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2009年,祿豐縣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隱藏于崇山峻嶺中的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2013年,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被楚雄州政府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被云南省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位于祿豐縣金山鎮煉象關村委會,由一段保存較好的鐵路路基、五座橋梁和四個隧道組成,是滇緬鐵路工程難度最大,橋梁和隧道最密集的路段,由中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時任滇緬鐵路第二總段總段長的龔繼成主持修建。在長約6485米的路段上,從南到北分別為夕陽庵隧道、上箐隧道、下箐隧道、下箐大橋、下箐2號大橋、趙家村隧道、趙家村大橋、田心大橋……[詳細]
  位于云南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元謀人在云南省元謀被發現了,元謀人大概在170萬年前左右。1965年5月1日,地質工作者錢方、蒲慶余等一行在大那烏村北從事第四紀地質考察時,偶然發現兩顆呈淺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齒化石,為一左一右的上內側門齒。經研究分析,同屬個男性成年人個體,形態特征與“北京猿人”相似,但比較粗壯,有明顯的原始性狀。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用古地磁測定,生存年代距今約170萬年,為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它早于“藍田人”、“北京人”等“猿人”,從而把中國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元謀……[詳細]
  白羊村新石器遺址位于賓川縣城北4公里的金牛鎮白羊村西500米處,桑園河旁,遺址現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1973年至1974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隊對白羊村遺址進行了科學的發掘,發現了房屋建筑遺址、窖穴、墓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牙器和碳化谷等遺物。經科學測定,白羊村遺址的年代為3770±50年。白羊村遺址上的先民早已過著定居生活,建造了原始的房屋,且形成了較小的村落。從事著原始的鋤耕農業,輔之以狩獵、采集與飼養。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由盛而衰,父系氏族社會已經萌芽的變革階段。白羊村遺址是洱海區域典型的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白羊村遺址出土的古稻谷是云南省出土較早的稻谷之一,在亞洲……[詳細]
  天峰山峰頂有以老君殿為主的道教建筑群,是祥云乃至滇西重要的道教勝地。自明朝以來,山中陸續建造得老君殿、靈官殿、觀音殿、藥王殿、玉皇閣、士主廟、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功德坊、左右廂房等建筑物,經歷代整修與維護,大多保存完好,工藝頗多不凡,老君殿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單檐歇山頂的木結構建筑,前檐柱為一對雙龍抱柱,殿前高懸“道德五千”巨匾,正堂供祀太上老君;下層為長方形的歇山頂,上層為八角攢尖頂,無斗拱造型。右有石雕功德坊,功德坊全部為石結構,由石柱、石墻、石梁、石拱門組成,高9米,坊中碑數塊,記載老君殿的由來和歷史,對研究道教在祥云的歷史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其它的三天門也全用石塊雕刻而成。2019年……[詳細]
  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谷諔馉幹暗念殿殴葮颍皇莾筛⑴诺哪绢^,走上去搖搖晃晃,令人提心吊膽。1938年滇緬公路開通后,石拱橋代替了雙木橋?谷諔馉幤陂g,出國作戰的數萬名中國遠征軍,就是通過這座橋開赴抗日前線的,這座橋成了抗戰時期西南邊陲與內地連接的唯一的交通樞紐。石拱橋毀于戰火之后,1946年新架起一座鋼架橋,1956年12月15日,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和緬甸吳巴瑞總理,從曼德勒乘車到九谷,再從九谷步行通過這座橋入境,到芒市參加中緬兩國邊-歡會。1992年拆掉鋼架橋建成鋼筋混凝土橋,2003年12月又將鋼架橋恢復。畹町橋把中國畹町和對面的緬甸九谷市兩座邊城緊緊地連在一起,形成了“一橋兩……[詳細]
