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位于慶春路210號的馬寅初故居,系三層磚木結構樓房,建于清末民國初。原屬馬星竹所有,后由馬寅初購買。馬老先后于1936年、1946年、1947年、1949—1951年在此居住。其間,馬寅初撰寫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互影響》、《向王若飛諸同志學習》等20余篇文章。還在浙大、上海滬江大學等發表了《關于目前之經濟危機》、《經濟與民主》等20余場演講。1946年6月13日,馬寅初在杭州20多所學校聯合召開的“反對內戰,反對-”的-上發表演講,并與學生一起冒雨-。1949年8月26日,他被任命為解放后浙……[詳細]
  大窯龍泉窯遺址分布在今浙江省麗水地區及其周圍的武義、永嘉、文成、泰順等縣。龍泉窯址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址,以龍泉縣境內的窯址最為密集,有300多處,其中瓷器質量最好的窯址多集中在龍泉縣的大窯村一帶,這里是龍泉窯的中心,故而統稱為“龍泉窯”。龍泉縣位于浙江省的南部,甌江的上游,瓷土礦藏十分豐富,河流的兩岸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盛產燒瓷用的燃料——松柴。瓷窯可利用溪流的山坡選址,制瓷原料可依賴廉價的水碓粉碎并加工,成品也可從甌江順流而下運到溫州,瓷器的輸出十分方便,這些都是對瓷業生產十分有利的條……[詳細]
  時代:宋地址: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錢庫鎮望里社區0寺始建于唐代大中(847—866)年間,是當地著名寺院。明、清都有重修,清光緒二十八年最后一次重建,民國三十三年(1944)毀于兵火。其遺址至今仍清晰可辨,規模頗大。2002年,在原0寺的舊址,又新建一幢大雄寶殿。0寺始建時,沒有寺、塔。到宋元祐三年(1088),才在寺前先后建成一座石橋和七座單檐塔,又稱0寺橋和0寺塔。0寺橋,為梁柱式石橋,造型古樸大方,結構穩固,保存完好,具有浙南山區北宋初期石橋風格。橋長10.30米,寬2.30米,通高3.90……[詳細]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于浙江省慈溪縣的上林湖(原屬余姚縣)。上林湖越窯遺址是越窯青瓷的主要產地之一,古代屬于越州,故而得名。1957年以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故宮博物院對窯址進行了多次調查,先后在慈溪縣上林湖、上岙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銀錠湖周圍發現了古窯址100余處。越窯開創于東漢時期,唐代和五代時期得到蓬勃發展,越窯青瓷更是聞名遐邇,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東漢至隋代,前一階段是其產生和開始發展的時期,產品較為簡單,東漢時期常見的器物有礨、罐、壺、洗、缽、碗等。后一階段的主要產品有碗、罐、……[詳細]
  梵天寺經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鳳凰山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為五代吳越國名剎。據《吳越備史》載,梁貞明二年(916年),錢镠迎鄮縣(今鄞縣)阿育王寺釋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毀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重建,后改為梵天寺。梵天寺經幢建于公元965年,是南塔寺的門前遺物,左右各一對,高近15米。經幢通體用太湖石雕刻而成。雙幢形式、結構基本相同,南北對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層及幢項五部分組成。幢頂為日月寶珠,雕刻精致,紋飾各異。基座為須……[詳細]
  延福寺位于武義縣桃溪鎮陶村東的福平山旁,為后晉天福二年(937年)僧宗一創建,原名福田寺,宋紹熙年間(1190年一1194年)賜名延福。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觀音堂和兩廊。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多次修茸大殿,并增建天王殿和兩廊廂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觀音堂,現存的建筑群,按中軸線排列為山門、天王殿、大殿和觀音堂。兩側廂樓,殿間有長生池、觀間堂,后有石澗井。 大殿重建于元延枯四年(1317年),為江南已發現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殿平面方形,面寬和進深……[詳細]
  故居地處余姚城區傳統歷史街區武勝門路西側,陽明東路以北。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達4600多平方米。在建筑設計和營造上反映出明代浙東官宦建筑的一些典型特點,用材粗壯、氣勢恢宏,各幢建筑結構嚴謹,按中軸線對稱分布,主次建筑分布有序,飾件素雅。整個故居既給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莊和典雅之氣度。故居建筑自南至北沿中軸線分別為門廳、轎廳、磚雕門樓、大廳及瑞云樓、后罩屋。其中,磚雕門樓系仿木結構建筑,四柱三間,柱為石質,所飾磚雕斗拱、翹昂、面磚雕刻細致,工藝精湛細膩,體現了當時磚雕技藝的水平。……[詳細]
  東陽戶宅坐落于浙江省東陽縣縣城的東郊。從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盧氏族人盧睿成進士及第起,到清代中葉一直是科第不絕、人才輩出,被首推為婺州望族,并在此地相繼興建了許多規模宏大的宅第,是戶宅發展的鼎盛時期。后來又經過了三百多年的陸續興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再加上雅溪緩緩地環村而流,與古老別致的宅第建筑相映成趣。東陽戶宅是一座由許多軸線組成的建筑群,主體的部分被流經的雅溪所環繞。用鵝卵石鋪成的一條大街貫穿東西,街北的“肅雍堂”軸線是主要的建筑,堂的東側與之平行的有“世德堂”軸線和“大……[詳細]
