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淮北市 > 烈山區旅游

烈山區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淮北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安徽淮北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淮北市烈山區,是十大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之一,也是全國首個在煤礦開采形成的塌陷區上建設而成的濕地公園,該公園占地37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10公頃。南湖公園水面開闊,風光秀麗,沿湖岸邊楊柳依依,綠草茵茵,鮮花盛開,在這里,冬賞梅、夏觀荷、秋看菊,如今,南湖公園已成為了人們游覽、觀賞、休閑娛樂的勝地。南湖濕地公園是皖北地區規劃面積最大的集水上娛樂、旅游、休閑度假景區,已經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淮北市的城中湖。風景區占地面積20.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5000畝,該公園距市中心僅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從淮北市相山之巔向城市的東南方眺望,南湖公園如同巨大的翡翠鑲嵌于烈山。她因采煤塌陷形成,方圓5.2平方公里,曾是一片荒草廢灘。經過多年的復墾治理,形成了融自然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這里,田田荷葉蒼翠欲滴,朵朵蓮花露玉冠鮮,簇簇蘆葦隨風舞動,群群水鳥振翅高飛。她賦予城市的已不僅僅是靈性和秀美,也賦予了淮北這座城市以生命與活力。其所代表……[詳細]
推薦2
四季榴園景區
  四季榴園景區位于烈山區烈山鎮榴園村內,現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一處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地質研學、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景區面積約三萬畝,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全國宜居宜游示范村—榴園村、國家軟籽石榴基地、塔山萬畝石榴園、明清古石榴園、塔山寺遺址、參井、丹井、趙瓦房民居、中國石榴博物館等,主要景點有:榴園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東部山區,坐落在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國家AAAA級“四季榴園”風景區內,下轄宋莊、塔山、小劉莊、趙莊4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人口2980人,耕地面積2857畝,但山場面積廣大,石榴種植面積3萬余畝。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5萬元。榴園村先后榮獲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全省“美好鄉村20強”、全國最佳宜居鄉村等榮譽稱號。榴園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展經果林,大面積種植石榴樹,特別是旅游景區開發以來,涌現出一批石榴種植、石榴深加工和石榴根雕盆景的制作大戶,發展了一批農家樂,挖掘鄉土文化、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詳細]
推薦3
龍脊山風景區
  龍脊山自然風景區位于烈山區新蔡鎮,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積約10平方公里,東與宿州市接壤,北與肖縣相連,最高峰海拔363米,為淮北海拔之最。龍脊山有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參天,樹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隱掩下的大方寺遺址,還有龍吟湖、扁泉、觀日臺、仙人洞、張果老升仙處等景點。龍脊山風景區項目計劃區平面或者物體表面的大2177公頃,焦點風景游賞區占地5400畝。整個風景區呈橢圓形。這里山勢綿延起伏,景區內的千年紫檀木雄奇險峻,擁有原始森林植被七千余畝,樹木濃蔭遮天蔽日,湖泊清泉,風光宜人。許多傳奇景觀就分布在這里。位于塔山頂西側,這里巖壁陡峭,澗壑幽深,洞前一片茂密的果林,遮掩洞口。傳說張果老食參成仙后,仍懼普善妖術,因此躲藏此洞內苦修,故名“藏仙洞”。位于藏仙洞下西南山坡,有一2米多高、底精頂細的大石,可蹲一人。據說神仙張果老曾在這塊巨石上端坐清修。當地人稱“仙人石”。在仙人石上坡,有一片三十多平方米的不毛之地,這里草木絕生,四周林木豐茂。傳說神仙張果老騎的神驢常在這里打滾……[詳細]
