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江寧區旅游

江寧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南京明文化村(陽山碑材)
  陽山碑材,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古泉社區墳頭村陽山。陽山古稱雁門山,是孔山山脈的主峰。陽山碑材,據清同治《上江兩縣志》載:“明永樂三年(1405),成祖朱棣為其父太祖朱元璋紀功而命鑿”。碑材分碑身、碑額、碑座三部分。碑座高約16米,長約30.4米,厚13米,底部已鑿空,僅留兩行支撐,西北端仍與山體相連,表面布滿鑿痕。距碑座約200米處有碑額和碑身。碑額呈橢圓形,高約10.7米、寬約20.3米、厚約8.4米,通體鑿有石牙14個,呈現將鑿制蟠龍頭、爪、身的跡象,底部亦已鑿空,僅留三行石柱支撐。碑額旁邊有碑身橫臥地面,通體方正而布滿鑿痕,長約49.4米、高約10.7米、厚約4.4米,東北端與山巖尚未鑿斷,底部留有三行石柱支撐,其余均與山體分離,僅碑身重約5500噸,若將三塊碑材豎疊起來高度……[詳細]
南唐二陵
  南京南唐二陵位于祖堂山的西南麓,是南唐先主李弁的欽陵和他的兒子李憬的順陵,若從遠處綜觀群山,形如一條游龍,祖堂山乃龍首,南唐二陵正位于龍口位置,顯然,這是精心選擇的皇家風水寶地。  南唐二陵相互毗鄰,東依紅山,北靠白山,西臨山谷,而南面是開闊的山坡地。南唐二陵二陵均系依山為陵,相距約100米。李弁及其皇后宋氏的合葬陵居東,稱為欽陵,建于公元943年。李璟及其皇后鐘氏的合葬陵居西,稱為順陵,建于公元961年。李弁陵因建于南唐國勢強盛時;故規模較大,隨葬品較豐富;李璟陵則建于南唐國勢衰弱時,規模略小,隨葬品亦不豐富。  李弁欽陵全長達21米余,寬10米余,包括前、中、后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前、中兩室及其所附四間側室是磚結構,后室及其所附六間側室是石結構。墓門及前、中、后三個主室都仿照當時社會上流……[詳細]
楊柳村古建筑群
  楊柳村民居群時代:清地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鎮楊柳村楊柳村地處外秦淮河平原,全村居民1348人,村莊依山傍水,北靠馬場山,前臨楊柳湖,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楊柳村始建于明萬歷七年(1579年),村莊一個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宅院又名為“堂”,各堂的名稱是:翼圣堂、翼經堂、四本堂、樹德堂、思承堂、禮和堂、酌雅堂、安雅堂、崇厚堂、序樂堂、居易堂、天樂堂、映雪堂、祖耀堂、文光堂。原來的宅院之間閭巷,全部以青石板鋪路,條石為階。古時有“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泥”說法,是一條潔凈的“青石街”。楊柳村古建筑群,清康熙、乾隆年間建造。原有36個宅院,現存比較完整的有17個宅院,共37進366間,建筑面積11160平方米。這些古建筑的門樓雕刻一般保存完好。其中比較好的13個門樓的題字為“旋馬遺規”……[詳細]
南京人化石地點
  南京人化石地點是南京猿人的發現地,位于江蘇省江寧縣湯山鎮西1公里處。化石出土地點為寧鎮山脈中的雷公山石灰巖溶洞一一葫蘆洞。1993年3月13日,當地在對湯山溶洞進行旅游開發期間,在洞南側下方的小洞內挖掘出一具人類顱骨化石;4月17日,南京市博物館的專業人員清理農民挖出的動物化石時,又發現一具人類顱骨化石;同年12月10日起至次年1月16日,由呂遵諤領隊,對發現兩具顱骨化石的葫蘆洞小洞進行了發掘,1月8日在小洞東南角的化石層下部發現了一枚人類牙齒化石。伴隨一系列發掘中還有腫骨鹿、棕熊、貉、中國鬛狗等十多種古動物化石的發現。研究與鑒定結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萬年左右,在體質發展階段上應屬于人類演化的直立人階段。南京人在我國古人類演化序列中的位置,應在北京人時期偏晚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网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 | 中文子幕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 | 一区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