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荊州市 > 監利市旅游

監利市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護國仙山祖師廟
  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道觀“監利縣護國山祖師廟”位于湖北省監利縣上車灣鎮,西距監利縣城12公里,該廟始建于唐乾元(758-760)年間,千百年來,祖師廟數次毀于風雪、洪水、戰爭,但屢毀屢建,民眾的崇拜也愈加濃烈。在監利而言,上車灣只是長江北岸的一個小小鄉鎮,但它卻擁有一座頗有名氣而廣受各地善男信女所崇拜的祖師廟。據地方志記載,這座具有明清風格的護國仙山祖師廟始建于唐乾元(七五八至七六0)年間,興盛于明代。明萬歷八年(一五八0年)由在朝為官的當地人重修。2002年初大規模重修,2006年7月祖師大殿告竣,累計投入6500萬元,新建的祖師廟占地500畝,廟宇內樹木蔥蘢,以祖師大殿為中心,自南而北,分布大小殿宇20多座,成為荊楚大地最大的廟宇。如今香火熾盛,聲名遠播,每年前來觀光朝拜的游人都在30萬人以上。該廟始建于唐乾元(758—760)年間,興盛于明萬歷年間,明神宗朱翊鈞賜名“護國仙山真武祖師廟”,宰相張居正題聯:“護國良材,江河有幸同千古;仙山勝賞,風月無邊共一樽。”日寇進攻時廟宇被拆毀。文革……[詳細]
推薦2
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城北30公里處,隨岳高速公路從其東鄰穿過,監漢、監仙、監潛公共汽車在此經過。是集古建筑文物游覽與紅色旅游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周老嘴古鎮小街因渡而興,有五條水系在此交匯,被美喻為“五龍捧圣之地”,全長一千余米。其街道形成于明,興盛于清,房屋均為前后多進的磚木結構的民宅,屋面施蓋小青瓦,山墻裝飾各式墀頭,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天斗和廂房,其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而又獨具江漢特色。1930年至1932年,這里成為湘鄂西革0據地的紅色首府,湘鄂西省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古鎮現保存有48處重要的革命舊址,主要有賀龍、周逸群、鄧中夏、柳直荀、萬濤、段德昌、崔琪、謝覺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和湘鄂西省委員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軍事委員會、紅二軍團指揮部和洪湖軍事政治學校舊址等,古鎮的西端有蒼松翠柏滿園的柳直荀烈士陵園。1930年9月下旬,鄂西特委和紅二軍團前委在監利縣城北正街方松泰……[詳細]
3、離湖
推薦3
離湖
  吳克計 監利湖多。湖北是于湖之省,監利乃百湖之縣。縣域所轄盡皆湖鄉水村。 “被陸地圍著的大片積水”叫湖。監利縣境地處的江漢平原,為歷史上著名的云夢澤所在地。云夢澤是涵蓋今江漢平原和湖南北部的大水澤。后來因淤積而被分割,便形成了許多河間洼地湖,洞庭湖就是云夢澤殘存的部分。河間洼地湖大多湖底平坦,湖岸圓滑平直,湖水不深,濱湖淺灘廣布,湖岸界線不清;大水期間,相鄰湖泊連成一片,枯水季節大片湖灘顯露,給圍湖造田帶來了便利,易于開屎。此外,從湖泊形成分類,監利還有圍垸湖、河流遺跡湖、河堤決口湖等三種。至明清時期,全縣有中小湖泊100多個,新中國成立之初,縣境仍有湖泊61個,水面達532.2平方公里,這還不包括“一湖跨兩縣(監利、洪湖),兩縣共一湖”的洪湖及其水面。 本文話說的離湖,為河間洼地湖。監利湖泊多屬此種類型。打開監利地形水文圖,縣境從西至東,依次有白露湖、馬嘶湖、大興湖、荒湖、沙湖、鐵子湖、周陳湖等等,其中荒湖的毫口(離湖村),即為古容城(今監利,下同)之離湖中心所在。上……[詳細]
推薦4
柳關烈士陵園
