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廣元市旅游

廣元市4A級風景區介紹

1、昭化古城 AAAA
昭化古城
  昭化,古稱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早在兩千多前就是苴國都邑,自秦設郡縣以來,一直是郡縣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為廣元市昭化鎮,位于廣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與白龍江匯合處。《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昭化古城,一面臨江,三面環山,嘉陵江在城東與白龍江匯合,直通古渝州(今重慶)、金牛道穿城而過,自古也有水陸碼頭之稱。劍門雄關屹立于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著城之東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車馬絡繹不絕。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軍事重地。三國時,劉備占據葭萌后,看中了這里的重要戰略地位。此城兩江匯合,繞城東去,金牛古道穿越而過,劍門雄關,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北枕秦嶺,西憑劍閣,南通閬巴,真是全蜀咽喉。雖是彈丸之地,而有金湯之固。他以此為根據地,向西進攻劉璋,奪益州,再向東擊敗張魯,取得了漢中,建立了蜀國。蜀漢左將軍馬超當年在這里降歸劉備,大將軍蔣琬曾督軍于此。魏將鐘會、鄧艾攻蜀時,被蜀將張翼、關索等長……[詳細]
2、皇澤寺 AAAA
皇澤寺
  皇澤寺始建于后蜀廣政二十二年(公元959年),寺內現保留有則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樓、小南海、呂祖閣、五佛亭、望江樓,新建有女皇山莊,宋代墓室浮雕墻。據明代陳鴻恩所撰《皇澤寺書事碑》載:“皇澤寺相傳為武后創”。清代張邦伸《云棧記程》中說:“武后秉政,建皇澤寺于此”。宋慶齡也于1963年為皇澤寺題詞:“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摩崖造像及石刻皇澤寺內保存著開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摩崖石刻造像,大部分為盛唐時期的作品,分布在寺中“則天殿石龕”、“迎輝樓石龕”、“大佛樓石窟”、“中心柱石窟”、“五佛亭石龕”內。皇澤寺除摩崖造像外,還有眾多碑刻,其中有著名的《蠶桑十二事圖》。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廣元縣令曾逢吉下令在全縣境內的驛道兩旁栽桑,曾逢吉將離任時,把栽桑、養蠶、繅絲的生產過程,繪制十二事圖,刻成14塊碑立于此。這既是我國蠶桑生產的珍貴歷史文物,又是格調高雅的藝術珍品。宋代墓室浮雕墻皇澤寺館藏文物中,一組宋墓浮雕石刻無疑是我國宋代石刻……[詳細]
3、中國紅軍城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紅軍城
  四川省北部和陜西省漢中市接壤的旺蒼縣,是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四年紅四方面軍開展革命活動的根據地。當時0川陜省委,川陜蘇維埃政府,0西北軍事委員會,紅四方面軍總部所在的,大約兩平方公里的旺蒼老縣城,也就成了當時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第二大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被國內外稱之為旺蒼紅軍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紅四方面軍由南江,巴中進入旺蒼,開展了大規模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爭,受到長期經受軍閥地主殘酷壓迫的人民群眾擁護。經過大小數十次戰斗,打敗了-反動派和地方軍閥割據勢力的圍剿,紅軍隊伍又如川時的四個師,一萬五千人擴充到五個軍,八萬余人,創建了以旺蒼為中心的川陜蘇維埃革0據地。以旺蒼為中心的川陜革0據地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第二大區域的指揮中心。紅軍在旺蒼的兩年多時間里,由旺蒼縣城的0西北軍委,紅四方面軍總部指揮的著名反三路圍攻戰役中,有智取木門鎮,青龍寨阻擊戰,三江壩戰斗;有反六路圍攻時的快活嶺戰斗,旺蒼壩追殲等有效消滅敵軍的戰斗。