推薦4
石山孜遺址
  石山孜遺址位于烈山區古饒鎮石山孜村,遺址南依石山,山上純石無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圍較為低洼,大雨過后,積水呈現護山河狀。據清光緒《鳳陽府志》記載:“宿州西北50余里有石山,周圍上一里許,純石無土,介然獨峙,層層迭起,嵌空玲瓏,如雕如畫。”故老鄉傳此山為天庭中的神仙楊二郎擔山時掉下的扁擔楔子,又稱為“飛來峰”。1984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石山孜遺址被文物部門發現。遺址處于石山的北側,中間有一條寬4米東西向的村路穿過,路北溝內切面處文化層暴露明顯,厚約1.5米,上距地表1米。五花土層呈不規則狀,內含大量的顆粒狀紅燒土和各種陶片。路南溝內有大量貝殼堆積層,間有少量陶片和手制紡輪,質地多為泥質紅陶,也有少數的蛋殼紅陶和黑陶,以及加貝砂灰陶。鼎足、足均為圓錐形,大小長短不一,質松火候低。陶片均無紋飾。1987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復查,確定遺址東西長370米,南北寬350米收細毛孔的面膜,實際面積近12萬平方米。1988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對石山孜遺址組織第一次考古發掘,勘察面積1……[詳細]
推薦5
廻龍寺
  相傳廻龍寺始建于唐末。修復于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原名龍泉寺。因寺中有廻龍古洞(俗稱“-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為廻龍寺)。當時,該寺有地千余畝,建樓閣佛堂30余間。相傳這里的-能救人苦難,觀音送子,無不靈驗。又有歷代高僧衣缽相傳,致使數百年香火不斷。每年農歷二月十九,為該寺傳統香火廟會。其時,商賈云集,攤棚林立,趕會者多達數萬人。“文革”期間,廻龍寺遭到破壞,變得荒廢蕭條。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廻龍寺起死回生,先修葺了觀音殿,后又修建進寺山路、龍泉洞、僧房等,新建了大雄寶殿,使千年古剎又得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賓客。走進寺門,上99個石階,便見“廻龍禪寺”金字匾額懸于殿門。禪院內新修建的地藏殿,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堪于九華山地藏殿媲美,為千里淮北佛寺建筑所罕見。地藏殿東南10余米,石壁上有一古洞,門口朝向西北,洞體凹凸不平,回環曲折,由寬逐步變窄,向東南方向的山頂延伸數百米,有九曲十八彎之說。洞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傳說戰國時期的毛遂,自薦成功之后,隱居此處煉……[詳細]
推薦6
淮北青龍寺
  青龍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馬橋街東南1公里處青龍山南麓,依山而建,座北朝南。此山為徐州山峰余脈,東與虎山對峙,山有九峰,狀若蓮花,又名九朵蓮花山。遙看青龍寺,雨霧繚繞如龍騰空吞云吐霧,虎山狀似猛虎,虎視眈眈躍躍欲試,天然形成龍騰虎躍之勢。脊溝河環繞于東,閘河蜿蜒于西,依山傍水得天獨厚,山環水繞巧妙融合,風光無限令人陶醉,尤讓人流連忘返。整個寺院以大雄寶殿為軸線呈階梯式,結構嚴謹,錯落有序,高低對稱,搭配得體,不愧是古建筑中的杰作,讓人嘆為觀止,素有“佛教圣地、人間仙境”之美譽。青龍寺歷史悠久。傳說初為三國時期蔣干后裔祠堂。現寺后平地上有十余座墳丘叫蔣家林,至今尚有痕跡。現存碑文記載,青龍寺建于前明時期。據史料記載:明代,青龍寺有地150畝、房舍29間、神像35尊、經卷5部、法器8件,僧眾14人。大清乾隆四十五年,嘉慶十九年,道光七年、十五年,光緒九年,民國三十二年分別重修一次。由于歷代高僧衣缽相傳,青龍寺戒律嚴謹,佛教底蘊深厚,大清、民國年間相繼培育出三位方丈,分別在青龍寺、徐州……[詳細]
推薦7
大方寺
