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桂林市旅游

桂林市4A級風景區介紹

1、八角寨 AAAA
八角寨
  八角寨又名云臺山,位于資源縣東北部梅溪鄉大坨村,因云涌峰浮而名,巔具八角故又名八角寨。雄奇險幽的八角寨,為丹霞地貌風景區。在全國僅有的福建武夷山,廣東丹霞山和廣西資源八角寨等為數很少的幾處丹霞地貌中,惟獨八角寨丹霞地貌發育最為典型,分布最為集中,特點尤為突出,被專家譽為“丹霞之魂”。云臺山八角,險、峻、雄、奇、秀、幽自然結合,似鬼斧神工鑿就。其一角名叫龍頭香,橫空出世,宛若巨龍昂首欲飛、上接蒼穹,下臨深淵,山勢雄偉險峻,堪稱一絕。山頂有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平臺宋元時代,始建天心寺。僧侶眾多,香火鼎盛,各地香客朝佛覽勝,絡繹不絕。近年,當地村民又獨辟蹊徑,于八角寨側建造降龍庵,為登臨八角寨勝增添了一個好去處。穿越東面一線天,上天脊,下天梯,走棧道,盡覽水光山色,飽吸伸手可掬的清新空氣。整個景區有“降龍巖”、“群螺觀天”、“龍頭香”、“眼睛石”、“寶刀峰”等130多處景點,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登主峰鳥瞰、危崖峻拔、群峰依次矗立,山間氣象萬千,經常可見云海、云帶、云濤、云湖、日出、佛……[詳細]
2、龍脊梯田 AAAA國家級濕地公園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平安村龍脊山,距縣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處東經109°32-100°14北緯25°35-26°17之間。從廣義說叫做龍勝梯田,從狹義上稱為龍脊梯田。龍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是廣西二十個一級景點之一。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堅強意志,在認識自然和建設家園中所表現的智慧和力量,在這里被充分地體現出來。梯田如鏈似帶,把一座座山峰環繞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螄,有的像巨扇一樣半摺半開,斜疊成一個個狹長的扇;有的則像天鏡被分割,然后有層次地鑲嵌成多種圖形的碎塊,在這個廣袤的方圍內,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飄忽成一根根細繩,而裊裊地縈繞在它上空的龍脊壯族山歌,縹緲成一縷縷云煙;那一幢幢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的壯族“麻爛”,則被空靈成仙宮了。據說當地曾有一個苛刻的地主交代農夫說,一定要耕完206塊田才能收工,可農夫工作了一整天,數來數去只有205塊,無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準備回家,竟驚喜地發現,最……[詳細]
3、靈渠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渠
  興安靈渠,與都江堰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河之一。靈渠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溝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長江與珠江得以通航。自秦代至民國兩千余年來,成了嶺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靈渠全長34公里,分為南渠和北渠,其中南渠全長33.15公里,分四段,大部分為喀斯特地貌,利用的是天然河道,人工只開挖了5公里;北渠的長度雖然只有4公里,但它卻是連通湘江和漓江的航道。如今靈渠景區有俗稱分水臺,可謂是中流砥柱的鏵嘴;用來攔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將水通過渠道引向漓江的靈渠的樞紐工程-大小天平;三將軍墓、秦堤、飛來石、四賢祠等景致。整個景區古樸典雅,能充分體會“行盡靈渠路,興安別有天”的意境。秦堤在興安靈渠的南渠與湘江故道之間,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護南渠不受洪水沖擊。堤自分水塘至大灣陡,全長3150米。堤下1米多處開了“渠眼”,豐水期可排洪,枯水季節則溢出細流以灌溉農田。堤上古木成蔭,構成七里長堤風景道。飛來石在秦堤之上,石高4米,周長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臺,有級……[詳細]
4、陽朔西街 AAAA
陽朔西街
  陽朔西街位于廣西陽朔縣城中心,全長517米,寬8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薈萃各種旅游紀念品、小吃于街市。其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夜景更是風情萬種,風俗濃郁。陽朔西街又被戲稱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鎮建筑規模,但卻顯現著國際情調的人文景觀。這里的酒吧、飯店、網吧、工藝品書畫店等裝修風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語招牌,工藝品書畫店、飯店、酒吧的服務員、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賣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給西街染上了一筆異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個角落,您會經常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膚色的旅游者臨街圍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戲聊天,還有那不受當地計劃生育限制的中國母親和西歐國家的父親,領著混血兒在街上玩耍。