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平頂山市 > 衛東區旅游

衛東區十大旅游景點

1、金牛山
推薦1
金牛山
  金牛山景區面積2.5平方公里,距市區約5公里處,既有風景區的特色,又有園林的意境和城郊型經濟林的特點。景區道路盤山回旋,四通八達。景區東與紫云書院相接,南與東湖公園相連。景區分為金牛山景區、榴花紅景區、梨花白景區、留芳圃景區、晴嵐翠景區和綜合服務管理區六大部分。其中以漫山遍野萬畝石榴園最富詩情畫意,梅花鹿群別具觀賞情趣,開發人防工程遺址辟建的金牛洞尤其充滿神秘色彩,令人神往。觀賞亭臺星羅棋布,娛樂場所,一應俱全。特別是現代化的配套服務,更使游人在飽覽山光景色中愜情憩息,品味人生樂趣。生態旅游的開發使金牛山集風景、旅游、圍獵、品果、休閑、娛樂為一體,成為綜合型的旅游觀光景區。金牛山馬棚山南坡,有一景色秀麗的天然山包,名叫金牛山。動人的民間傳說黃瓜開山取寶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相傳金牛山肚中有一頭金牛拉著一盤金磨,日夜不停地轉,金磨不住地往下流淌金豆。如果打開山門,財寶就會滾滾而來。一位貪財的人來到山下,在菜園中識出一顆顆黃瓜就是開金山的鑰匙。黃瓜長夠百天就能打開山門。貪財的人急于入山取寶,九……[詳細]
推薦2
蒲城店遺址
  蒲城店遺址位于平頂山市區東15公里,衛東區東高皇鄉蒲城店村北500米的崗地上。東西寬540米,西部南北長180米,東部南北長350米。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組成聯合考古發掘隊開始對蒲城店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蒲城店遺址是一處包括從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兩周、春秋、戰國、漢、宋、明各個時期連續使用的大型遺址,以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和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址為主,又有兩周、漢、宋、明各個時期的遺存,發現有房基、壕溝、灰坑、墓葬、水井灶等遺跡。它對于研究新石器時代河南龍山文化和夏代二里頭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根據所發現的遺跡判明,蒲城店遺址大致可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主要發現的遺跡以龍山文化的城墻和灰坑為主,城墻有東、西、南三邊,北部為河道,可能被河水沖毀,每邊長120——140米左右,城墻底部寬7—9米,殘高約3米,夯層厚約0.2米,城墻外有壕溝;铱佣喑蕡A形,大多為平底和鍋底形,敞口或直口,出土遺物多陶器,陶質多為夾砂……[詳細]
推薦3
地質碑園
  地質紀念碑坐落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區湛河公園、開源路湛河橋北堤上,占地面積8840平方米,是為紀念開發和建設平頂山市做出突出貢獻的地質工作者群體而建立的,是我國繼四川金川、甘肅省白銀市之后第三座地質紀念碑。1953年9月,中南地質局401隊來到平頂山,揭開平頂山市建設歷史上新的一頁。千余名地質隊員風餐露宿、篳路藍縷,歷經三個春秋,先后提交平頂山地區多處的地質勘探報告,為我國發現探明新中國第一個特大型煤田作出重大貢獻。一九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授予401隊“地質找礦重大貢獻單位”的光榮稱號。如今,平頂山已成為我國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平頂山地質工作紀念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河南省美術藝術家協會吳樹華、耿泉聲和煤炭工業部平頂山礦務局設計院王繼忠設計興建的。紀念碑總投資近百萬元人民幣,始建于1988年,落成于1992年。為銘記401隊和其他為開發建設平頂山作出貢獻的地質工作者的歷史功績,1991年1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欣然命筆題詞:“獻身地質事業無尚光……[詳細]
推薦4
工人新村古墓群