  大方寺,古名芳巖寺,又名五佛金光寺。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蔣疃行政村龍脊山南山谷中,據《濉溪縣志》載:大方寺始建于東漢。民間傳說該寺曾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少年出家修行處。這里四面環山,林木遮天蔽日,有原始森林,面積近1000畝。寺北門外有一棵千余年青檀古樹。清末民初,寺院尚占地50多畝。清末和民國后期,寺院被土匪強占,毀于戰火,歷經風雨,現僅存石基、石桌、石鼓、石柱,靈塔及古碑數塊。今人在原廟的基礎上重修大方寺,現占地面積850平方米,院子長30米,寬27米。三間大殿,七間廂房。為安僧辦道,修行-,甚佳之地。大方寺遺址為淮北地區一處不多見的古寺廟遺址,對研究淮北佛教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該寺院在清末和民國后期被土匪強占,佛像遭毀,寺院也遭戰火破壞,后又由于風吹雨打,年久失修,最終導致毀壞僅存墻基。寺內古碑文革時期曾被-破壞,部分碑文被鑿掉。建筑構件中有字的石柱也被砸斷一個。今人又在廟址上重建了大方寺。……[詳細]
推薦8
磨旗山捻寨遺址
  位于宋疃鎮后周圩村東的奶奶山出產磨石,傳說樊噲曾在此豎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桿石眼,故名“磨旗山”。1985年采集生鐵1塊,發現重修奶奶廟碑1塊,刻“磨旗山舊有碧霞宮,后有菩薩明樓,前有閻君兩廂,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靈官、華祖諸殿閣。又有朝陽二洞,洞中有玄帝達摩、自漢唐以迨我朝千余年矣。咸豐中遭兵燹。廟楹拆毀、神像傾頹……”此碑系清光緒年間所立。據清光緒《宿州志》記載,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捻軍大戰符離集,收磨旗山。捻軍占據此山后,便安營扎寨,屯兵把守,切斷清軍糧道。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知州英翰帶領團練至高皇山。命奸細趙克常打入磨旗山,洋裝助捻,里應外合,迫使捻軍焚寨西走,轉戰于蕭、宿、永邊緣地帶。磨旗山捻寨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60米。現為一片廢墟,到處可見用薄板石壘成的寨墻,但布局很不規整,殘垣斷壁高約1米。……[詳細]
推薦9
趙集二級揚水站
  趙集二級揚水站舊址位于烈山區古饒鎮徐莊行政村大徐家南600米。1976年,趙集人民公社學習大寨經驗,決定建設揚水站,引扒河水解決長山以東大片農田灌溉問題。工程于1976年開工,1977年初秋基本完工。建成后曾為安徽省水利工程先進典型,時任省委主要領導前來視察調研。揚水站為東西走向,由雕鑿的石塊和水泥砌筑的二級調水渡槽上下石拱排成一排,綿延500余米,十分壯觀。主體建筑由一級提水渡槽、蓄水池、二級提水渡槽、過山渡槽、二級提水機房等部分構成,兩段高架渡槽共1015米(包括216米的過山渡槽),相對地面高度最高處達15米,寬1.4米。孔徑為10米、5米、3米的石拱以及上下層大大小小的復孔,共計170孔,其中10米大跨的就有26孔。在一級提水高架渡槽的向陽面,鐫刻著“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另一面是“農業學大寨,愚公移山,改造中國”。每個字一米見方,紅漆涂染。另外還有“東方紅拖拉機”、“三面紅旗”浮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1978年,淮北市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適宜大……[詳細]
推薦10
華家湖遺址
  華家湖遺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化家湖行政村化樓村西約1000米。遺址位于湖心略偏東南,呈饅頭狀地勢,分布面積約33000平方米。遺址中間有幾座現代墳塋和一明代石碑。遺址表面隨處可見陶片,鼎足,鬲足,石器殘片及紅燒土等。陶器有夾砂和泥質兩種,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扁鑿形鼎足較常見,石錛、石斧也有發現。該遺址保存較好,文化層較厚,內涵豐富,延續時間較長,為淮北地區大汶口文化階段具有代表性的遺址,這對研究本地區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實物資料。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三面環山,位于華家湖中心偏東南。處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北為化樓西山。西北為洗臉盆山。周圍山上山草茂盛,樹木稀少。……[詳細]


全部烈山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l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偷 |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