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劉崇墓位于淮陽縣城北關環城路南側。1988年—11月由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淮陽縣博物館聯合發掘。為一座帶回廊的多室漢代磚古墓,有斜坡墓道,墓向東西向,東西長28.3米,南北寬18.2米。僅墓室占地面積就達515平方米,該墓由前室、后室、主室、左右耳室及四周回廊上七小室組成,墓室內壁有數種花紋磚堆砌,整個墓室猶如一座“地下迷宮”,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東漢磚石墓之一。墓門和主室用青石堆砌,墓門線刻卷草紋,其它墓室及回廊是由特制的16種不同形狀、不同花紋的磚砌成。有兩個墓室為穹隆頂,結構非常考究,專家們稱這種建筑方式在古墓中是罕見的。在燈光照耀下,可見回廊的不少壁磚上戳印有“安君壽壁”字樣。從墓……[詳細]
  打虎亭漢墓位于鄭州市西南35公里處新密打虎亭村。穿過仿漢闕式大門,沿路南行約七十米,但見路的右側有一個高大的土冢,猶如土山,東西兩墓并列,相距約30米,這就是打虎亭漢墓。該墓為東漢宏農太守張伯雄及其親屬的陵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已發掘的最大漢墓之一,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虎亭漢墓墓東為畫像石墓,墓西為壁畫墓,墓主可能是和張伯雅有親屬關系的人。這兩座漢墓的內部建筑形式和結構基本相同,墓壁均繪有色彩絢麗,內容豐富的石刻畫像和壁畫,它們給研究東漢時期中原地區民生風俗的專家們留下了重要的線索。畫像石墓通長26.64米,寬20.68米,中室高6.3米,由前室、中室、后室、東南北三……[詳細]
  劉鎮華莊園位于鞏義市東北15公里河洛鎮神北村。莊園座落在邙嶺(當地稱這一段為神都山)南麓,俗稱邙山頭。山北是濁流滾滾、奔騰咆哮的黃河,山南是清流潺潺,岸柳如蔭的伊洛河,可謂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向東2公里便緊依著名的河洛匯流處,此處古稱“洛汭”,是“河出圖,洛出書”的地方,相傳伏羲氏曾經在此演繹八卦。附近還有我國九大石窟之一的鞏縣石窟、隋唐洛口倉遺址、灘小關遺址等眾多歷史景觀。莊園座北朝南,依神都山自然地勢,將建筑錯落有致地分為三層,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共分為辦公區、主宅區下院東、西院、主宅區上院、祠堂區一、二進院等6個院落,計有石砌窟洞30孔,樓房210間,平房30間,規模宏大,富麗豪華……[詳細]
  李鳴鐘,字曉東1887年生于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馮玉祥前期兩大主要助手之一。辛亥革命時在馮玉祥營任排長,后隨到陜西。自灤州起義,歷經反對帝制、計伐張勛、直奉大戰、推翻曹錕的北京政變,直至參加北伐,均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李鳴鐘故居位于沈丘縣城內,此住宅是由劉樂亭(原籍河北涿縣人),于1936年設計并領工建造的,是晚清式的建筑群屹立于長安街路北,于1976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被命名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此故居是一進三的四合院,各院正堂七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左右各有角門四個,三節院落南北相連,各院各室,走廊互通,穿室越院,遮……[詳細]
  佑國寺塔(鐵塔)于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佑國寺塔坐落在河南省開封市內東北角。佑國寺塔因為塔身以褐色的琉璃瓦鑲嵌而成,酷似鐵色,故而俗稱鐵塔。鐵塔原建于開寶寺內,北宋年間,寺院規模宏偉,殿堂林立,共有二百八十區,設有福勝、上方、永安、能覺等二十四禪院,并設立禮部貢院,在此考選全國的舉子。北宋歷代的皇帝常來此游幸,遂以北宋開寶年號命名,故名開寶寺,當時開寶寺名聲顯赫,一度成為中原名剎之一。鐵塔的前身原來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層,高120米,傳說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木塔毀于雷火,皇拓元年(1049年)重新修建,即今之鐵塔。……[詳細]
