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薌城區旅游

薌城區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這里原來是美國教會學校尋源中學,紅樓是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主席率領下,一舉攻克漳州,取得重大勝利。毛主席就住在紅樓里,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國民黨49師盤踞于此,摧殘閩南革命,迭犯閩西蘇區。為了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局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國內時局和閩粵敵我形勢,提出集中一、五軍團兵力攻打漳州的戰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時局。這一正確主張得到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支持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批準。1932年4月3目,毛澤東同志率領由中國工農紅軍一、五軍團組成的東路軍從長汀出發,揮師南下,于4月8日悄悄到達龍巖附近大池。4月10日,打響東征漳州的第一仗,當天下午就占領龍巖城。駐守龍巖的145旅旅長楊逢年匆忙逃往漳州。4月11日,毛澤東在龍巖主持召開紅一軍團師長、政委以上干部會議,總結龍巖……[詳細]
推薦2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于“海濱鄒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筑、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2004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榮譽獎”,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近年來,先后有《臺灣往事》、《云水謠》、《海峽》、《劇場》等一批影視劇把漳州古城作為重要取景地,到歷史街區取景拍攝。“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是其最佳概括。漳州古城地處九龍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來即為州、郡、路、府之治所,現存老城區面積約0.86平方公里,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唐宋以來“枕三臺、襟兩河”的自然風貌和“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漳州古城在開發布局上將突出打造“三城”,明確漳州古城整體“以保護性開發為主,在開發中保護”的思路,堅持……[詳細]
推薦3
漳州芝山公園
  漳州市老芝山公園位于漳州市政府大院北面,薌城區大通北路處,于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目前漳州市中心最具自然原生態的景觀公園,也是市中心惟一的山地公園。整個公園占地面積28.5公頃,利用原有茂密的植被和優雅的景觀,修建曲折有致的登山步道,山頂新建一個三層八面的亭子“攬月亭”。漳州芝山公園二期改造項目已于2017年7月20日建成,正式向廣大市民開放。二期工程占地面積約297畝,2015年12月開始改造建設。芝山公園二期建設遵循回歸自然,因山就勢,保護山林生態,于低洼處建濕塘景觀,挖掘歷史文化,塑漳州先賢名人像,再現亭廊相望、山水相依、文脈相承的紫芝勝景。-據悉,芝山公園劃分為五個區域:入口服務區、登高攬勝區、濱水游樂區-濕地休閑區、密林游憩區。其中入口服務區、濱水游樂區已在一期范圍內,早已建成開放,而芝山公園二期以登高攬勝和游湖賞綠為主線,是一座具有森林氣息、自然野趣與閩南文化特色內涵的集登高攬勝、休閑健身、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山地公園。丹霞煙雨廊-據漳州市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芝……[詳細]
推薦4
漳州九龍公園
  九龍公園位于漳州市區勝利東路與元光南路交匯處,公園面積9.9公頃,其中水面面積4公頃,是市區最大的一個以水景為特色的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九龍公園歷史上是漳州的東湖,公園1993年由市、區、鎮三級政府共同出資3700多萬元興建,1995年底建成開放。園內主要景點有:九龍戲水噴泉雕塑、湖心島、清遠水榭、映雨軒、水仙閣、枕波亭、倚春亭、南山秋晚亭、不染亭、愚亭、云龍橋、霞起橋等。九龍公園是市區最大的一個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 根據公園的地形條件,以及現階段的開發,對該公園的內部結構分區進行重新調整,規劃成六個功能區:綜合休閑區、水面活動區、疏林草地區、熱帶植物區、服務區、兒童游樂區等六個功能區。……[詳細]
推薦5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漳州十大革命遺址。2021年入選福建100個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1927年3月,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前,中共閩南部委書記羅明和閩南部委委員、漳州支部書記翁澤生二人從新聞中發現了蔣介石的反動苗頭,頓感事關重大,便召集閩南部委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制定各種應變措施,使漳州的黨組織、黨員得以保全。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后,為了加快福建全省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進程,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閩南、閩北臨委負責人于11月下旬在廈門碰頭,籌備召開各縣負責同志聯席會議,商定在聯席會議上選舉產生福建臨時省委。漳州以其良好的革命基礎被確定為聯席會議的召開地。后來成為臨時省委首位書記的陳明以及接任書記羅明經過商議,選中了漳州振成巷32號的民房,以備福建臨時省委成立之用,并巧妙地安頓了赴漳開會代表。12月4日,中共福建各縣負責同志聯席會議暨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成立大會在振成巷32號正式召開。大會通過《告全省同胞書》《福建整治現狀及目前……[詳細]
推薦6
漳州林氏宗祠