在這些戰斗中,紅軍殲滅敵人三萬,活捉敵旅長一人,擊斃敵旅長二人,……[詳細]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北4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千佛崖造像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宏偉的石窟群,在長約420米、高約40米的崖面上,龕窟密布,重重疊疊,多達13層。根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記載,全巖的造像有一萬七千余座。但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炸崖開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毀。現存大小龕窟四百多個,造像七千余尊。根據《廣元縣志》的統計,有唐刻二十七段、五代刻五段、宋刻二十六段、元刻二十六段、明刻八段、無年號者四十一段,另有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文字題記和摩崖碑刻一百多通。千佛崖造像以大云洞為中心,分為南北兩段。南段著名的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洞、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窟、如意輪觀音等;北段著名的有三世佛窟、無憂花樹佛、彌勒佛窟、三身佛龕、菩提像窟、盧舍那佛龕和清代的藏佛洞等,匯萃了從南北朝、唐、宋到清代的石刻作品,雕刻精細,造型優美,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大云洞在千佛崖的中心,高3.8米,寬3.6米,深10.6米。窟的正中是彌勒佛立像,肩寬體胖,圓臉彎眉,袒腹含笑,……[詳細]
天曌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名天臺山)
  天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廣元市回龍河附近,2008年地震后,重新建設,因為了避免和成都天臺山重名,改為天曌山。天曌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名天臺山)在廣元城區14公里,是經國家林業局批準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處龍門山和米倉山南麓,面積26平方公里,海拔1100-1700米。原名天臺山,山頂部有一平臺,常在云霧之中,故名“天臺”,古時就為川、陜、甘、的道教名山。天曌山上數萬畝森林密布,郁郁蔥蔥。大風吹來,松濤狂吼。烈日當空,濃蔭蔽日,登高眺望,一覽眾山小。園內景景不同、景景相映。天曌山四周最高海拔1602米,天曌山海拔1200米,山頂有100多畝的開闊林地面積,這一明顯的懸殊使這個天然的奇特景觀更是明顯。天曌山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而且樹種大部分是生態的柳杉樹。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氣候、幽美壯觀的自然人文景觀,成為人們理想的消夏避暑之地。天曌山不但有自然景觀蟠桃石、九龍山、走馬嶺、司馬光讀書臺、蒼溪河、天池湖、雪坪、銀子坑、漢王洞、藏經洞,好漢坡神仙橋等充滿神奇和優美傳說的景點。另外還有山牛、蘇門羚、……[詳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青川地震博物館)
  地裂山崩,媲美九寨前生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本次地震首破點起于汶川映秀,止于青川東河口,烈度10度。青川縣地震災害遇難4697人,失蹤124人,受傷15489人,垮塌房屋135萬間,25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達500.8億元。東河口地震遺址,是本次震災中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地震遺址群。遺址群帶從關莊鎮沿青竹江經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至前進鄉黑家,沿紅石河經紅光鄉東河口、石壩鄉董家至馬公鄉窩前,成“Y”型布局,集中連片分布近50平方公里,紅光鄉東河口村、石壩鄉青龍村、馬公鄉窩前村、和蘇河鄉三鳳村等四大地球應力爆發形成崩塌現場,依次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山體運動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數月間在當地豐富礦化資源的作用下,沉淀出石板溝、東河口、紅石河等地區36個形態各異、美輪美奐的堰塞湖,湖水已呈現出深綠、天藍、金黃等五彩斑斕、碧波蕩漾的秀美風光,形成了……[詳細]