  華陽故城位于新鄭市區北20公里的郭店鎮華陽寨村周圍一帶。平面呈南北長方形,各面城墻中部均有折曲,周長2300余米,面積約36萬平方米。華陽故城內北高南低。群眾在平整土地時發現有建筑臺基、灰坑、水井等遺存。城內外不斷出土戰國時期的陶器和銅鏃等遺物。在西城墻缺口處,曾發現許多人骨,似是古代戰死者的遺骸。華陽故城春秋屬鄭,戰國歸韓。秦滅六國后墮城毀門,華陽故城遭到嚴重破壞。隋代伊斯蘭教徒入住城內。唐以后對城墻整修,局部增高并增加馬面設施。宋時,相傳周世宗柴榮女柴郡主每年前來祭奠其父,都在此城內卸下佩飾和鳳冠,換上素服前往。因此,華陽城又叫卸花城。清咸豐年間華陽寨村建清真寺,整修南門,門上刻青石門額“……[詳細]
  觀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東十五公里周莊鎮大張莊村南香山寺,該寺最后毀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東漢,初為土塔,現塔重建于北宋熙寧元年(1068),為八角形九級樓閣式磚塔,高三十三米。塔身外壁二、三層有數百個磚雕佛龕。第二、五層外壁辟拱券門,第三層辟壺門。每層用疊澀磚砌出塔檐。塔頂有覆盆、寶珠和相輪組成的塔剎。根據文獻記載考證,塔下地宮存放有觀音真身舍利法物,因此被譽為“真塔”、觀音“圣塔”。一層塔心內有元至大元年(1308)翻刻宋代蔣子奇撰文、蔡京書丹的《香山大悲菩薩傳》碑,在國內外佛學界及書法界很有影響。一九七六年曾應英國牛津大學特邀展出了該碑拓片。附近還有金代和明清碑刻多通……[詳細]
  東溝窯址位于汝州市大峪鎮東溝村東。南距縣城30公里。這里依山近水,地勢北高南低,面積約8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1986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瓷窯在東部,排列有序。由于常年燒制,大量殘渣堆積于此,地表上瓷片比比皆是。從遺物的造型和釉色上看,屬宋、元遺存。瓷胎多為灰色,有深淺厚薄之分,質地有的緊密,有的疏松。釉色有天青、天蘭、蔥綠、茶葉沫、魚肚白等,以天青居多。施釉均勻,釉面瑩潤、細膩,開細小冰裂紋,釉下氣泡較多,個別器物施釉不到底。器物大致有直口盂,小茶托,圈足淺腹盤,敞口碗之類。造型古樸、大方,制作規整精細。2019年,東溝窯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范圍:以河……[詳細]
  山陽故城始建于漢初,為山陽縣城。公元前144年,漢景帝以昌邑為山陽國,封張當居為候,后又封梁孝王子劉定為山陽王。前141年,劉定卒,撤銷山陽國;前97年改為昌邑國,武帝封其子劉髆為昌邑王,髆卒,其子劉賀繼位;前63年,改昌邑國為山陽郡。三國時,魏曹丕廢漢獻帝,封其為山陽公(太行山南,曰山陽)。從有關文獻資料及城墻遺址的夯土層看,山陽城為漢代所筑。建筑雄偉,結構合理,城墻堅固,利于防御,反映了漢代勞動人民夯土建筑的高超技藝,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也是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及城市規模、市區規劃等方面的實物例證。1963年6月,山陽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詳細]
  府城遺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郊約10公里處的府城村西北部的臺地上,是一處商代(公元前17世紀-前11世紀)文化遺存。遺址面積近10萬平方米,重要部分是早商文化遺存,主要分布于遺址的中部。發現的遺跡有城址、宮殿基址、房基、灰坑等。城址平面為方形,周長約1200米,西城墻和北城墻保存較好,長度均為300米,地面上暴露的部分高2~3米。在城址東北部發現4處宮殿基址,四者之間有疊壓打破關系。其中,一號宮殿基址位于城址的東北部,平面形狀為長方形,分為南北兩個院落,由南殿、正殿、北殿與東回廊、西回廊構成一個封閉性的組群建筑。這種建筑結構在商-古中首次發現。府城商代早期城址是河南繼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之后又一……[詳細]
  香泉寺位于衛輝市西北二十公里處的霖落山上。始建于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為著名高僧稠禪師在魏離宮舊址上所建。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重修,唐、宋、金、元、清歷朝均有石刻、雕像。提起香泉寺,它雖沒有嵩山少林寺那樣遠近聞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區卻大有名氣,素有“豫北第一古剎”之稱,寺院因離香泉近而得名。香泉寺素有太行疊翠、香泉水響、曲徑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它建筑雄偉,古往今來不但是達官顯貴、文人雅士避暑、游覽的好去處,也是民間百姓的重要活動場所。寺院枕巖而筑,聳立于青山之間。寺院內外的石縫里處處溢水,四季不竭,穿云流石,飛濺瀉地,聲徹云霄,悅耳動聽。元代汲人翰林學士王惲曾賦詩稱贊道:“滴乳巖……[詳細]
