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師家溝景區AAA 師家溝位于汾西縣城5公里處,師家溝的清代窯洞民居群興于乾隆32年,相傳是由師家四兄弟做官發達后始建,兩百多年間,歷經幾代精心修筑擴張,形成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綜合體。它的建筑風格具有典型的北方與山西的民居特色,分為主體和附屬建筑兩部分。師家溝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華,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師家溝民居位于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冬日的天氣清冷干燥,同行的汾西縣博物館館長王玉富先生很是健談,對汾西的文物古跡如數家珍,當年行駛在汾西縣城東南大約5公路處時,路旁的一個指示牌指向……[詳細] |
![]() | 小尖山AAA 介 紹: 在陽城縣城西南27公里,李圪塔鄉東北邊。因山似帽尖而得名。主峰海拔1692米。山體由古生界寒武、奧陶系石灰巖組成,溶蝕侵蝕中起伏中山,屬太行山脈南段。山勢高峻,斷崖高聳,如削似壁,登百余級石梯可至山頂,有古廟。森林茂密,古樹參天,為旅游佳境。山西晉城市……[詳細] |
![]() | 石馬寺AAA ![]() 位于昔陽縣西南15公里處的石馬村。這里,原是一處規模不大,以石刻為主體的摩崖造像群,后人依像造屋,筑以殿閣,遂成為佛寺布局。宋代時,名為壽圣寺,因寺前有石馬一雙,人們俗稱之為石馬寺。石馬寺中,現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這些石雕中,大者5米,小者5厘米,高1米以上者66尊。其中,北魏、北齊造像約占70%,其余均為隋唐作品。石馬寺時代:北魏至唐地址:昔陽縣西南12公里處的石馬村是一座石刻造像與廟堂建筑相結合的佛教寺宇。原稱石佛寺,后因寺前雕造石馬一對,故改名石馬寺。據題記和碑文所載,該石刻造像鑿于北魏永……[詳細] |
![]() | 太行龍口景區AAA 太行龍口位于山西省和順縣青城鎮百備村境內,地處和順縣境東部,交通條件十分便利,距縣城僅三十公里,東鄰河北省邢臺縣,西通省會太原,北接昔陽縣、壽陽縣,南與左權縣接壤。景區處在晉冀分水嶺,太行山大斷崖,本縣境內南北走向三十公里處全是陡壁懸崖之構造,看后無不令人膽顫心驚,頭暈目眩,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景區內有明代長城遺址,以及烽火臺、炮臺,在我國歷史上,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軍曾在這里憑據天險依屏障,率義軍激戰于此,在民間留下不少傳奇色彩的故事。這里自然景觀別具一格,晨可觀云海日出,飄浮變幻無窮,晚看千峰……[詳細] |
![]() | 明樂莊園AAA ![]() 明樂莊園位于榆次區修文鎮西白村村東,莊園有8000平米珍禽動物園、養魚館和露天養魚池。莊園是山西馬術代表隊的訓練基地。馬場現有“汗血寶馬”、德國溫血馬、英國純血馬、荷蘭皇家御馬等各種名貴馬匹。都市的莊園、古老的馬文化、時尚休閑美味的農家飯、茶座、自由的采摘、悠哉的垂釣、至尊會員會所、百鳥園的觀賞、高爾夫的練習讓您與自然零距離,盡享浪漫與快樂,實現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榆次愛馬、愛鳥人士家喻戶曉的地標性場所景點位置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修文鎮西白村……[詳細] |
![]() | 靈空山AAA 靈空山風景區位于沁源縣西北的五龍川鄉,北接綿山,西靠霍山,方圓數10里,屬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部分。境內奇峰突兀,溝壑縱橫,密林蔽日,花草繁茂。中心地段三峰聳立,澗谷幽深,有名的圣壽寺座落在谷中臺地;據記載,宋代賜名的圣壽寺是創建于唐代的一座寺廟。唐懿宗第四太子因黃巢起義避難到此,迷戀風光秀麗,削發為僧。其弟僖宗為兄大興土木,興建禪院。從此靈空山名揚方圓十數州。在南北山腰有居民小莊,田園蔥郁。這里環境秀美,氣候宜人,冬季溫和,夏天涼爽,是一處理想的旅游、避暑、療養勝地。靈空山風景區為AA級自然……[詳細] |
![]() | 汾河水庫AAA ![]() 汾河水庫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婁煩縣境內下靜游村至下石家莊之間。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32平方公里。汾河水庫是由國家水利部北京水利勘探設計院規劃,蘇聯專家古列耶夫,馬索科夫幫助設計的,容量為七億立方米,相當于十三陵水庫容量的十三倍半,最高水線海拔1131.4米。汾河水庫承擔著下游的太原、晉中、臨汾、運城四個市及所轄18個工農業縣區市調洪錯峰重任,防洪作用十分突出與重要。水庫自1961年投入運行以來,攔蓄了多場較大的洪水,充分發揮了水庫的防洪效益,對太原市及下游的防洪安全起著關鍵性的保……[詳細] |
![]() | 鳳凰谷森林公園AAA 鳳凰谷森林公園位于鹽湖以南的中條山中段之陰,總占地面積3800余畝,它依山傍水,分5條自然溝叉,緊鄰運城市區,其間原始森林茂密、植被豐厚、富有200余種野生植物和100多種野生動物,是中條山中段罕見的茂密森林覆蓋區,也是北方地區距市區最近的原生態森林公園。中條山山脈大約形成于5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歷經歲月洗禮,使它不僅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特有的地形地貌,同時歷經人間朝代更迭,也使它萌生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勘御大師袁天罡、李淳風勘察池神廟址時,發現天象奇觀:一……[詳細] |
