廊、上部的僧舍及寺院門口的柱廊。作為一座古老寺院,吉如拉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吉如拉康寺院布局上明顯分為南北兩部分,并且曾有隔墻為界,互不相屬。南側是寺院擴體部分,有釋迦佛堂、佛堂前的-堂及轉經回廊等附屬建筑組成沿縱向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嚴密格局;北側建筑則系后來逐步歸并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6区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精品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 | 亚洲中文字幕自拍一区 | 亚洲一线精品精品在线观看 | 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