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天鎮縣旅游

天鎮縣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李二口長城景區
  李二口長城景區位于天鎮縣城東北12公里處,景區總面積7平方公里,核心面積2.5平方公里。景區內長城資源豐富,民俗底蘊厚重,共分長城景觀、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生態休閑、康養研修等五個區域,圍繞李二口“小八達嶺長城”、“錯長城”、云東古道等歷史文化資源,建有歷史陳列館、“石頭記”大觀園、紅色記憶館、九曲黃河燈陣、水景游園、杏韻天成等景觀和景點,為廣大游客提供集文化、訪古、生態休閑于一體的旅游體驗。李二口長城景區以展示長城文化內涵,彰顯民族融合魅力,增強公眾文化自信為建設主旨,目前,李二口長城被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45個國家層面重點建設項目,成為“游山西、讀歷史”文化旅游重點景區,入選農業農村部“2019年中國70地慶豐收全媒體直播點”。南北走向的一條,憑山借勢沿二郎山脊蜿延起伏,北臨樺門古堡;東西走向被稱為“錯長城”的一條,沿山腳向東延伸。“錯長城”與新平堡“九烽連珠”、白羊口“小八達嶺”,并稱天鎮長城“三奇”,瑰麗多姿。李二口因長城而美,四季有景,風光獨特。春季“杏映長城”,杏花飛雨,花漫……[詳細]
2、新平堡鎮 AAA
推薦2
新平堡鎮
  新平堡鎮,一個文化歷史悠久、塞外風情濃郁的古鎮。千百年來,北方少數民族匈奴、契丹等與漢族在這片土地上混居生活,造就了漢族與少數民族從斗爭走向融洽的歷史,形成了以軍事文化、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融為一體的文化特色,培育了濃郁的塞外風情和獨特的邊塞民族文化。 新平堡鎮因軍而顯,卻因商而盛,曾有“茶馬古道”的稱謂。是晉冀蒙三省(區)交界的商貿通達之地,發達的商貿業曾經是它最驕傲的歷史。現在,新平堡鎮的北街仍是商貿一條街。街面僅兩步寬,但兩邊店鋪林立,商品齊全。沿街保存較好的古建筑無聲地述說著昨日的歷史,鎮內100多處古色古香明清建筑頗具特色,講述著往日的繁華,為民居建筑中少有的佳品。每年的陰歷五月十八,這里都要開物資交流大會,周邊冀、蒙的村民紛紛來趕集,很是熱鬧。……[詳細]
推薦3
黑龍寺山林
  黑龍寺山林黑龍寺山林是根據黑龍寺廟而得名的。整個山林距縣城20多公里,由黑龍寺林場管護。林場場部林區在黑龍背山上一至六溝,占山地面積36310畝。“黑龍背”山是俗稱,實際是天鎮第二峰溜冰臺主峰北麓。清末民國初,天然樺林長滿一至六溝,由于是自然官林,多次被周圍群眾砍伐,僅民國年間就有兩次。但樺林一次又一次地再生,有白樺、紅樺、山楊、山柳、山杏、小葉楊、青楊、山榆等。植被灌木有胡枝子、虎榛子、山刺玫、紫丁香、黃刺玫、玫瑰、桃叢等30多種,以及高山草甸的羊草等。還有菌類植物松蘑菇、樺蘑菇、草蘑菇、巨型馬勃(大的有臉盆大小)、茯苓、茯神、豬苓。整個山背林木森森,灌草相織如毯。遠遠望去,墨綠起伏,如同一條黑龍,所以俗稱“黑龍背”。民國29年(1940年)前后,偽天鎮縣政府又栽云杉100余畝。新中國成立后一直有護林員1人,看管此山林。1960年正式成立國營黑龍寺林場,管護再生樺林,又開始人工栽育小葉楊,在山場植落葉松、油松等,黑龍寺山林得到更好的管護更新,有林面積上升到36000余畝。林內有黑龍寺遺……[詳細]
推薦4
天鎮慈云寺
  慈云寺是天鎮縣現存邊塞歷史文化文物的典型,以其歷史久遠,規模宏大而著稱,于1957年山西省政府審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慈云寺始建于唐代,由縣志記載,貞元年間(785—805)筑天成軍城池。“軍”唐朝為軍事單位。城池是軍事要素設施之一。一般講,先筑城池,后修寺廟。慈云寺建筑在貞元之后,那時叫法華寺,到遼開泰八年(1019年)重新修葺。到明朝中的宣德年間(1426—1435年)又進行大修,敕賜“慈云寺”,史稱“關外巨剎”。清朝,亦屢有修葺,但一直保持元明朝時的建筑風格。慈云寺占地1萬平方米,有殿閣僧舍85間。現為四重大殿、三進院落,從南到北,依次為金剛殿(也是山門的正門)、天王殿(又叫大雄寶殿)、釋迦殿、毗盧殿。一殿比一殿高,一殿比一殿雄偉。整個寺院建筑以中軸線東西形成對稱,布局體現了儒家的中庸理念。大雄寶殿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四栿椽,斗拱五踩。殿外檐下原懸有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題寫“山河閒氣”和“英靈萬古”匾(1966年失落),這個殿為第一進院落。其……[詳細]