西街東頭是漓江的重要口岸——漓江碼頭,旅客游完漓江后均從此處上岸。上世紀80年代初,便有被當地人稱為“背包老外”的外國自助旅游者陸續來到陽朔。他們逗留的時間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年半載,一般住三五個星期。住的時間最長的是荷蘭的麥克先……[詳細]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腳山鋪,國家在廣西全州縣當年紅軍戰斗的腳山鋪建了一系列的紀念設施,這是對在這一帶犧牲的成千上萬紅軍將士的英靈的告慰。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最悲壯的一戰,關乎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戰后,桂北地區遍布紅軍戰士的遺骸,當地百姓冒著危險將他們掩埋,經過幾十年雨水沖刷,全州兩河鎮、枧塘鎮等地相繼發現待確認的紅軍遺骸。全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當地群眾積極配合,對發現的遺骸進行了就地掩埋、登記、標識,并在全縣開展紅軍烈士遺骸的尋找、收殮、保護工作。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湘江戰役紅軍遺骸收殮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紅軍遺骸收殮工作和本著簡樸節約、不大興土木的原則,建設好紀念設施,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在中央、自治區和桂林市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的傾力支持、推動下,全州人民感恩奮進,各參建單位協同合作、攻堅克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項目于2019年8月25日順利竣工。紀念園主要包括紀念館區和紀念林區。紀念館分三層,展……[詳細]
6、銀子巖景區 AAAA
銀子巖景區
  銀子巖是桂林最新開發的溶洞景觀,因其結晶特別豐富,巖石如銀子般耀眼閃爍而得名。銀子巖景區位于桂林市荔浦縣,面朝廣袤的田野,俊秀的小青山、朝寨山拔地而起;宋朝英豪楊文廣、抗法英雄陳嘉的傳奇故事,更為景區增添許多人文色彩。景區環境優美,宛如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四周群山環抱,俊秀的小青山、朝寨山拔地而起,千畝桃林錯落其間,被譽為“綠色詩境家園”。這里充滿綠色。山、水、地、樹、田野都是綠色,被有關人士譽為“桂林山水的代表”。銀子巖洞屬層樓式溶洞,貫穿十二座山峰,包括下洞、大廳、上洞三大部分,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各種類型的鐘乳石。這里特色景點數十個,以音樂石屏、廣寒深宮、雪山飛瀑為“三絕”,和佛祖論經、獨柱擎天、混元珍珠傘為“三寶”等的景點為代表。巖內暗河潛山蜿蜒而來,迂回曲折,河水清澈,游魚可數。沿河兩岸景點絢麗多姿,乘舟飄游可達巖外青湖。洞內鐘乳石高達數十米,晶瑩剔透。含有石英石、方解石微粒的鐘乳石在燈光的照射下折射出銀子般的光芒,故稱為“銀子巖”,被譽為“世界溶洞奇觀”。銀子巖景區充……[詳細]
7、七星景區 AAAA
七星景區
  七星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漓江東岸,距市中心1.5公里,面積134.7公頃,因有七星山,七星巖而得名,是桂林市最大、歷史最悠久、景點最多的綜合性景區。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稱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稱月牙山。著名的七星巖就在普陀山山腹,巖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起,七星巖就洞。桂林山水的精品“三山兩洞一條江”,其中“兩洞”即是指七星巖、蘆笛巖。七星景區具有典型的巖溶地貌景觀,它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于一體,歷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棲霞真境”、“月牙虹影”、“駝峰赤霞”、“龍隱奇跡”等名勝。園內樹木花果成片,每當金秋時節,滿園桂花涌金流銀,芳香馥郁,茂樹修竹,金桂丹楓,芳草綠茵,繁花似錦,使奇山秀水更加絢麗多姿。七星景區的主要景點有七星巖、“華夏之光”浮雕壁畫、駝峰疊翠、花橋、月牙樓、小廣寒、普陀精舍、桂海碑林、碧虛閣、盆景藝苑、奇石館、月季園、杜鵑園、游樂園、動物園等。七星景區位于市區,交通便……[詳細]
羅山湖水上樂園
  桂林羅山湖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斥資60億,全力打造桂林羅山湖旅游休閑度假區項目。項目一期大型水上樂園位于桂林市臨桂縣羅山水庫旁,占地近400畝,距市區25公里、臨桂縣城15公里,僅距兩江國際機場2公里,預計人流量達到日均高峰時將達4萬人次。整個水上樂園涵蓋15個大型設備,及多個國內最先進的水上樂園系統設備,總體劃分為寶貝水域親子活動區,山地滑水探險區,沖浪漂流休閑區,其中親子活動區面積為20984m2,以家庭親子活動、觀光休閑等為主要功能。項目包括幼兒戲水池、小喇叭、水寨等;山地滑水探險區,面積31112m2,以山地滑道探險為主要游樂內容,同時輔以美食廣場的設置,主要項目包括巨獸碗與大喇叭滑道組合、螺旋滑梯、水上過山車等;沖浪漂流休閑區,面積66572m2,以廣闊水域為主要景觀的刺激體驗空間,主要項目包括漂流河、海嘯池、造浪池、沙灘泳場、沖天回旋及超級漂流滑梯組合以及表演舞臺。除此之外,今年樂園還新增了大型設備——水上智勇大沖關,以及植入“瑪雅文化”主題元素,全方位升級為一個動感、刺激、神秘……[詳細]
