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馬家垸城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五里鋪鎮顯靈村古河道的東岸,1989年10月發現,為新石器時期古城遺址,距今4500年左右。是我國中南地區規模最大、年代最久、保存較完整的古城遺址之一。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600—700米,東西寬300—400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城垣為土筑,夯層清楚。城垣內筑護坡,一般寬5米,城垣外坡陡直。城垣外有護城河,東、南、西、北各辟一城門,其中西城垣及東城垣還設有水門。近幾年,考古工作者在城址上采集了大量的陶器、石錛、古斧、鼎、碗、豆、高領罐、盆、甕、管形器、缽……[詳細]
  郭家崗遺址位于宜城市雷河鎮官堰村郭家崗自然村,坐落在一南北長、東西短的長條形的高臺地上,東距楚皇城約14千米,西距蠻河2千米。遺址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750米,面積近120萬平方米。遺址于1980年發現,1989年、1990年武漢大學等單位進行了發掘。文化層堆積厚1.5~2.0米,包含物豐富。遺跡有房址、灰坑、井;铱佑袌A形、橢圓形、不規則三種。井分布較密,一般直經為1.5米左右。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銅器等,以陶質生活用器數量最多。器形主要有鬲、罐、豆、盂、甗、壺等。遺址以東周文化遺存為……[詳細]
  七里河遺址位于房縣紅塔鄉七里河村,東距縣城3.5千米,西瀕七里河,南倚巫山山脈北麓的鳳凰山二郎崗,北為寬闊平緩的河谷階地。遺址地貌為一處不規則圓角方形矮崗,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于1958年發現。1976年、1977年、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進行了三次發掘,發掘面積146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約2~3米。遺存以新石器時代文化為主,先后發現石家河文化的房屋、灰坑、灰溝、墓葬等遺跡,三房灣文化時期灰坑、墓葬,東周建筑遺跡、墓葬,以及兩漢時期墓葬等大量遺跡。七里河遺址,首次揭開了房縣地區的新石器……[詳細]
  明代牌坊。位于湖北省武當山特區玄岳村,是武當山列為明皇家廟觀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治世玄岳”石坊,俗稱“玄岳門”,聳立在武當山北麓的一豁口處,相傳進入此門即為朝山“神道”。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清乾隆二十年(1755)修繕。坐西朝東,四柱三間五樓仿木結構石牌坊。寬14.5米,通高11.9米。柱頂架龍門枋,并以鰲魚或卷草花牙子雀替支撐,正樓于明間龍門枋上,左右立柱支撐,中嵌矩形橫匾,兩面均雙勾嘉靖皇帝敕額“治世玄岳”4字,楷書,字徑0.80米見方。其上置單額枋,枋上置六攢七踩斗拱承……[詳細]
  楊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陸城鄰蘇巷30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同治二年(1863年)續修,1986年根據0宜部、湖北省委宣傳部意見,經湖北省文化廳批準,宜都市人民政府將故居維修后在故居內舉辦紀念陳列并對外開放。楊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積1633.3平方米,木結構建筑,大門面對清江,中軸線對稱布局,二進八開間,三天井將前后二進分開,前一幢一層,有客廳、廂房,后一棟二層,有臥室、書房、藏書樓。外圍風格為白色斗墻和青灰色小瓦,與四鄰相接處均為高大的風火墻,整……[詳細]
  無影塔位于武昌區洪山西麓的洪山公園內。無影塔原名宋興福寺塔。興福寺原名晉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間(552~554年)。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改稱興福寺。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興福寺并建此塔。興福寺毀于近代,1953年該塔遷移至洪山公園內。無影塔為樓閣式石塔,塔身為實體。八邊形平面,高11.25米。塔身下部為石砌須彌座,直徑4.25米,須彌座上為七級塔身。第一、三、五、七層外壁設龕,檐下施四鋪作斗栱,其余層檐下無斗栱。每龕,中間嵌菩薩、天王、力士、供養人等造像。第一層南面小……[詳細]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位于湖北省洪湖市西部的瞿家灣鎮,距洪湖市區55公里,距武漢市140公里。洪湖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共有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39處,它們大部分集中于瞿家灣鎮紅軍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兩邊,其余散布在附近村灣。舊址群現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為公元1496年,傳統建筑規模18000平方米,完好程度95%。古建筑多為清末民初以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漢平原水鄉小鎮特色,穿斗式土木結構、單檐硬山、灰墻玄瓦、高垛翹脊,裝飾精巧,形成了獨有的古樸韻味……[詳細]
  走馬嶺遺址位子湖北省石首市焦山河鎮走馬嶺村與滑家當鎮屯子山村的交界處,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古城址,東西最大長度370米,南北最大寬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黃、褐、灰白粘土夯筑。在東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兩端分別筑有城門。在城內發現有面積達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積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間式中型房子和面積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為屈家嶺文化早期的陶器殘片,且被屈家嶺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疊壓,由此推斷該城始筑于屈家嶺文化早期。走馬嶺屈家嶺文化古城是迄今為止……[詳細]
