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旅游

陜西省A級景區名錄

181、榆林圣都樂園 AAAA
榆林圣都樂園
  榆林圣都樂園是全開放式的主題公園,在祖國迎來65周年的生日那天圣都樂園將隆重開業。圣都樂園是榆林市濱河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全新的現代化體驗式主題樂園。89米摩天輪是西北五省第一高,六環過山車是中國首例,還有中國最長的太空漫步也在園內首現,首次登陸榆林的大擺錘、雙層豪華轉馬、神舟飛碟等都將是樂園的亮點。為了和樂園的設備相對應,園內還有許多景觀小品,當你走進園內,每個角落景色都各不相同。同時樂園內又投巨資引進國內外超豪華室內游樂21余項,有3D狩獵、兒童耍戲、憤怒的小鳥等,室內聲光電技術也是市場最流行、最時尚的,而且榆林天氣變化較大,室內游樂將給我們提供一個溫度適宜的娛樂環境,這將是游樂園內的另一道風景。圣都樂園同時也是融日、夜雙重娛樂為一身的現代化樂園,白天自不必說,晚上也炫目多彩,五……[詳細]
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景區
  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位于榆陽區大水灣村。西鄰曹家峁村,南接補浪河村,東北接省不扣村。南北長2.45公里,東西寬1.4公里,總面積4400畝,土地權屬為集體所有。建連初,54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姑娘組建成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前身“長城姑娘治沙連”,開啟了治沙造林的艱難征程。截止目前,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累計推平沙丘800多座,營造防風固-帶35條,修引水渠35公里,打機井36眼,種植900多畝畜草、420多畝花棒等沙生植物,種植經濟林、彩葉林各300畝,栽植樟子松3000畝、柳樹和楊樹35萬株,治理荒漠14400畝,和當地群眾一道在荒灘大漠上建起一片片沙海綠洲,已成為榆陽生態建設的一張響亮的名片,是軍地共建的一個典范。1974年,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54名平……[詳細]
先秦陵園博物館(秦公一號大墓)
  先秦陵園博物館位于鳳翔縣南指揮鎮南指揮村。該館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8月的我國首家農民創建的大型遺址性博物館——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2007年9月經寶雞市政府同意改制為國有博物館,并對外開放,隸屬于寶雞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先秦陵園博物館所在地雍城秦公陵園是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294年間,雍城一直是秦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秦國在這里不僅完善了奴隸制度,并通過一系列社會改革逐步進入了封建社會,經過19位秦公的苦心經營,為后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雄厚了基礎。雍城秦公陵園位于秦都雍城以南的三畤原(春秋早期稱北原)上,是秦公帝王諸陵園中,維持時間最長,陵墓數量最多,規模……[詳細]
184、三原城隍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位于咸陽三原縣城內東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600多年,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整體建筑群之一,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原城隍廟是宮廷式建筑,整個建筑群由五重院落組成,沿中心左右對稱分方式把樓、殿、廡、坊、亭等四十多個單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五個廊院相套向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線上布著三道門、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筑各具特色。坐北朝南的廟門前,高達10米的照壁用水磨磚砌成,正中鑲有鯉魚跳龍門磚浮雕。三原縣博物館設在城隍廟內,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飛手書的前、后《出師表》石刻和于右任的書法真跡為世所稱頌。每年中秋期間(農歷八月十一至十五),三原城隍廟會舉辦廟會活動……[詳細]
185、鎮北臺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北臺
  俗有“東有山海關,西有嘉峪關,中有鎮北臺”、“鎮北臺連著八達嶺”之說,鎮北臺被譽為長城第一臺,位于榆林城北4.5公里處的紅山之上。鎮北臺,為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四月至次年七月,延綏鎮巡撫涂宗浚為保護設在附近長城邊上蒙漢互市的紅山市,在紅山之頂修筑成明長城上最大的軍事瞭望臺,號稱長城第一臺,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鎮北臺建筑呈正方梯形,為疊4層逐層遞縮而成,總高度為28.5米,方正整齊,雄偉壯觀,登臺頂端,榆林千里景物一覽無遺,盡收眼底。第一層臺基座,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長64米,周長320米,進深12米。內墻高5.5米,外墑高10米,上設垛口,東墻南側置城門,東南內側置磚鋪馬道,南墻與長城相連;第二層高16.6米,周長130米,進深5米。二層南臺墻中開設券洞,內磚石踏步直通……[詳細]