推薦5
谷前堡鎮
  谷前堡鎮谷前堡鎮位于天鎮縣城北2公里處,北接內蒙古興和縣,西鄰陽高縣,東連本縣逯家灣鎮。總面積129.9平方公里,山丘和平川各占50%,總耕地面積44830畝,水澆地面積為2萬畝。全縣共轄13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1100人,其中農業人口18869人。谷前堡鎮屬于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為400毫米左右,無霜期98—135天。谷前堡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利。不但緊靠縣城,而且京包鐵路、大張公路橫穿東西,天鎮縣火車站和縣主要的工礦企業均在境內,也是新縣城開發建設的中心規劃區。谷前堡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鐵、鉛、鋅、石墨、稀土、地熱水等。其中地熱水資源儲量豐富、品位高。經專家鑒定,內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天鎮縣溫泉度假村就在境內,洗浴、療養、休閑、度假者不絕如縷。谷前堡鎮自然風光宜人,既有北山的雄渾又有南洋河水的清冽。境內還保存比較完整的古長城遺跡。抗戰時的戰壕至今依稀可見。加上富有當地特色的風土人情和樸實善良、熱情好客的人民,該鎮無疑也是一處旅……[詳細]
推薦6
天鎮縣漢墓群
  天鎮縣漢墓群天鎮縣漢墓群是沙梁坡漢墓群,有漢墓41冢,原來是天鎮縣的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6年5月被批準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在縣城南8里沙梁坡上,俗稱謊糧堆。1973年洪水沖出一冢,為東漢墓,有草葉紋銅鏡等。1989年修筑國防公路天(鎮)走(馬驛)路,途經挖掘三冢,最大一冢為東漢郡守級官職墓葬。出土劍、六博等文物,都歸入雁北文管所。東漢禮制,官職品位越高,封冢越高大。如此集中這么多封冢,是漢王朝抵御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或是開疆拓地將校傷亡的印證。這些將士血灑疆場,連馬革裹尸回葬家鄉都辦不到,真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還”。沿沙梁坡漢墓,再往南還有楊家莊與古城交界處一處漢墓葬群。張西河村西馬蹄梁,現有4冢漢墓,高3.5—7米,最大直徑21米。縣城北的后川平遠堡東有7冢漢墓,高5米左右,周長35米—80米。漢墓封土冢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大漢帝國時,延陵(天鎮漢代屬延陵地域)古戰場戰爭的頻繁。縣內現存墓葬還有明清時本籍將領們的墓地,城北薊鎮副將高策墓、三里屯薊鎮副將羅光乾墓、城西北鄖襄……[詳細]
推薦7
天鎮盤山
  天鎮縣盤山   位于天鎮縣東南4公里盤山,山上有顯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為儒、釋、道三教混合寺院。寺院面北朝南,占地20000平方米,有韋馱殿、釋迦殿、文殊樓等,院外有玉皇閣、阿育王塔。南山坡有8座十方塔,寺區有八景:一線泉、水打鼓、日落晚霞、唐松、槐抱榆,牡丹花、仙人足印、仙人橋。六十年代部分建筑拆毀,現逐步恢復修建,現存有明弘治五年(1492年)開鑿的石洞,寬3.6米,深3.7米,高2.9米。洞前鑿石階30余級,約尺許,上必側足:洞內石刻三圣坐像及十八羅漢像壁畫,他們體態自然,衣飾流暢,面容豐滿,造像多為瘦骨清相,衣紋下部褶紋重疊,神態各異,藻井中飛天飄逸灑脫,雖經過歲月腐化,可雕像色彩依然鮮明。最大的高1.4米,最小約0.5米北洞為仙人洞,深3.9米,寬3.5米,過橋需側身面壁托崖,攀援而上,洞內有明,清時期文人墨客游山題詩。再以李二口一帶長城和之相鄰近的樺門堡、保平堡、乃至新平堡的玉皇閣及諸多烽火臺,組成了邊塞古戰場的特有雄渾壯美。……[詳細]