7、青溪古鎮 AAAA
青溪古鎮
  青溪古鎮位于青川縣城喬莊以西59公里,《華陽國志》載,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析陰平道剛氐道轄地新置廣武縣于青溪,委諸葛亮之參軍廖化督其地而屯田戌守。據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它是我國古陰平道上的重要關隘,自東漢以來,一直是王室與地方勢力相互攻戰不息之地,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由于青溪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歷代王朝都派將把守,修池建廊。明洪武四年(1371)正千戶朱路改土城建筑磚城,清順治十年(1653)懷遠昭義將軍特授龍安營參將,白丹衷復建城池,歷經三載竣工,城周九百丈,墻表用糯米灰漿鑲砌石條和大磚,內夯土石,高二丈一,底寬一丈四,深一丈護城河相連,外城門備有吊橋,東西北三門各建有半園形外城墻,稱“甕城”,內外城門洞全以石條鑲拱。內城門不與外城門相對,門開側面,上建箭樓。內城門上建有距地四丈五的重檐城樓,戌守嘹望,顯示邊陲雄姿。城形如靴,又稱“靴城”。城內分東南西北四大街和下東街、下南街、石板鋪面。城內四街交匯的十字口,建有木質高大鼓樓,占地面一丈八,橫順相對,高四丈五,兩樓一底,三層飛檐……[詳細]
8、平樂寺 AAAA
平樂寺
  在元壩柳橋鎮,有一座巍峨磅礴的古建筑群,這就是川北佛教第一叢林—元壩平樂寺。平樂寺位于廣元巴中路旁的元壩平樂寺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相傳該寺始建于宋代紹興(公元1131—1163)年,距今860余年,現有臨濟正宗三十六代、三十七代祖師墓碑及始建平樂寺碑記均有記載。舊時殿宇輝煌、香火鼎盛、道場干凈、佛法興旺。該寺在0遭到毀壞。改革開放后,人民政府為了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信仰佛教的人民群眾的宗教生活需要。1993年,經所在地縣人民人民政府申請,廣元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在其舊址開始重建工作。為了有力開展這項重建工作,選擇一位有相當能力的,即既持戒精嚴、修學并重,又懂得古建筑設計與修建兩者具備得法師便成首要工作。在人民政府得到申請下,由上級佛協推薦,幾經考證,最后正式決定:禮聘徹利法師前來,具體領導這項工作,并主持和統領該寺一切佛事活動。徹利法師真是法脈龍象,堪為末法時代振興佛法,擔荷如來家業之0器者。徹利法師幼時曾隨當代著名大德及武術家海燈法師學習佛法及武功,后出家在陜西……[詳細]
明月峽景區(朝天峽)
  明月峽景區位于廣元城北23公里處的朝天鎮南1公里嘉陵江畔明月峽中。這里扼川陜公路咽喉,兩岸絕壁如削,江濤拍岸,東岸石壁上仍遺留著長約半公里的古棧道孔眼。棧道開鑿于先秦,歷代續有修葺。《史記》有“棧道千里通于蜀漢”的記載。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納司馬錯之策,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率兵沿此道滅蜀。西漢劉邦屈居漢王,派蕭何維修棧道,川北一帶數十萬石軍糧和無數先民子弟經此出川,支援前線,故有“漢之興自蜀漢”之說。三國葛亮北伐曹魏,對棧道曾進行修整擴建使其成為調遣兵馬、運送糧秣的通途。唐代詩人李白寫下千古絕唱《蜀道難》。如今該峽谷集水道、纖大道、棧道、驛道、公路、鐵路古今六道于一峽,被譽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今日蜀道不再難。朝天峽。明月峽釣來歷:朝天因唐明皇“安史之亂”幸蜀,蜀中百官在此接駕朝拜天子而得名。明月峽,是明清以來,許多文人雅仕崇賞自然風光,遂取李白“清風清,秋月明”的詩句而得名。古棧道開鑿之謎:古棧道同長城、運河一樣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創舉,其結構之科學,修建之艱辛。古代“五丁開道”……[詳細]
10、翠云廊 AAAA