  福田寺鎮柳關紅軍無名烈士墓碑舊址位于原柳關管理區機關所在地(原雙紅村)。無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后逐漸形成的,這里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蘇區洪湖根據地腹心地帶,紅軍第一、二、三醫院曾設于此。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代表夏曦來到洪湖根據地,推行左傾錯誤路線。5月又發起大規模的“肅反”運動,即抓“改組派”,蘇區有75人被誣蔑為“改組派”而遇害。共產黨員張永忠(監利縣委組織部長)、柳楊景(荊門游擊大隊長)、劉革非(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難。1932年春,紅三軍團以賀龍為總司令、鄧中夏任政委率領的紅軍精銳在襄河(含漢水)北岸瓦廟集,長時期與敵軍英勇作戰,重創國民黨軍,但我軍也有傷亡。入夏后,又與蔣介石調集的數倍于我的敵軍對壘,大批受傷官兵轉到柳關一、二、三醫院治療,由于缺醫少藥,許多官兵犧牲于醫院,由醫院人員掩埋。9月3日,柳關失守,此后不到一個星期,紅軍被迫退出蘇區根據地。根據地淪陷后,土豪劣紳卷土重來,產刂共團長雷竹山于柳關文昌宮一次就殺害33個半共產黨……[詳細]
推薦5
監利縣革命歷史博物館
  監利縣革命歷史博物館位于湖北省監利縣,陳列面積共900平方米,設四個陳列廳,陳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革命史跡和遺存下來的實物,見證那個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的真實歷程。該館位于湖北省監利縣容城鎮沿江大道2號,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其主體建筑由門樓、展覽大樓、泛鵝碑廊三大仿古建筑組成。門樓飛檐斗拱三層相迭,門楣上高懸徐向前元帥題寫的“青史永垂”四個金色大字;展覽大樓建于館院中央,飛檐重疊,寶頂聳立,琉璃黃瓦,具有古今結合,中西一體,相映成趣的特色;泛鵝碑廊分布在館院西側,該廊格局和建筑式樣,既體現了江南水鄉園林風格,又具有明清建筑古典風韻。監利博物館陳列面積共900平方米,設四個陳列廳,一樓為第一、二陳列廳,二樓為三、四陳列廳。陳列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革命史跡和遺存下來的實物。陳列監利歷史沿革、民俗文物。共計展出藏品1560件(套),其中重要藏品有:菱齒象牙化石、-機……[詳細]
推薦6
監利博物館
  監利博物館,于1980年4月,由監利縣編制委員會批準成立,于1982年底開始籌建館舍,1985年下半年對外試展,1986年11月,正式開館。該館位于湖北省監利縣容城鎮沿江大道2號,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其主體建筑由門樓、展覽大樓、泛鵝碑廊三大仿古建筑組成。門樓飛檐斗拱三層相迭,門楣上高懸徐向前元帥題寫的“青史永垂”四個金色大字;展覽大樓建于館院中央,飛檐重疊,寶頂聳立,琉璃黃瓦,具有古今結合,中西一體,相映成趣的特色;泛鵝碑廊分布在館院西側,該廊格局和建筑式樣,既體現了江南水鄉園林風格,又具有明清建筑古典風韻。1980年4月~1986年9月,周崇發擔任監利縣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1986年10月~1997年4月,由王維清擔任館長,1997年5月~1998年4月,由孫建華任代理館長,1998年5月~2002年4月,由別炳炎擔任書記,履行館長職責,2002年5月至今由孫建華擔任館長。監利博物館陳列面積共900平方米,設四個陳列廳,一樓為第一、二陳列廳,陳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周逸群……[詳細]
推薦7
剅口紅軍烈士陵園
  剅口紅軍烈士陵園位于監利縣汴河鎮剅口街道.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決定在湘、鄂、贛、粵4省發動秋收起義。9月10日,在鄂中南部特委的領導下,剅口舉行總暴-動。接著在洪湖岸邊20多處地方也發生暴-動,暴-動武裝匯集剅口柳蚌湖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五軍”。 1929年6月,周逸群、段德昌在此組建了洪湖游擊總隊,并舉辦鄂西5縣軍政干部訓練班。1930年3月,監利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成立了監利縣蘇維埃政府,7月,又在此設置了湘鄂西紅軍兵工廠,紅軍后方總醫院和紅二軍團后方留守處。剅口被湘鄂西軍委稱為“水上紅色堡壘”。 1932年9月31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機關在紅七師和監利警衛團的保衛下,揮淚告別剅口,撤離洪湖蘇區。當時,紅軍總醫院的傷病員和在“清湖”中被敵人抓捕的革命同志共5000多人慘遭敵人殺害。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后代,湖北省民政廳于1969年在剅口修建了紅軍烈士陵園。陵園占地百余畝,正中聳立著一座高12.5米的烈士紀念碑,右側為接待室。園中蒼松翠柏交相輝映,環境……[詳細]
