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時代:唐宋德興銀山銀礦遺址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礦井數量最多、礦井形式最為復雜的一處大型銀礦礦冶遺址,對研究我國銀礦的開采與冶煉技術發展史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與考古價值。從遺址現場采集的唐代文物標本來看,銀山銀礦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銀礦礦冶遺址之一,可追溯到隋唐時期,是我國延續開采時代最長的銀礦銀址,是面積最大、礦井數量最多、礦井形式最為復雜的一處大型銀礦礦冶遺址,點多面廣,礦井形式豐富,有橫井、豎井、斜井、盲井等,采礦區與冶煉區齊全,礦渣堆積豐富,而且保存的礦冶遺跡宏偉壯觀,地形地貌原始古樸,對研究我國銀礦的開采與冶煉技術發展史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與考古價值。20……[詳細]
  時代:唐至明包家金礦遺址,位于江西省上饒市茶亭鎮包家境內,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金礦遺址,歷經唐宋元明清5個朝代,持續開采1100年以上,歷時之久,規模之大,世界罕見。包家金礦遺址分布范圍達二十五平方公里。遺址主要由采礦區、選礦區、冶煉區構成,保存狀況良好,有中國最為壯觀的露天采金場,有巧妙利用自然巨石開鑿的水力自動淘金場,又有大量的地下開采遺跡,礦山體系完備;選礦區的廢石堆積壯觀;冶煉中心區還分布有選礦場和煉渣堆積,與此同時,還出土了大量能判斷考古年代的陶瓷器標本和刻有與古礦山有關的唐、宋、明摩崖題刻。遺址入圍2010年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詳細]
  仙水巖崖墓群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18公里處,時代為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已調查發現205座崖墓,是中國現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崖墓大部分利用天然巖洞造成。洞穴大小懸殊,有的寬2米,有的寬58.3米。洞口朝向東南。墓門有兩種結構,一種為夾板式墓門,一種為橫串式墓門。從墓葬習俗來看,大體分為單洞單葬、單洞群葬、聯洞群葬三種。發掘棺木41具,形式多樣,全是優質的木材精制而成。隨葬品中十三弦古箏是目前國內最早的木制弦樂器;紡織工具是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的重大發現,斜織機構件的發現,將其最早年代從東漢提前至戰國時期。仙水巖崖墓群,為研究古越民族的族俗、經濟活動、文化特征提供了豐富的資……[詳細]
  婺源查氏宗祠是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徽之總宗祠,建于1644年,宗祠占地面積達2460平方米,直進六層,由廣場、花園、大天池,大禮堂、后堂等部分組成,民國初年在此開辦了洋學堂,也就是鳳山中心小學的前身。由于歷史原因,禮堂的大天池、廚房等被改作他用,但宗祠主要建筑保存完好,身在祠內,依然能感受到該宗祠當初的雄偉氣勢。查氏宗祠因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于2013年正式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婺源縣重視殘缺損壞古祠堂、古民居、古遺址的修葺和保護,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保護古建筑中來,促進婺源旅游可持續發展。大修開工儀式上,許多來自河南、浙江、廣東等地的查氏后人現場捐款,凝心聚力,追古尋根,共--建這座規……[詳細]
  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位于江西省寧都縣城梅江畔。舊址原來是一座耶穌堂,始建于1916年,是一幢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建筑,占地面積約有394平方米,整個庭院占地約2040米。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保存完好,還建有寧都起義陳列室。1931年春,蔣介石派由西北軍一部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開赴江西對紅軍進行“圍剿”,因不滿-的反動統治和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國0的影響和指導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軍將士一萬七千多人,在參謀長趙傅生(0員)、旅長季振同、董振堂和團長黃中岳等的率領下,在寧都宣布起義,加入紅軍。這支起義部隊后來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由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治委……[詳細]
  濟美石坊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會埠鎮西莊村招邊組的南潦河北岸旁,距縣城28公里。石坊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動工建造,建成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距今400余年。據《江西胡氏大成譜》記載:此坊是明皇朝為表彰華林胡氏后裔胡士王秀及其祖先胡仲堯、胡仲容兄弟賑饑、創南康橋、造馮川橋、建華林書院修孔子廟等善行義舉功德而修建。濟美石坊平面呈口字型,四方四柱。從每邊看均為二柱五樓,內外一致,總體為四柱二十樓,柱不出頭的仿木結構石制牌坊。邊柱、額坊、童柱上均刻有人物、花卉、禽獸和幾何圖案,所用雕刻手法有平雕、淺浮雕、高浮雕、透雕、線刻、縷雕等多種手法,千姿百態,形象生動,每塊雕刻構件都是一件精……[詳細]
  介 紹 贛州文廟位于老城區的東南,現厚德路東段的北側,是江西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立校址,屬省級文保護單位。 該文廟在唐代時曾為紫極觀,到宋代又改為大中祥符宮,于皇佑年間創立縣學。文廟原占地約10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分三組,采用平行軸線方式布局。目前絕大部分建筑為清乾隆年間建造,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閣、節孝祠等等,其中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高達15米,氣勢宏偉,帶有顯著的贛南特色。江西贛州市……[詳細]
  時代:漢代類型:古遺址地址:江西省新建縣鐵河鄉陶家村簡介:位于新建縣鐵河鄉陶家村。為鐵河赤城古城遺址東的一個內城。四周是黃土堆積的城墻,高3米,底寬5米,呈梯形。古城址南北300米,東西250米,城內是一片高低不等的農田和旱地,以及少數近代墓地。在厚約20-60厘米的文化堆積層中,采集到了夾砂印紋陶片、灰質陶片等標本。紋飾有方格紋、盆紋、網結紋、米字紋等,從陶片的外觀分析,其器形有雙耳罐、陶盆、碗、缸和印著獸紋的灰陶瓦當。根據標本分析與實地勘察,此古城址斷為漢代,據當地墓碑記載,該地為“紫金城”。1987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閩浙贛省機關舊址閩浙贛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六大革命根據地之一,毛澤東主席譽之為“方志敏式根據地”并稱贊閩浙贛根據地“有很好的創造”“是堅強的蘇維埃陣地”。舊址內各黨、政、軍、群機關共同展示了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創建與發展的歷程,建筑方面體現了明清時期江西贛東北傳統建筑環境、風格和工藝特征,其中宗祠建筑更是表現了當地最高的建造技藝,展現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是一處弘揚我黨我軍優秀革命傳統、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珍貴場所。地址:江西省橫峰縣開放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玉帶橋位于信豐縣虎山鄉中心村,亦既在隘高至龍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帶,飛跨在崇山峻嶺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玉帶橋為信豐縣通往廣東興寧,和平的交通要沖,它以結構獨特,氣勢雄偉而聞名贛粵。交通距離信豐縣城30公里,可坐前往虎山鄉的中巴,票價12元。因其弧形如玉帶,故名。玉帶橋為當地富翁余風歧募資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又名“風歧橋”。玉帶橋為二墩三孔屋樓式拱橋,橋身成弧行,橋長88.15米,是江南現存最長的弧形廊橋,它以結構獨特,氣勢雄偉而聞名贛粵。留下了“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峻峰入云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鎮兩山腰”的贊譽。地址:贛州信豐縣虎山鄉中心村類型: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午夜两性免费福利小视频 | 日本va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