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蕪湖市 > 灣沚區旅游

灣沚區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陶辛水韻旅游區
  陶辛水韻泛指以蕪湖縣陶辛鎮為中心的水鄉田園風光,冠名為“陶辛水韻旅游區”,面積33.2平方公里。距蕪湖市區約20公里,近臨沿江高速、蕪宣高速、205國道;皖贛鐵路與104省道、灣石公路貫穿全區;長江支流青弋江繞境而過;蕪湖市區和蕪湖縣公-線直接通達;2個小時以內的公路網可逕抵南京、合肥、宣城、銅陵等大中城市。陶辛水韻旅游區氣候宜人,四季分明,盛產糧油、蓮藕、魚、蝦、鱉、蟹,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蕪湖縣陶辛鎮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引種國內數10種精品荷花。入夏以來千畝水面蓮葉接天,荷花映日,使“陶辛水韻”更添異彩,吸引遠道游客紛至沓來。……[詳細]
推薦2
枕水官巷景區
  枕水官巷景區位于灣沚區六郎圩田水鄉集聚區,以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官巷村、益然香木榨文化產業園為核心景區,含野樹林百菇園、原野森林民宿、殷港藝創小鎮等文旅新業態,生態自然、人文歷史等文旅資源豐富,主要單體旅游資源數量超過63處,該景區已榮獲十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景區以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官巷村、益然香木榨文化產業園為核心景區,含野樹林百菇園、原野森林民宿、殷港藝創小鎮等文旅新業態,生態自然、人文歷史等文旅資源豐富,主要單體旅游資源數量超過63處,該景區已榮獲十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詳細]
推薦3
西河古鎮
  安謐寧靜的西河古鎮位于蕪湖縣南,處于宣城、南陵、蕪湖三地交界處,東瀕弋江水,西北與高興、沈公行政村接壤,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0.33平方公里,地處偏僻,人文閉塞。現有幸福、躍進、湯家棚三個居委會,822戶,2278人。據《漢書、地理志》載:“漢元封三年屬丹陽郡古地各茶庵明萬歷年間遭兵毀”。遠在西漢時,小鎮乃是湖灘,雜草叢生,人煙寥寥,水患嚴重,此處俗稱“草頭湖”,當地有一庵堂建造于此,人們習以稱“茶庵”,屬丹陽郡宛陵縣,隨朝,改宛陵為宣城,始屬宣城縣;明、洪武年間,挑圩筑堤,百姓開始徙此安居,已成小集鎮,因其座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萬歷年間遭兵毀。清、嘉慶年間,設立過軍事防務機構,一度曾稱之“西河汛”。另有人說,因靠資福河,又稱過資福鎮。據《宣城古今》載:“民國二十年,定為建制鎮,民國三十八年冠以標準集鎮。屬宣城縣七大集鎮之一”。建國后,多次定為建制鎮,1984年又定為建制鎮。集鎮歷為鄉、鎮、區署機構駐地,隨行政機構設置沿革,曾稱過“西河行政村”、“西河街道大隊”、“西河鎮”等……[詳細]
4、老梁山莊 AA
推薦4
老梁山莊
  以桃花潭和古農具展室為主體的老梁山莊,現為2A級景區、省農家樂示范點,座落在蕪湖縣灣沚鎮宋興村,與天地人生態園相鄰,莊內綠村成蔭,清新怡人,融桃園風光、茅屋農舍、香荷紅鯉、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一派世外桃園之神韻。山莊自2004年對外開放以來,給周邊農民以及山莊帶來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由于山莊座落在萬畝桃園之中,每當桃花盛開的時候,漫步其中,如同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由此,在游客中就流傳了一句佳話:游山莊桃李爭艷,別此處留連往返!景區客房設施齊全,價格低廉;餐飲以農家美食為特色,價格每人10—30元可成桌;交通便捷,離蕪湖市區20余公里,附近有陶辛水韻、六郎鎮境內的八仙島等景點。……[詳細]