推薦8
程集古鎮
  位于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境內。是荊州市近郊著名文物旅游景區。史稱“程家集”,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楚王在此修建了豪華的離宮——荊臺;南宋嘉定年間,程家集就因其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而成遠近聞名的商埠;明清時期,“程家集”更成了江漢平原一個商賈云集、商業和手工業十分繁榮的大集鎮。在這里遺存了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江漢平原乃至湖北都是獨一無二的。程集古鎮的明清建筑主要坐落于綿延近千米的老街兩旁,有保存完好的民居幾百棟。房屋均為前后多進的磚木結構,前面臨街的為商業鋪面,中進為客房或作坊,后進則為住房或貨棧或曬場。每進之間還有天井或廂房,均用木格扇板相隔,門窗一律鏤格,登樓推窗,街景盡收眼底。其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水鄉特色。中間的老街是一條1000多米長、4米多寬,由一萬多塊大青石鋪成的石板街,街呈中間寬、兩邊低的鯽魚背型。因鄉人多用外加鐵箍的獨輪車作為交通工具,年長日久,街正中間的一條青石板被碾出一道深深的轍痕。近年來,很多建筑、民俗、旅游方面的專家到程集……[詳細]
推薦9
花子橋紅軍烈士陵園
  據史載,清朝末年,易臺村稱作西荊河。這里人口稠密,群眾來往較多,無錢修橋。有年春天,一名姓李的叫花子行乞到此,看到西荊河兩岸百姓過河不方便,于是傾其解囊捐款修了座橋,但后人不知其名,為了紀念他,百姓們故稱為花子橋。土地革命時期,周逸群、賀龍、鄧中夏、崔琪、段德昌等同志為了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曾在分鹽、剅口、周老咀、瞿家灣、新溝咀等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此革命時期,分鹽地區人民為黨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1932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師政委魯易同志在新溝咀戰役中身負重傷,轉往易家臺醫院搶救,因傷勢過重,不幸殉難。政委魯易、湘鄂西省委委員、監利縣委書記黃友楷等1300多名紅軍指戰員為革命英勇獻身,葬于花子橋。1985年9月,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了“青史永垂”和“花子橋紅軍烈士陵園”園名。主碑高12.8米,陵園總面積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25平方米,主碑下有8級臺階。1986年12月4日,監利縣委、縣政府為緬懷先烈、繼承遺志,在陵園內立碑,現在周圍蒼……[詳細]
推薦10
監利古華容道
  監利古華容道約在今監利縣汴河鄉至毛市鎮一帶。在古道入口處汴河鄉太平橋旁立有一石碑,上刻“華容古道”四字。赤壁之戰后,曹操率殘兵自烏林退歸南郡(郡治在今荊州市荊州區),途經華容(今屬監利縣)小徑,這條路徑史稱華容古道。監利古屬云夢澤,地多泥濘沼澤,曹操使士兵負草填泥,騎兵乃得通過,老弱病殘或陷泥澤中,或為孫權、劉備追兵所殺,死者無數。至今沿途尚有子龍崗、葫蘆口、救曹田、曹鞭港、雞冠溝、放曹坡等遺跡。子龍崗,又名楊林山,相傳是趙云伏兵偷襲曹軍的地方。葫蘆口位于白螺磯,地勢險要,當年是華容的交通要口,傳說張飛率兵在此伏擊曹軍。救曹田在今汴河鄉太平街,相傳曹兵靠當地田中蘿卜充饑,才得以走出華容道。曹鞭港在距太平街約一里處,此處道路艱難,曹操也只得扔掉馬鞭,徒步行走,故名。雞冠溝在今監利毛家口附近,地處華容古道出沼澤地邊緣,旁有一灌木叢生的土坡,即放曹坡。相傳諸葛亮令關羽帶兵在此捉曹操,又擔心關羽念曹操舊恩。關羽乃于溝前割雞冠發誓,倘若放走曹操,當如此雞,砍掉冠(關)頭,雞冠溝得名于此。后來,關羽……[詳細]


全部監利市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2020在线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乱码 |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 | 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