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
  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位于灌陽縣新圩鎮北約8千米處是新圩阻擊戰一百多名紅軍戰士殉難之處。2003年開始,縣委、政府籌資修建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及護欄,2004年10月竣工并向社會開放。有紅軍烈士陵園、紀念廣場、紀念塔、烈士英名錄等。是許多到灌陽縣從事紅-旅必去之地之一。新圩阻擊戰是湘江戰役打得最艱苦、最悲壯的一次戰斗,歷時三天三夜。桂林市灌陽縣是中央紅軍進入廣西的首站之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紀念園修建了酒海井紅軍紀念園、下立灣戰地救護所等紅色景點,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廣西灌陽縣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新圩阻擊戰發生地。2014年9月,灌陽縣對酒海井原有的紅軍紀念園進行規劃擴建,修建了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并將散葬于民間的烈士遺骸歸葬到酒海井紅軍墓。1934年11月27日至11月30日,為了掩護主力及由中央領導機關編成的軍委縱隊搶渡長江,突破敵人第四道--線,紅三軍團所屬3個團在新圩與桂軍7個團進行了4天的浴血奮戰,完成了阻……[詳細]
恭城三廟一館景區
  到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旅游,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三廟一館(文廟、武廟、周渭祠、湖南會館)”不可不看。恭城文廟,又稱孔廟、學宮,是紀念我國古代杰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廟宇。文廟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是廣西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氣勢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廟宇,有“華南小曲埠”之稱。它始建于明朝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論年齡,它比北京故宮小四歲,比天安門大七歲。坐北朝南,依西山之勢,筑六級平臺,遞進而建,層層疊起,氣勢宏偉,蔚為壯觀。建筑布局依次為照壁官墻,禮門、義路門、欞星門、泮池和狀元橋、左右碑亭和東、西廂房、大成門、名祠、鄉賢祠、東西廡殿、露臺、大成殿,最后是崇圣祠。門、院、殿寧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布局嚴謹。廟內的欞星門由青石砌筑,“欞星門”三字是由乾隆所題;泮池上下班狀元橋及橋上的云紋石雕即是“平步青云”的意思;雙扇大成門上有著非常精致的雙面鏤空雕花;象征天子地位的大青石龍陛(全國僅存兩塊);還有大成殿內清代……[詳細]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到達湘桂邊境,蔣介石集中了30萬部隊,在桂北湘江以東地域布下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線。紅軍將士浴血奮戰七天七夜,終于以折損過半的巨大代價突破了湘江線,繼續北上抗日。經聶榮臻元帥建議,國務院批準,于1993年在廣西桂林興安縣修建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1996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碑園坐落于興安縣城獅子山,占地10萬平方米,主要紀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紀念碑、陳列館、閩西革命烈士雕塑、廉政清石園,在建的項目有湘江戰役新陳列館和湘江戰役烈士碑亭。群雕為灰白色花崗巖雕鑿,長46米,高11米,由四個巨型頭像和五組浮雕組成,它藝術地再現了當年紅軍突破國民黨第四道-線的壯烈場景;紀念碑高34米,聳立于獅子山頂,上部為三支直插藍天的步槍造型,象征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真理,下部為圓拱型碑亭;紀念碑和群雕由一線四折共184級臺階連接,陡峭的臺階寓意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線的曲折過程。陳列館位于獅子山北山腳,館內陳列著湘江戰役軍事模型圖、紅軍長征過廣西路線示意圖、中央領導……[詳細]
漓江冠巖風景區
  是一個具有千年人文歷史的地下溶洞,前因洞內泉水甘洌而名“甘巖”,后因其山外形如朝冠而更名“冠巖”。早在公元1637年,徐霞客就慕名前來,成為冠巖第一個探洞名人,其在《徐霞客游記》中詳細記載了冠巖,“冠巖”之名便因他而得。世界溶洞之冠---國家4A級漓江冠巖風景區地處桂林市南29公里的草坪回族自治鄉,位于風景秀麗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及風土人情獨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華段唯一開發的旅游風景區,被譽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離景區”.景區從1992年由桂林華之冠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至今已擁有冠巖地下河游覽區、鄉吧島、電動管軌車、重力管軌車、電動游覽車、冠巖飛索、云霧山莊、冠巖飯店等旅游項目及配套設施,總投資近億元.冠巖占地面積6000余畝,形成了以冠巖地下河為中心的集旅游觀光、會議療養、食宿娛樂為一體的桂林最大型綜合游覽度假區。其中冠巖全長12公里,規模宏大,氣勢恢弘,鐘乳石琳瑯滿目,色彩斑斕,現有洞內游程3公里,洞內共有步行、乘坐觀光滑道、乘觀光電梯、乘坐洞內有軌列車、在地下河……[詳細]