哭泉旱作梯田
  宜君旱作梯田景區位于宜君縣哭泉鎮,規劃面積約20505畝,在全縣“全域旅游、全景宜君”戰略的引領下,圍繞旱作梯田大地景觀,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業精神文化挖掘為支撐點、以打造一流的員工團隊為發力點、以吸引特色商戶豐富景區節點為關鍵點、以組織特色民俗文化演藝活動為結合點、以餐飲住宿服務提質升級為切入點、以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為著眼點,著力打造集農業觀光、攝影采風、休閑養生、民宿體驗、度假購物為一體的美麗田園風景區,形成以“觀光農業、攝影采風、休閑養生、度假購物、民俗體驗”為特色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全力打造西北知名的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在農耕文化繁榮的年代,宜君旱作梯田即成雛形,它是鑲嵌在黃土高原上農耕文明的“活化石”,蘊涵著先民們不屈不撓、改造自然的無畏精神。在戰天斗地的50年代,黨和政府號召……[詳細]
李自成行宮(盤龍山古建筑群)
  李自成行宮位于陜西省米脂縣城北盤龍山南麓,210國道、西包鐵路沿線,無定河東岸,北接榆林、神木、包頭,南連綏德、延安、西安,東達佳縣、山西,西達靖邊、定邊、銀川。是陜北文物旅游的主要景區之一。行宮占地面積11385平方米,建筑面積4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樂樓、梅花亭、捧圣樓、二天門、攬勝樓(后改玉皇閣)、啟祥殿(正殿)、兆慶宮(寢殿)七大部分組成。整個群體建筑依山造勢分臺而筑,層層迭迭,櫛比鱗次。行宮布局嚴謹和諧、排列變化有序,玲瓏的山,陡立的石階,巍峨的殿堂,遠處眺望,猶如巨龍騰飛,雄偉壯觀。從樂樓順坡而上,過梅花亭、捧圣樓、石牌坊、二天門臺階高聳,莊重威嚴,登上臺地,玉皇閣巧奪天工,凌空峙立,登階穿洞,至行宮院內,對面牌樓相迎,瑰麗無比,富麗堂皇的啟祥殿氣勢雄偉,兆慶宮蔚為壯觀,鐘鼓二……[詳細]
洛川會議舊址
  洛川會議紀念館位于洛川縣城以北10公里處的永鄉鄉馮家村。1937年8月以前這里為一所私塾小學,1961年經肖勁光、肖克等同志確認,國家檔案局曾三局長提供洛川會議有關資料,確認這里為洛川會議舊址。1966年成立了“洛川會議舊址管理籌備處”并對外開放。1980年更名為“洛川會議紀念館”。館舍占地面積19869平方米,建筑面積940.6平方米。隸屬于洛川縣文物旅游局。洛川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它高舉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旗幟,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原則,為實現抗日戰爭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為爭取民族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思想基礎。洛川會議舊址現存小院一座,內有坐北朝南磚窯兩孔。左側窯洞為當時的會議室,右側為毛澤東舊居。此外還有張聞天、朱德、周恩來、彭德懷、徐向前、肖勁光、警衛……[詳細]
189、渭南老街 AAA
渭南老街
  渭南老街是由渭南老街文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打造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位于陜西歷史文化名城渭南,地處市區湭河岸邊,這里人文遺跡豐富,自然風光優美,歷來為游人所向往之地。老街景區整體以中國傳統明清民居建筑風格為精髓,將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水0融,是渭南市唯一的新中式風格和濱水休閑旅游項目。目前,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正日益引導湭河成為渭南發展的幾何中心。未來,老街景區將不僅是一座集生態、文化、休閑、娛樂、旅游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城,更是陜西渭南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望月樓望月樓是渭南老街的著名景點,位于渭南市區朝陽大街與濱河大道十字,南小橋東北角。整體建筑以磚木結構為主,是一座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宏偉建筑,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整個望月樓建筑恢弘大氣,外表俊拔挺秀,可供游人登樓觀景、抒懷望月……[詳細]
190、子洲南豐寨 AAA
子洲南豐寨
  南豐寨又稱南豐山位于子洲縣城東南十里地的苗家坪鎮,蜿蜒的大理河從南豐寨山下流淌而過。南豐山奇峰獨秀,三面環水;峭壁玲瓏,風景奇特;晨鐘暮鼓,莊嚴肅穆,遠遠望去它就像靜靜地臥于群山之間一個熟睡的嬰兒;或者說猶如一只正在飲水的仙鶴。當地人傳說,該寨最初僅有一座古廟,后來周邊村民為了避戰亂、防盜賊和土匪,便在山的四周修筑了石窯、土窯百余孔,城墻1200余米,久而久之,便形成寨堡城池,故稱南豐寨。這里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更因為他在陜北革命史上重要的地位而成為融歷史文化與紅色旅游為一體的觀光勝地。舊時,南豐寨上建有許多古廟,有祖師、關帝、文昌、娘娘廟等。當年的南豐寨香火十分鼎盛,引來周邊各縣區百姓競相膜拜。此處的廟宇因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初建時期,根據一些殘碑斷碣的記載,應在漢初之前。而祖師廟最為壯觀……[詳細]
澄城縣城隍廟
