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區的古鄉村書院,在全國素有盛名,其中名氣最大的,是位于成都青白江區城廂鎮的繡川書院。今天的繡川書院舊址,也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縣級書院遺址。繡川書院所在的成都城廂鎮,歷史上地屬金堂縣,也是舊金堂縣衙門(政府)所在地。作為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今天的城廂鎮,還保存著漢代以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威嚴的縣衙署、古樸的文廟和武廟、恢弘明教寺覺皇殿、靜謐的繡川書院……繡川書院坐落在城廂鎮的大東街,它始建于北宋,原在該鎮西街,清康熙59年(1720),金堂縣令陳舜明將其從西街鬧市遷建于現址,依據附近有繡川河之故,更名為“繡川書院”。繡川書院于1751年、1761年、1805年分別由金堂縣令張南英、饒學曦、謝帷杰三次維修和增建。日前,我在書院看到,大門處刻著一副楹聯:“博學多能養成佳士,依仁游藝勉作通儒”,橫批為“人文蔚起”。這對楹聯,已靜靜地注目了古鎮100多年。今天,繡川書院當然早已失去了它原先的辦學功能,它也僅僅是作為昔日書院的遺址而存在著。我們看到,該書院占地面積5085平方米。書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