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南陽市 > 鄧州市旅游

鄧州市十大旅游景點

1、花洲書院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1
花洲書院
  乍提花洲書院,也許知道的并不多,因為它畢竟沒有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等中國古代四大書院聲名顯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則人們一定會耳熟能詳,花洲書院雖在名氣上不能和四大書院相比,但也是我國古代很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書院創始花洲書院始建于宋代慶歷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并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筑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謫知鄧州,為學風不興而憂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帶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于是在百忙中謀劃,創辦花洲書院。并且,公余到書院講學。一時鄧州文運大振。范仲淹的兒子、官至觀文殿大學士的范純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曾任鄧州知州的韓維,均“從師范仲淹學于花洲書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任葉縣尉。曾到花洲書院瞻仰范公遺跡。作詩云:“范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游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詳細]
推薦2
八里崗遺址
  八里崗遺址八里崗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部落遺址,坐落在河南鄧州市東約3公里處湍河南岸八里崗西北的坡狀高崗上,距今約6800年,文化層厚3-5米,面積近九萬平方米。八里崗遺址1957年發現并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系與南陽文物研究所聯合對八里崗遺址進行了七次發掘,揭露面積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遺跡和遺物,收獲頗豐。其中1994年的發掘因發現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長排連間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評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掘中發現了大量有價值的遺跡遺物,計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個、文物標本萬余件。揭示遺址的文化層堆積自下而上依次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嶺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龍山文化晚期地層。發掘工作主要在遺址的中心區進行,共清理窖穴、灰坑500余座,房屋遺跡48座,墓葬120余處,獲得了大……[詳細]
推薦3
岑彭墓
  岑彭墓封土呈高臺狀,方形,邊長25米,高4米,面積600余平方米,四周為耕地,此墓原來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遺留至今狀。岑彭為東漢光武帝云臺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陽棘陽 (今鄧州市小楊營鄉磚橋村)人。岑彭與前隊式(王莽時新朝官稱,即副太守)嚴說共守南陽,守數月,城中 糧盡人相食時,乃投降。更始諸將要殺,為稍有政治眼光的劉演(劉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歸劉寅所部。更始敗,引河內太守韓歆同歸光武。彭為反正投降之人,全憑自己攻城夜戰之功取得光武之信任。其較大的功績為:說朱鮪以洛陽降;從光武擊敗鄧奉、董欣;先后殲擊延岑、秦奉并逐之入蜀;從光武北擊隗囂;又與大司馬吳漢并取西蜀,作戰計劃與大司馬不一致,彭取水陸并進,司馬欲棄水就陸進兵,上 書請定于光武帝,帝報彭曰:“大司馬習用步騎,不曉水戰。荊門之事一由征南公(時岑彭已為征南將軍)為重而已”。于是岑彭水陸并進,直抵成都附近,公孫述以杖擊地驚曰:“是何神也”。足見彭進兵之神速。建安12年(公元36 年)公孫述派刺客詐為亡奴,降,夜 刺害于彭。《后……[詳細]
推薦4
