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石磯文化生態旅游區AAAAA 采石磯,又名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它東起鎖溪河,西達大江,界定面積約80公頃,是一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天然公園。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歷來又以其山水之險、風物之秀獨領-,被譽為“天下第一磯”。“采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間,這里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憑吊,尋幽探勝。文才風流,至今不絕。采石磯扼守長江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發生在這里的著名戰爭二十余次。采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廣濟寺始建于東漢,為江南名剎。如今,采石……[詳細] |
![]() |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AAAA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位于縣城東南2.5公里處,與南部新城接壤,北距南京80公里,南鄰蕪湖18公里,處于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寧蕪高速、寧安城際鐵路穿境而過,寧蕪高速太白出入口可直達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大青山巖壑靈秀,蜿蜒起伏,大小山峰二十余座,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東晉大司馬桓溫曾屯兵青山,遙控建康;南齊山水詩人謝朓曾多次“雙旌五馬”暢游青山,并在山南筑室而居,稱之為“山水都”;大詩人李白酷愛青山風光,留下遺愿“悅謝家為鄰”,魂歸青山;宋代書法家米芾稱大青山為“第一山”,并立“第一山”三字碑。為貫徹落實國家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決策,當涂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詳細] |
![]() | 和縣臺創園農業嘉年華景區AAAA 和縣臺創園農業嘉年華景區位于和縣臺創園內,占地面積1350畝,以皖臺文化為根基,以“生態、水鄉、文化”資源為特色,營造“生態水鄉,詩意田園”的景觀基調,是長江北岸濱水集科普、教育、展示、互動、娛樂于一體的生態農業休閑旅游景區,先后被授予馬鞍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AAA旅游景區、省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眾多榮譽稱號。……[詳細] |
![]() | 當涂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AAAA 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坐落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大青山風景區境內,占地二千余畝,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陸續開發,預計投資7.3億元,一期工程占地790畝。客源將輻射到皖東、蘇西、浙北等三小時車程的范圍內,是南京經濟圈及合肥、黃山、九華山度假旅游線上以野生動物觀賞、親子互動游樂、叢林濕地游覽、原始森林觀光為主題的大型旅游經濟綜合體。該項目一期工程將利用大青山的森林地貌,用國際先進理念設計建造,將引進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200余種。該項目將緊扣文化與旅游相結合、觀賞與體驗相結合、人文與娛樂相結合、農業資源與城市經濟相結合的經營理念,二期、三期將開發高檔度假酒店、頂級游戲樂園、綠色觀光農業等項目,……[詳細] |
![]() | 和縣香泉旅游區AAAA 香泉旅游區位于和縣香泉鎮,旅游資源稟賦優越,以香泉溫泉為核心資源,同時擁有“六山、兩水、一古鎮資源”,不僅山水資源景觀質量極高,文化底蘊也很深厚,是一個集溫泉養生文化、昭明文化、名人古跡文化、方志文化、宗教文化、老街文化、地域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和美食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香泉溫泉度假村曾榮膺2012年度“中國最具養生價值溫泉”,是一處集養生保健、餐飲、會議、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勝地。中華養心谷擁有享有“天下第一湯”美譽的千年溫泉,現為國家四星級旅游度假酒店,并被納入世博會安徽省“養生度假溫馨之旅”精品線路。香泉鎮“太子湯的傳說”被列為和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香泉旅游……[詳細] |
![]() | 德化堂中國古床博物館AAAA 德化堂中國古床博物館成立于2011年5月,2012年擴建改陳。目前新館近鄰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煙墩山遺址公園的歷史文脈,實現了文化的聚集效應,為馬鞍山旅游觀光增添新的亮點。新館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落成開館,一期展覽面積5000多平方米,分三層,5個古床陳列區,共設12個主題館。德化堂古床館云集了全國各地300余張古床,數量為全國之冠,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私人古床專題博物館。德化堂古床館從明清以來收集了不同材質、不同地區的古床,傳承有序,歷史脈絡清晰,明代金絲楠木床,以其簡約大方,比例權衡適度,產生“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清代拔步床有“床中床,罩中罩”的說法,尤以潮州床……[詳細] |
![]() | 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AAAA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稱雞籠山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線天”、“溶巖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于殿中,殿內兩旁為十八羅漢。內懸大鐘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眾前往朝山山拜佛,絡繹不絕,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歷代有李白、許澤、李思聰、楊萬里、賀鑄、朱元璋、莊昶、王元翰、戴重、湯懋綱等,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郁盤……[詳細] |
