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云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現第16至2……[詳細]
  •在關羽的家鄉,朝拜武圣人關羽,瞻仰關帝祖廟。•這里是國內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最完整的關帝廟。•觀賞廟懸掛的康熙、乾隆、咸豐三位皇帝親筆、欽定的匾額。解州作為關公的故鄉,關帝廟興建的歷史頗早。據有關碑刻記載,遠在陳隋之際,解州關帝廟已經修建。宋元到明清,隨著社會各界對關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斷高漲,又對解州關帝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清朝末葉,該廟曾數次失火,損失慘重,但在民國年間又予以修復和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對解州關帝廟這……[詳細]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2003年被命名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游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處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建筑規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詳細]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也是《喬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等30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點。如果看過這些電影,那你一定對這里的場景不陌生:成排高掛的紅燈籠、高高的磚墻、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飛檐、深邃的巷落,這就是著名的喬家大院。這是一個明清時期的民宅建筑群,建筑樣式如城堡一般,威嚴氣派,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家庭的居住格調。從高空俯視,整個院落布局很像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這里的建筑群布局嚴謹,同時也富有變化,僅是房頂的一百四十余個煙囪……[詳細]
  應縣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約70公里。它建在應縣城佛宮寺的山門內,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應縣木塔建于遼代清寧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兩層石砌臺基上,顧名思義,木塔確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層直徑為30米,平面為八角形,五層六檐。外觀是五層,但是塔內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塔內各層,使用了中國傳統的斜撐、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個塔連成一個整體,既堅固,又壯觀。據測,建筑該塔實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達3000噸左右。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長期經受……[詳細]
晉祠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于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晉祠現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這里殿宇、亭臺、樓閣、小橋、古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馳名中外。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侍女像圣母殿是晉祠……[詳細]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東南方向50公里的鄭村鎮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為村被山水包圍,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謂湘峪。湘峪城為蜂窩式城堡,全為磚石土木結構建造。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00至150米,占地面積約32500平方米。該城由孫居相、孫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于孫鼎相在孫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擔任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稱為“三都古城”。湘峪村,原名相谷村。為明萬歷……[詳細]
  華嚴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據佛教的七大宗之一——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而修建的,故名華嚴寺。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畫、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國遼代藝術的典范。上華嚴寺俗稱上寺,是以大雄寶殿為主體的一組建筑。進入山門,可見方門兩側門楣分別磚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間”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寶殿始建于遼代清寧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毀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舊址重建,以后歷代予以修補。大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面積1559……[詳細]
  善化寺(第一批國保)是我國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筑。據寺內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碑載: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原名開元寺,五代后晉初易名大普恩寺。遼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毀于兵火,金天會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善化寺俗稱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軸線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層層疊高。東有文殊閣(已毀),西為普賢閣。院內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普賢閣均為遼金時期原構。天王殿,……[詳細]
  鎮國寺坐落于山西省平遙縣縣城東北的郝洞村。鎮國寺原名“京城寺”,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北漢天會七年(963年),明清時寺廟頹敗。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仿照原樣重修了寺內的主要建筑萬佛殿。寺院分前后兩進院落,布局嚴謹。山門內是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左右鐘鼓樓對峙分布。前院正中為萬佛殿,東西兩廊內有二十余通石碑,大多是記載寺院歷史的。后院有觀音殿、地藏殿和三佛樓。除了觀音殿外,各殿均有塑像,比例適度,面型端莊秀麗,隨其內容的不同,各具特色。三佛樓內兩山墻上繪有釋迦故事的壁畫,構思超凡脫俗,景物清晰,……[詳細]
  雙林寺(第三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橋頭村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平遙縣古時曾為“中都”城而得名。寺創建年代待考,據寺內現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記載,中都寺創建于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后毀于兵火,宋時修葺一新,并取佛經上“佛陀雙林入滅”之說,更名為“雙林寺”。以后明景泰、天順、弘治、正德、嘉靖及萬歷年間予以重建,清道光、宣統年間曾進行過多次葺補。現存建筑多為明代建造,塑像亦多為明代作品。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臺基上,四周圍以夯土高墻,形成寺堡,建筑面……[詳細]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景區位于革命老區左權縣麻田鎮,距左權縣城45公里,距山西省會太原195公里。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目前,景區分八路軍總部舊址和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兩部分。總部舊址占地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于1980年對外開放。2011年以來,投資2000余萬元,本著“修舊如舊、以期恢復四十年代抗戰時期舊貌”的理念,對總部大院、鄧小平舊居、左權舊居進行了修繕,并對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戰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黨校、魯藝學校、《新……[詳細]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區東街北側,是一處規模宏敞,殿閣群居的古寺廟。創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遼時曾作為林太師衙署,亦稱林衙院。遼統和年間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題額“崇福禪偉”,建筑壯麗。現存山門及觀音、彌陀、地藏、文殊諸佛殿,并有藏經閣、鐘鼓樓等。布局嚴謹,主次分明。藏經閣位居殿前,為他處所罕見。彌陀寺,是規模較大的金代建筑。殿內金代塑像壁畫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嶺象峰南麓,距市區約8公里,該寺創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初名“崇福院”,建筑規模較……[詳細]
  李家大院晉南獨一無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運城市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西臨209國道,東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鹽湖,堪稱風水寶地。李家大院景區占地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農業生態園、笑話博覽園六大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游、娛樂、購物、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旅游勝地。李家大院創建于清道光年間,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詳細]
  城隍廟位于平遙城內城隍廟街中段,整個廟群坐北朝南,總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共四進院落。它是一所規制齊全,宗教、歷史文化、內涵豐厚的道教廟觀,除正殿和寢宮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廟、財神廟四大部分組成。布局規整、層次分明、氣勢宏偉、風格別致。臨街廟門之外,是寺廟標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結構牌樓,為四柱三門十一踩斗拱規制的歇山頂建筑。牌匾額書城隍廟三字,系當地著名書法家趙望進先生之筆。背面楷書威靈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獅和拴馬柱,柱上題善游此地心不慚,惡過吾門膽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廟宗教文化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综合中文字幕色综合激情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 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 |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三级2020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