彭而述墓群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摶墓在內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屬物被毀,古樹被伐。1994年4月彭橋鎮在修筑商城路時,于路北側發現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銘等文物,從墓志銘內容可知,該處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現存碑刻10通,御硯一塊、御匾“公明盡職”一塊,御筵課讀圖(即跪師圖)等文物。彭而述,彭始摶(彭而述五子),分別是明初、清初,出生于鄧州彭橋較有名望的人物。彭而述字子錢,號禹峰,明崇禎年間的進士,清官陽曲縣令,至清代,歷任兩湖提學僉事,貴州巡撫,云南右布政使,廣西參政,貴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軍政要職。康熙四年(1665年)告老還鄉時病逝,歸葬故里。彭始摶,字直上、號方洲,而述第五子,康熙年間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御史,侍講學士,少詹事,內客學士兼禮部侍郎,經筵講官,教習官吉士等職,因官清政廉,康熙曾御賜“公明盡職”二匾。傳任經楚講官時,因嚴教雍正帝而獲賜“御筵課讀圖,(即跪師圖),雍正10年(1732年)葬于家鄉。彭而述墓群位于鄧州……[詳細]
推薦5
福勝寺塔
  在豫西南鄧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聳立著一座古老建筑———福勝寺梵塔。當地民諺云:“鄧州有座塔,離天一丈八。”這座塔因1986年從其地宮中發現一批由金棺銀槨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寶而聞名遐邇。福勝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初建時為13級,高20余丈,后為兵燹所焚。現存的梵塔共7層,高36.7米,通體呈八棱圓錐狀。梵塔造型簡潔,比例適度,是一座莊嚴古樸的樓閣式密檐浮雕磚塔。塔檐由青磚砌成,塔身周圍,每面都有用磚浮雕的佛龕群,約有1300多塊佛龕。這些佛龕上,浮雕著天王、菩薩、金剛、羅漢、黃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龕的邊緣和拱門的周圍,飾有各種蔓草花紋。傳說塔底中間有一深井,名為“海眼”,里面有一對金鴨子遨游其中,常嘎嘎作響。1988年在修復塔基時,發現這是一座地宮,并從中發掘出金棺銀槨等稀世珍寶。金棺銀槨放置在玉質石函內。銀槨為長方形,安放在須彌座槨床上。槨之前方豎兩根檐柱,其上承托仿木結構的房頂,上有脊獸、瓦壟、瓦當、滴水、封檐板等,雕刻精細,精美絕倫。銀槨蓋為七棱形,其……[詳細]
推薦6
張仲景故里
  張仲景故里位于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南 。張仲景故里穰東鎮張寨村東南現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圣張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東鎮政府劃該鎮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作為張仲景紀念地。外圍筑1.5米高透景護攔墻,紀念地內建張仲景紀念塔及醫圣宮。塔為齒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漸收斂交合為頂。塔頂有轉盤彩燈兩層,共計塔高30米。塔內聳立10米高的醫圣漢白玉塑金雕像,醫圣右手握《傷寒雜病論》,左手持中藥靈芝。像前設敬拜醫圣臺。醫圣紀念塔下,建醫圣宮兩層。一層為地宮,占地300平方米,內設醫圣:從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藥、針炙八卦傳統治療、發明人工灌腸術、發明人工呼吸術等20尊學習、創作、發明塑像,宮壁皆繪漢畫圖。醫圣宮第二層,建筑面積80平方米。內設醫圣長沙大堂行醫塑像五尊,晚年著《傷寒雜病論》塑像兩尊。一宮壁記載醫圣故里簡介及醫圣宮簡介。宮外圍,三面建仿古式單層仲景醫院。醫圣雕像正面一側,設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宮頂紀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獅、石欄板構成。兩梯下端正中立“醫圣故里碑”一通……[詳細]
推薦7
涅陽城遺址
  涅陽城遺址涅陽故城,位于鄧州穰東鎮西北1.5公里張砦村一帶。東起葉胡橋,西至趙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趙河店,面積約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遺跡明顯可見。歷年來出土有漢磚、漢瓦、漢五銖錢及殘陶器等。《水經·淯水注》載:“涅陽,漢初置縣,屬南陽郡。因在涅水之陽,故名。”《前漢書·地理志》和《后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莽新時,改名前廳。東漢復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明嘉靖南陽府志》載:“穰東古城在州東北六十里。世傳古穰城即漢穰縣也,今穰東鋪即其地。在南陽、鄧城之中。”《九域志》:“鄧州穰有穰東鎮。”《金史·地理志》“鄧州穰,鎮四,其三曰穰東,宋、金皆為鎮,非漢穰縣。”《元和志》:“鄧州理穰,漢舊縣。又云,南陽縣西至鄧州一百二十里穰東鎮,在南陽、鄧州中各六十里,則此非穰漢縣故城也。”“鄧州志謂此為涅陽故城。”《括地志》:“涅陽故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據此可知,今穰東鎮并非漢稂縣……[詳細]