  企鶴樓,民國,云南省石屏縣滇南名勝。既是一處景點,也是一棟建筑。景點位于石屏縣異龍鎮珠泉街66號石屏一中內,始建于1923年,坐北朝南,由準堤閣、三佛殿、石拱橋、噴珠池、企鶴樓、二門、大門、廂房、碑亭組成。企鶴樓為石屏人民感戴學校名士陳鶴亭先生對當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而興建。樓為四重檐歇山頂建筑,高21米。檐柱從第一層直通第二層檐檁,柱礎為青石,方形素面。第二層有走廊。第三層八面開窗,窗為圓欞窗,屋頂八角飛翹,青瓦鋪頂,頂部有三臺寶瓶。其建筑規模獨特,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它同時具有中國傳統古典建筑藝術和西式建筑藝術的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在滇南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優秀……[詳細]
  又稱石城會盟碑。位于曲靖市麒麟區建設路曲靖市第一中學內。碑為砂石質。高1.25米、寬0.58米、厚0.16米,無碑腳。碑文在同一碑身陽面分刻為上下兩截。上截碑文右行直書,凡11行,每行8~14字不等;下截職官題名,左行直書,凡8行,每行5~16字不等,全文共計212字,僅損半字,其余稍有剝蝕,但均可辨識。碑立于大理國明政三年(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碑額刻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邑人喻懷信題記,敘述此碑出土情況及移置經過。碑文內容大意是說以段氏皇叔布燮(相當于宰相的官職)段子為首領的軍隊,在平定了東方幾個不服從的部落反叛之后,集合了三十七部,在石城會盟立誓,并頒賜職賞。像這樣性質的銘刻,……[詳細]
  新安所鎮是一個傳承千年的軍屯文化古鎮,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軍事地位,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立賁古縣,設制于新安所一帶,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在新安所設立守御千戶所,駐扎軍人,屯田戍邊之后,地名一直沿用新安所。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建新安所古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所歸蒙自縣。2000多年的歷史滄桑,1000多年的軍事活動,孕育了新安所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區域內星羅棋布的文化古跡,現存明清歷史街道5條,軍事遺址3處和土寺廟9座,古民居120余座,古墓葬800多座,古石碑23通和古戲臺、古商鋪、古驛道等眾多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10月7日,新安所古建筑群……[詳細]
  農克硝洞遺址位于滄源縣勐省鎮農克村民委員會東南面,洞口高15米,寬60米,洞穴深40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農克硝洞遺址的文化堆積層為黑色砂質粘土層和紅色砂質粘土層,每層均夾有碳屑、動物化石、燒骨和打制石器等。與石器共存的動物骨骼化石計有中國犀、黑熊、水鹿和彌猴等種屬。遺址出土石器與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和平文化”相似,經樣品測定,年代在距今24000-43500年之間(甚至更老,未見底),是臨滄范圍內瀾滄江支流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及東亞、東南亞最早的“和平文化”遺址,對研究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舊石器過渡時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19年10月7日,農克硝洞遺址入……[詳細]
  龍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灣村,系民國時期云南省主席龍云祭祖修建的祠堂。家祠始建于1930年,由龍云的胞妹龍志楨負責修建,祠堂于1933年完工。宅院及附屬工程1935年因龍志楨病故停建,1938年龍云派次子龍繩祖和時任云南省昭宣師管區副司令的陳純初繼續修建,最后竣工于1942年,占地26.5畝,祠堂坐南朝北,外設護城河,寬4米,河中的水與黑泥地捧水圍堰塘相連,河水清澈靈動,河內種有荷花。原有城墻用土夯筑,僅留下毛石堆砌的墻垣,F維修后的城墻在原基礎上改為磚砌,高3.8米,寬3.2米,恢復垛口及女兒墻。城墻西北角建有碉堡。高大的門樓歇山頂,蓋青瓦。2013年5月,龍氏家祠被公布為第七批……[詳細]
