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曲靖市 > 馬龍區旅游

馬龍區十大旅游景點

1、馬過河景區 AAAA
推薦1
馬過河景區
  馬龍縣馬過河風景名勝區地處滇中高原馬龍縣境內,由馬過河、萬畝草場、香爐山三個片區組成,共有37個景點,景區面積28平方公里。馬過河風景名勝區以溪流平湖、陡壁峭巖、瀑布、跌水為特色,森林植被保存了滇中地區原生植被和生態景觀,景區溪水、瀑布、湖泊、山花、草甸、森林及歷史文化遺跡有機組合,具有較高的旅游和科研價值。……[詳細]
推薦2
黃土坡古驛道及古建筑群
  又名分水關遺址。位于曲靖市馬龍區舊縣街道白塔社區黃土坡村民小組。遺址由東向西沿驛道及其兩側分布,分別由關東橋、關西橋、東照壁、西照壁、古驛道、寨門、驛道兩側古建筑,以及已毀寺廟建筑內的部分明代石雕構件和清代碑刻組成,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驛道,現殘存長850米。其中村內一段長208.7米、寬2~2.5米。路面用不規則的塊石鋪成,部分石塊尚存馬蹄印跡,路兩側均有排水溝。道路保存完好。民居建筑,現存24棟,位于驛道兩邊臨街位置,從村東至村西呈緊密相連的“聯排”布局。多數民居建筑底層全部為店鋪,戶與戶之間的山墻前檐均為雙馬頭風火墻,馬頭墻上用瓦當拼出不同圖案。雙馬頭風火墻除具有防火功能外,也有建筑裝飾藝術效果。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為驛道東南角張氏住宅,建筑坐南向北,單檐歇山頂土木結構,一樓一底,由倒座、天井、廂房、正廳組成呈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322平方米。天井東西兩側為廂房,北面為倒座,南面為正廳,正廳臨街。3開間,通面闊15.8米、進深17米,臨街面墻體下部為石塊砌成,上部為木質裙板,側墻為雙……[詳細]
推薦3
早寒武紀馬龍動物群化石
  分布于曲靖市馬龍區紅井哨組上部,在馬龍小高山和四旗田剖面上,紅井哨組上部近30米厚的黃綠色泥質石英砂巖、粉砂巖夾粉砂質頁巖的地層中,共分上、中、下三部分。 馬龍動物群是一個以三葉蟲為主,伴生有大量腕足類和少數鰓蝦、奇蝦、古蟲及軟舌螺的帶殼及軟軀體的后生動物化石群。馬龍動物群由于受沉積環境及埋藏條件的影響,除奇蝦和古蟲外,發現保存軟軀體的化石尚少。它的產出層位是下寒武統滄浪鋪階下部的紅井哨組。在馬龍動物群中,三葉蟲類無論是屬種數量和個體數量都占絕對優勢。從馬龍紅軍哨砍斧箐剖面紅井哨組所采集的化石標本統計,馬龍動物群化石主要以三葉蟲為主,三葉蟲 525件,占88% ;腕足類60件,占10% ;其余的鰓蝦、奇蝦、古蟲、軟舌螺共10件,占2%。這些三葉蟲為早寒武紀所少見。到目前為止,馬龍動物群共有7個門類26屬38種,2未定種,三葉蟲16屬28種,鰓蝦1屬2種,奇蝦1屬1種,古蟲1屬1未定種,蜿足類2屬2種,軟舌螺2屬3種,遺跡化石3屬2種1未定種。由于馬龍紅井哨所產三葉蟲個體較大、數量豐富,一……[詳細]
推薦4
馬過河米軌鐵路橋
  馬過河米軌鐵路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馬過河鎮馬過河村民委員會河邊村北50米處。橋東西橫跨馬過河,占地面積220平方米。圖片米軌鐵路橋,青石質石拱橋,共3孔。橋面全長66.4米、寬3.3米。兩側護欄高0.4米、寬0.5米。孔高11.2米,中孔跨徑22.8米,兩側孔跨徑均為11.6米,中間橋墩呈圓柱形,下大上小。橋面中央直行鋪設軌距1000毫米的雙線鐵軌,橋梁載重為中華16級。米軌鐵路橋始建于1941年,是敘(府)昆(明)鐵路上的重要津梁。敘昆鐵路自敘府(宜賓)南桿壩經鹽津、昭通、威寧、宣威、曲靖至昆明北站,全長865千米。中華民國27年(1938)10月開始勘測、籌建和施工招標,同年12月正式開工,至中華民國33年(1944)6月1日鋪軌到沾益,沾益至昆明北站路段173.4千米。中華民國32年(1943)至中華民國34年(1945)此段鐵路累計完成旅客周轉量2.53億人千米,貨物周轉量6560萬噸千米,運送士兵46萬人次,開行軍車807列。抗日戰爭勝利后軍運減少,商賈東歸,客貨運量銳減。196……[詳細]
