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龍巖寺龍巖寺(第五批國保)時代:金、明地址:陵川縣城西10公里禮義鎮梁泉村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碑文記載,寺原名龍泉寺,為當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唐總章二年(669年)稱龍嚴寺,殿內“家具熔金作像”。金天會七年(1129年)僧惠耀主持修建過殿,天會九年(1131年)增修法堂。大定二年(1162年)改額“龍巖寺”。明萬歷八年(1580年)又大興土木,葺補修繕。現存過殿建筑為金代遺物,其余皆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院,總占地面積1832平方米。上下兩院拾級而上,各院建在平臺之上,中軸線上依次排……[詳細]
  懷覃會館時代:明、清地址:晉城市水陸院市場內懷覃會館位于晉城市水陸院市場內,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懷覃會館占地面積1841平方米。東西長41.6米,南北寬44.2米。創建于清早期。現存中軸線上為獻殿、正殿,兩側為耳樓、廊房,獻殿前存石獅一對。大殿為面闊三間,進深七椽的懸山建筑,梁架采用八架前廊式結構。獻殿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的歇山頂建筑,梁架結構采用七架無廊式。2019年10月7日,懷覃會館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旌介遺址旌介遺址(第四批國保)時代:商地址:靈石縣靜升鎮旌介村東位于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旌介村東,綿山西坡,汾河東岸。西南距靈石縣城約15公里。除商代文化遺址外,還分布有新石器、東周及漢代以后的文化堆積。1976年發現商代晚期墓葬一座,出土有鼎、爵、觚、觥等銅器30余件。1985年1月,在村東取土場又發現兩座商代墓和一座車馬坑,經考古發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等。兩座商代墓均為土坑豎穴墓,葬具有棺、槨。1號墓,一槨三棺,正中為男性墓室,仰身直肢,兩側各一具女性尸骨,均為側身葬,面向墓主。2號墓,一槨二……[詳細]
  豎石佛村摩崖造像時代:宋地址:交城縣北部山區嶺底鄉始鑿年代不詳,據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刻記載約成于金元之際。石刻鑿刻于一巨石之上,巨石呈金字塔形,坐西朝東,高7.3米,底部寬8.8米,厚2.7米。巖石東壁共有石窟65個,造像100余尊。時代最早石窟分三層布置,布局整齊、規范。這一時期的石窟,形制較大,最大者寬1.4米,高1.5米,進深1.2米,洞口呈方形,火焰門,具北魏、隋唐風格。洞窟內圓雕釋迦牟尼佛及菩薩、金剛、力士等像百余尊。洞壁施墨彩云紋裝飾,簡潔抽象,似為后人增繪。巖面正中上端洞窟……[詳細]
  西周黎侯墓群位于山西省太行山區上黨盆地的黎城縣。乾隆版的《山西志輯要》中記載,黎城屬潞安府,同時還記載這里為古代的黎國。《尚書》載“西伯戡黎”古黎國即此。墓地東北方向的“東陽關”(古稱壺口關)是山西通往古燕趙之要道。因盜掘嚴重,山西省文物局報國家文物局批準于2006年1至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牽頭,長治市和黎城縣文物管理部門參與組成考古隊,對該墓地實施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經調查勘探發現,墓地面積約40畝,現已探明的墓葬中有帶墓道的大型墓,中、小型墓均無墓道,墓葬之間看不出排列規律。所有的墓口……[詳細]
  臨縣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指揮部舊址時代:1947年地址:呂梁市臨縣林家坪鎮沙垣村1942年5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成立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任命賀龍為聯防軍司令員,關向應為政治委員,徐向前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7年8月,當國民黨23萬大軍圍困陜北、進犯延安之際,賀龍、習仲勛根據黨中央的戰略部署,率部東渡黃河進駐臨縣,中共中央西北局、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和邊區政府機關就近駐扎在山西省臨縣沙垣、南圪垛一帶。當時,賀龍住在沙垣村,習仲勛居住在南圪垛村,以葉劍英、楊尚昆為領導的中央后委機關也駐扎于臨縣……[詳細]
  寺院歷史悠久,具有元代建筑遺風,明、清兩代曾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寺院占地總面積4652.5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1302.3平方米。寺院依據土臺而建,坐北向南,前后兩進院。從路旁登臺階十數級而上平臺,臺由花格磚墻圍繞,兩側猶有八字形掩壁。平臺上的天王殿即寺院之前殿,面闊5間,進深5椽,懸山式,通面闊21米,明間為通道。甬道之北的中殿屹立于高臺基上,面闊5間,進深6椽,殿內雙槽,單檐歇山頂。柱礎素面覆盆式,柱頭卷剎,有側腳生起。普柏枋至角柱出頭,刻海棠線。斗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昂為琴面式,假昂。補間……[詳細]
  崇慶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山西省長子縣城東南22.5公里處的紫云山山麓。崇慶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全寺坐北朝南,千佛殿居其北,臥佛殿居其東,三大士及十八羅漢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東南立門,門之東建關帝殿,西北建十帝閻君殿,西南立給孤長者殿,東小院為禪房。崇慶寺(第四批國保)時代:宋地址:長子縣城東南22公里的紫云山腰下門票:無,目前維修暫時不對外開放,估計不久開放收費。我租車的同行者認識維修管理人員,得以入寺參觀。交通:不便利,距離法興寺5公里,建議包車前往單程……[詳細]