推薦8
鄧州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鄧州市張村鎮南冠軍村西,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緊靠冠軍中學,其東為學校操場。墓底平面呈園形,高7米,底直徑30米,原來范圍較大,后當地群眾在西側和南側拉土,范圍逐漸縮小,墓頂已為平地,周圍種有樹木。明《嘉靖鄧州志》記載:“霍去病墓州西北四十里冠軍城內”,即指此墓。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西漢名將衛青(衛皇后弟)的外甥,十八歲為侍中,善于騎射,屢次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由于他勇猛善戰,稱他為“驃姚校衛”,“驃姚”就是勇壯有力,行動迅速的意思。前123年,立戰功被封為“冠軍侯”,食二千五百戶。前121年,封為驃騎將軍。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同時分兩路出兵進功匈奴,霍去病帶兵由代(今河北蔚縣)北行二千多里,大敗匈奴右賢王,追擊匈奴到瀚海,奪取了大沙漠以南的大片土地,他共六次出擊匈奴,解除了西漢初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漢武帝曾要為他建造府地,他拒絕說:“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可惜他只有二十四歲就病死,武帝為了顯示他的戰……[詳細]
推薦9
杏山楚長城
  鄧州杏山楚長城位于河南省鄧州市杏山旅游區杏山山區,此處屬杏山村委會管理。鄧州杏山楚長城分布于杏山山區的幾個山頭之上,主要有大山、朱連山、嚴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連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間,杏山山脈主向呈東西向,山脈之北是丹江庫區。鄧州杏山楚長城總長度約30公里,長城墻體在數個山頭蜿蜒延伸交匯,形成平面近似圓形狀的大山寨。另在每個山頭之上還設有小山寨,其中面積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內有數排整齊分布的石屋遺跡(其中朱連山山寨內有石屋四排近百余間)應是兵營遺址。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處,分別分布于朱連山、嚴山、大山山頂,小型山寨或關堡遺跡約有60處。鄧州杏山楚長城的現狀:長城墻體及山寨內石屋墻體均于自然山體之上用青毛石片(塊)干砌而成。長城墻體的寬度在2.3(底)—1.0米(頂)之間,現存殘高在0.1—2.6米之間。石屋墻體厚約為0.4米左右,高1—3米不等,石屋分單間和套間,有的設有窗戶。以朱連山山頂山寨為例:山寨呈東西向長方形,周長約2200……[詳細]
推薦10
汲灘陜山會館
  汲灘陜山會館  汲灘陜山會館位于城東20公里的汲灘鎮中學校院內。是外地旅鄧商人聚會議事的地點。也用來敬神感靈,祈福禳禍,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貨物的地方。明清時期,鄧州經濟活躍,在鄧州興建的會館有15處之多,在這些會館中,以汲灘的“陜山會館”最講究。會館內有大殿、拜殿、戲樓、鐘樓、鼓樓、春秋樓及石牌坊等,氣勢雄偉,巍巍壯觀。汲灘鎮緊靠湍河,又是趙河入湍處,且東邊與新野的上莊、王集鄉毗鄰。全鎮地處平原,地勢平坦。湍河自西由后灣入境,趙河自北由李洼入境,至后灣匯入湍河,東流折向南,過刁堤入新野縣境。在清代湍河水深,汲灘鎮是鄧州水路貨運的集散地,非常繁華,有“小漢口”之美譽。因此,陜山會館當時經濟是很活躍的,有大批商賈集此地。現存的陜山會館,中線上有卷棚三間,大殿三間。大殿兩側各有陪房兩間,構成一個整體,全系磚瓦結構。主房全出前、后檐,歇山式。卷棚進深8.7米,長11.6米,高7米;前有月臺,月臺高0.5米,寬4米,長9.5米;大殿進深11.6米,高8米,陪房進深6.5米,長7.2米,高5米……[詳細]


全部鄧州市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熟女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久久久亚洲天堂 |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 天天看片国产区 | 日本特级婬片中文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