  西史村遺址于滎陽市城關鄉西史村南側。該遺址北鄰西史村,南距隴海鐵路200米,東西長600多米,南北寬500多米,面積約40萬平方米。該遺址的時代為夏、商,1974年發現。1979年4月18日至5月19日,鄭州市博物館對其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250平方米,分作五期。在該遺址范圍內采集有陶片和殘石器,在穿過遺址的溝壁上散布著較多的陶片,經局部鏟刮,發現有文化層和灰坑分布,文化層厚2米,灰坑為斜壁環底不規則形,采集陶片可辯器形的有:大口尊、簋、盆、罐、豆、刻槽盆等,紋飾以繩紋為主,另有弦紋、附加堆紋和磨光素面,陶質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西史村遺址文物遺存十分豐富,經過試掘,出土過青銅器等重要……[詳細]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類,編號984/Ⅴ-111,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時代:民國。地址:河南省開封市。1912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在清代河南貢院的舊址上創辦,當時是國家派遣留學生、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舊址現僅存復建的大門。1923年改建為“中州大學”,1930年改名為“河南大學”,1949年后幾易其名,1984年恢復為河南大學至今。1925年,蕭楚女曾在此進行革命活動,設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于此。1936年改為開封高級中學。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創建于1912年,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的河南貢院的舊址上創辦……[詳細]
  時代:新石器秦王寨遺址位于河南省滎陽市西北20公里的北邙鄉秦王寨村西部,遺址西臨黃河,南依啞巴溝,北是寨溝村,東為平坦的農田。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發現。是中國最早發現的4處仰韶文化遺址之一。秦王寨遺址因發現的時間較早而被學術界作為秦王寨類型的典型遺址。1987年3月4日,被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在遺址表面,陶器、石器殘片甚多,文化層最厚處達7米,斷崖上暴露出的灰坑之大,在滎陽同類遺址中所僅有。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間有黑陶和夾砂陶器,陶胎厚薄均勻,其中紅陶中的白衣紅彩、紅衣黑彩圖案繁多,有菱形、月亮形等,均制作精美。秦王寨遺址因發現較早……[詳細]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方灣村閔家山。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樹崗重建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副軍長徐海東,全軍約5000人。他們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堅持根據地斗爭。1933年7月,紅二十五軍軍部設在這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房屋墻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時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的鄭位三親筆書寫的“為保障秋收秋耕,堅決擴大紅二十五軍,打破敵人的新進攻”和“十月革命開辟了中國工農群眾的一條出路”等標語。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列為省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原為閔氏宗祠,前后兩排,占地378平方米……[詳細]