翠云廊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險著稱的劍門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稱劍州路柏,民間又稱“皇柏”,亦稱“張飛柏”,位于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和綿陽市梓潼縣,以劍閣縣部分為主體部分。劍閣縣的翠云廊已建成國家AAA-風景區。翠云廊公路翠云廊公路南起七曲山大廟,北止于劍閣縣,全長約50公里,公路兩旁生長著近8000余株古柏(含劍閣至閬中段的翠云廊),號稱“三百里長程十萬樹”。由近萬株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民間又叫“皇柏”,也稱為張飛柏,傳說是當年三國名將張飛駐守蜀國閬中時號召人民所植,據史料及民間傳說,古柏是歷代開成的群體,其栽植時間,上起秦漢,下至明朝中葉,歷時2000余年。隨著古蜀道的開拓和驛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長的樹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樹,逐漸形成數百里的林蔭大道。科學家稱古柏為“森林化石”,文物專家則視為“蜀道靈魂”、“國之珍寶”,文人墨客比之為“綠色長城”。外國專家贊為“舉世無雙的奇觀”,“古代陸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歐洲羅馬大道優美”、是“世界文化遺產”等等。的確,無論如何贊美“翠……[詳細]
廣元曾家山景區
  曾家山景區位于秦巴南麓、川陜結合部的廣元市朝天區,平均海拔1200米,總面積51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4%,地質景觀獨特,享有“溶洞王國”、“石林洞鄉”之美稱。年均氣溫12℃,夏季平均氣溫23℃,冬季平均氣溫零下6℃,是夏避暑,冬賞雪的旅游休閑勝地。景區由森林景觀、農業觀光、民俗風情、地質博覽“四大園區”和川洞庵、石筍坪、漢王洞、吊灘河、麻柳峽“五大景點”構成。森林景觀園總面積497平方公里,園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紅豆杉等珍稀植物、林麝等野生動物數百種;云海、-、石海、草海、雪海五大景觀獨具特色。農業觀光園總面積10萬畝,園內建有新品種展示、果蔬采摘、農耕體驗等8個特色園區。民俗風情園以曾家鎮高山風情小鎮為主體,是曾家山的旅游中心,“麻柳刺繡”、“李家獅舞”、“平溪儺戲”等充分展示出高山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地質博覽園古生物化石豐富,典型的巖溶地貌景觀囊括了溫帶—亞熱帶巖溶地帶的全部類型。石筍坪的“巨型石芽”、川洞庵的“甕形豎洞”舉世罕見,深不可測的漢王洞、世界最短的河流吊灘河神秘莫測,……[詳細]
芳香南山景區
  芳香南山景區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沿和平、元山、建設三村山頂旅游公路呈帶狀分布。景區以康養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為核心要素,以中央公園、花卉博覽園、農旅觀光園、無花果主題公園、紅色文化園、元山觀為核心景區,融合川北民居、宗教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是聚康養、度假、文化、體驗、商貿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式景區。2019年11月,芳香南山景區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詳細]
13、唐家河 AAAA
唐家河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省建立較早、建設較好、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首批國家示范自然保護區之一。是以保護大熊貓、川金絲猴、扭角羚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北部廣元市青川縣之西北角,地處四川盆地北緣,龍門山西北側,摩天嶺南麓,北連甘肅省文縣境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鄰綿陽市平武縣,東南與四川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青川縣青溪鎮、橋樓鄉、三鍋鄉接壤。幅員面積400平方公里,合400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7153.87公頃,緩沖區3798.30公頃,實驗區9047.83公頃,森林覆蓋率94.73℅,平均負氧離子含量:4890個/cm3。地勢略呈三菱形,西北高,東南低,大草坪最高海拔3837米,白果坪保護站最低海拔1150米,高差懸殊,山勢陡峭,河谷深切,屬侵蝕構成的中高山地貌。氣候類型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差異較大,垂直變化明顯,雨量充沛,夏涼冬長。海拔和氣候的差異造成了唐家河豐富的動植物種類,也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計……[詳細]
紅軍渡·西武當山景區