推薦5
小河村三官橋
  小河村三官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張安屯街道小河社區小河村民小組東南500米處的張安屯。橋呈東北—西南向,橫跨于張安屯河上。橋為石灰巖沙石橫聯拱券砌筑,單孔。全長34米、寬4.65米,橋面兩側置護欄,欄高0.55米、寬0.27米。橋面鋪設大小、厚薄不一的石塊。最大者長約1.2米,寬約0.7米、厚0.2米。橋拱高8米,孔徑跨度14米。橋面中央凸顯,東北面為階梯和斜坡間雜,西南端為24級臺階。整體橋面起伏較大,僅可通行人畜,車輛無法通行。橋東北端3.8米處建有三元宮土木結構古建筑。建筑呈封閉型四合院,四合院內西廂房底樓現保存有三官橋記碑和澤及千秋碑各1通。2碑均為石灰巖青石質地。碑陽字跡刻畫較淺,局部漫漶不清。三官橋碑立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碑文主要捐資修橋者功德及名錄;澤及千秋碑立于中華民國7年(1918),碑文主要記錄修建河道功德。三官,主要指道教中的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和水官。古代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這3天分別是天地水三官誕辰日,道教均舉行祭祀活動。后來,三官演變成為三元……[詳細]
推薦6
馬龍香爐山
  香爐山位于馬龍縣城西南部,距馬龍縣城20千米、曲靖40千米、省城昆明93千米、舊縣中心集鎮2千米,昆曲高速公路、宜馬公路擦園而過,具有十分便利的交通、區位和城效優勢。占地面積400余公頃,海拔2010米,森林覆蓋率達98%,山巖陡峭,以香爐寺為中心,遠觀形如太極,近看極似香爐,青山對峙,碧水中流,山水相托,兩山呈S形首尾銜接,猶如陰陽交匯,恰似一幅神形兼備的太極圖,太極正中,香爐倚空,危崖臨水,峭壁千仞,上有洞穴,曲徑通幽,蜿蜒無盡,深不可測,地勢雄險,山奇景美,典故傳說神奇誘人,令游人遐思神往,與舊縣鎮九龍湖、黃金海岸開發區相連接,俗有“香爐倚空奇,九龍漣漪秀”的美稱。公園突出奇險、幽靜兩個特點。由于交通不便,去香爐山玩的人很少,所以景區相對安靜,人為破壞程度低,但風景絕不輸給境內其他熱門景點。另外,香爐山山勢險峻,攀登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用時參考3-4小時交通 在曲靖坐去馬龍的車10元/人(可以到高快或南城門坐車)到了馬龍再坐去舊縣的車(走高速公路):13元/人到了舊縣再坐電三輪進去……[詳細]
推薦7
角家灣橋
  又名帶磚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舊縣街道照和社區角家灣村民小組西南800米處。橋東西橫跨于角家灣村門前河上。橋為磚石結構拱券砌筑,單孔。橋全長8米、寬6.5米、拱高1.8米、跨徑5.6米。橋面平整、無護欄。橋身由4層青灰色磚砌成,外沿部分用青石鑲邊。橋除西南面倒塌嚴重,橋面被土壤覆蓋,偶有青石露出外,整體結構基本穩定。橋始建年代無考。從樣式、風格判斷,應該為明代修建。據當地傳說: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南征時,路過此地,部分將士由于蹚水過河,雙腳腐爛。于是,諸葛亮下令軍中將士每圖片人從曲靖帶一塊磚到此地,修建了此橋。因此,橋又被稱為“帶磚橋”。20世紀70年代,新修馬龍縣舊縣鎮至梁家田村的鄉村路橋,角家灣橋逐漸廢棄。角家灣橋為2009年馬龍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是目前曲靖境內現存最早的磚石拱橋,對研究古代曲靖建梁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圖片201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8
