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位于岳陽市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氣勢雄偉,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前身相傳為東漢末期東吳名將魯肅閱軍樓。兩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唐始稱南樓,后稱岳陽樓。歷代詩家張說、張九齡、孟浩然、李白、賈至、杜甫、韓愈、白居易等都曾登臨吟詠,留下了眾多名篇佳作,為岳陽樓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宋代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后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千古雄文《岳陽樓記》成為岳陽樓的靈魂,使其成為勤政愛民、心憂天下的政治象征,從而流傳千古、名揚天下。岳陽樓幾經興廢,現存建筑系清代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1983年按照“整舊如舊”原則落架大修,保持了清代原有的藝術風貌和建筑特色。主樓高1……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