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翰園(翰園碑林)AAAA ![]() ![]() 翰園碑林,李公濤創建于七朝古都開封龍亭湖西畔。占地百余畝,鑲碑三千七百多塊,融古今書畫碑刻藝術為一體,集山水奇觀和古典園林建筑藝術于一園。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06年又被省命名為河南省先進文化示范基地,李公濤先生被開封市人大常委會授予為“當代文化愚公”的稱號。1985年李公濤先生帶領全家,自籌資金創建中國翰園碑林,并立下家訓“只需投入,不許索取,直至碑林建成無償交給國家。中國翰園碑林坐落于古都開封風景秀麗的龍亭湖風景區,占地一百二十畝,分碑廊和園林兩大景區,園林清新淡雅,景色迷人,瀑布噴泉跌宕,湖島相映生輝,中國翰園碑林南大門原景蒼松翠柏,亭臺樓閣掩映于湖光山-中,讓您在這……[詳細] |
![]() | 大相國寺AAAA ![]() 大相國寺位于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開封是“富麗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歷史文化古城,民間向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而“大相國寺天下雄,天梯縹緲凌虛空”(元·陳孚),其氣宇非凡的大相國寺,更是一座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卓越地位和廣泛影響的著名寺院。寺院歷史上名僧輩出,名士薈萃,活動頻繁,寺藏豐富,鼎盛時期轄64禪律院,占地達540畝。高僧、達官、文人、使節、民眾出入其特別是北宋期間;佛事,大相國寺、巡幸、文娛、參訪、商貿匯集其中,成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為海內外佛教界矚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制定恢復整修大相國寺的計劃,陸續籌拔專款加以維修。先后修繕了山門、鐘樓、天王殿、……[詳細] |
![]() | 嵩陽書院AAAA 嵩陽書院在河南省鄭州登封市嵩山南麓。創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至唐代改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宋代理學的“洛學”創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后,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明末書院毀于兵燹,清代康熙時重建。嵩陽書院經歷代多次增建修補,規模逐漸形成,布局日趨嚴整。書院的建制,古樸雅致,大方不俗。嵩陽書院與河南睢陽書院(又名應天書院)、湖南岳麓書院、江西白麓洞書院并稱我國四大書院。嵩陽書院環境十分幽美,為讀書勝地。書院內建筑布局保持著清代前的風格,現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間,共有五進院落組成。首為先師祠,供奉與書院有關的先師先賢,其后為講堂……[詳細] |
![]() | 焦作圓融寺AAAA ![]() 圓融無礙禪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始建于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為“民間東傳佛教第一僧”的西晉、后趙僧人佛圖澄國師(二三一~三五一)所創建的八百九十三座寺廟之一,為十一進計十九殿、兩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館及十七處泉,在建“圓融國際禪修中心”及“五百羅漢洞”,為韓國圓融宗祖庭。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焦作市佛教協會駐地。是“圓融寺文化旅游園區”核心部分。圓融無礙禪寺(以下簡稱圓融寺)是中國唯一一處以佛教圓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剎;韓國圓融宗祖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坐落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瓷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當陽峪古瓷窯遺址西北處呂澗山上,呂澗山系南太……[詳細] |
![]() | 二七紀念塔AAAA ![]() ![]() 鄭州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中心的二七廣場上,1951年鄭州市為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大-中犧牲的烈士,繼承和發揚京漢鐵路工人的革命斗爭精神,將原鄭州市西門外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廣場中央建三角形木質塔一座。1971年7月1日,在原址動工重建鋼筋混凝土紀念塔,于同年9月29日落成,成立“鄭州二七大-紀念塔管理處”。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5月更名為“鄭州市二七革命紀念館”,1993年4月9日,-為該館題寫館名“鄭州二七紀念館”,現更名為“鄭州二七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館有陳列展室10個和1個地下展廳,陳列面積1千多平方米,館藏近現代文物500……[詳細] |
![]() | 黃河小浪底AAAA ![]() 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上至三門峽大壩上游9公里,下至小浪底大壩36公里處)。由于該大壩位于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村,故而以小浪底命名了該工程。它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四個片區、13個景區、113個景點組成。310國道、207國道、連霍高速和二廣高速從風小浪底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景區邊緣通過,隴海鐵路、焦枝鐵路、洛陽機場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風景區位于黃金旅游線路——河南“0一線”上。地跨黃河南北兩岸,南岸為崤山的東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東臨華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風景……[詳細] |
![]() | 社旗山陜會館AAAA ![]() 社旗山陜會館,國家4A級景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城中心,為清代山西、陜西在賒旗店的商賈集資興建,作為他們同鄉-的場所,故名山陜同鄉會館。會館“春秋樓”內泥塑關羽坐像,并豢養有監、官、僧道,會館亦稱“山陜廟”。道光年間曾改稱“鼎元社”,1923年復稱“山陜會館”。會館座北向南,占地面積約7750平方米,地面全部用一尺見方的青白石板鋪砌,現存殿、堂、樓、閣及各種建筑130余間。主體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懸鑒樓、大拜殿、春秋樓四部分組成,自南向北呈現中軸線式分布。前為琉璃照壁、鐵旗桿、東西轅門和東西馬廄;其后為懸鑒樓、鐘鼓樓、東西廊房;再后為大拜殿、藥王殿、馬王殿;最后為春秋樓。布局嚴整,莊嚴肅穆。……[詳細] |
