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古鎮歷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縣(早于大邑建縣50周年),隸屬于劍南道邛州,據《太平寰宇記》載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當時的縣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鎮,因古為“安仁”縣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縣建置撤銷,其區域劃歸大邑縣。解放前安仁有“三軍九旅十八團”之稱,相繼涌現出了劉文輝、劉湘等軍政要員。安仁古鎮,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于唐朝,現存的舊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時期,尢以民國年間劉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建筑最多,風格中西式樣結合,莊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鎮特殊的建筑風貌,號稱“川西建筑文化精品”。目前在安仁有保存比較完整的歷史街區及莊園住宅古建筑群面積約30萬平方米;有保存民清時期的劉氏莊園群、劉湘公館等古公館27座;有紅星街、樹人街、裕民街等三條古街;小洋樓(原公益協進社址)、安仁中學(原文彩中學)、鐘樓等。安仁歷史悠久,始于秦,興于唐,盛于民國。唐武德三年立縣,取《太平寰宇記》中“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并沿襲至……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