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西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1930年9月底,紅一方面軍從打長沙回到江西,向袁水流域轉移,其中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于1930年10月1日解放江西新喻(現新余市)縣城,并在新喻地區開展土地革命斗爭。此后,經水西向羅坊、樟樹臨江等地進發。1930年10月25日—30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與江西省行委在距此10公里遠的新余羅坊召開聯席會議,史稱:“羅坊會議”。期間,紅三軍團指揮部曾駐扎于此。因此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坊會議與興國調查會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研究紅三軍團的革命活動具有重要價值。舊址為清代祠堂建筑,磚木結構,硬山頂,三進兩天井,面積561平方米。其廊道與廂房設置獨特,是江西祠堂建……[詳細] |
![]() | 湖坊中共閩贛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1933年5月中共閩贛省委、省革委成立,領導機關設在湖坊橋頭龔家大屋,1933年6月4日,閩贛省軍區在湖坊吳氏家廟成立。閩贛省蘇區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東北大門,是連接中央蘇區和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紐帶和通道,是永遠不能放棄的“中央蘇區的戰略鑰匙”。閩贛省前后歷時兩年(1933年5月-1935年5月),管轄了現在福建、江西兩省三明、南平、撫州、鷹潭等5市21個縣市的全部或部分區域,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余萬。土地革命時期,閩贛省蘇區廣大軍民為革命的勝利,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做出重大貢獻和巨大的犧牲。湖坊中共閩贛省委、省革委、省軍……[詳細] |
![]() | 1998年,瑞金縣人民政府批準楊氏宗祠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總部舊址”,次年紀念館又批準近旁的三座古祠,分別為紅校政治部、校務部、教導處等舊址,掛牌立石加以保護。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革軍委創辦的培養紅軍通信干部的學校。70多年前,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在我軍通信兵的創始人王諍等同志直接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在瑞金創辦。1931年2月至1934年10月間,紅軍通信學校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辦學,在反“圍剿”的戰斗中發展壯大,共培訓無線電報務、機務、司號和旗語等各類通信人員2100余人,對建立紅軍各方面軍和各根據地的通信聯絡,確保黨中央……[詳細] |
![]() | 時代:唐至明遺址位于江西贛州東郊水東鎮七里村。窯址范圍在東西寬約一公里的范圍內,有窯址堆積十六處,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是江西省南目前發現的一處規模最大,燒制歷史最長的宋元古窯場。始燒于晚唐,盛于兩宋,終于元。前后延續三百多年歷史。產品有青釉,白釉,影青釉和黑釉等品種。青釉胎質堅細,胎色灰暗,釉呈蟹殼青,有細小開片,帶有砂粒。白釉,影青瓷胎質細膩,火候甚高,叩之聲脆;釉厚呈乳白色,釉面光澤晶瑩。黑瓷制品較復雜,有黑釉,醬紅釉,醬褐釉,茶青釉,黑釉窯變等。但真正烏黑發亮的黑釉不多,窯兔毫,玳瑁等斑紋也不太成功;胎呈暗紅或紫灰色。七里鎮窯生產的器型多為碗、盤、盞、碟、罐、缽、壺等日用器,產品中還有部……[詳細] |
![]() | 真如寺塔林,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城東北22公里云居山五腦峰南麓。真如寺塔林,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年間(八〇六~八二〇年)。當時有位道容禪師與司馬頭陀同游云居山,登上山頂時,見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四周龍珠峰、袈裟峰、缽盂峰、象王峰環列如屏障,就在這里開基建寺--云居禪院。真如寺現塔林有建筑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玉佛殿、禪堂、虛云老和尚紀念堂、寮房等,多為磚木結構的宮殿式重廡雙檐大開間,上蓋生鐵鑄瓦。寺屬水田一百馀畝、山林三千三百馀畝。寺中尚存千年古銀杏十馀株,其中有唐朝道膺禪師手植者,直徑達二米,拔地參天,蓊郁蒼翠。寺內還保留著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清康熙年間鑄造……[詳細] |
![]() | 時代:宋白舍窯遺址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南白舍村西南側紅土山崗上。有古窯遺址32座,窯體堆積物20余座,綿延2公里,窯旁遍布瓷片、窯具、墊器、匣缽、炭灰等,遺存豐富,窯址散布于瓦子山、符家山、對門排等處。時代為宋至元。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景德鎮窯、吉州窯、洪州窯、贛州七里鎮窯、白舍窯)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白舍窯以燒制白瓷、青白瓷而著稱,另有白色泛黃、胎質較精糙的白瓷和少量影青瓷。制作工藝精湛,有“瓷中之玉”美稱。窯瓷種類多為日常生活用品,不乏精致高檔瓷器,如蓮……[詳細] |
![]() |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位于江西省萬年縣大源鎮附近的小荷山腳和吊桶環山頂,為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仙人洞遺址的洞口朝向東南,前面有一條小河。吊桶環遺址位于一座60米高的石灰巖小丘頂部的洞穴內。遺址出土遺物豐富,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陶片和人頭骨、下頜骨、牙齒等,還有數以萬計的動物骨骼碎片。其中最特別的是年代超過萬年的夾粗砂條紋陶、繩紋陶,這不僅是東亞地區,也是世界上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陶器標本之一。此外,還發現了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硅石和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這是現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存之一。兩個遺址發現有華南地區洞穴罕見的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的清晰地層堆積,為探……[詳細] |
![]() | 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原為劉氏祠堂,建于公元1897年,磚木結構,坐北朝南,二廳一井一橫一排,硬山頂,小青瓦屋面,占地566.91平方米。1933年3月,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在瑞金葉坪洋溪劉氏私祠創辦。任弼時、張聞天、李維漢先后任校長,楊尚昆、董必武、馮雪峰先后任副校長。學校內設教務處、總務處、教材編審處等機構,開設有新蘇區工作人員訓練班、黨團蘇維埃工會訓練班和高級訓練班。課程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建設、蘇維埃建設、工人運動、中-史、西方革命史、地理、自然科學常識等及各類學術講座。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中央高級黨校,培養了大量革命政治干部,對于新中國黨的建設、黨政……[詳細] |
![]() |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舊址萬壽宮,位于永豐縣君埠鄉老圩村中央,始建于清代中期,后屢廢屢建,現存民國年間重修建筑,總占地面積663平方米。1930年12月29日,毛澤東、朱德等隨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由寧都黃陂、小布來到君埠,總司令部就駐扎在萬壽宮內,當晚在此召開了軍以上干部緊急會議,研究分析了敵情,并發布了《攻擊進攻之敵龍岡張輝瓚師的命令》。第二天,第一次反“圍剿”龍岡戰斗在君埠小別嶺打響。經過激烈戰斗,紅軍在龍岡萬功山一帶全殲敵十八師9000余人,活捉敵師長兼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徹底勝利。1983年10月,舊址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江西……[詳細] |
![]() | 筑衛城遺址位于樟樹市東南9公里的大橋鄉洪光塘村東土崗上,是4500年前江南先民的繁衍生息之地,江西省最早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清同治九年《清江縣志》載:該地“鄉民筑城以自保”,因以得名。他比新疆的樓蘭古城、古羅馬的廢培古城更為久遠,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時期大型土城之一,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筑衛城整個城址呈方形布局,規模龐大,保存完好,東西寬410米,南北長360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古城的殘墻最高處約20多米,最低也有4-6米。城墻皆為泥土沙石夯筑,殘墻上長滿了野草,足以容三、四人并排行走。從筑衛城遺址的布局看,北鄰贛江支流薌溪河,南接廣袤……[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