![]() |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 ![]() 太湖山位于含山縣銅閘鎮境內。面積1800公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為砂巖、石灰巖、峰林地貌,有大小山峰20座,最著名山峰有鐘山、鼓山、木魚山、歪山等,主峰太湖山海拔450米。1992年國家林業部將其定為國家森林公園。1998年為縣級文明單位,2000年被評為AA級風景區,2001年被評為縣林業系統先進單位。史料記載,太湖山開發始于宋代,主要為宗教活動。民國時期,日軍燒毀大部建筑,殺死和尚。1966年“-”將寺內經卷、佛像洗劫一空。1985年1月,該寺被安徽省政府列為省重點寺廟,專款維修,佛事活動日趨繁盛。目前已具備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能力。太湖山以奇峰、怪石、寺庵“三絕”著稱。該山西北……[詳細] |
![]() | 褒禪山AAAA 褒禪山歷史悠久,景致宜人,4億5千萬年前,褒禪山所在原為一片0,隨著地殼運動,大海抬升為陸地,陸地又沉陷為大海。如此循環反復,終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運動中升出海面。褒禪山,古稱華山,位于含山縣城東北7.5公里。其東有靈芝山,山上樹木參天,古以盛產靈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聳入云,“天欲雨,山則云遮霧障”,西有碗兒嶺,相傳一羅漢出生于此,飲食后投碗于嶺上,至今仍見坐臥痕跡。登褒禪山極目遠眺,四周青峰環繞,山野之趣,賞玩之樂,探幽之險,登臨之興,令人留連忘返。褒禪山,舊稱華山,位于含山縣城東北7.5公進而處。因唐貞觀年間(627至649年)慧褒禪師結廬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靄,四面如圍。中有起……[詳細] |
![]() | 陋室—鎮淮古街景區AAA 陋室—鎮淮古街景區地處和城城區,北起陋室公園,南至得勝河畔,全長約2公里,現為國家AAA級景區。和縣鎮淮古街貫穿著陋室、文廟、戟門、鎮淮樓、四牌坊、大京兆、和閣以及文昌塔等著名歷史文化景點,為和縣歷陽(和城)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景區以鎮淮古街(由陋室、文廟戢門、鎮淮古街、四牌坊、文昌塔等組成)、篾匠街歷史街區和得勝河風光帶為依托,充分挖掘其在歷史、文化、民俗上的內涵,將其打造成匯聚和縣地域風情,融生態觀、文化體驗、民俗風情、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風景區,規劃面積約0.46平方公里。……[詳細] |
![]() | 甑山生態園AAA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當涂縣姑孰鎮,馬蕪高速當涂出口沿314省道向東約1公里處。占地約1500畝,規劃建設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集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酒店餐飲、休閑度假、文化健身、會議商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園區。地址:當涂縣姑孰鎮晉山路8號門票:無開發時間:2009年……[詳細] |
![]() | 詩城人家AAA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當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是集花木交易、展示博覽、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示范景區,以盆景、根雕藝術文化為核心,全力打響“中國古典園林”品牌,力爭把景區打造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地址:當涂縣姑孰鎮現代農業示范區內門票:80元開發時間:2015年……[詳細] |
![]() | 鳳凰湖生態植物園AAA 鳳凰湖生態植物園位于揚子江畔的馬鞍山市郊霍里鎮,是國家3A級風景區,集餐飲、娛樂、住宿等功能為一體。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馬鞍山鳳凰湖生態植物園旅游攻略。馬鞍山鳳凰湖生態植物園山巒疊嶂,湖水蕩漾,竹海云霧繚繞,林間棧道穿梭其間,恍若人間仙境。極其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被譽為“馬鞍山的九寨溝”。山莊距馬鞍山市區12公里,距南京市區45公里,南京碌口機場2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成為南京的“后花園”,都市里的“村莊”。馬鞍山鳳凰湖生態植物園景區峰巒疊嶂,溝谷縱橫;古樹參天,竹林似海,林木蔥蘢,蔽天蓋地。獨領-的林中之王“千年紫薇、萬年銀杏”嘆為觀止。山莊占地6000余畝,原始次森林千余畝,景區綠色植被覆蓋……[詳細] |
![]() | 馬鞍山馬鋼盆山AAA 介紹 馬鋼盆山度假村國家3A級風景區。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東郊濮塘風景區,距馬鞍山市區14公里,距南京祿口機場22公里,四通八達。建立于1996年,整體核心區面積2050畝,是休閑、娛樂、餐飲、住宿、會議為一體的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休閑度假區。 古人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山川江河的態勢和樹木土石的變化能表現山川之靈氣。度假村四周山脈東西走向,山脊奇峰羅列,前有西綿山,后有天鵝峰,左有雙鷺溪,右有金雞嶺,晴日登頂遠眺,可望度假村概貌。整個山體春花秋實,山……[詳細] |
![]() | 霸王祠AAA ![]() 霸王祠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在和縣烏江鎮東南約一公里的鳳凰山上,離縣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時就墓葬了項羽的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國家AAA級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0-之余”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并序》內稱:“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后之英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