推薦8
沙梁坡漢墓群
  沙梁坡漢墓群沙梁坡漢墓群(第六批國保)時代:漢地址:天鎮縣南河堡鄉季馮夭村東南大同市天鎮縣沙梁坡漢墓群,位于天鎮縣城南5公里處的馮家夭村東南沙梁坡上,現存有封士的漢代將士墓43座。經測定,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為東漢時期戍邊將士墓地。分布范圍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封土堆一般高為5至8米,周長約為50 至90米。全部由黃土堆夯壘而成。大大小小的墓葬散落在一眼望不到邊的沙土坡上,墓葬之間的距離近30多米,遠的三五公里,錯落有致,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墓群。 漢墓群為南北向分布,東西向排列。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2.5公里,現存地層表面可見的漢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長50——90米,1978年洪水沖出漢墓一座,棺木經C14年代測定:(BP)2340±100年,并出土東漢草葉紋銅鏡一件,91——92年發掘漢墓二座、小型漢墓44座,出土了一批漢代的陶器、銅器。……[詳細]
推薦9
馬總兵宅邸
  馬總兵宅邸馬總兵,名芳,字德馨,蔚州人。據《明史·列傳第九十九·馬芳》中記載,他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遷薊鎮副總兵,不久任宣化鎮總兵。病故于明萬歷九年(1581年)。馬芳十歲時,被蒙古游牧俺答部落俘掠到北方,放牧牲畜。嘉靖年間周尚文為大同鎮總兵時逃回,當了明朝大同鎮守軍中的隊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調到新平路新平堡。在野馬川、泥河(天鎮西門外小河古稱泥河)等參戰中,立功,逐步遷升為指揮僉事。說明馬芳確實在過新平堡,也當過總兵。清乾隆《天鎮縣志》中也有記載。馬芳現存宅邸,是他的一個附屬宅邸,真正總府在這個宅子的西邊,已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拆除。這個宅子是明嘉靖年間所建,其中照壁和大門的磚雕,有關學者十分欣賞,反映了當時較高的技藝。新平堡這類明清古宅還很多。諸如西街路北明代守備衙門的房舍,東街路北的殷家大院,保存相當完好。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新平堡鎮……[詳細]
推薦10
盤山石窟
  盤山原名叫四里崗,距縣城東南8里許。清朝乾隆年間,知縣張坊等文人雅士到這里敬香踏青,見山勢如龍蟠吐珠,起名盤山。山坳如盆,水草豐茂,并有一小泉流瀉。唐時建有一寺,俗稱盆兒寺,植松種槐。到明宣德二年(1427年)盆兒寺建筑僅存在石幢。是年,重建釋迦殿等,敕賜顯化寺。后來又鑿石洞二窟,名為大小石窟。在明--、嘉靖、萬歷年間,清代的乾隆、道光年間又有維修。光緒年間增建神仙洞。至此,形成座北向南、從高向低四處院落,北院有樓一幢,神仙洞為底層,上為文殊樓;右配僧舍3小間。中院韋馱殿,面闊三間,右配方形鐘樓,左下方有唐松一株,松左山腳有九仙殿一小院,院內有槐抱榆一株。下院釋迦殿,面闊三間,右山巖上玉皇閣,面闊一間。左山腳師房樓,面闊一間。底院,無正殿,左首觀音殿,其南為一小廟,正南開山門。整個寺院東依蓮花峰,峰腰從北向南有阿育王塔一座,大石洞、小石洞二窟。大小石洞間有山峰滲出細流一脈,稱一線泉。寺院占地約二萬平方米,樓閣亭臺,松槐榆柳、牡丹桃杏俱全,有山有水,且集釋道儒于一寺。清朝以降,一直是天城官……[詳細]


全部天鎮縣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少妇性服务中文字幕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 日本免费不卡高清网站视频 | 久久综合网色天天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