![]() | 中原大佛AAAA 中原大佛1997年開始奉建,2008年9月初一開光,歷經12年,投資12億元。大佛高208米,用黃金108公斤,合金銅3300公斤,特殊鋼材15000噸。大佛法相莊嚴,巍峨聳立在堯山腳下佛泉寺,周圍九層山峰環圍,左似青龍盤繞,右如白虎伏臥,前有朱雀展翅,后有玄武鎮守,加上佛前四季長流的沙河圣水,佛泉湯地,景觀資源豐富,環境秀美,是難求的風水寶地。中原大佛造像慈祥莊嚴,神圣而靈驗,注目大佛,與人無窮的智慧和心靈的慰藉,給朝拜的信眾增添了信心和福報,是理想的祈愿、修身之地,其教人向善的文化精髓,亦將凈化大眾心靈,創造和諧社會環境,祈福國泰民安。中原大佛聳立于河南中原,五方五佛之中,是留于世人又一筆……[詳細] |
![]() | 內鄉縣衙AAAA ![]() 內鄉縣衙,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城東大街,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歷經明、清多次維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縣衙座北面南,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中軸線上排列著主體建筑大門、大堂、二堂、迎賓廳、三堂,兩側建有庭院和東西賬房等,共6組四合院,85間房屋,均為清代建筑。內鄉縣衙是我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縣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的美稱。內鄉縣衙,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西沿內鄉縣城東街,坐北面南,建筑群(7張)滬陜高速、312國道和寧西鐵路穿縣境而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內鄉縣衙1984年被批為國內……[詳細] |
![]() | 浚縣古城AAAA 浚縣古稱黎陽,西漢置縣,是河南省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文治閣為中心,有東西南北4條主街、8條小街、36條小巷,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景區古意猶存,現存浚縣古城墻、文治閣等古建筑。浚縣是河南省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名勝古跡300多處,大部分位于古城內,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10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11項、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5處,優秀歷史建筑單體及院落44項,重要城市歷史環境要素及遺跡、遺存13項。該項目的策劃、規劃、開發堅持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對河南省乃至……[詳細] |
![]() | 比干廟AAAA ![]() 比干廟位于中國河南省衛輝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從周武-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廟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廟。占地四萬四千平方米,主體建筑有照壁、山門、二門、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鱗次櫛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墻環圍,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廟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環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兒女祭謁的圣地。比干,子姓,沫邑人(今河南省衛輝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29年)63歲。唐太宗譽為“忠烈公”,是一位力圖改善朝政的政治家。比干子堅公,周武王賜姓林,……[詳細] |
![]() | 潞王陵(潞簡王墓)AAAA ![]() 潞王陵坐落于河南省新鄉市北部鳳凰山下,依山據嶺,俯瞰衛水,整個陵園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布局工整,莊重威嚴,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國務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潞王陵因其藝術的稀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2006年12月15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宣布將潞王陵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07年河南省人大通過并頒布了《潞簡王墓保護管理條例》,使得潞王陵的保護有了法律依據。中央電視臺“走遍天下”、“天下旅游”等欄目先后對潞王陵做過專訪。潞王陵的墓主人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的第四子,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唯一同母弟。4歲冊封為潞王……[詳細] |
![]() | 單拐革命舊址位于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遷駐清豐縣單拐。1945年3月鄧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到達冀魯豫邊區,同時也進駐單拐村。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軍區政委鄧小平、司令員楊勇及-等同志先后在這里居住長達一年之久。他們在這里不僅領導了有名的錫山戰役和解放陽谷、封丘、延津等戰役,還積極發動這一帶貧苦農民建立農民政權,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增資、增佃斗爭,并在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廠,成功制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詳細] |
![]() | 湯陰岳飛廟AAAA ![]() ![]() 湯陰岳飛故里“宋岳忠武王廟”,原名精忠廟,岳飛廟位于河南省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時間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歷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余平方米,六進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間。其內含豐富,殿堂雄偉,碑碣林立。1963年12月,岳飛廟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后,經全面整修后重新開放。如今的岳飛廟建筑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實,陳列豐富,1995年被評為全國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湯陰岳飛廟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概況廟坐北朝南,外廊呈長方形。臨街大門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翹。……[詳細] |