  天星觀墓群位于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垱鎮東北天星觀村。墓群沿長湖南岸分布,東西長約4.7千米,南北寬約3.5千米。其保護范圍內有天星觀墓地、黃家灣東漢墓地、楊家臺墓地、漁家灣墓地、二龍崗墓地、張灣墓地、陳家咀西周遺址、亨堂墳東周遺址共6處墓地和2處遺址。1978、2000年對天星觀一、二號墓進行了發掘,資料非常豐富。天星觀是一處楚國封君番氏家族墓地,對于研究楚國封君制度和葬俗等問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天星觀墓地周圍的5處墓地,墓主為戰國中期的下大夫,隨葬品反映的文化特征與天星觀一、二號墓有一定聯系。這……[詳細]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即南洋大樓,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1996年11月20日,該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由愛國華僑簡氏兄弟于1917年興建,大樓共有六層,系水泥鋼筋結構,十分堅固。1927年1月1日至當年9月20日,這里一度是武漢國民政府的辦公處,就是在這里,國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漢口和九江英租界的決定。三樓的-二屆三中全會會場懸掛著孫中山像及其遺囑,重現了歷史的場景。1986年,南洋大樓辟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于1989年元旦國民政……[詳細]
  九連墩墓群位于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與興隆鎮烏金村以西,地處一條南北走向的低崗上,共有九個封土堆,當地俗稱“九連墩”。1957年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與雕龍碑遺址一同被發現。墓群南北向排列,最大冢俗稱鷹子包,為九連墩之首。地處土崗最南端,冢直徑45米,封土高4.5米。其余8個冢直徑在35米左右,封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封土皆為白膏泥,并有夯打跡象。墓群的時代為戰國中晚期。2002年對墓群最南端的一號墩2座楚墓及其附葬車馬坑進行了發掘。出有青銅禮器、樂器(編鐘、鼓、笙、瑟)、兵器、車馬器、陶器、……[詳細]
  彭家寨位于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地處鄂西武陵山區中。龍潭河自東北向西南流過寨前,與寨兩邊的山間小溪將村寨環抱。彭家寨是武陵山區土家聚落典型代表之一。眾多單體建筑組合成村寨時,以公共用地的院壩、風雨橋為中心展開。吊腳樓群依托觀音山,建于山腳斜坡上,寨前是一排稻田,面向龍潭河,河上架有鐵索橋。左是召大溝,右為叉幾溝,溝上架有一座百年歷史的涼亭橋。寨前是公共用地院壩,寨后竹林間有一橫排苕窖,東邊為彭氏墓地。彭家寨歷史建筑規模約8000平方米,全部為吊腳樓,有房屋22棟及風雨橋一座,房屋主要包括彭繼文……[詳細]
  大智門火車站:位于漢口京漢大道車站路附近。建于1903年,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漢口火車站。該火車站是中國第一條長距離準軌鐵路的大型車站,其主體建筑候車大廳年代較早,為中國近代鐵路建設尚存的重要歷史見證。雖然已經是深夜,深秋的空氣讓冷意漸漸滲入身體,李劍飛站在京漢火車站的樓前,思緒又回到那個熱鬧非凡的年代!拔揖统錾诶宪囌具,家里離車站大樓拐個彎就到,小時候第一次見到的最大的建筑,就是老車站。”談話中,已經58歲的李劍飛總是習慣性地說“老車站”!坝浀梦也艓讱q大的時候,最喜歡在車站邊上玩,因為熱鬧……[詳細]
  江漢關大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沿江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漢口開埠以后,清政府于1862年在漢口設立海關,名江漢關。現存江漢關大樓落成于1924年。大樓總高40米,占地面積1,499平方米,建筑面積4,009平方米。大樓由主樓和鐘樓兩部分組成,塔式鐘樓位于樓頂。主樓、鐘樓均為四層。樓的外觀造型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結合英國鐘樓式樣,四周立柱,外墻、柱全部用大件花崗巖構造,石作精細。樓頂鐘樓四面裝有直徑4米的時鐘,按時奏樂,聲傳三鎮。為漢口的標志建筑。江漢關大樓既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又……[詳細]
  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位于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2185號。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原為江岸分工會所在地。1923年2月,京漢鐵路總工會領導人從鄭州來到漢口,在此辦公。張特立(張國燾)、李震瀛、陳潭秋、林育南、項德。椨ⅲ、楊德甫、施洋、林祥謙等曾在這里開會,起草宣言、電稿,編寫宣傳品,一時間成為領導京漢鐵路總同盟-斗爭的指揮部。1923年2月4日上午,林祥謙在這里下達了-命令,江岸機廠(現江岸車輛廠)鍋爐工黃正興接到命令后,奮力拉響了指揮-的汽笛,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爆發了。在中共武漢區委的幫助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中文乱码字幕在线网站 |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日本真人强奷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