  漳州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位于福建省漳州薌城區振成巷內。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是漳州七縣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還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來生員用。宗祠前后進已廢,現存中進四方正殿,面積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下檐不圍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跡,可見原規模甚大。宗祠確切建筑年代已無考,經專家據主殿實物與結構分析、鑒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帶有清式建筑的痕跡。漳州比干廟不僅長期供奉比干,還做為林氏族人赴考往來生員的接待處。文革前比干廟內仍高掛多塊明清狀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釬、林士章均高掛其上。正殿兩邊廂房各有十幾間書屋,各區林氏考生均可來此住宿讀書作文。資料可查,明、清時期漳州林氏族人進宮殿試揭榜甚眾,且大多繼承先祖比干之人格氣質。明嘉靖探花林士章知書達理,明辨是非,胸心寬闊,樂于助人,任南京禮部尚書,國史副總裁,深得皇上信任并賜給三間五樓十二柱式石牌坊一座,矗立于現漳州香港路,石牌匾兩面分別刻……[詳細]
推薦7
漳州石牌坊
  牌坊又稱石坊、牌樓,漳州方言稱其為“荷表”,意思為“某人承皇恩受褒表”的紀念建筑。漳州牌坊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歷來聞名。清朝年間記載有地點、有名稱的牌坊,多達四百多座。雖經歷史變遷,至今保留下來還有近50座,分布在漳州各區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牌坊,為位于薌城區香港路北端雙門頂的“尚書探花”和“兩京敭歷坊,(三世宰貳)”兩座明代牌坊,和位于新華東路東端岳口啟的“閩越雄聲”和“勇壯簡易”兩座清代牌坊。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的石牌坊共有四座,分別位于市區香港路北段雙門頂明代石坊,即尚書探花坊和三進宰貳坊,及新華東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即勇士簡易坊和閩越雄聲坊。四石坊均為石坊木結構,3間5樓12柱。雙門頂明代石坊,南北對跨街矗立,與所處的舊城南門老街,組成了極富特色的古街區景觀;岳口街清代石坊系清圣祖賜平臺名將藍理、許鳳立,威武雄壯,坊都有5處鏤雕洋人的形象,反映了明清時期漳州與外國友好往來的景象。漳州明清牌坊石雕渾樸精致,花、鳥、人、獸各具神韻,形象生動,典型地表現了漳州傳統石雕藝術既精致典雅又豪放……[詳細]
推薦8
漳州府文廟大成殿
  漳州文廟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修文西路,是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筑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乾隆《漳州府志》載,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復故址。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孫世代相傳住于廟內直至明正德年間。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屢有修葺。漳州文廟坐北朝南,現有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原有古代建筑物,如明倫堂、泮池、欞星門等已毀,現大門以內中軸線上依次為戟門、丹墀、月臺、大成殿,兩旁為東西兩廡及敬一亭等。戟門面闊九間,進深二間。東西兩廡面闊各八間,進深各二間。大成殿建筑結構特殊,梁架承襲舊制,較完整地保留了閩南古代木結構建筑特點,并融入北方建筑風格。屋面椽條上鋪望磚,筒瓦、板瓦、正脊、垂脊、圍脊、餞脊為磚瓦混砌,石灰砂漿面層,各脊側面雕塑花鳥、卷草等裝飾,正脊兩端為燕尾狀。彩繪、油飾明間脊桁、天花板及額枋、木……[詳細]
推薦9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領導機關舊址(芝山紅樓)
  芝山紅樓,又稱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勝利西路118號。紅樓原為美國教會創辦的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后,毛澤東同志曾居住在這里。建筑為三層磚石結構樓房,占地約700平方米,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其中陳列室面積400平方米。樓坐北朝南,底層為地下室,墻體用條石壘砌而成,二、三層為磚木結構,紅磚砌墻,故有“紅樓”之稱,小巧美觀,引人注目。樓內有7個房間,二層西南側帶有前廊,羅馬拉式拱頂,三樓有涼露臺,平面布局較合理,有明顯的西式風格,樓前有廣場,后有花園庭院,四周筑圍墻,正面和東側圍墻上留有工農紅軍攻克漳州時書寫的革命標語和口號。紀念館館藏豐富,有文物近千件。既有閩南地區革命活動的大量黨史資料,又有紅軍攻克漳州照片、紅軍戰利品、宣傳品和游擊隊使用過的武器、袖章等實物,還有毛澤東當年工作生活用品。館內分設4個展室,突出漳州戰役這一專題。其中,“毛澤東工作室”是根據當年同住該樓的鄧子恢、曾志、羅明、毛澤東的警衛員關潔清等……[詳細]
推薦10
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
  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青年路東坂后基督教堂)位于漳州市薌城區新華西路216號東坂后基督教禮拜堂。現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這一舊址原是中華基督教堂,清同治十年(1871年)底,漳州堂會從石碼母會分出,在這里正式成立東坂后堂會,并建小禮拜堂于此。三年后,漳州基督堂會日漸發達,會友增多,舊堂無法容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址興建了可容納500多人的大禮拜堂。1923年美國基督教會出資重建,建成現存的建筑。整座建筑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居中修仿哥特式鐘樓,樓成四方體,方錐形樓頂,錐尖豎十字,四角為方形朝天柱,柱頭是小方錐。整座建筑物現在至今保持完好。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4月24日,經過緊張有序的籌備,中共漳州縣委推選了100多名代表,出席紅軍在這里舉行的工農兵代表大會。紅軍東路軍政治部主任羅榮恒,漳州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領導人鄧子恢、王占春等出席會議。會議討論了紅軍進漳后的形勢,號召一切勞苦自動……[詳細]


全部薌城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