推薦5
怡龍生態園
  蕪湖怡龍生態園, 位于蕪湖縣紅楊鎮近內,占地66公頃。生態園擁有保存完好舒緩起伏的江南丘陵地貌和廣闊的山塘湖面,生態園依托“田園、山水、森林”等資源,以“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院”為特色,是一處集園林觀光、農事體驗、田園度假、康體養生、戶外運動、商務會議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景區。先后榮獲:“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安徽省五星級農家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園區”“蕪湖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等稱號。這里林木蔥郁,山水相依,怡龍湖象一塊神奇的碧玉鑲嵌其間,自然景觀十分美麗。每至春來,白鷺遷徙至此,雪壓青松,青白相間,十分壯觀。輕輕一嘯,萬鷺齊飛,白鷺穿入彩霞白云之間時隱時現,水天相映,神奇之極。是一處豐厚的自然原生態森林綠色植物王國和鷺鳥天堂。 蕪湖怡龍生態園項目總投資3.9億元,目前已完成投入1.3億元。現已建成怡龍山莊、怡龍湖底撈、怡龍問茶、休閑木屋、垂釣臺、臥龍橋、飛龍橋、雙龍亭、望鷺亭、擷景園等景觀。集生態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藝術創作、科研教……[詳細]
推薦6
蕪湖和平生態旅游區
  你到過皖南嗎?那里有一條美麗的清清的河流——青弋江,她發源于黃山東北麓,匯入太平湖,流經涇川、春谷(南陵),流經蕪湖縣紅楊境內,注入長江。在這風光秀麗的田園邊際,江面變得舒緩開闊,兩岸良田萬頃,濕地眾多,,勾勒出幾條溫柔起伏的山巒天際線,這交相輝映的綠色原野,今天,依然是鷺鳥棲息的天堂。  江水進入蕪湖縣珩瑯山腳下,山的對岸有一道高高的堤岸,堤上有一座千年古鎮,它是當年水路商貿的歷史見證。西河古鎮古稱茶庵,鎮中古跡有萬年臺、文昌閣、呂祖廟等遺址。  青弋江由南向北貫穿于紅楊境內,悠悠江水滋養了兩岸的紅楊鎮人民,承載著徽文化在這里積淀,南邊是夕日繁華的西河老街,北邊延伸到蕪湖縣城,江的兩岸是良田濕地,水鄉圩區的東邊是一道美麗的丘陵和崗地,(字幕: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0-30%,還有其他指標等)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貌構成,培育了紅楊獨特的山林濕地景觀,不僅是典型的江南田園風光,而且成為鷺鳥繁衍的家園。“古鎮西河漂弋江,和平鷺鳥略桑田(飛紅楊)”這就是對這種和諧綠色之美的詮釋。  隨著對外交通網絡……[詳細]
推薦7
大港煙波
  素有“千頃碧波,寬廣幽深,天蓄人養,水族繁茂”之景狀的大港位于六郎集鎮區西南約6公里處,總面積2200余畝,分東港和西北港,其中西北港占五分之四,呈犄牛角狀,最寬處200余米,最深處10余米。 被東、西北港圍繞的是港東村,呈半島狀,只有東北、西南兩處出路。而綿長且呈弧形的西北岸邊有六座橋間隔相連,構成的六方路、灣雙路又成為大港的環湖路,而在西北港犄牛角形的中間,原建有為政和“三鳳朝陽地”之一的許家祠堂和一古名剎,后因破敗,石碑石凳等被拋棄港中,加上獨特的水面景觀,孕育了諸多民間美好的傳說和水產文化,尤以龍的傳說為盛名,“千鏈鎖蛟龍”、“飛點梅花樁”等可鑒證。 大港西岸有一塊十余畝的高地,人稱“羅莊”,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傳說為聞名鄉里、富甲一方的羅堂叔的后花園,緊依羅莊南側的為一荷花塘,其寂靜的水色與碧波萬頃的大港形成鮮明的對比,此地傳說是羅堂叔深藏“百寶”的古井之處,千百年來,尋古探幽者不斷。登臨羅莊,極目環顧:東鄰大港,驚濤拍岸,涼風習習,六方公路從兩旁多情纏繞,南北村莊含……[詳細]
推薦8
毛耳灘