13、桂林貓兒山 AAAA
桂林貓兒山
  導游:貓兒山是漓江、潯江、資江發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0子”。越城嶺主峰,海拔2142米,居五嶺之冠,堪稱“華南第一峰”。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桂林市的北部,地處北桂林旅游區的中心,周邊分布有興安縣的靈渠、樂滿地、華江超然派,資源縣的八角寨國家森林公園、國家丹霞地質公園,資江、五排河漂流,龍勝縣的龍勝溫泉、龍脊梯田等眾多著名景區。保護區區域面積17008.5公頃,已被列為中國1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和中國14個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山因主峰峰頂形似一只匍匐的巨貓而得名。貓兒山是廣西主要的水源林區,年均降雨量2500毫米,茂密的森林植被蘊含著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森林土壤瞬時涵養水源能力為4738.32萬噸,是一座天然的綠色水庫。發源于貓兒山的39條河流,年平均徑流量3.14億噸,是桂林母親河漓江的源頭,也是資江、潯江的發源地,連接著長江、珠江兩大水系。貓兒山-水源是大自然的奇觀,桂林山水的0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浩瀚的貓兒山原始矮林修剪得高低起伏,錯落有致,……[詳細]
14、南溪山公園 AAAA
南溪山公園
  南溪山景區位于桂林市南面,占地22公頃。因山腳下有南溪縈繞,故名南溪山。南溪山高約140余米,長350米,北面山體峻峭,如刀削般筆直挺拔,而又因為整個南溪山山體潔白,山上的樹木稀少,并且山體非常的薄,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塊巨大的屏風,所以有“南溪玉屏”的美稱。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桂林南面的門戶所在,所以也被稱為桂林的“南大門”。尤其在雨后初晴,陽光映耀在潔白的山體上,景色奇麗無比,這一美景在古代時被稱為“南溪新霽”,是桂林的古八景之一。南溪山以洞穴多而稱奇,各洞連成迷宮,形成“三洞九室”,白龍洞是最高最大的洞穴,明代王士性在《桂海志續》中說到:“洞口有物倒懸如首,故名白龍”,是桂林著名的旅游名洞。山上有白龍洞,山下有白龍泉。白龍泉水,清涼甘美,最宜泡茶,曾被北宋宰相寇準進貢給宋太宗,被封為“貢泉”。1982年南溪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漓江重點風景名勝區》,2010年國家旅游局授予AAAA級景區稱號。自唐代以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摩崖石刻約180余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溪山景區……[詳細]
陽朔世外桃源旅游區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于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個“世外桃源”。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鐘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于真趣。若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蕩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著歲月,也吟唱著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群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乘坐小船游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游人的心會像一只“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云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詳細]
劉三姐大觀園
  劉三姐大觀園原名桂林劉三姐景觀園,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桃花江畔,占地一百多畝,總投資伍仟余萬元人民幣。劉三姐大觀園是桂林市旅游業的一顆新星,她以劉三姐文化精華為主題,集觀賞、娛樂為一體的休閑游樂場所。經桂林市、廣西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初評和推薦,由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桂林經典劉三姐大觀園于2012年8月10日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廣西首批民旅風情旅游示范點。主要景點銅鼓銅鼓,是壯族與瑤族的神秘的藝術珍品,在國內的許多少數民族風情園中,多以銅鼓象征壯族村寨。它的鼓面代表天空,鼓身代表大地,鼓足代表下界,反映了壯族祖先的宇宙觀。壯族祖先認為:宇宙是一個三層的圓柱形的立體結構。上層叫上界,居住著雷王與眾神;中層叫中界,居住著人類;下層叫下界,在地表以下,由蛟龍管理。景區內有廣西最大的銅鼓,在鼓面上,鑄造著壯人頂禮膜拜的圖騰——太陽與青蛙,壯人認為青蛙是雷神的兒子,求雨就要靠青蛙。鑄銅鼓鑄銅鼓要先祭神,有時甚至用人祭。古代,銅鼓多用于祭神、節日喜慶,打……[詳細]
17、圖騰古道 AAAA
圖騰古道
