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綿山AAAAA 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從建筑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詳細] |
![]() | 張壁古堡AAAA ![]() 張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區東南10公里龍鳳鄉張壁村,背靠綿山,面對綠野,海拔1040米,周圓1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南則有三條向外通道,堡西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堡墻用土夯筑而成,高約10米。堡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街東3條小巷,街西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門筑有甕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跡勝景,古香古……[詳細] |
![]() | 南莊古村景區AAA 南莊位于介休市區正南7.5公里的綿山腳下。是傳統文化名村,先后榮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最美旅游村和3A級旅游景區等稱號。01張姓十八堂——興篤堂本村張姓居多。據現存張家神譜記載,自清代乾嘉年間至今,張家已傳至第七代。此與東門、南門古碑對應,由此可推,當時應是張姓興旺時期。張姓在數百年繁衍中,出現過許多商賈鄉紳,留下不少豪宅,“張姓十八堂”就是形象注釋和生動概括,其中有忠和堂、春本堂、行篤堂、百忍堂、三多堂、恩箴堂等。02藏在南莊古村中的四合院——春本堂春本堂四合院,南房做餐廳,北房是會客廳。東西廂房,東為廚房,西為書房。院內最精美之處北房磚雕,左面兩人,前是穿著寬袍大袖、手指日……[詳細] |
![]() | 虹霽寺AAA ![]() 虹霽寺又名滾鐘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義棠鎮師屯南村的銀錠山巔,寺內有虹霽寺塔、滾鐘坡、天王殿等。史料記載,該寺建于唐貞觀十三年,唐太宗破劉武周于汾州,立寺。該寺自唐初建,明萬歷年重修,清康熙年間復修,乾隆金妝,后幾經戰亂。銀錠山巔古塔,系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山前流過汾河,景同延安寶塔山,百姓稱“小延安”。 1993年,介休市加大開發旅游資源力度,虹霽寺如枯木逢春。當地除修復寺廟外還新增了寺牌樓、人工瀑布、得月亭等旅游景點。站在幾里之遙,人們就可看見矗立在銀錠山巔的虹霽寺古塔,雄偉的古塔同山前流過的汾河交相輝映。 2005年由于一些煤礦越界開采,致使銀錠山上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塔虹霽塔……[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