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窯院,是古代人們穴居生存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約2000年的歷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境內保存較好,特別是陜縣西張村鎮的廟上村,據說有“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歷史,住了六代人。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當地人稱為“天井院”、“地陰坑”、“地窯”。天井窯院屬于黃土高原地域獨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類“穴居”發展史演變的實物見證。這種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地坑院地處黃土高原邊緣,土層厚且堅硬,窯洞還是天然的溫度調節器,冬暖夏涼,特別是它建造簡單價廉,對昔日貧窮的山民來說,這樣的建筑是再理想不過的了。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鑿挖8至12孔窯洞居住。窯里多用土坯壘成火炕,供人休息。要進入地院,需要穿過穿過十幾米長的門洞。單是門洞開在哪邊?都有很多講究,因為它是整個地坑院的關鍵所在。出口是從窯院一角的窯洞內鑿出斜坡通向地面,為住戶進出之階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