![]() | 南海禪寺AAAA ![]() 南海禪寺位于汝南縣城東南部,占地面積300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由世界著名高僧明乘法師自籌資金于1992年開始修復,主要以寺院建筑和浮雕為載體,展現佛教文化內涵。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已具有世界建筑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的雛形。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平面呈邊長80米的正方形,超過故宮太和殿與山東曲阜孔府大成殿的規模,號稱“亞洲第一殿”。天王、觀音、文殊、普賢四大配殿,三重飛檐、高大雄偉,可與全國現有佛教圣地同類建筑相媲美。南海禪寺建造在汝河灘地之上,平面布局整體呈“士”字型,周邊為高3米,長5300余米的圍墻,為磚混結構。寺院門前為三殿門,殿內兩旁供奉兩尊金剛為“哼哈”二將,寺內南部是以大雄寶殿居中……[詳細] |
![]() | 寶豐香山寺AAAA 平頂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約百公里,位于寶豐縣鬧店鎮南,平頂山市新城區北3公里,伏牛山余脈,大香山峰頂,全稱香山普門禪寺。歷史上因行政區劃歸屬之變遷,曾稱“汝州香山寺”、“寶豐香山寺”,是已知的中國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和觀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平頂山香山寺建于東漢末期,大約在漢靈帝光和年間,比白馬寺晚約百余年,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由于地處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戰亂的影響,屢毀屢建。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時盡遭破壞,僧人被趕走,殿堂被拆毀,如今的香山寺建筑群除千年寶塔和十……[詳細] |
![]() | 太昊伏羲陵景區AAAA ![]()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城北1.5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廟,故稱“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同志參觀太昊陵后,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四個大字。太昊伏羲陵該陵廟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興建,是中國帝王陵廟中大規模宮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廟南北長750米.占地875畝。分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臺、一壇、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幾十座建筑主要貫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如果把南北大門層層打開,可從南面第一道門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詳細] |
![]() | 許慎文化園AAAA 許慎文化園依托許慎墓規劃建設而成,是集文物保護、許慎文化博覽、漢字文化觀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許慎(約公元58年-約147年)字叔重,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他因編撰了《五經異義》、《孝經孔氏古文說》等被時人譽為“五經無雙”;又因編撰了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被后世譽為“中華字圣”。許慎的學術成就不僅開創中國文字學的先河,對訓詁學、經學、音韻學等學科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以上學界對許慎皆懷有莫大的尊重和推崇,為了紀念這位為中華文化傳承花費畢生精力的文化先賢,自1983年開始學界先后八次在漯河召開關于許慎的學術會議。很多學者致電、致信要……[詳細] |
![]() | 開封鐵塔AAAA ![]() 開封鐵塔位于開封市城區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鐵塔一帶于1955年開辟為鐵塔公園,占地面積51.24公頃,是中國百家名園之一。鐵塔位于鐵塔公園的東北部,是園內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點。是1961年我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砌褐色琉璃磚,混似鐵柱,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它以卓絕的建筑藝術及宏偉秀麗的身姿而馳名中外。它設計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木式結構形式,塔磚飾以飛天麒麟、伎樂等數十種圖案,磚與磚之間如同斧鑿,有榫有槽,壘砌嚴密合……[詳細] |
![]() | 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AAAA ![]() 鈞官窯址博物館位于河南省許昌禹州市東環路北段,是一座用來展示鈞瓷文化的專業博物館。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是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投資興建,由兩院院士、著名建筑設計大師齊康教授主持設計,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鈞官窯遺址為基礎,集遺址保護、文物陳列、技術研發、學術交流、鈞瓷制作、宣傳教育為一體的遺址類鈞瓷專題博物館。博物館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展廳面積4980平方米,是傳統與現代建筑風格有機結合的典范,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由主體展館、宋鈞官窯遺址展示館和鈞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三部分組成。主體展館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分為六個展廳:大禹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