  以衛東區新華路北段鐵路工人村為中心,東、北至月臺河;南至建設路、西至市政府。 該遺址中心地帶地層共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存,主要為灰坑,發現有一座兒童甕棺葬,文化層單薄,厚0.4—1.00米,其中包含遺物較少,主要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灰陶,紅陶主要為素面和彩繪,灰陶上飾繩紋和藍紋。器形主要為缽和罐。上層為西漢早期墓葬,1997年至2002年,在此共發掘西漢早期平頂空心磚墓100余座,出土文物400余件,有銅器、鐵器、陶器。銅器器形有:鏡、鋗、帶鉤、錢幣等,鐵器有釜、劍、削等、陶器有鼎、缽、壺、圜底罐、平底罐等,紋飾有素面、弦紋、繩紋、鋪首銜環等。 在其周圍發現的多為宋代時期的文物遺存,在其南黃楝樹村發現有北宋時期的錢幣窖藏,重50多公斤,在西邊市政府院內發現有宋代的磚室墓,在東邊三中院內發現有宋代的遺物堆積層(面積很小、很零星)。 工人新村古墓群已于2004年被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5
諸葛遺墟
  諸葛遺墟位于衛東區大眾路中段,市中原商場樓后。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曾在我區諸葛廟一帶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自隋代起這里已有修祠祭祀活動,到明代洪武、嘉靖年間又對廟宇進行了兩次重修。原諸葛武候祠有正殿、東西配殿,由于歷史變遷、東西配殿毀于建國前,正殿毀于1969年(基根尚存),F有明代嘉靖年間《改正諸葛武候祠記》石碑一通,立于諸葛廟原址。省文物主管部門曾向我市發出專函(豫文物字[1994]第4號)指出:“諸葛遺墟及明代石碑,對于諸葛亮少年時代的生活、學習及以后思想形成和發展脈絡、三國旅游線路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睂W術界普遍認為:諸葛遺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少年諸葛亮遺跡,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諸葛遺墟已于2001年12月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6
任寨漢墓群
  位于衛東區東高皇鄉任寨村。為兩漢時期的古墓葬。 該墓群位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蒲城店遺址以東,1996年當地村民在進行采沙作業時發現,共發掘西漢墓8座,東漢墓3座,清代墓1座,這些墓葬均在流沙層中埋藏,西漢墓為空心磚墓,東漢墓為小磚墓,其中保存最完整的為1號墓,出土文物十余件,有陶壺、陶罐、陶缽等,陶器多為素面,大陶壺上有鋪首銜環,小陶壺上繪有朱砂,在有空心磚上也繪有朱砂。 任寨漢墓群已于2004年被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7
門樓張民居
  門樓張的建筑群最早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葉縣恩貢張元修及其后代用幾十年的時間修建而成的,從東到西,分為五進的三個獨立院落,分別是張元修長子張維漢、次子張振漢、三子張興漢三兄弟的宅院。巧的是,他是張家0的后人,眼前這個院落就是張家0的院落。門樓張是衛東區東高皇街道的一個村落,從市區建設路驅車穿過許南公路,繼續東行幾分鐘,再下路南行數百米,便到了門樓張村。門樓張清代民居建筑群位于村子的中心地帶。由于村內現代樓房較少,古老的建筑在村里看起來仍十分高大。張元修及張氏家族系書香門第,詩禮傳家的望族。張氏按照《黃帝宅經》中的“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門族衰微”和《三元經宅元》中的“地善則苗茂,宅吉則人榮……故人之民居大須深擇”為選址原則,幾經考察,最后確定在現在的建筑遺址處為張元修的三個兒子張維漢、張震漢、張興漢創建府宅。三處府宅外有院墻維護,內有高墻分隔為單個獨立宅院。大門在古人的建筑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門是主人的臉面。古人認為建宅必先建好大門,建……[詳細]
推薦8
寺崗遺址
  寺崗遺址位于平頂山市衛東區鴻鷹街道辦事處賈莊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周。 2016年1月22日寺崗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全部衛東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另类中文字幕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色色影院五月婷婷 | 综合日韩天天久久一本 |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女厕所 | 亚洲中文字幕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