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平炎帝陵AAAA ![]() 高平炎帝陵位于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處的莊里村,這里山川秀麗,風景優美,陵區周圍東、西、南三面溝壑縱橫,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莊里村炎帝陵,俗稱“皇墳”。陵后有廟,謂之五谷廟。五谷廟創建年代不詳,最遲在宋代時早已有之。該廟座北面南,建筑規模宏大,周有城墻,分為上下兩院,在其中軸線上,分列為舞臺、獻臺、山門、南道、正殿。原來廟院內碑石林立,約有四五十通碑。現僅存正殿五間,東西廂房十幾間。在東廂房的后墻上,有“炎帝陵”石碑一通,是明萬歷三十九年(1161)申道統所立!把椎哿辍笔暮竺嬗幸粋甬道(……[詳細] |
![]() | 善化寺AAAA ![]() 善化寺(第一批國保)是我國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筑。據寺內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碑載: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原名開元寺,五代后晉初易名大普恩寺。遼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毀于兵火,金天會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善化寺俗稱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軸線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層層疊高。東有文殊閣(已毀),西為普賢閣。院內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普賢閣均為遼金時期原構。天王殿,……[詳細] |
![]() | 湘峪古堡AAAA ![]()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東南方向50公里的鄭村鎮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為村被山水包圍,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謂湘峪。湘峪城為蜂窩式城堡,全為磚石土木結構建造。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00至150米,占地面積約32500平方米。該城由孫居相、孫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于孫鼎相在孫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擔任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稱為“三都古城”。湘峪村,原名相谷村。為明萬歷……[詳細] |
![]() | 平遙鎮國寺AAAA ![]() 鎮國寺坐落于山西省平遙縣縣城東北的郝洞村。鎮國寺原名“京城寺”,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北漢天會七年(963年),明清時寺廟頹敗。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仿照原樣重修了寺內的主要建筑萬佛殿。寺院分前后兩進院落,布局嚴謹。山門內是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左右鐘鼓樓對峙分布。前院正中為萬佛殿,東西兩廊內有二十余通石碑,大多是記載寺院歷史的。后院有觀音殿、地藏殿和三佛樓。除了觀音殿外,各殿均有塑像,比例適度,面型端莊秀麗,隨其內容的不同,各具特色。三佛樓內兩山墻上繪有釋迦故事的壁畫,構思超凡脫俗,景物清晰,……[詳細] |
![]() | 平遙雙林寺AAAA ![]() 雙林寺(第三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橋頭村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平遙縣古時曾為“中都”城而得名。寺創建年代待考,據寺內現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記載,中都寺創建于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后毀于兵火,宋時修葺一新,并取佛經上“佛陀雙林入滅”之說,更名為“雙林寺”。以后明景泰、天順、弘治、正德、嘉靖及萬歷年間予以重建,清道光、宣統年間曾進行過多次葺補,F存建筑多為明代建造,塑像亦多為明代作品。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臺基上,四周圍以夯土高墻,形成寺堡,建筑面……[詳細] |
![]() | 晉國博物館AAAA 晉國博物館位于曲沃縣曲村鎮,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全省第一座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曲村——天馬遺址”規模宏大,東起翼城縣天馬村,西至曲沃縣曲村鎮,南起滏河岸,北達橋山坡。遺址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面積近11平方公里。經過北京大學和山西考古研究所近二十年連續十二次大規模勘探發掘,共揭露面積12000平方米,發掘墓葬1000余座,其中周代墓葬800座。在該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早期國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發掘各類珍貴文物12000余件,……[詳細] |
![]() | 大同華嚴寺AAAA ![]() 華嚴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據佛教的七大宗之一——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而修建的,故名華嚴寺。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畫、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國遼代藝術的典范。上華嚴寺俗稱上寺,是以大雄寶殿為主體的一組建筑。進入山門,可見方門兩側門楣分別磚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間”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寶殿始建于遼代清寧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毀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舊址重建,以后歷代予以修補。大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面積1559……[詳細] |