  蒼溪城東南3公里處的塔山灣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這里依山傍水,地勢險絕,山巖陡峭,林木蔥籠。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來。波濤拍岸,江山如畫,景色宜人。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紅軍渡。1933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為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進。-軍閥田頌堯部糾集53個團的兵力,在長達200公里的江防線上重兵把守,嚴密布防,妄圖憑借嘉陵天塹,阻我西進,伺機圍攻四方面軍,為粉碎敵人的陰謀,貫徹中央“渡江兩進、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紅軍以塔子山為主渡口強渡嘉陵江,向敵人展開猛烈的攻擊。大軍西進,勢如破竹,-慘淡經營的江防,一夜之間土崩瓦解。紅軍揮師北上,踏上新的征途。新中國成立后,為緬懷紅軍將士的英勇業績,紀念紅軍勝利渡江,蒼溪人民將塔子山下的渡口命名為“紅軍渡”。1980年7月,“紅軍渡”被省人民政府確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八一”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周年之際,一座雄偉的紅軍渡江塑像聳立在嘉陵江邊,給這片滲透紅軍鮮血的英雄土地增添了新的風采。塑像系紫銅板冷鍛制成。高9米,長……[詳細]
蒼溪梨文化博覽園(蒼溪梨博園)
  蒼溪,被稱為梨鄉,可見她不只是我們的家鄉,也是梨的家鄉。梨早于我們,來到蒼溪,一落腳,就不想走了。經過數萬年的自我繁衍,經過數千年的人工培育,已有30多個品種的梨扎根在了之片土地。唐武宗、康熙等歷朝帝王,杜甫、陸游等文人墨客,或對蒼溪梨大加贊賞,或留下千古不朽的詩篇。正是因為蒼溪梨品種繁多,而且品質優良,梨鄉人在嘉陵江邊給梨建起了一座真正的大觀園。這就是聞名蜀中的蒼溪梨文化博覽園。蒼溪的梨文化博覽園占地300多畝,內設有梨文化展示區、梨鄉民俗與農耕體驗區、梨休閑養生文化區等三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區。梨文化展示區內有梨祖文化園、百年老樹園、雪梨認養園、雪梨新品園、世界梨品展示園和梨文化博物館。梨鄉民俗與農耕體驗區內有梨鄉農耕種植園、梨鄉鄉土果樹品種園和梨鄉民俗展示館。梨休閑養生文化區仙有梨花伴月臺、梨休閑養生茶吧、雪梨賦與梨鄉雕刻工藝品展示館。春季,你可來這里賞如海的雪梨花;秋季,你可來這里品正宗的蒼溪雪梨。夏冬呢,你可一睹園內濃縮的中國梨文化,觀蒼溪的民風民俗,體驗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在此……[詳細]
戰國木牘文化生態園
  青川縣城戰國木牘文化生態園景區以戰國墓葬群遺址、青川縣博物館、感恩奮進墻以及郝家坪所在的桅桿梁為創建核心區,形成萬年青川、感恩文化廣場、感恩奮進墻、郝家坪戰國墓葬群遺址、博物館、感恩閣、感恩橋、木牘之光廣場、人民公園、銀杏公園等“十大景觀”,輻射帶動張家村、茶樹村、大溝村,其中核心區的面積約0.12平方公里,“十大景觀”貫穿了縣城全域。景區范圍內蘊含獨特的山水環境、文化資源和城鎮景觀,是迄今為止發掘戰國木牘最早的遺址地、汶川特大地震感恩文化集中展示地、川陜甘交界處民俗風情體驗地、秦巴山區最佳生態養生度假地。景區人文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戰國木牘文化、地震感恩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眾多文化相互交融,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郝家坪戰國墓葬群”等景觀景點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薅草鑼鼓”、二面麻柳葉和牛燈等民俗表演。青川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先后被評為全國最具魅力生態旅游縣、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榮獲中國國家旅游·勁旅獎2016年度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稱號。(1)景觀特色化。以戰國木牘文化為……[詳細]
鼓城山七里峽景區