  漢莊城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南郊4公里處的諸葛營村東側,是云南省現存規模最大、布局工整嚴謹、保存完好的一座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古城址。 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面積11.6萬平方米。城墻用紅粘土摻砂石夯筑而成。城址內外發現大量方格紋、菱形紋磚和五銖錢,朱雀紋、卷云紋瓦當以及板瓦、筒瓦等;在城址附近先后發現墓葬多處,出土“建武四年”、“元康四年”的銘文磚,以及書有“長樂壽未央”、“益壽未央”的吉語磚,都是漢、晉時代的遺物。 漢莊城址是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一處漢代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和了解云南地區古代文明狀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以及中外交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詳細]
  普濟寺位于麗江縣城西6公里普濟山麓,普濟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普濟寺原有大殿、僧院等12個院落,現存3院。普濟寺由山門、大殿、南北廂房等組成。普濟寺大殿重檐歇山頂建筑,以頂覆銅瓦故又名銅瓦殿。面闊5間22.85米,進深5間20.3米,呈長方形,屋頂銅瓦覆蓋面積為46.4平方米,是云南唯一幸存的銅瓦建筑。普濟寺為滇西北13個寺之一。在教儀上有融漢、藏宗教為一爐的特點。普濟寺內尚存兩顆古海棠樹,古樸蒼勁,枝干虬蟠,罩滿整個寺院。普濟寺前草坪如茵,麗江壩區風光,可以一覽無余。普濟寺周梨樹成林,梨花滿坡,每到春來花放,游人如織。1987年12月,云南省政府公布普濟寺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詳細]
  玉皇閣位于保山城西太保山的右山腰。該閣建于明洪武年間,為3層重檐斗拱建筑,由36根高大的圓柱支撐,頂部全是梁架斗拱,漸次往上收攏成八卦形,至屋頂為太極圖。屋頂系金黃琉璃瓦鋪就,外觀飛檐翹角,看上去端莊大方,氣勢雄偉。樓內有精美的壁畫,泥塑和浮雕,樓前有兩亭一臺,還有3棵枝繁葉茂的大青樹,旁邊有太清仙境、玄帝觀、文昌宮等建筑,為保山的八景之一。玄妙的是,玉皇閣的第二層掛有一塊匾,從正面看是“至誠無息”朱黃色大字;從左邊看是“龍飛鳳舞”紅綠色大字;從右邊看則是“海晏河清”褐紅色大字,實為奇中之奇,至今無人能說得清其中的奧妙,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玉皇閣左右各建八角式鐘亭一座,又名“全真……[詳細]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江川縣龍街鎮溫泉村李家山,為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東漢(公元25年-220年)初期的墓葬。李家山地貌為隆起的丘陵,面積2.5平方公里,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頂和西坡。墓葬為豎穴土坑墓,長度在4~6米的大墓14座。墓地出土了3000多件(套)各種隨葬物品,包括兵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特別是出土的牛虎銅案以及銅編鐘尤其珍貴,此外還有銅扣飾、銅貯貝器和數量相當多的金銀器、玉器和珠貝器等等。大量的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國的重要貴族墓地,為研究古滇國的歷史、經濟文化、社會結構及與漢王朝的關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王仁求碑,在安寧縣大石莊,立于唐代武則天圣歷元年(公元698年),距今已近1300年。碑高約2.81米、寬1.5米,凡34行,每行53字,碑額10字。碑文及額均正書。王仁求是唐臣,但立碑時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故碑額題為“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此碑清代以前未見著錄。乾隆年間,金石學家王昶來云南,閱省志,知唐刺史王仁求墓在安寧蔥蒙臥山,墓久廢,碑尚存。請人拓歸,并加題跋,收于《金石萃編》卷62。自此,流傳漸廣。碑文為成都閭丘均撰,王仁求長子王善寶書。閭丘均是唐初著名文士,杜甫在成都時與他過從甚密,杜甫還極力贊賞他的文墨:“世傳閭丘筆,峻極逾昆侖。”這位閭丘均,還常寫碑文,且作得很好,“青熒雪……[詳細]