![]() | 大同古城墻AAAA ![]() 大同城墻位于大同市中心區域,古城面積3.45平方公里,輪廓呈正方形。現存城墻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漢、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來的。城墻高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周長7.2公里,建有主城門四座,東曰和陽門、南曰永泰門、西曰清遠門、北曰武定門,同時還建有護城河、吊橋、城樓、箭樓、月樓、望樓、角樓、控軍臺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墻與護城河及環城公園如今已成為大同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麗的風景。大同古城墻據明正德十年(1515……[詳細] |
![]() | 臨汾堯廟AAAA ![]() 臨汾堯廟位于城南約3公里處。史載,初建于晉,址于汾河之西。晉元康中遷于汾東,當府城西南。唐顯慶三年(658)遷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998年,兩度重修廣運殿。2001年,新增堯都廣場及堯都華表。2002年,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堯廟宮及廣運殿的重修,全面恢復宮內殿宇。主體建筑包括:宮門、儀門、光天閣,堯井亭、廣運殿、舜殿、禹殿、帝堯寢宮等。堯廟(第一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堯都區南郊相傳陶堯建都平陽,有功德于民,后人遂建廟祭祖。堯廟始建于……[詳細] |
![]() | 華門AAAA 華門由基座、主門與閣.樓三部分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氣勢兼容各時期古建風格的宏偉建筑,每一部位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首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華門大臺階,就是一座寓意華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觀。華門主門正前方長達25米的瀑布墻,代表著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水高懸而下,華夏文明由此淵源;脚_上方一雙巨手托著一尊陶盆,體現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思想。陶器是人類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堯舜時期的主要用具,“巨手托陶”的石雕正象征著堯舜時期的文明地位。中間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個彩……[詳細] |
![]() | 忻州古城AAAA ![]() 忻州古稱秀容,位于太原五臺山途中,為忻州行署,地委駐地。春秋時,忻州屬晉國,戰國時歸趙,秦漢時屬太原郡。雁門郡,太平郡。隋代為新興郡、雁門郡。唐、五代、宋時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國初年為雁門道?谷諔馉,解放戰爭期間大部分地區屬晉察冀,以西屬晉綏。1949年建忻州專區。忻州城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華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筑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詳細] |
![]() | 青龍古鎮AAAA 青龍鎮的整個建筑群像一條騰飛的巨龍。古鎮南北長5華里。鎮南頭彎道形建筑群為龍尾;鎮西彎形建筑為彎曲向后蹬的龍的右腿;鎮東曲起通向塌崖坡的道為龍的左腿。因此道向河邊,恰似龍爪剛露出水面;風水坡弓形舊道是龍的右前腿;龍王廟彎曲的坡道是龍的左前腿,下街是龍脖,大十字是龍爪;河坡是龍頭,五里長街為龍身,龍頭上河神廟等兩處廟宇的水井為龍眼。鎮東一條大河由南至北滾滾而去,遠遠望去,青龍鎮猶如一條出水巨龍,騰空而起。鎮外有一土塔,原為春秋時傳遞軍事信息的烽火臺,遠看猶如一支巨筆。青龍鎮兩側店鋪林立,都是明清建……[詳細] |
![]() |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AAAA ![]() ![]() ![]()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景區位于革命老區左權縣麻田鎮,距左權縣城45公里,距山西省會太原195公里。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目前,景區分八路軍總部舊址和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兩部分?偛颗f址占地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于1980年對外開放。2011年以來,投資2000余萬元,本著“修舊如舊、以期恢復四十年代抗戰時期舊貌”的理念,對總部大院、鄧小平舊居、左權舊居進行了修繕,并對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戰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黨校、魯藝學校、《新……[詳細] |
![]() | 朔州崇福寺AAAA ![]()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區東街北側,是一處規模宏敞,殿閣群居的古寺廟。創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遼時曾作為林太師衙署,亦稱林衙院。遼統和年間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題額“崇福禪偉”,建筑壯麗,F存山門及觀音、彌陀、地藏、文殊諸佛殿,并有藏經閣、鐘鼓樓等。布局嚴謹,主次分明。藏經閣位居殿前,為他處所罕見。彌陀寺,是規模較大的金代建筑。殿內金代塑像壁畫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嶺象峰南麓,距市區約8公里,該寺創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初名“崇福院”,建筑規模較……[詳細] |
![]() | 大寨景區AAAA 聞名于世的大寨,位于太行山西部,山西省東側,物華天寶,人文薈萃,風景秀麗,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山西省著名特色旅游景區、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十大名村”之一,大寨展覽館是全國第二批紅色景點。山負虎踞龍盤之雄,水占含華毓秀之勝的省級大寨森林公園,松濤淺唱,秀色四季,諸美迭見,亭臺廊榭和自然景觀水乳膠融,宛若天成。大寨是舉世無雙的世界名村,人文名勝得天獨厚。眾多的中央領導,軍界將領,社會名流及五大洲政壇要人曾到大寨參觀訪問,七溝八梁一面坡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身影,特殊的文化沾潤使大寨益發顯得詩意……[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