  侯灣泰山廟位于汝州市焦村鎮邢村。年代為明。2016年1月22日侯灣泰山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侯灣泰山廟,占地面積約8200平方米。據傳該廟始建于唐,但有確切記載建于大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2年)。泰山廟是繼風穴寺、汝州文廟、妙水寺之后又一保存較好的古建筑群,東側從前到后有鐘樓(已毀)、東太尉殿、白龍殿、三官殿;中部從前到后依次有戲樓、拜殿、正殿、后寢樓;西側從前向后有西太尉殿、圣公殿、閻王殿。其中,拜殿、正殿、后寢樓、三官殿建筑藝術較高,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泰山廟古建筑群在汝州地區屬較大規模的古建筑群之一,它的規模及年代雖不及風穴寺,但建筑工藝卻體現出明代地方性……[詳細]
  官莊遺址位于滎陽市高村鄉官莊村西部。遺址北依連霍高速公路,東部及東南部部分疊壓于現代村莊下,南越南水北調干渠,西鄰滎陽至北邙的公路,官莊至大張之間的鄉村公路自遺址的中部東西向穿過。整個遺址東西長約1300米,南北寬約1000米,總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為了進一步探明官莊遺址的布局及文化內涵,并配合鄭州大學考古專業本科生實習,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自2011年6月開始,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官莊遺址進行了系統的鉆探和發掘工作。2011—2012年度的勘探和發掘工作表明,官莊遺址是一處兩周時期的大型環壕聚落,由先期發現的、平面略成長方形的外壕和新發現并確認的“呂……[詳細]
  天湖墓地中國商代晚期息國的墓地。位于河南信陽天湖村。年代約當公元前13~前11世紀。1979年開始發掘。已發掘中型墓11座、小型墓11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中型墓有棺有槨,其中一座還有一條墓道。均用鼎、觚、爵、斝等青銅禮器隨葬,還有鉞、戈、矛、鏃等青銅兵器,玉器和少量陶器。隨葬品中不乏文物精品,如11號墓的鴟鸮提梁卣,通體布滿繁縟的紋飾,形成兩只背靠背的鴟鸮,造型比婦好墓的銅鸮更勝一籌。小型墓則多隨葬陶器,有少量銅兵器。這批墓分屬于武丁至紂王時期,個別墓可能晚至周初。墓葬排列有規律,北邊的墓年代比南邊的早,中型墓分布在墓地中軸線上。出土219件青銅器,有40件帶有銘文,其中有“息”字銘的共……[詳細]
  孟莊遺址位于河南省輝縣市孟莊鎮孟莊村東側,為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遺址。該遺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延續時間長。遺址最下層是距今8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崗文化層,向上依次堆積為仰韶文化層、龍山文化層、二里頭文化層等。尤為重要的是遺址內發現了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代晚期三座相疊壓的城址。其中龍山文化城址的面積達13余萬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門、護城河和城內一批房基、灰坑和水井等遺跡。孟莊遺址面積大,文化內涵豐富,它的發現第一次在豫北地區建立起一個較系統的考古學編年序列,為研究該地區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依據。孟莊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晚商三疊城的發現,為研究原始社會晚期向階級社會過渡以及探索中國古……[詳細]
  法行寺塔位于市區丹陽西路。傳說上古時期,汝州一代有蛟龍作祟,水患難與共嚴重。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把蛟捉住后為使蛟龍不再作祟危害百姓,便挖一口深井,將其囚于其中,井上又建寶塔一座,使其永遠不得出世,法行寺塔即是傳說中的“鎮妖塔”。法行寺最具觀賞價值的是其塔身上下風格迥然之處,該塔塔向下方為四方形,上為八角形,塔高30米,上為九層。有說此塔為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所建,也有專家認為建于唐代,有宋、金時代修繕的痕跡。法行寺塔為長方形密檐式磚塔,高約30米;外形略呈拋物線形。塔基高0.7米,呈方柱體,上為9層八角形澀檐,每層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龕。頂部于塔剎座上立寶珠形銅座;塔身南壁辟圓券門,門內設方形塔心室……[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免费 | 日本一本之道之视频在线不卡 | 最新国产极品高清在线看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免费玖玖精品视频 | 亚州911精品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