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大教堂位于莫斯科,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該教堂是拿破侖戰爭后,在1812年12月25日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修建的,其目的是為了感謝救世主基督“將俄羅斯從失敗中拯救出來,使她避免蒙羞”,并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俄羅斯人民。救世主大教堂的建造工作于1837年開始,主體結構至1860年基本完工,但完成內部豪華的裝飾和壁畫又花費了約20年的時間。1883年5月26日,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冕的同一天,救世主大教堂正式竣工。不幸的是,俄國十月革命后,俄羅斯正教會遭到-,救世主大教堂-關閉。1931年,聯共中央決定修建龐大的蘇維埃宮,其地址選在了救世主大教堂的基址上,為此決定將救世主大教堂拆毀。從1931年初開始,教堂的鍍金圓頂、十字架、銅鐘、上層柱廊和基座上的浮雕被陸續拆除,教堂的銅門、壁畫、壁板、大理石雕塑、吊燈和殘存東正教法物也被拆走,1931年12月5日,救世主大教堂的殘余建筑被炸毀,夷為平地。由于缺乏資金、地基不牢、莫斯科河發生洪水以及戰爭爆發等原因,蘇維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