  澄城縣城隍廟位于縣城西門口,最早建于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現存城隍廟為明代嘉靖二十八年所建,有樓三座,一主樓二側樓,共立于高臺之上,均為梁柱式木結構建筑。中間主樓高17米,用32根柱子架梁疊木而成,其中10根為通天柱,內頂為八卦藻井,繪飾“火焰寶珠”圖案,重檐三滴水歇山頂,面寬五間,有平座攔桿,樓內下有樓梯,上有空中回廊,登樓可觀四方。東西兩側各有十字歇山頂方形樓一座,各用16根柱子構建立體,比主樓矮小,秀麗精巧,如翼凌空。三座樓頂均施碧琉璃瓦,飛檐下有斗拱,各樓回挑角有鍵鈴。看起來雖然陳舊灰暗,但不失精美漂亮,只是周遭環境和這三座樓及不協調。城隍廟神樓,又稱樂樓,因廟前舊有神樓兩座,俗稱鐘鼓樓。鐘鼓乃古代樂器,古時候每當初一、十五或過廟會時,人們就要擊鼓敲鐘奏縣樂,祭祀敬神,后人……[詳細]
192、高陵博物館 AAA
高陵博物館
  西安市高陵區博物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南環東路昭慧廣場,是一所集文物保護、研究和利用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227件/套、珍貴文物2件/套。高陵博物館于2014年10月啟動建設工作。高陵博物館位于西安市高陵區昭慧廣場南端仿古建筑群內,東距西禹高速高陵出口1公里,是高陵區唯一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據記者現場了解,高陵博物館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一所集文物保護、研究和利用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17年3月30日高陵博物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主要以高陵碑石為主,集中展示中國碑石文化,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唐昭慧塔、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晟碑也坐落其間。總占地面積約9000平米,展陳面積約1400平米,館舍呈現軸線對稱結構,為仿唐園林化設計,形成了一……[詳細]
193、西安草堂寺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戶縣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約50公里,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約創建于東晉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這里東臨淄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是佛教著名古剎,也是三論宗祖亭。現存草堂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后秦國逍遙園內一部分。后秦國王姚與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來長安,住逍遙園西明閣翻譯佛典,后在圓內建草堂寺,供羅什居住。由于鳩摩羅什譯經場以草薦蓋頂,故得名為“草堂寺”。鳩摩羅什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翻譯經律論撰94部、425卷,被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師之一。唐初高僧吉藏以鳩摩羅什譯出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三部論典為依據,創立了三論宗,尊鳩摩羅什為始祖。草堂寺作為鳩摩羅什的譯經道場,因而成為三……[詳細]
姜太公釣魚臺
  中國釣魚始祖之鄉——姜太公釣魚臺位于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境內,南依秦嶺,北望渭水,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距西安150公里,寶雞市30公里。二級旅游專線與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南線相連,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內人文古跡聞名海內外,名貫古今的“姜子牙釣魚、周文王訪賢”的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里。漢代立祠,興盛唐時的殿堂祠廟隨山就勢,氣勢宏偉;巨大如丘的“釣磺靈磯”石,跪痕猶存、被稱為中國第一釣臺的姜子牙“跪石”及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唐柏”更為這內涵深厚的人文古跡錦上添花,給人以知識的熏陶和歷史的感悟。釣魚臺景區自然景色非常迷人,河光山色相映爭輝。區內峰巒疊嶂,飛流激柱,柏山做屏,芳草為毯,森林茂密,紅葉盡染。尤為獨特的是綿延10余公里的?溪峽谷,奇石云集,碧潭相連,小橋幽徑,棧道懸空,竹林蔥郁,瀑布如練,鳥……[詳細]
蔡文姬紀念館
  蔡文姬紀念館,位于陜西省藍田縣蔡王村,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一九五七年八月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有《蔡文姬生平展》詳細介紹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跡和東漢末年社會的風土人情。還有《藍田文物精品展》及現代著名書法家書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藍田蔡文姬墓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蔡文姬,名琰,東漢末年女詩人。博學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戰亂沒于匈奴達12年。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贖回。卒后葬此。1991年建立蔡文姬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及《后漢書》中的《董祀傳》等。蔡琰(約177-?):即蔡文姬,漢末著名琴家,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詳細]
