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華山位武功縣武功鎮南門外西側關帝廟后側,其南依潺潺湋河,東臨滔滔漆水,遠對巍巍太白高峰,山清水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是一塊風水寶地。小華山曾異名“葆貞庵”,據縣志記載,此處為宋代理學家張載講學之“綠野亭”遺址,這里山水明麗,故名曰:“綠野亭”。小華山地勢崎嶇,層巒聳翠,古柏森蔚,回欄折檻。又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圣母姜嫄墓“飛鳳穴”位于其之巔而聞名于關中大地。小華山是宋代大儒張載講學處。因這里山水明麗、古柏森蔚,故名曰“綠野亭”。張載是北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理學的創始人之一,被尊為“秦地的孔仲尼”。張載冷漠仕途,宋神宗時抱病離任,在家著書,學于小華山書亭。明弘治八年,戶部尚書李瀚以御史巡案至此,過其地,仰其人,肅然起敬,乃與吏部尚書楊一清、縣令宋學通改名“綠野書院”;因舊址狹小,乃移遷于今綠野中學校址,一時間學子莘莘,西安、鳳翔等地諸生慕名而至,綠野書院名聲大震,遂成為關中書院。小華山整個建筑群初具規模,構造獨特。前邊太上老君殿為三間硬山式仿清建筑,屋面飾以灰陶構件,通置透花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