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睢縣北湖景區AAAA ![]() 北湖景區位于睢縣縣城北,東距商丘市60公里,西距河南省省會鄭州160公里,南距永(永城)登(登封)高速5公里,北距隴海鐵路和連(連云港)霍(霍爾果斯)高速公路12公里。景區內均有較好的公路相通,民(民權)太(太康)公路從北湖景區中部縱穿,鄭(鄭州)永(永城)公路從北湖景區南部橫貫全景區。北湖景區范圍為:東起睢縣振興大街,西至環城西路,北接北環公路,南依睢州大道,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3至5公里。北湖景區由睢縣東湖、西湖、蘇子湖、濯錦湖、恒山湖、甘菊湖、鳳凰湖等共同組成,總面積為15.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6.9平方公里。北湖景區屬于歷史原因自然形成的河湖,北湖是宋、元時期黃河經常泛濫的洪水沖灌形成……[詳細] |
![]() | 睢杞戰役紀念館AAA ![]() ![]() ![]() 睢杞戰役是豫東戰役中繼我軍攻克開封,全殲守敵之后,對國民黨多路兵團中,區壽年兵團予以圍殲和對其它各援敵進行沉重打擊的最后決戰,是整個戰役中消滅敵人最多、勝利最大、意義更廣的一個階段。本作戰從1948年6月27日晚,利用邱清泉喜功狂妄,而區壽年兵團躊躇不前,形成兩兵團之間40公里間隙,對區兵團突然發起猛攻始,至7月6日對西援之敵黃伯韜兵團沉重打擊之后結束的,歷時十天。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的密切配合下,共殲國民黨區壽年兵團部全部、第七十五師部全部、第六旅全部、第十六旅全部、整編第二十一旅全部等共計五萬余人,宣告睢杞戰役的勝利結束。睢杞戰役烈士陵園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積103.58畝,坐東向西……[詳細] |
![]() | 承匡故城AAA ![]() 承匡故城。又名承匡城、匡城,匡或作“筐”,位于縣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承匡歷史甚古。《左傳》有“(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匡”的記載。《戰國策》記有“犀首以梁與齊戰于承匡”一事,皆指此地。當西周時,承匡本為宋國西部邊境要地。到戰國時此地入于魏國。秦滅魏后,于此地設承匡縣,后以此地“卑濕”,乃徙縣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廢棄。現城垣仍殘存,逶迤數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筑土臺,高約十米,臺下有土穴,深不可測,民間傳為古時報警用的“狼煙洞”,可直通杞縣圉鎮。臺上建關帝廟一座,其年代亦甚古老。據今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關帝廟碑記》載:“溯厥創始,惜無所稽,惟懸鐘上記有……[詳細] |
![]() | 睢縣東關清真寺AA ![]() 睢縣東關清真寺位于縣城東關,始建于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目前占地60余畝,房屋百余間,是目前豫東地區歷史悠久,保存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1947年,睢杞戰役時期,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大將曾把指揮部設在這里,使這座珍貴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寺內建筑呈明清建筑風格,有大殿、卷棚、望月樓、水房、講堂、女寺、善堂、花園等建筑,多為青磚綠瓦,飛椽花壁,木雕裝飾,建筑工藝精湛,氣勢恢宏。睢縣東關清真寺位于位于縣城東關,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元朝中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豫東地區歷史悠久,保存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其建筑獨具匠心,宏偉壯觀,雖經幾百年的風雨滄桑,至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