  馬齒巖寺時代:金、清地址:陽泉市平定縣東回鎮馬山村馬齒巖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詳,原為二進院落,現僅存一進院落,原有布局不詳,現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中殿,兩側建有掖門、東西配殿和耳房。中殿梁架為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為了擴大殿內的禮佛空間,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將前金柱向兩側位移上施大內額。柱頭鋪作: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拱計心造,昂下施兩卷瓣華頭子,里轉七鋪作三抄隔跳偷心造。補間鋪作每間一朵,外轉同柱頭鋪作,里轉五鋪作出雙抄偷心造。各梁枋結點均使用駝峰承托,山面前丁栿采用了掐瓣駝峰,其余各結……[詳細]
  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位于距離高平西南40里處,南和澤州縣大陽鎮為鄰,是個方圓百里內無一個村·鎮·城可比擬的古民居·古廟宇最多的地方,它的建筑按照五行八卦方位排列,五行按照東南西北中五門樓排列,八卦按八門增修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門,表現了我們的祖先為大周的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寧·和諧費盡了心,大周古廟最多有全神廟村的美稱(大小72神廟)。但是,由于地處偏僻,引不起各方的重視,許多古建筑·廟宇被人為破壞或者倒塌,不過剩下的也還不少,只是年久失修,搶救這些文物刻不容緩。大周村,古稱周纂鎮,相傳是……[詳細]
  三嵕廟三嵕廟(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壺關縣城南12公里黃家川南陽護村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現存建筑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鐘、鼓樓為明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以山門為界,分上、下兩院。總面積1706.39平方米。上院中軸線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兩側置耳房三間,香亭與山門之間兩側各設廊廡七間,緊靠東西廊廡的南面分別建鐘、鼓樓。正殿位于寺宇最北端,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平面略近方形。前檐裝修為四扇格子……[詳細]
  廣靈水神堂,人稱“塞外小天堂”。位于廣靈縣城東南,與縣城相連。這里的風景區融林、山、水、寺為一體,由壺山古建筑群、中國名泉水神堂壺泉、泉湖、林地、綠地組成。古建筑廟宇現存為明清建筑風格,寺內存有明清時期的壁畫,反映當時廣靈縣的生活狀況,被當地人譽為“廣靈的清明上河圖”。古建筑內有一座六角七層實心0式磚塔,還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閣、鐘鼓樓等,整個建筑緊湊樸雅,小巧玲瓏,與壺泉水環饒映襯,夏秋碧光瀲滟,春冬霧氣空濛,被稱做“小蓬菜”。遍布壺山島四周山石磨牙石刻和古鐘記載著歷史滄桑演變。由壺……[詳細]
  位于汾河南岸二級臺地。清光緒版縣志記載山王村為古耿城,即晉大夫趙夙為晉獻公滅耿之地。耿屬西周侯國,或云姬姓,或云贏姓。山王村東南有一塊臺地,東西、南北皆百余米,村民切崖建房,遂發現是一處西周墓群。某村民院0土青銅器后,河津市博物館接舉報并與公安干警配合追繳回三件器物,包括一件鼎,一件盤,一個壺蓋。這組青銅器佚器較多,從現有幾件器物的器形、紋飾看,當為西周中晚期器物組合,而銅鼎銘文明確有共王字樣,可風與器形、紋飾是一致的,應為周共王時器物。西周中晚期,河津市汾河沿岸能與周王發生往來的邦國只有耿國符……[詳細]
  澤州岱廟澤州岱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宋至明地址:澤州縣南村鎮冶底村西隅據碑文記載,廟創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金、明、清歷代曾多次補葺。現存建筑天齊殿為宋代原構,余皆明、清遺物。廟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占地面積3720平方米。廟最前端的山門,內有東西廊廡,中有一方形水沼,沼北建舞樓一座,樓北后院正中為天齊殿,兩側東西配殿、東西垛殿各三間。天齊殿是寺內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平面正方形,建筑面積190.2平方米。前檐設廊,施方形抹角石柱四根,柱礎為覆盆蓮瓣式。大殿明間設板……[詳細]
  北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時代:1942年地址:呂梁市興縣蔡家崖鄉北坡村內北坡晉綏分局舊址,位于興縣蔡家崖鄉北坡村內。1942年8月,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正式成立,駐北坡村,關向應任書記,林楓任副書記,委員有賀龍、周士第等人。晉綏分局成立后,對黨政軍民各級領導機構進行了精簡,重新調整了行政區劃,統一了黨政軍組織的轄區,實現了黨的一元化領導,加強了黨組織、政權和國防建設,為克服經濟困難,加強對敵斗爭,恢復和擴大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北坡晉綏分局舊址內的建筑均建造于清代,坐北面南,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综合 | 尤物国产综合精品91在线 | 亚洲一级大片在线 | 天天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有码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