  閘口白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錢塘江邊閘口的白塔嶺上。閘口白塔位于錢塘江邊,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末期,與六和塔遙遙相望,是錢塘江的標志性建筑。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寫有《過余杭白塔寺》詩:“登臨江上寺,遷客特依依。遠水欲無際,孤舟曾未歸。亂峰藏好處,幽鷺得閑飛。多少天真趣,遙心結翠微。”白塔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仿木構樓閣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層,高約10米,逐層劃分,比例適度,出檐深遠,起翹舒緩,輪廊秀麗挺拔。塔的最下邊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紋飾,象征著“九山八海”,其……[詳細]
  玉山古茶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磐安產茶歷史悠久。晉代道士許遜傳播道教文化游歷到磐安玉山,研制出具有綠色原質和白毛特色的歷史名茶--“婺州東白”,并派道徒四處施茶游說。從此,四面八方的茶商紛紛慕名前來收購,玉山茶葉供不應求,漸漸地形成了我國最早的茶葉交易市場--玉山古茶場。現存的玉山古茶場始建于宋、重修于清,被文物專家稱為“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國內現存最早的茶葉交易市場”。玉山古茶場位于玉山鎮馬塘村茶場山下。據傳,晉時玉山茶農過著“半年種茶,半年挑鹽,無米過年”的困苦生活,若遇-年代,發生……[詳細]
  通洲橋位于蘭溪市梅江鎮塔山腳村,跨梅溪。塔山村昔為金衢通往嚴州的咽喉,因苦于梅溪阻隔,村民群起建造了通洲橋。通洲橋原為木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嘉慶五年(1800年)毀于洪水,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易木為石。六墩五孔,圓弧形石拱廊橋。橋身全長84.8米,橋面寬4米,拱券矢高8米,凈跨9米。拱券為縱聯砌筑。橋面鋪條石,兩側設條石護欄。橋上建廊屋21間,兩端為重檐歇山頂門樓,飛檐翹角,中懸通洲橋匾。橋墩向上游做成分水尖,對分剎洪水起到很好的作用。青山環抱,阡陌縱橫,溪流蜿蜒,橋端……[詳細]
  塘下方大宗祠位于義烏后宅街道塘下村,始建于宋,明代遷建于現址,清末毀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始在原址重建,光緒廿二年(1896)建成。建筑主座坐北朝南,含三進兩院的祠堂和右側的花廳一座。鄉人將整座建筑概括為“七廳七堂九門欄,九級踏步五石橋。”總占地面積約1859平方米。據《稠巖石川塘方氏宗譜》記載,方氏七世祖榮一府君為郡馬,尚南宋濟陽王郡主趙氏。從建筑布局看,門廳九開間,饗堂七開間,寢堂七開間,祠中設水院,有護祠河、方池和拱橋組成,祠堂的等級是按王侯郡馬的宗廟等級規制建造的,這在民間祠堂中很……[詳細]
  天寧寺大殿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東南角的一個山坡上。天寧寺原名“大藏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徽宗政和年間(11l1~1118年)賜名“天寧萬壽禪寺”。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為了崇奉徽宗,賜名“報恩廣寺”,后又改“報恩光孝”。元延祐五年(1318年)重新修建,并保留了部分宋代的建筑構件,后代又經多次修葺。天寧寺大殿保留了中國古建筑從宋代過渡到明代時期的一些特征,是研究中國南方地區在這一過渡時期中的古代建筑的重要實物例證。大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面臨婺江。殿面闊三間,通……[詳細]
  黃宗羲墓位于化安山剡湖岙龍山東南麓。康熙二十七年,黃宗羲(梨洲)79歲時,在化安山下的龍山東南麓自覓墓地,營筑生壙,墓穴與龍山山脈連成一體,并作《梨洲末命》,《葬制或問》篇告誡兒孫。梨洲先生長逝后,兒孫遵照遺囑辦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學家全祖望撰寫神道碑文,蕭山毛奇齡撰墓志銘。原墓在“文革”期間被毀。1981年,文物部門在原址根據原貌修復。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又遵照梨洲先生遺愿,在墓左側開辟梅園,植梅二百多株;在墓拜壇下開掘荷花池三個,種上荷花;墓道上建石亭一座。墓地四周叢山巍巍,綠蔭蔽日,給人一……[詳細]
  南河浜遺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大橋鎮云西村。遺址西距滬杭高速公路100米。南河浜遺址分布面積較廣,呈東西走向,由幾塊高地組成,現有面積約2萬平方米。南河浜南面的陶墩遺址,相對周圍水田高約6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40米,面積約3200平方米。陶墩遺址與南河浜遺址應是一個整體。兩處遺址總面積約75000平方米,集中在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250米的區域內。1996年4月至11月,為配合滬杭高速公路建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考古隊對南河浜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實際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v | 五月天激情视频A级在线版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