  云南驛村有著20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我國古代西南絲綢之路上主要的驛站之一,也是云南省內驛站使用村名保留下來的唯一村落,歷史文化積淀較深。其中,現存完好的古鎮古道和馬店驛站,如岑公祠、錢家大院、李氏宗祠等,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千年驛站風貌保存較完整的地方,保持著其獨有的古驛鎮風貌特色。2010年12月,云南驛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云南驛村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據悉,為推進云南驛村歷史文化風貌的恢復與保護,《祥云縣云南驛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州級評審![詳細]
  云南省安寧市溫泉街道螳螂川右岸的環云崖上,石刻從“九曲龍窩”至“天下第一湯”分為三組,由懸崖絕壁、溶洞群落、飛來怪石組成。長約200米,石崖上鐫刻著明清、民國時期遨游溫泉的墨客騷人、書畫家、愛國將領、名流雅士吟詠溫泉的詩詞書畫、長歌短句、留言雋語、碑銘160余幅。書體正、草、隸、篆等具齊,從石刻既能了解溫泉歷史,還給人以書法藝術的享受。其中以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撫云南的何孟春所題“聽泉”為最早。2003年成為云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溫泉摩崖石刻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地址:昆明市安寧市一清路類型:古跡雕像/雕塑游玩時間:建議20分鐘開……[詳細]
  大覺寺位于云南省陸良縣壩子中央,四面環山,東有巍峨峻峭的龍海山,南有終南山,西有磨盤山,北有嶙嶙磊石青翠異常的青山,中有南盤江橫臥。壩子四周稍低,中間隆起一片平疇,恰似一頂荷葉,陸良縣城在荷葉南端,大覺寺緊緊依偎在縣城的懷抱之中。大覺寺歷史悠久,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萬歷,在明清鼎盛之際,被益為滇東第一流大剎,其名望可與昆明西山華亭寺、太華寺相提并論,民國年間,系云南16座名寺之一。建寺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重修過一次。以后又有修葺。民國初年,寺僧如客倡導進行整修;1985年,由省、縣人民政府撥專款重修山門及大雄寶殿,保存了這一極有價值的古建筑群。正殿(大雄寶殿),建在高0.5米……[詳細]
  萬壽寺又名西寺,位于紅河州瀘西縣城西北鐵籠山麓。萬壽寺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現存三佛殿為明代嘉靖初年所建,坐北朝南,建筑面積316.8平方米。大殿為五開間五進間,一層通透至二層,不設樓板。前檐設廊,前檐金柱之間均施隔扇門,其余三面均為墻體圍護。柱子計有兩圍,即外檐柱和金柱,金柱支托著上檐屋面。一層前檐及兩山面檐下、二層檐下均用斗拱,外檐斗拱雄健龐大,形制古樸,氣勢巍峨,彰顯元明風格。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又極富裝飾性,為典型的明代建筑,整體結構保存完好,為云南省留存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是研究元明時期云南建筑的實物例證。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蒙自玉皇閣又名通明閣。始建于明萬歷六年(1578年)。由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成,中間的玉皇閣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曾重建,東西兩閣位于玉皇閣兩側,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合在一起呈“三閣鼎立”之勢,為蒙自縣城時代最早的一組建筑,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位于蒙自縣城的最高位上,是古時陰陽家所稱的蒙壩龍頭,建閣者的愿望是把閣建在這里,以鎮住蒙自龍氣地脈,使蒙自能消災平安。今天的玉皇閣也的確是蒙自人民寄托自己保安和幸福愿望的地方,初一和十五的香火都很盛。平時還有一些民間藝術在這里彈洞經,更為玉皇閣增添了一些莊嚴肅穆的氣氛。洞經音樂本是道家誦經的樂章,入清以來,儒、釋、道……[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无遮挡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日本aⅴ免费网站 |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