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湖的前身為古水潭,史料多有記載。民國版南宮縣志中說,這片積水早年間連成一片,稱“古水潭”,“衡漳諸水匯積為淵”,“廣數里,人常泛舟其中,舉網得魚。”古水潭形成于夏代至宋紹熙年間,當時是黃河干流支脈過境南宮,經新河、武強由天津入海,造就而成巨鹿、任縣、隆堯、寧晉間的大陸澤,匯流形成了南宮境內的“古水潭”。明孝宗年間,兵部尚書白鉞作為南宮人,在回鄉游覽間揮筆寫就《游舊城潭記》,記載了當年古水潭“汀浦岸柳,鷗鷺翔舞”的情景,發出“儼然江鄉景也”的感嘆之詞。歷史上的古水潭也曾歷經磨難,幾近瀕死。明成化十四年六月的一場大水,南宮縣城被毀,縣城因此搬遷新城后,古水潭便改稱“舊城潭”。之后不但水面逐漸縮小,而且還失去了“潭”的幽深。至民國時期,古水潭的水更少了,水源僅是南宮境內十幾條排水渠,勉強維持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