  圖騰古道位于著名的“十里畫廊”中的位置。景區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讓人聽不懂念念有詞充滿野性吸引的肢體語言等原始生活場景,再現了12000---7000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獵和甑皮文化的歷史風貌,為世人開啟了一道遠古之門!在煙雨峰岳中,皮里黝黑的甑皮人與漓江為伍,與青山為伴,或漁獵或采集,使用的依然是古樸的石器、骨器‘原始的陶器、蚌器。在節奏明快的“妖鼓”下,穿著色彩斑斕的獸皮,手持鋒利的長矛在山林里狩獵,燒蛇烤蚌為食,長唱著人與自然和諧的漓江漁歌和桂山獵謠。整個景區具有故事的動態性,視覺的審美性,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容,具有甑皮文化所特有的神圣原始信念。從這些信念中,我們不難捕捉從遠古時代開始,桂林先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對生命的崇拜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理,整個景區濃縮了祖先的智慧,也表達出我們對祖先思德的熱情,使萬年之甑皮文化品牌重新獲得生命價值。“北有匈奴,南有南蠻”,甑皮巖文化是南蠻文化誕生的代表,也是嶺南文化起源之一。步入圖騰古道,在解讀……[詳細]
18、大圩古鎮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圩古鎮
  大圩古鎮在桂林漓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載,古鎮始建于北宋初年,中興于明清,鼎盛于民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遠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為廣西四大圩鎮(賓陽的蘆圩、蒼梧的戎圩、貴縣的橋圩)之最。大圩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02430--11002530,北緯2501050--2501105。行政區劃面積193.78平方公里,總人口5.16萬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1.5萬人,耕地35.2公頃。下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61個自然村。大圩古鎮是水路交通樞紐,更是著名的集市貿易集散地,東有潮田新河,與福利的馬河相接;西連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貫串著桂林、興安、陽朔、平樂、梧州,可上達湖南,直下廣州。大圩古鎮曾名長安市、蘆田市,通稱大圩。漢代已形成小居民點,北宋時已是商業繁華集鎮,明為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其商業初興于宋,曾設稅官;中興于明,清光緒三十一年《臨桂縣志》稱“水陸碼頭”,抗日時期有“小桂林”之稱,趕圩人數高達1萬余人,泊船多達二、三百艘,地方商……[詳細]
19、穿山景區 AAAA
穿山景區
  導游: 穿山公園位于桂林城南郊,以穿山為軸心,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桂林市山水旖旎的公園之一。 穿山景區內綠草茵茵,蒼松翠竹,山花爛漫,環境優雅。穿山隔著漓江與象鼻山相望,與江西岸的龜山,形如兩只相斗的公雞,合稱斗雞山。穿山前有塔山,峻峭的塔山上,明代建筑的一座七層六角實心的“壽佛塔”,巍然矗立,倒映江中,雅致清麗,“塔山清影”為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小東江自北而南,曲貫穿山與塔山之間,山倒影江中,更是景色尤佳。穿山 穿山是桂林的名山之一,自古以來,久負盛名。穿山有大小30多個巖洞,其中最美的要數1979年發現的穿山巖。另有月巖位于山腰,洞穿山壁,高廣空明,宛如月宮仙境,站在洞中南北遠眺,但見漓水蜿蜒,風光無限。穿巖 穿巖使穿山南北穿透,總長517米,是桂林近年開放的第三個大型溶洞。形成于3.4萬年前,1979年發現、開辟,巖內曲折環回,燦爛多姿,有天鵝灣、水簾洞、連心石盾、龍鱗壁,古樹坪、卷曲石、空心石、金剛寶劍,珍珠龜等25個景點。天鵝灣,叢生著被稱為鵝管或石管的桿狀石鐘乳,長的……[詳細]
20、蘆笛巖 AAAA
蘆笛巖
  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個以游覽巖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1982年11月成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旅游局評定的首批國家A級景區,是漓江A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被世界旅游組織推薦為“世界最佳旅游游覽景區”。蘆笛景區由最美的溶洞----蘆笛巖以及桃花江、芳蓮池等水體水景和侯山組成,山水相依,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圖。蘆笛巖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瑯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游人蹤跡,現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現并開發后,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并設游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游客游覽桂林時必至的旅游熱點。蘆笛巖是整個漓江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59年籌建,1962年開放,1982年11月成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日韩亚洲欧美国产动漫在线观看 |