澄城縣博物館
  澄城縣博物館澄城縣博物館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古徽街,是一座展示澄城歷史文化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其豐富的歷史文物藏品不僅展示了澄城澄城歷史文化的底蘊,同時展示了中華古代文明的發展。館區總面積64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500平方米,拴馬樁石雕展區2300平方米。展廳內共設古代文明、堯頭陶瓷、雕刻藝術、民俗工藝、當代發展等五個展廳。館-史文物共1300余件,其中堯頭陶瓷500多件,拴馬樁石雕730樽,工藝美術和農家生產生活用具500余件,文物和藏品總數近3000件,是一座融人文歷史、民俗風情于一體的綜合博物館。它的建成與開放,不僅有利于澄城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也必將使澄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人文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同時為宣傳澄城、澄城旅游創建了一個重要平臺,必將對我們建設“陜西經濟強縣、渭……[詳細]
金粟山森林公園
  金粟山森林公園位于富平縣城東北約三十多公里處雷古坊鄉區內。據明萬厲《富平縣志》記載:“金粟山、以粟如金”故名。又因山巔唐代即建立高禖(求子之神)祠,有龍泉水藏于深溝,也叫菩薩山、靈泉山、紫金山。其總面積約15000余畝,主峰海拔1240.7米,山石巖性以下、中奧陶統的灰巖、泥質灰巖、燧石灰巖、含礫頁巖、鈣質礫巖等為主。山峰怪石錯出,層棱如削。山上植被豐厚,物產富饒,尤其以天然太子參最為名貴。由于山深林幽,關中難得一見的野生鹿群時有出沒,珍稀動物金錢豹、護廟神蟲(大蛇)亦偶然現身。金粟山素有“渭北小華山”之稱,且融華山天險與翠華山蒼碧于一體。其山以架子梁為主峰,東、西、中諸峰依其形勢,各逞異秀雄奇,正如當地民謠所說:“中峰雄雞東峰鷹,西峰好象萬花叢。”山之東側與石疊山緊連,與萬斛山依依相望。其……[詳細]
良周秦漢宮遺址
  良周遺址良周遺址位于陜西省澄城縣劉家洼鄉良周村北,為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遺址。遺址中心區為一壕溝環繞成長方形,此范圍內遺跡密集,出土遺物較多。其東部偏北有一座建筑基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較大。遺址范圍內發現有多處柱礎石,另見有云紋瓦當、磚及大量瓦礫。在筒瓦、板瓦上有“犬亭”、“大匠”等陶文戳記,在璧紋空心磚、滴水磚和鋪地磚上有“宮”、“與天無極”等字。良周遺址作為秦漢時期關中地區內涵豐富、保存較好的大型宮殿的代表性遺址,對研究秦漢時期關中地區的行宮布局、宮殿結構及其用途有較高歷史和學術價值。良周秦漢宮景區位于澄城縣王莊鎮良周村,距縣城30公里,西北有高聳的壺梯山,東北有宏偉險峻的杜公山,屬黃龍山脈與洛水之間的山前沖積扇形黃土臺塬,地勢開闊、較為平坦,曾是秦漢時主要的練兵……[詳細]
199、龍首壩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首壩
  龍首壩龍首壩是一座石拱滾水壩,它橫跨于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行政村管轄的狀頭村村西,處于與蒲城縣西頭鄉交界的洛河下游。因建于漢武帝時創建的龍首渠的渠首段而得名。該壩是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建成的,它位于澄城縣交道鎮西南8.5公里處,距離縣城17公里。壩為石拱滾水壩,壩軸為弧形,壩面為渥奇式。壩高16.2米,頂長187.67米,頂寬5米,壩基最大寬22.5米。壩體用工157669個,用石料20525立方米,用沙7290立方米,用水泥12092桶,支付銀元217881元。該壩由著名愛國將領楊虎成倡導,近代水利科學家李儀祉主持規劃,總工程師孫紹宗率隊堪測并全面負責工程實施,工程師李奎順具體設計,于1934年5月動工興建,次年6月竣工。當時的中央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筆題寫了“龍首壩”壩名,并在……[詳細]
200、合陽福山 AAA
合陽福山
  福山福山景區位于合陽縣靈泉村附近,福山的地貌十分特殊,整座山就像一只翹尾東行的大蝎子趴在溝壑中,所以當地人形象地稱它為“蝎子山”,民間有“聚寶盆、福壽山,蝎子趴在盆中間”之說。2001年航拍洽川景區時,從沒來過洽川的拍攝人員開始還擔心在空中找不準福山,可是飛到這里,一眼就看到一只祥云繚繞、活靈活現的大蝎子,他們馬上認準了這就是福山。福山讓人稱道的,不僅是它獨特的造型,關鍵在于它的“三教合一,和睦相處”。在這座山上,供奉著佛教的釋迦牟尼,道教的老子,還有儒教的孔子,這種奇特的現象在我國十分罕見。福山上有一組精美的古建筑群,緊湊玲瓏,錯落有致,穿行其中,步移景換,回味無窮。福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間,屢加修葺。清同治六年(1867年),前后殿和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AV的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免费公开 | 亚洲少妇熟女精品专区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一区十区精品 | 中文字幕亚洲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