馬過河便民橋
  又名虎渡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馬過河鎮馬過河村民委員會河邊村東北50米處。橋東西橫跨于馬過河上。圖片橋為石灰巖青石拱券縱聯砌筑,共3孔。橋面全長38米、寬7米。橋孔大小不一,中間橋孔較大,跨徑10.7米、孔高7.5米;東西2孔相對較小,跨徑均為9.1米、孔高均為6.4米。橋兩端橋墩呈外“八”字形,并各向外延伸4米,以利收水和泄水;橋中間2座橋墩下部呈船形。橋東端3米處原立有建橋碑1通,20世紀80年代,被搬遷至村北水井邊,碑為青石質地。原橋面上置石獅子1尊,現遷移至橋北3米處置放。橋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2003年橋面重修時鋪設混凝土。2005年新修建1座“連心橋”,2009年重修東面橋墩。便民橋是連接馬過河鎮和色格村的重要通道,對研究古代當地交通發展狀況和橋梁建造技藝提供了實物資料。200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9
高山堡石拱橋
  高山堡石拱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月望鄉越州屯村民委員會高山堡村西南800米處的越州屯。橋南北橫跨越州屯河上。圖片橋為青石拱券縱聯砌筑,單孔。橋面全長10.4米、寬4.2米,無護欄。橋拱高1.8米、跨徑4.4米。橋拱部用楔形條石縱聯砌置,橋面露出橋拱楔形條石。橋面至橋西端6.2米處均為青石鋪砌,青石表面光滑。石拱橋始建年代無考。據《馬龍風物》記載:“元至元十年(1273),開通從馬龍縣城經達家莊、雅口子、高山堡、小里沖、古城、松溪坡、雙龍村進入曲靖越州的驛道。此驛道經過陸良、宜良、呈貢達昆明。”據此分析,初步判斷高山堡石拱橋有可能始建于元代。石拱橋是連接越州屯村和月望兩地的重要通道,又是古驛道的組成部分,對研究當地古代交通發展狀況及橋梁建造技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10
白塔鋪村白塔橋
  白塔鋪村白塔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舊縣街道白塔社區白塔鋪村。白塔河由東南向西北流淌,橋橫跨白塔河上。圖片橋為石灰巖青石拱券縱聯砌筑,3孔,無橋欄。橋面全長22米、寬3.6米。橋孔大小不一,中間1孔跨徑5.8米、孔高2.9米。西北面1孔跨徑3.6米、孔高2.3米。東南面1孔因長期被淤泥和村中棄土等廢棄物淹埋,大致可識別,具體尺寸不清。為減少水流對橋的沖刷阻力,橋墩迎水面和泄水面均設置成三角形狀,底邊寬2.4米。橋拱部分4層,由外至內,第一、三兩層為打鑿規整的厚約0.35米方形條石橫聯砌置;第二、四層為打鑿規整的厚約0.15米的方形石片縱聯砌置。用材講究,層次清晰,造型簡潔,結構堅固。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具體準確年代不詳。1995年,為方便通行,白塔村村民用混凝土鋪設橋面。2012年7月,馬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全部馬龍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 精品福利视频网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 五月天亚洲视频福利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