  鼓城山七里峽景區位于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內,面積100余平方公里。景區由鼓城山、七里峽、端公潭、小龍潭、米倉山博物館、鼓城川北民居、檬子大峽谷、米倉古道等組成。景區以山體水景為主體,與原始森林休閑景觀、野生動植物觀賞、地下溶洞景觀相輔相成,云景氣景四時不同。尤其是經過2.5憶年漫長的滄海桑田,輪回轉換而遺留下的海洋地質沉積成的東、西鼓城山,猶如兩個巨鼓,形象逼真,規模巨大,在國內外巖溶山地中實屬罕見,是景區的標志性景觀,堪稱“天下第一鼓”,我國著名畫家-、攝影師邵宇到此,稱之為“仙境”。 2011年1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東西鼓城山東、西鼓城山位于秦嶺大地構造帶內,海拔分別為2071米、2043米,兩山相距約千米,山頂形似一對天生石鼓,故名鼓城山。其間有條橫亙的山梁叫“橫擔梁”,就像一條扁擔擔著一對“石鼓”,兩山山勢挺拔、高峻,雙峰矗立,懸崖峭壁,奇險情難攀,儼然天然“城垣”,山頂至山腳林木蔥蘢,山泉四時長流,極具游覽價值。東鼓城山東西長700米,南北寬500米,遍布峰……[詳細]
18、龍門閣景區 AAAA
龍門閣景區
  龍門閣位于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內,是古金牛道上最著名的棧閣之一,“龍門非禹鑿,詭怪乃天工”,是川北道教圣地之一,龍門石林曲徑通幽,神韻萬端,龍門三洞氣勢宏偉,景色壯觀,被譽為“川北第一大洞”。《云棧記程》載:“龍洞背一名龍門山,有石穴高數十丈,其狀如門,潛水奔流其中,聲甚厲,穿山腹而出。分為三洞,水逕二洞出,三洞西南流入嘉陵江。”龍門閣作為古代勾通秦蜀的險要陸棧,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價值。登頂極目,較場壩、營盤梁、朝天關、籌筆驛、小峨眉盡收眼底。俯瞰潛溪河,曲折蜿蜒,穿峽繞山。龍門洞閣中,天然生成的石徑、石穴、石亭、石門縱橫交錯,神韻萬千。龍門洞穴高50余米,寬70余米,全洞長3000米,中間斷開,分為3洞,主洞其狀如門,遠看極為壯觀,譽為“川北第一洞”。中洞與上洞間有一斷層,形成洞開的“天窗”。下洞側連小安峽,與地下仙宮——雪溪洞一水相隔。古代由秦入蜀棧道(金牛道)沿石穴上山脊通過,相傳山頂建有九重廟堂,如今僅存“陸游宮”遺址。唐宋以來,詩人沈佺期、杜甫、岑參、陸游、陳鵬、王土楨、李化……[詳細]
19、木門景區 AAAA
木門景區
  木門景區坐落于四川盆地北麓,旺蒼縣木門鎮,地處旺蒼、南江、蒼溪三縣交匯處,古有“一腳踏三縣”之稱。景區創建范圍6.73平方千米,由川陜蘇區木門軍事會議紀念園、萬畝米倉山生態茶園以及柳樹幸福美麗新村家園等部分組成。 始建于南梁、再建于清康熙年間的木門寺,位于南青龍山400余米的半山腰,寺院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寺院建筑系穿斗結構,由正殿、廂房、山門組成,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375平方米,建筑面積1190平方米。現寺廟內仍保留有曬經石、佛教壁畫等。 1933年6月底,紅四方面軍粉碎了敵人的“三路圍攻”后,為了加強紅軍和根據地建設,川陜革命根據地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在旺蒼木門寺召開了著名的“木門軍事會議”。會議決定停止軍隊內部的“肅反”運動,對紅軍大部隊進行擴編和整訓,紅軍隊伍得到了壯大。木門會議是紅四方面軍入川以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影響深遠,木門寺也因此載譽史冊。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寺院修葺一新,并在原木門會議遺址設立“紅四方面軍木門會議會址革命文物陳列室”,陳列室內部展示……[詳細]
柏林古鎮景區
  柏林古鎮景區位于廣元市昭化區柏林溝鎮境內,距廣元城區56km、昭化城區40Km。柏林古鎮自西漢興市,東漢永建三年(公元128年)設立葭萌分縣,先后改設葭萌驛、柏林驛、柏龍分司(衙門)、柏龍里、柏龍鄉,迄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是古蜀道分支利閬道上的重要驛站。川劇“嵐橋祭水”“嵐橋相會”演繹的魏公子與蘭小姐“化錦雙飛”的凄婉愛情故事便發生于此。素有“浪漫愛情古鎮·秀美水鄉濕地”之稱。全國著名鄉土民俗建筑專家季富政稱其為“山溝里的小九寨”。古鎮的秦漢古街被譽為川北民居“活標本”,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夯土古鎮”。 柏林古鎮自西漢興市,東漢永建三年(公元128年)設立葭萌分縣,先后改設葭萌驛、柏林驛、柏龍分司(衙門)、柏龍里、柏龍鄉,迄今已有1900年歷史。景區位于川北門戶廣元市昭化區,是古蜀道分支利閬道上的重要驛站。川劇“嵐橋祭水”“嵐橋相會”演繹的魏公子與蘭小姐“化錦雙飛”的凄婉愛情故事便發生于此。夯土木石結構的古鎮傍依柏林湖畔,山水旖旎秀美,歷史文化薈萃,文物古跡眾多,有川北民居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亚洲资源站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