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農溪AAAAA 神農溪,發源于神農架主峰,流經湖北巴東縣境內,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峽谷之中,至巫峽口東匯入長江。神農溪是一條典型的峽谷溪流,兩岸山峰緊束,絕壁峭聳,溪水在刀削般的峽壁間沖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險灘、長灘、彎灘、淺灘六十余處。水道雖狹急卻清淺,漂流極富刺激而又安全。神農溪流經三個風景各異的峽谷--棉竹峽、鸚鵡峽、龍昌洞峽。兩岸風光奇美,峽谷中少有開闊地,最狹處兩岸相距僅7米。船行峽中,如穿幽巷重門。一座座高達數百米的山峰劈面壓來,幾乎望不見前面的水道。在以險見長的棉竹峽中,難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鐘乳凌空倒懸,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險灘30多處。乘舟漂流,全憑船工技巧,……[詳細] |
![]() | 野三關森林花海景區AAAA 野三關森林花海景區位于素有“華中涼都”之稱的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東距宜昌市中心168公里,西到恩施市中心157公里,東北至巴東縣城94公里,是通向鄂西南的陸路咽喉,恩施州的東大門,是聯系三峽庫區和清江庫區的地理樞紐。通過318國道、245省道、滬蓉高速、宜萬鐵路等公共交通可便捷的抵達景區。野三關森林花海景區地處“華中林海”之一的“鄂西屋脊”綠蔥坡山脈南麓,是自江漢平原進入中西部的第一個海拔至高點,海拔1700米左右,夏季平均氣溫21℃,被譽為“華中避暑第一站”。景區秀居長江與清江的分水嶺上,位于鐵廠荒國家級森林公園內,一山所托,兩江相依,森林覆蓋率達到92%,空氣中負氧離子高達6800多個每……[詳細] |
![]() | 鏈子溪原生態文化旅游區AAAA 鏈子溪位于長江巫峽口南岸,因鏈子崖上400多年的巨型鐵鏈纖夫古棧道而得名,是巴東縣繼國際旅游景區神農溪之后開發的第二個原生態旅游景點。鏈子溪是長江三峽中新發現、開發的風景名勝區。她地處長江巫峽口上游2公里處,藏在深山峽谷之中,山高峻險,谷深幽靜,人跡罕至,叢林茂密,植被蔥籠,猿猴嬉戲,鳥語花香,風光秀麗。主要景點有:門扇峽、火焰石、送子巖、鏈子崖、魚目洞、龍聚會、仙人寨、鐵觀鞋、神水泉、大溶洞等。景區內有國家保護動物:貓頭鷹、野山羊、獼猴、娃娃魚、水獺等,還有野木蓮、水苔、文母等世界珍稀植物。……[詳細] |
![]() | 巴人河景區AAAA 巴人河景區自然環境獨特,生態環境多樣,文化傳統悠久,民俗風情濃厚,被譽為巴東縣城的“后花園”,長江三峽的“香格里拉”。為把巴人河景區打造成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中的一個亮點,巴人河景區經過深度開發后,新建了狩獵場、射擊場,新增了高空滑索游覽方式,擴建了有驚無險的游步道,并向河谷核心景區進一步拓展,開設了漂流項目。目前,巴人河景區已經建成集休閑度假、野外探險、戶外狩獵、熱情漂流為一體的蓮峽仙境原始美麗、迷人的巴人河峽谷是折射巴人原生態的風情長廊。這里有高聳入云的群山、萬丈深淵的天坑、峻峭陡險的峽谷、波濤洶涌的激流、陰森恐怖的溶洞、遮天蔽日的森林、百花爭艷的山野、雞犬相聞的村寨。巴人河景區自然環境獨特……[詳細] |
![]() | 鄧玉麟將軍故居AAA ![]() 鄧玉麟將軍舊居位于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石橋坪村。鄧玉麟(1881—1951),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石橋村人,土家族;1894年投入清軍中當兵,后入新軍第三十一標,繼升為炮八標正目,1908年由孫武介紹秘密加入共進會,之后離開軍隊,但仍在武昌、南京等地做運動新軍的工作;武昌起義后入鄂軍都督府謀略處任職,不久先后被湖北軍政府任命為鄂軍第七協統領、第四鎮統制。中華民國成立后任北京總統府軍事諮議官,授銜陸軍中將;1916年赴滬參加討袁;1917年參加0戰爭,被孫中山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軍、臨時政府參議;1921年任-本部軍事委員;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后,曾任北伐軍左翼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參加荊沙、宜昌等戰役……[詳細] |
![]() | 寇準文化公園AAA 寇準文化公園位于巴東縣城云沱小區的西陵路與沿江路之間,是為紀念寇準在巴東任縣令時的豐功業績而建。公園在規劃設計上突出地方特色,彰顯民族文化。建筑風格典雅古樸,園里主要設有地藏殿、王爺殿、寇公祠等古建筑和特色居民,居民群中心設有開展民俗表演活動的文藝廣場。湖北省巴東縣民族文化公園矗立在巴東巫峽口南岸,由仿宋縣衙大堂與反映寇準文化的古建筑秋風亭、寇公祠等景觀構成。仿宋縣衙大堂內置儀門、正堂、六公房等。縣衙內陳列了寇準任巴東縣令時的北宋巴東縣城遺址模型、寇準生平事跡介紹、寇準詩詞文章、歷代著名詩人詠巴東的詩詞、傳說故事及與寇準相關的文物。……[詳細] |
![]() | 無源洞AAA 景區位于巴東縣城東部10華里,距神農溪溪口15華里。核心景區為3.5億年前地質運動形成的一個奇特峽巖,與江水相匯成一個有內外平湖的半島,其間溶洞密布,泉瀑飛瀉,鳥語花香。北宋一代名相寇準十九歲任巴東縣令時,在此寫下巴東詩詞125首,李商隱在此留下千古至情《巴山夜雨》,千余年巴東老城已隱沒于景區望江亭畔,自然風光與人文勝跡獨領巴東一方風光名勝。 無源洞,又名兀源洞、悟源洞。位于縣城東郊10公里的金子山麓,海拔200米處,有水、旱二洞相連,洞口高寬各丈余,據《縣志》載:以其泉“深遠莫測其源”而得名,洞內空曠,可容萬人,居人每避兵于此。雨季,溪水越洞頂而下,形成水簾。洞內有峽,峽中有隧,隧里又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