  毛耳灘又名蘆花蕩、戲龍灘,位于六郎集鎮區以西1.5公里處,以多個大塘、曲溝、弧島組成,以清澈醇靜的水色、曲徑通幽的溝道、造型簡樸的小橋、絮飛鳥鳴的蘆蕩、原始生態的自然為特色,加之優越的地理處位更顯出它非同凡響的水鄉旅游開發前景。 毛耳灘主水面為一百余畝面積的廣闊大潭,水中、岸邊建有亭臺廊橋,沿岸婉延地排開十多條運載小木船,同環湖公路邊的老柳樹,構成了絕妙的鄉野水墨畫。乘舟從潭出發向南向北有多個出口,無論從哪里個大溝伸入,總見清澈碧波伴陪四周,舟碎水鏡,岸景后移,兩岸草木蔥蘢,水中菱蓬浮萍片片點點,不時有水鳥驚飛,在平靜的水中劃出一道道波紋,漣漪泛開后,溝中有恢復如鏡面一般。“九曲十八灣”的水路,讓初到者“凝視溝前船無路,拐過小橋又一景”。二十分鐘的小路,溝道時寬時窄,間隔中不時進入一些水面較大的潭,其形態各異,象是用溝的玉帶嵌上了多顆碩大的明珠。閃過一片蘆葦、樹木合圍的屏障,眼前又是一亮:一排古柳,幾戶人家,大片蘆葦,一個方圓百畝的半村半灘的自然島倒映在水中,這便是查橋灘。灘中外圍……[詳細]
推薦9
珩瑯山
  珩瑯山位于蕪湖縣西河鎮,距蕪湖市僅25公里,青弋江環繞而過,水陸交通便捷,作為人們節假休閑娛樂場所,開發旅游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珩瑯山樹木蔥蘢,兩峰對峙,活象店常下廊房,近處有彈鄉山,東邊建有白馬寺,南邊有梁武帝時建有興云寺,寺旁有白云池,池下是代明湖,象有仙人盤石。傳說王臺山有金氣,峨眉山有銀氣,普陀山有銅氣,九華山有鐵氣,珩瑯山兼四氣更有玉氣,令人以珩瑯山為九華山發祥地,香火佛事鼎盛。建有二金殿、肉身殿、十五殿、晏公殿、塔子庵、萬年臺等寺廟。歷經歲月洗禮,遭文革破壞,一些寺廟已毀,現珩瑯古塔仍雄立山中。珩瑯山的主峰海拔301.4米,是蕪湖縣最高峰,歷史上這里廟宇遍布,香煙繚繞,有“小九華”之美譽和“九華佛覺出珩瑯”之說。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珩瑯塔,底面積11.6平方米,高約29米,六面七層,由特制的大青石砌成,每層每面均有圓拱門,1991年縣政府將珩瑯塔定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修繕加固了塔基。近幾年,民間人士募資在原廟址上建造了華嚴寺、觀音庵和大雄寶殿,香火旺盛。珩瑯山群山擁聚……[詳細]
推薦10
東門渡官窯址
  東門渡古稱符里鎮,三國東吳時建鎮,位于蕪湖縣花橋鎮東門村,境內的東門渡官窯,建于皖唐至北宋時期,是最早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范圍包括小山、營盤山、康王山、-地、窯頭山、小竹園等6處,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陶瓷堆積厚達10余米,遺物主要有容器、動物造型、砂質碾槽、陶樓、蓬花缽、舀子等。“古窯址”與境內的“萬佛塔”、“寶鼎庵”、“符川觀”、“登亥井”、“百門潭”及“營盤山”、“康王山”等名勝古跡相映成片,與花橋鎮沿山村南村的宋代9座古窯群遙遙相望,距新豐林場甚近,可建成集旅游、觀景、購物為一體的休閑觀光中心。東門渡窯址,為五代-宋窯址,位于花橋鎮東門渡行政村,1985年經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渡窯址分布范圍包括-地、康王山、營盤山、小山、窯頭山、小竹園等6處,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窯址表面存有大量燒造殘片,發現有青釉碗、缽、盞、燈盞、執壺、四系罐、雙系小口瓶、春瓶、盆、碾槽、舀器、力士俑、武士俑、龍首虎頭吻(建筑構建),部分窯具上刻有楷書……[詳細]


全部灣沚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第八页在线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素 | 中文有码在线观看 |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