![]() | 稷山大佛寺AAA ![]() 大佛寺位于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涼院”,“佛閣寺”,因寺內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稱“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發(1996)7號]文件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同治《稷山縣志》及寺內所存在碑碣記載,該寺始建于金代皇統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000佘平方米。原寺規模較大,拾級而上下班,坡道兩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極多。因兵亂大部分建筑遭毀。現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詳細] |
![]() | 白龍山AAA 白龍山,東距嵐縣縣城22公里,西與興縣相接,主峰海拔2253米,山勢雄偉,植被茂盛,景色優美,歷史悠久,自古為“嵐陽八景”之首。白龍廟文革被毀,上世紀80年代恢復重建,現已成為嵐縣及周邊縣市初具規模的旅游觀光風景區。景區內有“白龍圣頂”、“迎客松”、“神龜望月”、“三仙聚會”、“飲馬池”等二十余處自然景觀,有白龍廟、山神廟、風神廟、碑樓、登山石階等多處人文景觀。景區內有由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當代書法大師趙樸初書寫的“壽”字石刻,高15米,寬8米,為世界石刻漢字之最。山西呂梁市……[詳細] |
![]() | 黑茶山四八烈士紀念館AAA ![]() “四.八”烈士紀念館位于興縣城南50公里的莊上村,亦稱王若飛紀念館。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鄧發、葉挺、黃齊生等13人乘飛機由重慶返延安途中,因飛機迷失方向失事遇難。飛機失事當天,當地百姓曾聽到飛機聲,由于黑茶山山高林深,方圓15里內無人煙,第二天村民上山打柴才發現。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筆為烈士題詞撰文,毛澤東題寫:“為人民利益而死,雖死猶榮。”晉綏各界15000人參加了追悼會。“四.八”烈士遇難原址有王若飛、葉挺、秦邦憲等5位烈士及隨員的石刻靈位13塊,石碑2通,記載烈士簡歷和遇難經……[詳細] |
![]() | 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AAA ![]() ![]() 紅軍東征紀念館位于山西省石樓縣城,1991年中央批準建館,1992年省計委批準立項,1993年8月正式動工修建,1996年5月5日建成開館,總投資115萬元,是一座全面反映紅軍東征歷史的紀念館,直屬于山西省文物局。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同志題寫館名。主展館分為序廳和四個展廳,布置有“紅軍東征”基本陳列,展出歷史照片197幅,珍貴文物75件/套,文字圖表70余份,全面再現1936年2月20日,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率領下,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渡河東征,在……[詳細] |
![]() | 白馬仙洞AAA 看 點: 白馬仙洞洞口已探明的主洞底直線距離約500米,洞口與洞底相對高差168米,專家稱之為“華北第一險洞”。 介 紹: 白馬仙洞位于離石市王營莊鄉,風景秀麗、環境優美。 該洞屬柳林泉域,地質絕對年齡約1.4億年。現已探明洞中有八洞,具有深而險、險而奇的特點,洞中險境遍布,寬處可跑馬閱兵、窄處難容一人,布袋嶺高低不平,三仙洞如入仙境,駱駝石如猛虎擋道,珍珠山琳瑯滿目,鳳凰山白云繚繞,朽木橋古樹老根,通天柱巧奪天工,懸空石心驚肉跳,水簾洞由高瀉下,三仙池清靜悠閑,翻身澗脫胎換骨,嶼心石……[詳細] |
![]() | 荀子文化園AAA 荀子文化園位于山西省安澤縣城東部。亭臺樓閣典雅別致,園內建筑全部仿戰國風格。山門依山而建,蔚為壯觀。荀子大殿,重檐廡殿頂,氣勢宏偉,風格古樸,殿內漢白玉荀子雕像依案膝地而坐,重現其當年講學風采。書院廣場,32根直徑1米、高4.2米的石柱呈竹簡圓形,寓意荀子32篇著作,待名人名家游覽時留下荀子名言題詞后鐫刻其上。荀子塑像高28米。動植物標本樓共三層,為八角式仿古建筑,陳列有400余種野生植物標本。園內栽植白皮松、側柏、松柏、五角楓等喬灌木100余種,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形成了百花迎春、綠蔭護夏、紅……[詳細] |
![]() | 孔祥熙故居(孔家大院)AAA ![]() 孔祥熙故居(第三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太谷縣城內上觀巷原系太谷破落紳士孟廣譽的住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完成于咸豐年間。民國19年(1930年)孔祥熙以2萬銀元購得,略加修繕。1934年蔣介石到此地居住時,重新油漆彩繪,添增陳設。保存較為完好。現有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臺院、墨莊院、西花園及部分殘損的東花園,均保留了清中葉建筑風格。宅院坐南朝北,東西寬91米,南北長69.5米,占地面積6324.5平方米,由多個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每個套院均沿中軸線方向分割為多個四合院,每個院落都掛有名人題書的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